叶片用荧光渗透检测夹具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5522783发布日期:2018-09-25 20:01阅读:299来源:国知局

本实用新型涉及航空发动机无损检测技术领域,特别地,涉及一种叶片用荧光渗透检测夹具。



背景技术:

荧光渗透检测的基本流程:渗透、去除、干燥、显像、检验。航空发动机的叶片形状不规则,荧光渗透检测叶片表面缺陷时,叶片放置困难,特别是在渗透和去除多余渗透剂的过程中,容易碰伤叶片,同时不利于叶片部分表面多余渗透剂的去除,从而影响叶片荧光渗透检测结果的可靠性,且检测效率低;再加上需检测的叶片批量大,使其荧光渗透检测工序成为生产中的瓶颈。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叶片用荧光渗透检测夹具,以解决在荧光渗透检测过程中容易碰伤叶片及叶片渗层、检测结果可靠性低且检测效率不高的技术问题。

本实用新型采用的技术方案如下:

一种叶片用荧光渗透检测夹具,包括支撑机构,支撑机构上布设有用于放置叶片的网状结构,叶片的榫头朝上且叶片通过缘板悬挂在网状结构上,网状结构的高度大于叶片的叶身长度。

进一步地,支撑机构包括由支撑板相对围合而成的框架结构,相对的支撑板上均布对应的孔,网状结构由通过孔的引线编织而成。

进一步地,支撑板上设有用于减轻其重量的缺口。

进一步地,支撑板为铝合金材质。

进一步地,网状结构包括纵向引线以及与纵向引线交织的横向引线,纵向引线设置为竖直方向,横向引线被纵向引线分为多个分段,叶片放置在同一分段上相邻的横向引线之间。

进一步地,横向引线与纵向引线交织后呈折线形固设于相对的支撑板之间。

进一步地,相邻的横向引线彼此不交叉。

进一步地,纵向引线和横向引线在黑光灯下无荧光吸附。

进一步地,纵向引线和横向引线为鱼线,纵向引线与横向引线的交织处不设结点。

进一步地,纵向引线为两股鱼线,横向引线为单股鱼线。

本实用新型具有以下有益效果:

本实用新型提供的叶片用荧光渗透检测夹具,将叶片的榫头朝上并通过缘板将叶片悬挂在网状结构上,在进行荧光渗透检测时,不会碰伤叶片以及叶片渗层;叶片竖直摆放,不但有利于渗透剂的施加与滴落,而且有利于均匀去除叶片表面多余的渗透剂,防止叶片过清洗,并保证叶片荧光渗透检测的可靠性,缺陷检出率为100%;检测效率提高了30%。

除了上面所描述的目的、特征和优点之外,本实用新型还有其它的目的、特征和优点。下面将参照附图,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详细的说明。

附图说明

构成本申请的一部分的附图用来提供对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理解,本实用新型的示意性实施例及其说明用于解释本实用新型,并不构成对本实用新型的不当限定。在附图中:

图1是本实用新型优选实施例的叶片用荧光渗透检测夹具示意图;

图2是本实用新型优选实施例的叶片用荧光渗透检测夹具中支撑板结构示意图;

图3是本实用新型优选实施例的叶片用荧光渗透检测夹具中另一支撑板结构示意图;

图4是本实用新型优选实施例的叶片悬挂在引线上的结构示意图。

附图标记说明:

1、支撑板;2、纵向引线;3、横向引线;4、孔;5、缺口;6、榫头;7、缘板;8、叶身。

具体实施方式

需要说明的是,在不冲突的情况下,本申请中的实施例及实施例中的特征可以相互组合。下面将参考附图并结合实施例来详细说明本实用新型。

参照图1,本实用新型的优选实施例提供了一种叶片用荧光渗透检测夹具,包括支撑机构,支撑机构上布设有用于放置叶片的网状结构,叶片的榫头6朝上且叶片通过缘板7悬挂在网状结构上,网状结构的高度大于叶片的叶身8长度。上述网状结构布设于支撑机构上,可以是通过孔4固定在支撑机构上,也可以是固定在支撑机构四周高出的支撑柱上,还可以通过胶黏剂粘贴在支撑机构上。上述网状结构的高度大于叶片的叶身8长度,使叶片在网状结构上悬挂时能够实现悬空。

上述叶片用荧光渗透检测夹具,在进行荧光渗透检测时,放置在荧光渗透检测设备中,因此,夹具的尺寸按照检测设备的尺寸进行设计。

上述叶片用荧光渗透检测夹具,将叶片的榫头6朝上并通过缘板7将叶片悬挂在网状结构上,在进行荧光渗透检测时,不会碰伤叶片以及叶片渗层;叶片竖直摆放,不但有利于渗透剂的施加与滴落,而且有利于均匀去除叶片表面多余的渗透剂,防止叶片过清洗,并保证叶片荧光渗透检测的可靠性,缺陷检出率为100%;检测效率提高了30%。

优选的,支撑机构包括由支撑板1相对围合而成的框架结构,相对的支撑板1上均布对应的孔4,网状结构由通过孔4的引线编织而成。上述优选支撑结构由支撑板1四周围合而成,并通过支撑板1上的孔4将网状结构固定在支撑板1上,结构简单,引线固定方便。

优选的,支撑板1上设有用于减轻其重量的缺口5。上述支撑板1设有缺口5,用于减轻支撑板1及整个支撑机构的重量,便于降低操作者的劳动强度,也增加了夹具在搬运过程中的平稳性,避免叶片在搬运过程中晃动而碰伤。

优选的,支撑板1为铝合金材质。上述支撑板1采用铝合金材质进一步减轻了支撑机构的重量,便于操作者搬运。

优选的,网状结构包括纵向引线2以及与纵向引线2交织的横向引线3,纵向引线2设置为竖直方向,横向引线3被纵向引线2分为多个分段,叶片放置在同一分段上相邻的横向引线3之间。上述网状结构中,横向引线3与纵向引线2交织并被竖直方向的纵向引线2分隔成若干个分段,便于在同一分段上相邻的各个横向引线3之间放置叶片。

优选的,横向引线3与纵向引线2交织后呈折线形固设于相对的支撑板1之间。上述横向引线3呈折线形固设于相对的支撑板1之间,当叶片尺寸较小时,叶片放置在同一分段上空隙较小相邻横向引线3之间;当叶片尺寸较大时,叶片放置在同一分段上空隙较大相邻横向引线3之间;能够更加适合不同尺寸叶片的放置。

优选的,相邻的横向引线3彼此不交叉。上述横向引线3交叉时产生结点,而结点在荧光渗透检测过程中会有荧光吸附,干扰叶片荧光渗透的检测。

优选的,纵向引线2和横向引线3在黑光灯下无荧光吸附。上述引线在黑光灯下均无荧光吸附,可以防止因夹具有荧光吸附干扰视线,有利于检测叶片的缺陷,防止影响检测而导致漏检。

优选的,纵向引线2和横向引线3为鱼线,纵向引线2与横向引线3的交织处不设结点。上述引线均采用无荧光吸附的鱼线,并且在交织处不设会产生荧光吸附的结点,以免干扰叶片的缺陷检测。本实施例中,编织网状结构时,没有将纵向引线2与横向引线3在交织处打结,而只是简单地将横向引线3在与纵向引线2交织的地方缠绕了一圈。

优选的,纵向引线2为两股鱼线,横向引线3为单股鱼线。上述纵向引线2设置为两股鱼线,以利于横向引线3能够更加结实地编织在各纵向引线2之间,提高叶片放置的可靠性。

上述叶片用荧光渗透检测夹具在使用时,将待检叶片榫头6朝上叶尖朝下依次摆放在夹具网状结构的格栅中,再将夹具放入荧光渗透检测设备中,按相应的荧光渗透检测工艺流程操作,即可得到理想的检测效果。

以上所述仅为本实用新型的优选实施例而已,并不用于限制本实用新型,对于本领域的技术人员来说,本实用新型可以有各种更改和变化。凡在本实用新型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