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RF天线的测试治具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5147496发布日期:2018-08-10 20:37阅读:541来源:国知局

本实用新型涉及电路板测试技术领域,尤其是一种RF天线的测试治具。



背景技术:

RF通信作为无线通信技术领域中的重点技术,在很多无线通信设备上均有应用,RF天线是很多无线通信设备所必须具备的。通常,RF天线是呈封装完备的模块固定在电路板上的,在安装RF天线之前,都需要对RF天线进行检测,以确定RF天线是否符合相关要求。由于RF天线本身的天线较为细长,容易受到损伤。现有的测试治具,直接将RF天线放置于平板上进行检测,容易在检测过程中压弯甚至压断天线,导致天线受损。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RF天线的测试治具,防止RF天线在测试过程中受损,保障产品质量。

一种RF天线的测试治具,包括底座,所述底座上设有竖向延伸的竖板,所述竖板上设有竖向延伸的导轨,所述导轨上设有可在导轨上移动的压板;所述底座上还固定有固定座,所述压板位于固定座上方;所述固定座上还设有工作台以及位于工作台一侧的卡座,所述工作台上设有用于放置天线基板的卡槽以及与卡槽相连的过线槽,所述卡座上设有限位槽,天线可穿过所述过线槽并使天线头延伸至限位槽内;所述卡槽内设有多个接线柱,所述限位槽内设有检测顶针,固定座内设有分别与接线柱和检测顶针相连的检测电路;压板下压时,按压天线基板与接线柱接触并按压天线头与检测顶针接触,以实施检测。

优选的,所述过线槽的中部设有向工作台内部进一步凹陷的拓展槽。

优选的,所述底座上还设有废品收集箱。

优选的,所述压板与驱动器相连,驱动器用于驱使压板在导轨上移动。

优选的,所述底座上还设有控制驱动器动作的双手开关按钮。

本实用新型中,工作台上设有用于放置天线基板的卡槽以及供天线穿过的过线槽,卡座上设有放置天线头的限位槽,卡槽、过线槽和限位槽匀为RF天线预留了多余的活动空间,在压板下压时,RF天线可在卡槽、过线槽和限位槽内活动而与相应的检测顶针或接线柱接触,以实施检测。设置上述各槽状结构,可以容置RF天线,使其免受损伤,从而保障产品的质量。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一种实施例的RF天线的测试治具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一种实施例的RF天线的测试治具的结构示意图;

图3为图1中A处的放大图;

图4为本实用新型一种实施例的RF天线与卡座的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通过具体实施方式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详细说明。

在对本实用新型的RF天线的测试治具进行具体说明前,有必要对RF天线进行适当解释。如图4所示,RF天线具有一个基板51,基板51设有设有射频发送电路和射频接收电路,天线52与基板51相连并向外伸出,天线52的顶端形成天线头53。

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一种RF天线的测试治具,如图1和图2所示,其包括底座1,所述底座1上设有竖向延伸的竖板2,所述竖板2上设有竖向延伸的导轨,所述导轨上设有可在导轨上移动的压板3,压板3横向延伸。所述底座1上还固定有固定座4,固定座4位于竖板2的一侧,使得压板3位于固定座4的上方,当压板3下压时,可以压覆到固定座4上。

所述固定座4上还设有工作台41以及位于工作台41一侧的卡座42,所述工作台41上设有用于放置天线基板51的卡槽401以及与卡槽401相连的过线槽402,所述卡座42上则设有限位槽403。天线基板51可放置在卡槽401中,天线52可穿过所述过线槽402并向卡座42延伸,使得天线头53设置在限位槽403内。在所述卡槽401内设有多个接线柱,接线柱的位置设置和数量与天线基板51相匹配,所述限位槽403内设有检测顶针,固定座4内设有分别与接线柱和检测顶针相连的检测电路,检测电路可以采用现有检测RF天线的常用电路。当压板3下压时,可按压天线基板51与接线柱接触并按压天线头53与检测顶针接触,以实施检测。各个凹槽预留了RF天线上下活动的空间,使其与相应的接线柱或检测顶针接触而不会受损,各个凹槽也限制了RF天线在横向平面上的移动。

在一种实施例中,所述过线槽402的中部设有向工作台41内部进一步凹陷的拓展槽404,拓展槽404的深度比过线槽402更深,使得压板3在按压过程中,天线52可以在拓展槽404舒缓按压产生的变形力,防止天线52变形。

在一种实施例中,所述底座1上还设有废品收集箱11,可以收集检测不合格的RF天线。进一步的,所述压板3与驱动器相连,驱动器具体可以是气缸或者电机等。驱动器将驱使压板3在导轨上移动,完成下压和上升的动作。所述底座1上还设有控制驱动器动作的双手开关按钮12,通过双手按压双手开关按钮12后,驱动器才开始工作。为了防止危险,底座1上还设有急停开关13。

以上内容是结合具体的实施方式对本实用新型所作的进一步详细说明,不能认定本实用新型的具体实施只局限于这些说明。对于本实用新型所属技术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构思的前提下,还可以做出若干简单推演或替换。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