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镍钴锰酸锂电池的自放电检测方法与流程

文档序号:15094690发布日期:2018-08-04 14:16阅读:1131来源:国知局

本发明属于锂离子电池技术领域,本发明涉及一种镍钴锰酸锂电池(即三元 锂离子电池)的自放电检测方法。



背景技术:

随着电动汽车产业的发展,由于镍钴锰酸锂电池有着比其他锂离子电池能量 密度高,寿命长的优点,三元锂电池应用与电动车已经成为一种趋势。

蓄电池在不与外电路连接时,由内部极化反应引起的电池容量损失,一般称 为自放电。以每年或每月损失的容量百分数表示,如各种锂离子电池的自放电都 很少,每月约1-2%,金属氢化物电池则较大达每月10%以上。由于生产工艺过程 的不确定性,及各种生产过程的不可控,少量存在制造缺陷的电池总是存在,其 自放电属性的数值往往超出同批电池数倍,当这些异常电池和正常电池一起串并 联用于电路供电时,往往会造成整组供电电路的性能下降。因此要将那些自放电 属性异常的电池筛选出。

在三元锂电池生产工艺中,各个厂家都有各自放电挑选工艺,目前主要有 以下几种:1.将电池充电到半电态,存储一段时间后挑选,就是在电压平坦 区域间挑选,但是电池在这个区间内,电压与容量变化不明显,所需要的存储 时间较长,并且较难挑选出来;2.将电池充电到满电态,存储一段时间后挑 选,在这个区间内,电压与容量变化也不明显,较难精确挑出来,且电池在满 电态下存储容量损失较大;3.电池分容后放完电(放电到2.0V或者2.5V), 存储一段时间后,通过检测反弹电压的方式进行挑选,这种方法存储时间短, 可缩短流程时间,但是该方法对产品加工一致性要求较高,电池放电过程由于 极化状态不一致会导致一部分电池无法通过反弹电压判断自放电。 4.QC/T743-2006“电动汽车用锂离子蓄电池”规定的测试荷电保持率的方法为 蓄电池在20±5℃下存储28天,这种方法由于存储时间过长,会对正常生产 造成较大压力,不直接使用,一般都将该方法用于验证其他快速自放电测试方 法的准确性,具体挑选标准由各个企业根据各自生产控制能力而定。

因此,有必要设计一种新的镍钴锰酸锂电池的自放电检测方法。



技术实现要素:

本发明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镍钴锰酸锂电池的自放电检测方 法,该镍钴锰酸锂电池的自放电检测方法检测效率高,易于实施。

发明的技术解决方案如下:

一种镍钴锰酸锂电池的自放电检测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如下步骤:

(1)对镍钴锰酸锂电池进行充放电预处理;

(2)将经过预处理的镍钴锰酸锂电池在第一设定温度环境中静置稳定时间 以消除电池极化,测试并记录开路电压V1;

(3)在将镍钴锰酸锂电池在第二设定温度环境中静置自放电时间,测试并 记录开路电压V2;

(4)计算V1和V2的差值W,再将W与设定值进行比较,依据比较结果挑选 出自放电大的电池。

10.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镍钴锰酸锂电池的自放电检测方法,其特征 在于:步骤(1)中充放电预处理的过程如下:

(1)将镍钴锰酸锂电池以第一设定倍率充电至电压上限(即上限截止电 压),再恒压4.2V充电至截止电流,搁置10-30min,[以搁置15min为最佳],后 再以第一设定倍率恒流放电至电压下限(即下限截止电压),循环上述过程4~6 次;

(2)循环到最后一次放电至截止电压后,再以第二设定倍率恒流放电至第 一设定电压V0,搁置30-60min后,[30min最佳,]再以第三设定倍率恒流放电 至V0以消除极化,所述第三设定倍率小于第二设定倍率;

(3)消除极化后将电池搁置30-60min,30min最佳,之后再以第四设定倍 率恒流充电至第二设定电压。

所述稳定时间为10~25小时。

所述稳定时间为45~120小时。

所述第一设定倍率为0.25C-0.5C。

所述第二设定倍率为0.2C-0.3C。

所述第三设定倍率为0.05C-0.15C。

所述第四设定倍率为0.05C-0.1C。

所述第一设定电压V0为3.0-3.5V。

所述第二设定电压为3.9-4.2V。

有益效果:

本发明的镍钴锰酸锂电池的自放电检测方法,首先将经过分容后镍钴锰酸锂 电池进行充放电预处理,再分别在不同的温度环境中静置一段时间,测试开路电 压V1和V2,计算W=V1-V2的值,通过W值判断挑选出自放电较大的电池,该方 法通过预处理消除电极极化,最大限度的降低极化和体系不稳定因素对电压对的 影响,能够在短期内快速将自放电过大的电池在成组之前筛选出,测试准确有效, 大大提高了产品质量,避免自放电大电池影响整组电池的一致性,从而延长了电 池组的使用寿命。

本发明能够在短期内快速挑选出自放电大电池,避免自放电大的电池配组到 电池组中,造成整组电池的不一致,从而提高电池组使用寿命。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将结合具体实施例对本发明做进一步详细说明:

本发明三元锂电池的自放电检测方法,其步骤如下:

(1)对三元锂离子电池的进行充放电预处理;

(2)将经过预处理的三元锂离子电池在第一设定温度环境中静置一段时间以 消除电池极化,测试并记录开路电压V1,这段时间称为稳定时间;

(3)再将三元锂离子电池在第二设定温度环境中静置一段时间,测试并记录 开路电压V2,这段时间称为自放电时间;

(4)计算V1与V2的差值W,再将W值与设定值进行比较,判断挑选出自 放电大的电池。

本实例步骤(1)中充放电预处理的过程如下:

(1)将三元锂离子电池以第一设定电流充电至截止电压,再恒压充电至截止 电流,搁置一段时间后再以第一设定电流恒流放电至截止电压,循环上述过程 4~6次;

(2)循环至最后一次放电到截止电压后,再以第二设定电流恒流放电至第一 设定电压V0,搁置一段时间后,再以第三设定电流恒流放电至V0以消除极化, 所述第三设定电流小于第二设定电流;

(3)消除极化后将电池搁置一段时间,之后再以第四设定电流恒流充电至第二 设定电压。

本实例中三元锂离子电池静置的第一设定温度为常温25±5℃,第二设定温度为 55±5℃。稳定时间为11~25小时,自放电时间为45~125小时。

预处理的过程中的第一设定电流为0.3C~0.6C,第二设定电流为0.2~ 0.3C,第三设定电流为0.05C~0.2C,第四设定电流为0.05C~0.1C,第一 设定电压V0为3.0-3.5V,第二设定电压为3.9-4.2V,充电截止电压为4.2V, 放电截止电压为3V。步骤(1)中搁置时间为50min,步骤(2)中搁置时间为 40min,步骤(3)中搁置时间为50min。

下面将结合具体实施列来详细说明,选取其中二十组实验数据说明W值与电池荷 电保持率之间的关系。

实施例1

以容量为2.2Ah的三元锂离子电池为例,先以0.5C倍率对电池充放循环3次, 以0.3C电流放电至3V,搁置30min,再以0.05C的电流放电至3V,搁置30min, 以0.1C恒流充电至4.2V,电池在常温20℃静置12小时,测试并记录开路电压 V1,电池在高温50℃静置48小时,测试并记录开路电压V2,计算得出W=V1-V2的值,之后将该组所有电池按照荷电保持率方法测试

表一:

从表一可以总结出,W>7.0时,该电池的荷电保持率小于94%,k<7时电池 荷电保持率大于94%。表一中编号A24、A8、A1电池可认为其自放电大,应予以 剔除,其他电池进行流转到下一个工序。

实例2

以容量为2.2Ah的三元锂离子电池为例,先以0.5C电流对电池充放电循环 5次,以0.3C电流放电至3V,搁置30min,再以0.05C电流放电至3V,搁置50min, 以0.1C恒流充电至4.2V,电池常温20℃静置15小时,测试并记录开路电压V1, 电池在高温50℃静置60小时,测试并记录开路电压V2,计算得出W=V1-V2的值, 之后将该组所有电池按照荷电保持率方法测试荷电保持率数据,如表二所示:

表二:

从表二可以总结出,W>10.0时,该电池的荷电保持率小于94%,W<10时电 池荷电保持率大于94%。表二中编号B11、B14电池可认为其自放电大,应予以 剔除,其他电池进行流转到下一个工序。

以上对本发明实施列所提供的技术方案进行了详细的介绍,本文中应用了 具体的例子对本发明实施例的原理以及实施方式进行了阐述,以上实施例的说明 只适合于帮助理解本发明的原理,依据本发明实施例,再具体实施方式及应用范 围上均有改变之处,综上所述,本说明不应理解为对本发明的限制。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