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缆连接管内外径同步检测工具及检测结构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5437875发布日期:2018-09-14 22:25阅读:135来源:国知局

本发明涉及电缆技术领域,特别是涉及一种电缆连接管内外径同步检测工具及检测结构。



背景技术:

电缆附件连接管的内外径尺寸是决定电缆连接质量的决定性因素,连接管的内径和外径需要满足相应的国家标准才会在保证电缆的安全稳定运行,因此,连接管的内外径尺寸对于电缆的连接质量和安全性具有重要意义。

目前,在连接管的质量检查或者现场制作验收中,一般使用游标卡尺对连接管的内外径进行测量,并与国家标准进行对比。如此,需要将国家标准与测量数值进行一一对比,若对大量附件进行测量的话,需要耗费过多的人力和时间成本,降低工作效率。



技术实现要素:

基于此,有必要提供一种电缆连接管内外径同步检测工具,方便对电缆连接管的内外径进行检测,节省人力和时间成本,提高工作效率。

本技术方案提供了一种电缆连接管内外径同步检测工具,包括内径检测件、外径检测件和连接件,所述内径检测件、所述外径检测件分别与所述连接件连接;所述内径检测件包括直径不同且同轴连接的第一柱体和第二柱体,所述第一柱体的第一外径为第一校准最小值,所述第二柱体的第二外径为第一校准最大值;所述外径检测件包括内径不同且同轴连接的第一圆筒和第二圆筒,所述第一圆筒的第一内径为第二校准最小值,所述第二圆筒的第二内径为第二校准最大值。

采用上述结构的电缆连接管内外径同步检测工具,将内径检测件、所述外径检测件分别与连接件连接、并配合形成一体式内外径检测工具;在内外径检测件上分别设置要求的最大、最小限定值,无需利用游标卡尺多次检测内外径,只需将电缆连接管套接上述检测工具;若内径在第一外径和第二外径之间,则连接管的内径尺寸符合要求,若外径在第一内径和第二内径之间,则连接管的外径尺寸符合要求。如此,可以简单快捷地检测电缆连接管的内外径是否符合要求,节省人力物力成本、提高了工作效率。

下面进一步对技术方案进行说明: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第一柱体的第一外壁、所述第二柱体的第二外壁、以及所述第二柱体上的第一凸台面配合形成第一检测部。如此,通过所述第一柱体的第一外壁、所述第二柱体的第二外壁、以及所述第二柱体上的第一凸台面配合形成第一检测部,可将电缆连接管套在第一检测部上,电缆连接管的内径分别与第一外径和第二外径进行对比,判断电缆连接管的内径是否符合标准。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第一柱体的第一导滑端设置有第一导入部。如此,便于将第一柱体套入电缆连接管。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第一外壁的表面设置有第一润滑层。如此,减小第一外壁的摩擦力,便于将第一柱体套入电缆连接管。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第一圆筒的第一内壁、所述第一圆筒上的第二凸台面、以及所述第二圆筒的第二内壁配合形成第二检测部。如此,通过所述第一圆筒的第一内壁、所述第一圆筒上的第二凸台面、以及所述第二圆筒的第二内壁配合形成第二检测部,可将电缆连接管套在第二检测部上,电缆连接管的外径分别与第一内径和第二内径进行对比,判断电缆连接管的外径是否符合标准。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第二圆筒的第二导滑端设置有第二导入部。如此,便于将电缆连接管套入第二圆筒内。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第二内壁的表面设置有第二润滑层。如此,减小第二内壁的摩擦力,便于将电缆连接管套入第二圆筒内。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外径检测件和/或所述连接件上设置有挂绳。如此,可将电缆连接管内外径同步检测工具通过挂绳挂在手上,便于使用。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外径检测件和/或所述连接件上设置有防滑部。如此,在所述外径检测件和/或连接件上设置有防滑部,增大摩擦力,起到防滑的目的。

本技术方案还提供了一种电缆连接管内外径同步检测结构,包括上述的电缆连接管内外径同步检测工具以及电缆连接管。

采用上述电缆连接管内外径同步检测结构将内径检测件、所述外径检测件分别与连接件连接、并配合形成一体式内外径检测工具;在内外径检测件上分别设置要求的最大最小限定值,无需利用游标卡尺多次检测内外径,只需将电缆连接管套接上述检测工具;若内径在第一外径和第二外径之间,则连接管的内径尺寸符合要求,若外径在第一内径和第二内径之间,则连接管的外径尺寸符合要求。如此,可以简单快捷地检测电缆连接管的内外径是否符合要求,节省人力物力成本、提高了工作效率。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发明所述电缆连接管内外径同步检测工具的结构示意图。

附图标记说明:

10、电缆连接管内外径同步检测工具,100、内径检测件,110、第一柱体,111、第一外壁,112、第一导滑端,120、第二柱体,121、第二外壁,122、第一凸台面,200、外径检测件,210、第一圆筒,211、第一内壁,212、第二凸台面,220、第二圆筒,221、第二内壁,222、第二导滑端,300、连接件,d1、第一外径,d2、第二外径,d3、第一内径,d4、第二内径。

具体实施方式

为使本发明的目的、技术方案及优点更加清楚明白,以下结合附图及具体实施方式,对本发明进行进一步的详细说明。应当理解的是,此处所描述的具体实施方式仅用以解释本发明,并不限定本发明的保护范围。

需要说明的是,当元件被称为“固定于”另一个元件,它可以直接在另一个元件上或者也可以存在居中的元件。当一个元件被认为是“连接”另一个元件,它可以是直接连接到另一个元件或者可能同时存在居中元件。本文所使用的术语“垂直的”、“水平的”、“左”、“右”以及类似的表述只是为了说明的目的,并不表示是唯一的实施方式。

除非另有定义,本文所使用的所有的技术和科学术语与属于本发明的技术领域的技术人员通常理解的含义相同。本文中在本发明的说明书中所使用的术语只是为了描述具体的实施方式的目的,不是旨在于限制本发明。本文所使用的术语“及/或”包括一个或多个相关的所列项目的任意的和所有的组合。

本发明中所述“第一”、“第二”不代表具体的数量及顺序,仅仅是用于名称的区分。

请参考图1,为本发明所述电缆连接管内外径同步检测工具10的结构示意图,包括内径检测件100、外径检测件200和连接件300,内径检测件100、外径检测件200分别与连接件300连接;内径检测件100包括直径不同且同轴连接的第一柱体110和第二柱体120,第一柱体110的第一外径d1为第一校准最小值,第二柱体120的第二外径d2为第一校准最大值;外径检测件200包括内径不同且同轴连接的第一圆筒210和第二圆筒220,第一圆筒210的第一内径d3为第二校准最小值,第二圆筒220的第二内径d4为第二校准最大值。采用上述结构的电缆连接管内外径同步检测工具10,将内径检测件100、外径检测件200分别与连接件300连接、并配合形成一体式内外径检测工具;在内外径检测件100上分别设置要求的最大、最小限定值,无需利用游标卡尺多次检测内外径,只需将电缆连接管套接上述检测工具;若内径在第一外径d1和第二外径d2之间,则连接管的内径尺寸符合要求,若外径在第一内径d3和第二内径d4之间,则连接管的外径尺寸符合要求。如此,可以简单快捷地检测电缆连接管的内外径是否符合要求,节省人力物力成本、提高了工作效率。

在其中一个实施方式中,第一柱体110的第一外壁111、第二柱体120的第二外壁121、以及第二柱体120上的第一凸台面122配合形成第一检测部。如此,通过第一柱体110的第一外壁111、第二柱体120的第二外壁121、以及第二柱体120上的第一凸台面122配合形成第一检测部,可将电缆连接管套在第一检测部上,电缆连接管的内径分别与第一外径d1和第二外径d2进行对比,判断电缆连接管的内径是否符合标准。

进一步地,第一柱体110的第一导滑端112设置有第一导入部。如此,便于将第一柱体110套入电缆连接管。第一导入部可以为倒角或圆角,在本实施方式中,第一导入部优选为倒角,如此,加工更加简便。

更进一步地,第一外壁111的表面设置有第一润滑层(图中未示出)。如此,能够减小第一外壁装配时的摩擦力,便于将第一柱体套入电缆连接管。润滑层可以为润滑油、润滑剂或润滑脂等,在本实施方式中,润滑层优选为润滑油,当润滑油流到第一外壁111后,就会粘附在其表面上形成一层油膜,减少构件之间的阻力,并且易于清洗。

在另一个实施方式中,第一圆筒210的第一内壁211、第一圆筒210上的第二凸台面212、以及第二圆筒的第二内壁221配合形成第二检测部。如此,通过第一圆筒210的第一内壁211、第一圆筒210上的第二凸台面212、以及第二圆筒的第二内壁220配合形成第二检测部,可将电缆连接管套在第二检测部上,电缆连接管的外径分别与第一内径d3和第二内径d4进行对比,判断电缆连接管的外径是否符合标准。

进一步地,第二圆筒220的第二导滑端222设置有第二导入部。如此,便于将第一柱体110套入电缆连接管。第二导入部可以为倒角或圆角,在本实施方式中,第二导入部优选为倒角,如此,加工更加简便。

更进一步地,第二内壁221的表面设置有第二润滑层。如此,能够减小第二内壁221装配时的摩擦力,便于将电缆连接管套入第二圆筒220内。润滑层可以为润滑油、润滑剂或润滑脂等,在本实施方式中,润滑层优选为润滑油,当润滑油流到第一内壁221后,就会粘附在其表面上形成一层油膜,减少构件之间的阻力,并且易于清洗。

此外,外径检测件200和/或所述连接件300上设置有挂绳。如此,可将电缆连接管内外径同步检测工具通过挂绳挂在手上,便于使用,且防止使用过程中因操作不当而掉落。进一步地,外径检测件200和/或连接件300上设置有防滑部。如此,在所述外径检测件200和/或连接件300上设置有防滑部,增大摩擦力,起到防滑的目的。可以理解的是,防滑部可选是阵列或非阵列设置的凸起或凹槽结构,用以增加与操作者手部之间的接触摩擦力,当然了,实际制造及使用过程中,也可以根据本领域技术人员的实际需要进行灵活选择其它能够起到防滑作用的结构设计,也都在本申请的保护范围内,在此不再赘述。

本发明还提供一种电缆连接管内外径同步检测结构,包括上述的电缆连接管内外径同步检测工具10以及电缆连接管。采用上述结构的电缆连接管内外径同步检测结构,将内径检测件100、外径检测件200分别与连接件300连接、并配合形成一体式内外径检测工具;在内外径检测件100上分别设置要求的最大、最小限定值,无需利用游标卡尺多次检测内外径,只需将电缆连接管套接上述检测工具;若内径在第一外径d1和第二外径d2之间,则连接管的内径尺寸符合要求,若外径在第一内径d3和第二内径d4之间,则连接管的外径尺寸符合要求。如此,可以简单快捷地检测电缆连接管的内外径是否符合要求,节省人力物力成本、提高了工作效率。

以上所述实施例的各技术特征可以进行任意的组合,为使描述简洁,未对上述实施例中的各个技术特征所有可能的组合都进行描述,然而,只要这些技术特征的组合不存在矛盾,都应当认为是本说明书记载的范围。

以上所述实施例仅表达了本发明的几种实施方式,其描述较为具体和详细,但并不能因此而理解为对发明专利范围的限制。应当指出的是,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在不脱离本发明构思的前提下,还可以做出若干变形和改进,这些都属于本发明的保护范围。因此,本发明专利的保护范围应以所附权利要求为准。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