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监测地下连续墙接缝处渗漏情况的方法与流程

文档序号:15994576发布日期:2018-11-20 18:37阅读:676来源:国知局

本发明涉及一种监测地下连续墙的方法,具体是一种监测地下连续墙接缝处渗漏情况的方法。



背景技术:

地下连续墙被广泛应用于城市高层建筑、地铁等的深基坑施工中,具有承重、挡土、截水、防渗等功能,因此,地下连续墙的渗漏情况直接影响高层建筑、地铁等的安全质量问题。其中,对于含有钢筋笼地下连续墙相邻槽段之间的接头连接(即接缝)是否密封非常关键,是地下连续墙最易发生渗漏的重点位置,如果接头处有泥砂混入,就会导致连接不牢固,有发生渗漏的可能。因此,评价地下连续墙是否渗漏或者找出渗漏位置对保证基坑开挖安全具有重要意义。目前行业主要采用的检测方法为超声波法和电阻率法,这些方式在检测时均需要对地下连续墙造成损伤,如进行钻孔,这样在检测后对地下连续墙的后续稳定使用会造成影响,另外上述的方法在检测时由于无法接近最可能发生渗漏的接缝处,因此其探测精度和准确度较低;同时上述两种方法受其目前现场施工布置的限制,在施工完成后不能对地下连续墙进行长期的渗漏监测。



技术实现要素:

针对上述现有技术存在的问题,本发明提供一种监测地下连续墙接缝处渗漏情况的方法,其施工方便、无需钻孔,降低施工成本,并且不会对墙体造成损伤,同时测量点接近渗漏点位置,增加探测精度和准确度。

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采用的技术方案是:一种监测地下连续墙接缝处渗漏情况的方法,其具体步骤为:

A、根据地下连续墙施工类型确定地下连续墙的钢筋笼形状,然后在地下连续墙的接头连接处及弯角处均布设电极测线;

B、每个电极测线在布设位置处沿地下连续墙纵向布设,并且电极测线通过绝缘胶带固定在地下连续墙的钢筋笼上;

C、在每个电极测线上开设多个电极测量点,且在处于含水层的部分电极测线上的相邻电极测量点之间的距离为d,其余部分电极测线上的相邻电极测量点之间的距离为d的2~5倍;即对含水层位置的电极进行加密处理,增加探测精度,具体距离可根据现场实际情况确定;

D、将带有电极测线的钢筋笼放入地下连续墙开挖槽段,然后采用混凝土注浆使钢筋笼埋入其中,此时钢筋笼上的电极测量点与周围介质耦合接触;

E、在地下连续墙的周围布设比较电极N,完成地下连续墙的混凝土浇筑后,将电极测线按照电极号顺序依次与接线排连接;

F、将网络并行电法仪大线与接线排、比较电极N连接,在进行抽水试验之前,网络并行电法仪对电极测量点和比较电极N进行一次电位值测量,测得的各个电极测量点的电位值均减去比较电极N的电位值,得到各个电极测量点的背景自然电位值SPi0,其中i=1~n;

G、分别对地下连续墙X0个含水层依次进行抽水试验,在每个含水层被抽水时采用网络并行电法仪对电极测量点和比较电极N进行一次电位值测量,测得的各个电极测量点的电位值均减去比较电极N的电位值,得到各个电极测量点的自然电位值SPij,其中i=1~n,j=1~X0;

H、将得到的自然电位值SPij与背景自然电位值SPi0做求差计算,得到二者之间的自然电位差ΔSPij,具体公式为ΔSPij=SPij-SPi0,其中i=1~n,j=1~X0;得到的各个电极测量点的自然电位差ΔSPij若接近于0mV,则说明抽水试验前后自然电位保持稳定,电极测量点所在位置附近没有渗漏点;若各个电极测量点的自然电位差ΔSPij中存在负值,则说明抽水试验后该电极测量点所处位置的自然电位值降低,进而说明该电极测量点附近存在渗漏点;

I、将接线排放置到绝缘接线盒内,并将绝缘接线盒嵌入施工完成后的地面内,在整个施工完成后进行长期监测,通过网络并行电法仪观察各个电极测量点的自然电位变化趋势,若某点自然电位持续出现降低或者持续增高,则地下连续墙存在新的渗漏位置,进而采取后续的补救措施;在长期监测过程中比较电极N选择电极测线中的任意一个电极测量点作为比较电极进行测量。

进一步,所述比较电极N的布设位置为受外界干扰最小的位置。

进一步,所述电极测量点之间的距离d为0.25m。

进一步,所述电极测线采用多芯电缆。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发明采用在地下连续墙内设置电极测线,采用自然电位法进行监测地下连续墙的渗漏情况,本发明具有施工方便、无需钻孔,降低施工成本,并且不会对墙体造成损伤,同时测量点接近渗漏点位置,增加探测精度和准确度;另外其不仅能对地下连续墙接缝处渗漏位置进行定位,还能在后期持续监测地下连续墙渗漏情况,填补了在地下连续墙内布设电极采用自然电位法探测并监测地下连续墙渗漏位置的空白,对保证基坑开挖安全具有很好的指导作用。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发明在一字型地下连续墙的平面布置图;

图2是本发明在L字型地下连续墙的平面布置图;

图3是本发明在T字型地下连续墙的平面布置图;

图4是本发明在Z字型地下连续墙的平面布置图;

图5是本发明中电极测线在地下连续墙内的纵向布置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对本发明作进一步说明。

如图1至图5所示,本发明的具体步骤为:

A、根据地下连续墙施工类型确定地下连续墙的钢筋笼形状,然后在地下连续墙的接头连接处及弯角处均布设电极测线;

B、每个电极测线在布设位置处沿地下连续墙纵向布设,并且电极测线通过绝缘胶带固定在地下连续墙的钢筋笼上;

C、在每个电极测线上开设48个电极测量点,且在处于含水层的部分电极测线上的相邻电极测量点之间的距离为0.25m,其余部分电极测线上的相邻电极测量点之间的距离为0.5m;采用的电极测线由6根8芯电缆组成,根据电极号顺序依次给电缆编号,并记录每芯线对应的相应电极号;在电极所在深度位置剥开每芯电缆线的绝缘皮,使其露出铜丝2~3cm,该裸露铜丝即作为自然电位的测量电极;

D、将带有电极测线的钢筋笼放入地下连续墙开挖槽段,然后采用混凝土注浆使钢筋笼埋入其中,此时钢筋笼上的电极测量点与周围介质耦合接触;

E、在地下连续墙的周围布设比较电极N,完成地下连续墙的混凝土浇筑后,将电极测线按照电极号顺序依次均与接线排连接;

F、将网络并行电法仪大线与接线排、比较电极N连接,在进行抽水试验之前,采用网络并行电法仪对电极测量点和比较电极N进行一次电位值测量,测得的各个电极测量点的电位值均减去比较电极N的电位值,得到各个电极测量点的背景自然电位值SPi0,其中i=1~48;

G、分别对地下连续墙X0个含水层依次进行抽水试验,在每个含水层被抽水时采用网络并行电法仪对电极测量点和比较电极N进行一次电位值测量,测得的各个电极测量点的电位值均减去比较电极N的电位值,得到各个电极测量点的自然电位值SPij,其中i=1~48,j=1~X0;

H、将得到的自然电位值SPij与背景自然电位值SPi0做求差计算,得到二者之间的自然电位差ΔSPij,具体公式为ΔSPij=SPij-SPi0,其中i=1~48,j=1~X0;得到的各个电极测量点的自然电位差ΔSPij若接近于0mV,则说明抽水试验前后自然电位保持稳定,电极测量点所在位置附近没有渗漏点;若各个电极测量点的自然电位差ΔSPij中存在负值,则说明抽水试验后该电极测量点所处位置的自然电位值降低,进而说明该电极测量点附近存在渗漏点;

I、将接线排放置到绝缘接线盒内,并将绝缘接线盒嵌入施工完成后的地面内,在整个施工完成后进行长期监测,通过网络并行电法仪观察各个电极测量点的自然电位变化趋势,若某点自然电位持续出现降低或者持续增高,则地下连续墙存在新的渗漏位置,进而采取后续的补救措施;在长期监测过程中比较电极N选择电极测线中的任意一个电极测量点作为比较电极进行测量。

进一步,所述比较电极N的布设位置为受外界干扰最小的位置。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