气瓶辅助装置及调节气瓶供气流量的方法与流程

文档序号:19125751发布日期:2019-11-13 02:06阅读:819来源:国知局
气瓶辅助装置及调节气瓶供气流量的方法与流程

本发明一种气瓶辅助装置及调节气瓶供气流量的方法。



背景技术:

航空发动机研发过程中,在每次航空发动机的核心机试车结束后都需要从滑油系统不同的位置采集润滑油油样进行理化性能测试,油样的理化性能测试结果可作为评价发动机试车状态的一个重要指标,其中就包括对油样进行闪点的测试,闪点是判断发动机试车过程中是否发生混油的重要依据。

目前闪点的测定使用的设备是闪点测试仪,此类仪器均需附带额外供气装置提供可燃气作为点火源,而目前采用的可燃气大部分为钢瓶装液化气,存在安全隐患,首先,液化气与空气混合能形成爆炸性混合物,遇明火极易燃烧爆炸,其蒸汽比空气重,能在较低处扩散较远的距离,遇明火会引着回燃;其次,液化气瓶若遇高热,容器内压增大,有爆炸的危险;再次,即使没有明火,大量液化气泄漏,吸入体内也会导致中毒,现有液化气瓶最小规格为5公斤,一旦在理化分析实验室出现泄漏或者爆炸事故,后果将十分严重。

因此,从安全的角度出发,理化分析实验室的可燃气体只能采用小罐装液化气瓶(例如规格为300ml及更小的气瓶),用于闪点设备的供气,但是小罐液化气瓶由于重量轻,试验过程中存在倾倒的危险,因此,需要开发一种气瓶辅助装置以及调节气瓶供气流量的方法,以保障试验过程中的正常供气。



技术实现要素:

本发明旨在提出一种气瓶辅助装置。

本发明旨在提出一种调节气瓶供气流量的方法。

根据本发明一个方面的一种气瓶辅助装置,包括底座,所述底座包括轨道;保护壳组件,所述保护壳组件包括第一保护壳以及第二保护壳;所述第一保护壳与所述第二保护壳共同限定出放置空间,所述放置空间用于放置气瓶,所述第一保护壳可沿所述轨道移动,所述第二保护壳固定于所述底座;通过所述第一保护壳在所述轨道的移动,以打开或关闭放置空间。

在一个或多个实施方式中,所述轨道包括环形凹槽,所述第二保护壳位于所述环形凹槽的外部。

在一个或多个实施方式中,所述底座还包括卡合凹槽,所述第二保护壳通过所述卡合凹槽固定于所述底座。

在一个或多个实施方式中,所述第一保护壳、第二保护壳均为圆柱壳体,所述第一保护壳的外壁设置有向外延伸的凸部。

在一个或多个实施方式中,所述辅助装置还包括流量调节组件,该流量调节组件包括调节件以及安装座,所述安装座对应所述放置空间的上方设置,所述调节件设置于所述安装座,可沿气瓶按压打开方向进行位移调节,所述调节件包括贯穿所述调节件的通孔,以供气管穿过调节件,连接气瓶的喷嘴。

在一个或多个实施方式中,所述流量调节组件还包括调节环,所述调节环用于套设在所述气瓶的喷嘴。

在一个或多个实施方式中,所述辅助装置还包括多个支撑件,所述支撑件一端连接于所述底座,另一端连接于所述安装座,且所述安装座在所述支撑件的高度可调。

根据本发明另一方面的一种调节气瓶供气流量的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

步骤a.将气管与气瓶的喷嘴连接;

步骤b.将调节件安装于安装座,将气管穿过贯穿所述调节件的通孔;

步骤c.将调节件沿气瓶按压打开方向进行位移调节,以调节气瓶的出气流量。

在一个或多个实施方式中,所述步骤b中,采用螺栓状连接件作为调节件,在安装座设置与螺栓状连接件对应的孔;

所述步骤c中,转动螺栓状连接件的螺栓帽进行位移调节。

本发明的有益效果包括但不限于:

1、使用辅助装置固定小型气瓶供气,取代液化气钢瓶供气,明显降低试验过程中的安全隐患,保障试验人员及设备的安全;

2、辅助装置的保护壳组件设置有可移动的第一保护壳,既方便更换小气瓶,也可起到保证瓶身稳定防止倾斜的作用;

3、辅助装置通过可旋转的螺栓状连接件控制气瓶的开关气及控制其气体的流量,操作简单方便;

4、辅助装置通过调节环的设置,增大喷嘴的受力面积,保证气体流量的稳定性;

5、采用上述方法调节气瓶供气流量,可直接从气源处直接调节流量,实现了供气流量的连续可调,操作简单,避免了采用流量计调节供气流量方法导致的设备复杂、占用空间等缺陷。

附图说明

本发明的上述的以及其他的特征、性质和优势将通过下面结合附图和实施例的描述而变得更加明显,其中:

图1是根据一个或多个实施方式的气瓶辅助装置的结构图。

图2是根据一个或多个实施方式的气瓶辅助装置的底座的结构图。

图3是根据一个或多个实施方式的气瓶辅助装置的调节环的结构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述公开了多种不同的实施所述的主题技术方案的实施方式或者实施例。为简化公开内容,下面描述了各元件和排列的具体实例,当然,这些仅仅为例子而已,并非是对本发明的保护范围进行限制。例如在说明书中随后记载的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上方或者上面形成,可以包括第一和第二特征通过直接联系的方式形成的实施方式,也可包括在第一和第二特征之间形成附加特征的实施方式,从而第一和第二特征之间可以不直接联系。另外,这些公开内容中可能会在不同的例子中重复附图标记和/或字母。该重复是为了简要和清楚,其本身不表示要讨论的各实施方式和/或结构间的关系。进一步地,当第一元件是用与第二元件相连或结合的方式描述的,该说明包括第一和第二元件直接相连或彼此结合的实施方式,也包括采用一个或多个其他介入元件加入使第一和第二元件间接地相连或彼此结合。

另外,需要理解的是,方位词如“前、后、上、下、左、右”、“横向、竖向、垂直、水平”和“顶、底”等所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通常是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发明和简化描述,在未作相反说明的情况下,这些方位词并不指示和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或者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发明保护范围的限制;方位词“内、外”是指相对于各部件本身的轮廓的内外,使用“第一”、“第二”、“第三”等词语来限定零部件,仅仅是为了便于对相应零部件进行区别,如没有另行声明,上述词语并没有特殊含义,因此也不能理解为对本发明保护范围的限制。

参考图1、图2,气瓶10为体积小于300ml的小气瓶,但不以此为限。气瓶10的辅助装置包括底座1、保护壳组件15。底座1包括轨道1a。保护壳组件15包括第一保护壳2以及第二保护壳3,两者共同限定出用于放置气瓶10的放置空间16。第一保护壳2可沿轨道1a移动,第二保护壳3固定于底座1。当气瓶内的燃气消耗完毕,需要更换气瓶10时,先将第一保护壳2沿轨道1a在第一方向上移动,以打开放置空间16,取出燃气消耗完毕的气瓶10,并将新气瓶10放入放置空间16,随后将第一保护壳2沿轨道1a在第一方向相反的方向移动,关闭放置空间16。如此获得的有益效果包括保护壳组件15可防止气瓶在进行试验时倾倒或者倾斜,在气瓶发生意外爆炸时起到保护作用。采用第一保护壳2沿轨道1a移动以打开或关闭置放空间16的设计,使得保护壳组件15在打开和关闭放置空间16时占用空间小,且采用沿轨道1a移动的结构,也方便操作者操作。尤其是为了进一步保证安全性,需要在通风厨中进行闪点测试等涉及燃烧的试验时,采用沿轨道1a移动的结构不但节省了宝贵的通风厨内进行试验的空间,也方便了操作者在较为狭小的通风厨空间内,进行放置空间16的打开或关闭操作。

进一步地,继续参考图1、图2,底座1的具体结构可以是轨道1a包括环形凹槽,第二保护壳3位于环形凹槽的外部,但不以此为限。如此获得的有益效果是保证气瓶10放置过程的稳定。原因在于,更换气瓶时,将第二保护壳3沿轨道1a移动打开放置空间16,新的气瓶10刚放入放置空间16时,新的气瓶10首先由第一保护壳2保护以防止倾斜,此时气瓶10与保护壳组件15之间的间隙较小,具有更好的放倾斜效果。待新的气瓶10放置稳定后,关闭放置空间16,气瓶10由第一保护壳2、第二保护壳3保护。

继续参考图1、图2,第二保护壳3固定于底座1的具体结构可以是底座1包括卡合凹槽1b,第二保护壳3通过卡合凹槽1b卡合固定于底座1。如此设计获得的有益效果是第二保护壳3与底座1固定结构能承受较大的侧向力,同时,在需要更换第二保护壳3时,也可通过纵向插拔的方式便捷地更换保护壳体3。本领域技术人员应当容易理解,第二保护壳3固定于底座1的具体结构不以上述卡合固定结构为限,还可以是第二保护壳体3焊接于底座1等固定结构。

继续参考图1,第一保护壳2、第二保护壳3的形状可以是第一保护壳2、第二保护壳3均为圆柱壳体,第一保护壳2的外壁设置有向外延伸的凸部2a。设置凸部2a的有益效果是方便了操作者移动第一保护壳2的操作,原因在于,凸部2a既提供了操作者移动第一保护壳2的施力点,也为第一保护壳2的移动提供了限位装置,即当第一保护壳2移动至凸部2a与第二保护壳3干涉时,操作者就可通过触觉停止移动第一保护壳2的操作,而无需在移动第一保护壳2的同时仔细观察以确定第一保护壳2是否关闭放置空间16。本领域技术人员应容易理解到,第一保护壳2、第二保护壳3的形状不以上述圆柱壳体为限,还可以是例如正方体、长方体壳体等形状的棱柱壳体,或带有锥面或斜面的圆台壳体,棱台壳体。

继续参考图1,气瓶10的辅助装置还可以包括流量调节组件14,流量调节组件14包括调节件9以及安装座6,安装座6固定在底座1上对应放置空间16的上方设置,调节件9设置于安装座6,调节件9还包括贯穿其的通孔9a,以供气管12穿过,气管12可以是内径为10mm的软管,但不以此为限。气管12穿过通孔9a后连接气瓶10的喷嘴13。调节件9可沿气瓶10按压打开方向进行位移调节。如此获得的有益效果是操作者可以通过调节件9在气瓶10按压打开方向直接调节供气流量,无需使用流量计或其它复杂的气体流量调节部件。

进一步地,在如图1所示的实施例中,调节件9为螺栓状连接件,安装座6包括盖板,盖板包括与螺栓状连接件匹配的螺纹孔6c,采用旋钮调节的方法,通过转动螺栓状连接件的螺栓帽,螺栓状连接件的螺纹段与螺纹孔6c的螺纹结构,将螺栓帽的转动转化为上下移动,即沿气瓶10按压打开方向移动。操作者通过观察燃烧火焰颜色判断燃气的供气流量是否满足要求,当需要增大供气流量时,转动螺栓状连接件的螺栓帽,将当螺栓状连接件向下移动时,对气瓶10的喷嘴13的按压力增加,喷嘴13的开度大,供气流量增加。当需要减少供气流量时,将螺栓帽朝增大供气流量的相反方向转动即可。采用螺纹连接的方式可以较为准确地对调节件9的位移进行调节,且螺纹连接件与螺纹孔是较为常见的连接结构,因此容易从已有的螺栓零件中改装,降低了装置的加工难度以及成本。当然,除了图1所示的螺纹连接、旋钮调节的实施例外,还可以采用按钮调节时的方式,即调节件9为按钮,操作者通过直接通过按压按钮的力的大小控制按钮沿气瓶10按压打开方向位移,若需要增大供气流量,则增大对按钮的下压力,反之,若需要减小气体流量,则减小对按钮的下压力,此种方式结构更为简单,无需加工螺纹孔6c,但操作者需要十分小心地调节对按钮的下压力,且下压力道无法精确控制,操作者在操作时容易导致过度调整,无法对气瓶10的供气流量微调以达到最佳的供气流量。

进一步地,如图1、图3所示,流量调节组件14还包括调节环11,调节环11套设在气瓶10的喷嘴13,喷嘴13的侧壁具有一定锥度,以支承调节环11。当需要开启气瓶10时,转动螺栓状连接件的螺栓帽,螺栓状连接件向下移动接触调节环11,继续转动螺栓帽,调节环11受到下压力,并进一步就爱你更所受的下压力传递给支承其的喷嘴13。如此设计的有益效果在于,喷嘴13一般为较为柔软的材料制成,刚度较低,通过调节环11将下压力传递给喷嘴13,与通过螺栓连接件直接传递下压力至喷嘴13相比,调节环11增大了喷嘴13的受力面积,使得喷嘴13的受力更为均匀,避免喷嘴13的发生弯折,进一步保证了气瓶10供气流量的稳定。

继续参考图1,在一些实施例中,安装座6还包括多个支撑件4、5,支撑件4、5一端连接于底座1,另一端连接于安装座6,且安装座6在支撑件4、5的高度可调。,具体的结构可以是支撑件4、5为螺杆,底座1上设有支撑件4、5,支撑件4、5的上端具有螺纹,支撑件4、5的上端分别穿过安装座6的孔6a、6b,从而通过蝴蝶型拧紧螺母7和8将安装座6固定,同时可调节蝴蝶型拧紧螺母7、8来调节安装座6的高度。采用多个支撑件4、5可稳定支撑安装座6,进而减少调节件9的调节误差,提高供气流量的调节精度。

从上述介绍可知,调节气瓶供气流量的方法可以包括以下步骤:

步骤a.将气管12与气瓶10的喷嘴13连接;

步骤b.将调节件9安装于安装座6,将气管12穿过贯穿调节件9的通孔9a;

步骤c.将调节件9沿气瓶10的按压打开方向进行位移调节,以调节气瓶10的出气流量。

如此获得的有益效果在于,可直接从供气源头直接调节供气流量,实现了供气流量的连续可调,设备简单、节省空间、操作方便,避免了采用一般的气体流量调节装置中采用流量计调节供气流量而导致的设备复杂、占用空间等缺陷。

进一步地,在上述步骤b中,采用螺栓状连接件作为调节件9,在安装座6设置与螺栓状连接件对应的孔6c;

所述步骤c中,转动螺栓状连接件的螺栓帽进行位移调节。

如此获得的有益效果在于,采用转动螺栓状连接件的螺栓帽进行位移调节的方式,可以较为准确地对调节件9的位移进行调节,且操作者只需转动螺栓帽即可调节,操作简单方便,且采用螺纹连接件是较为常见的连接结构,容易从已有的螺栓零件中改装。

本领域技术人员应当理解到,尽管为使解释简单化将上述方法图示并描述为一系列动作,但是应理解并领会,这些步骤不受动作的次序所限定,因为根据一个或多个实施例,一些步骤或动作可按不同次序发生和/或与来自本文中图示和描述或本文中未图示和描述但本领域技术人员可以理解的其他动作并发地发生。

综上,上述实施例所述的气瓶10的辅助装置的有益效果包括:

1、使用辅助装置固定小型气瓶供气,取代液化气钢瓶供气,明显降低试验过程中的安全隐患,保障试验人员及设备的安全;

2、辅助装置的保护壳组件15设置有可移动的第一保护壳2,既方便更换小气瓶,也可起到保证瓶身稳定防止倾斜的作用;

3、辅助装置通过可旋转的螺栓状连接件控制气瓶的开关气及控制其气体的流量,操作简单方便;

4、辅助装置通过调节环11的设置,增大喷嘴13的受力面积,保证气体流量的稳定性;

5、采用调节气瓶供气流量的方法调节气瓶10的供气流量,实现了直接从气源处直接调节流量,供气流量的连续可调,操作简单,避免了采用流量计调节供气流量方法导致的设备复杂、占用空间等缺陷。

本发明虽然以较佳实施例公开如上,但其并不是用来限定本发明,任何本领域技术人员在不脱离本发明的精神和范围内,都可以做出可能的变动和修改。因此,凡是未脱离本发明技术方案的内容,依据本发明的技术实质对以上实施例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变化及修饰,均落入本发明权利要求所界定的保护范围之内。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