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乌龙茶产地溯源方法与流程

文档序号:16477775发布日期:2019-01-02 23:47阅读:246来源:国知局
一种乌龙茶产地溯源方法与流程

本发明涉及食品安全技术领域,特别涉及一种乌龙茶产地溯源方法。



背景技术:

福建是乌龙茶的原产地和主产区,作为福建省产量最大的茶类,乌龙茶品类也最为丰富。福建乌龙茶产业以众多乌龙茶良种为基础,通过独特的制茶技术,赋予茶叶优良的品质,在我国茶类中占据不可取代的地位。根据产地与制作工艺的不同,传统的福建乌龙茶产区主要分布于以武夷山为中心的闽北产区和以安溪为中心的闽南产区。

世界农业发展的历程证明,通过地理标志保护产品认证,维护茶叶地理标志品牌价值,是区域特色农业发展的重要路径选择之一。福建省乌龙茶地理标志产品保护了福建乌龙茶规定品种、加工工艺以及产品分类等,成为规范茶叶市场价值导向的重要途径之一。茶叶产品的地理标志是福建茶产业发展的最佳区域名片。随着乌龙茶地理标志产品保护的不断推行,乌龙茶产区逐步扩大,福建省乌龙茶的品牌影响力扩大,助力茶产业进一步吸引资金和技术等资源。

而正是由于福建乌龙茶品类丰富,花色品种繁多,每个茶叶产品都有自己的感官品质特征和品质标准,目前主要通过感官审评检验区分茶叶种类及品质,而审评是一项经验活动,容易受到地理环境,人文素质的影响,致使一般的消费者难以辨别不同茶叶种类及品质,使乌龙茶地理标志保护产品难以得到有效实施,因此,为保护消费者及生产地理标志保护产品的企业的利益,真正实现福建乌龙茶的原产地保护,需要建立一种科学简易乌龙茶产地溯源方法,实现对乌龙茶的分类识别分析。



技术实现要素:

本发明针对现有技术的缺陷,提供了一种乌龙茶产地溯源方法,能有效的解决上述现有技术存在的问题。

为了实现以上发明目的,本发明采取的技术方案如下:

一种乌龙茶产地溯源方法,产地为闽南闽北乌龙茶,包括以下步骤:

步骤1,样品收集:闽南和闽北地区21个茶叶样品;

步骤2,利用顶空萃取-气相离子迁移技术对闽南和闽北乌龙茶样品挥发物进行测定分析,得到gc-ims结果图;

步骤3,对gc-ims测得的化合物及其相对浓度数据进行多元统计分析;通过对所测化合物相对浓度进行主成分分析(pca)。

进一步地,所述步骤2具体为:

1)、将样品,放入顶空萃取瓶中;

2)、60℃预热10min;

3)、样品注射到gc-ims中进行检查,检查温度为80℃;

4)、设置柱类型mcc-20cm长,柱温40℃,载气流速10ml/min,ims温度:45℃,探测限值:低ppbv水平;

5)、得到gc-ims结果图。

进一步地,通过opls-da和s-plot分析,发现香气组分为闽南闽北产区差异显著,利用标志物,通过opls-da模型对样品进行区分。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发明的优点在于:能够准确高效区分乌龙茶原产地,实现对乌龙茶的分类识别分析,保护消费者及生产地理标志保护产品的企业的利益,真正实现福建乌龙茶的原产地保护。

附图说明

图1为样品分布情况;

图2为样品检测结果三维谱图;

图3为闽南闽北茶样挥发物的pca分析图;

图4为闽南闽北产区茶样的差异化合物;

图5为武夷山三小产区的茶样分布图;

图6为武夷山三小产区茶样挥发物的pca分析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为使本发明的目的、技术方案及优点更加清楚明白,以下举实施例,对本发明做进一步详细说明。

一种乌龙茶产地溯源方法,产地为闽南闽北乌龙茶,包括以下步骤:

步骤1,样品收集:闽南(安溪s:n=15)闽北(武夷山n:n=42)地区21个茶叶样品,其样品分布情况如图1所示。

步骤2,利用顶空萃取-气相离子迁移技术(hs-gc-ims)对闽南闽北乌龙茶样品挥发物进行测定分析;具体为:

1)、将1g的样品,放入20ml顶空萃取瓶中;

2)、60℃预热10min;

3)、100μl的样品自动注射到gc-ims中进行检查(进样器温度80℃)。

4)、设置柱类型mcc-20cm长,柱温40℃,载气流速10ml/min,ims温度:45℃,探测限值:低ppbv水平。

5)、得到gc-ims结果图。

图2为gc-ims典型的一个结果图。采集的样本的检测结果是一个三维谱图,其中y代表气相的保留时间,x代表迁移时间,信号亮度代表化合物的离子强度(代表了化合物的浓度)。

步骤3,对gc-ims测得的化合物及其相对浓度数据进行多元统计分析;

如图3所示,通过对所测化合物相对浓度进行主成分分析(pca)可以看出,闽南(n=15)和闽北(n=42)个样品,可以很明显的区分开,其中黑色代表闽南的样品,白色代表闽北的茶叶样品。所有样品均在95%置信区间内,其中pc1解释率为55.8%,pc2为8.1%,可见,只利用pca分析,就可以将闽南闽北的样品区分开,显示了其在福建乌龙茶闽南闽北产区区分上的优越性。

如图4所示,进一步通过opls-da和s-plot分析发现,以上十种香气组分为闽南闽北产区差异显著的香气物质,利用该十种物质作为标志物,通过opls-da模型可以对上述样品进行很好的区分。

为进一步验证该方法的可行性,挖掘该仪器的潜能,充分发挥其高灵敏度的特性,将闽北乌龙茶样品进一步划分为三个小产区(图5),运用同样的方法,对三个小产区的闽北乌龙茶进行进一步产地溯源:

样品分布情况:图5:正岩茶(a)、半岩茶(b)、洲茶(c)

以同样的方法,利用hs-gc-ims对三个小产区的闽北乌龙茶样品挥发物进行测定,测得三个产区茶样的特征化合物相对浓度,并进行多元统计分析,如图6所示,其中黑色点代表a(正岩茶);白色点b(半岩茶);灰色点c(洲茶)

可见区分效果很好,证明该方法可信且灵敏度高,不仅可以应用于闽南闽北乌龙茶溯源,也可以很好的区分闽北小产区的乌龙茶样品。

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将会意识到,这里所述的实施例是为了帮助读者理解本发明的实施方法,应被理解为本发明的保护范围并不局限于这样的特别陈述和实施例。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可以根据本发明公开的这些技术启示做出各种不脱离本发明实质的其它各种具体变形和组合,这些变形和组合仍然在本发明的保护范围内。



技术特征:

技术总结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乌龙茶产地溯源方法,包括以下步骤:步骤1,样品收集:闽南和闽北的茶叶样品;步骤2,利用顶空萃取‑气相离子迁移技术对闽南和闽北乌龙茶样品挥发物进行测定分析,得到GC‑IMS结果图;步骤3,对GC‑IMS测得的化合物及其相对浓度数据进行多元统计分析;通过对所测化合物相对浓度进行主成分分析(PCA)。本发明的优点在于:能够准确高效区分乌龙茶原产地,实现对乌龙茶的分类识别分析,保护消费者及生产地理标志保护产品的企业的利益,真正实现福建乌龙茶的原产地保护。

技术研发人员:宋传奎;靳洁阳;赵明月;张娜;荆婷婷;高婷;张尚蕊;许淼晶;陈永先
受保护的技术使用者:安徽农业大学
技术研发日:2018.08.10
技术公布日:2019.01.01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