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ACM高性能改性PVC异型材性能测试系统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5786227发布日期:2018-10-30 22:46阅读:291来源:国知局
一种ACM高性能改性PVC异型材性能测试系统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属于测试机领域,尤其涉及一种ACM高性能改性PVC异型材性能测试系统。



背景技术:

随着科学技术的不断进步,城市的发展也越来越快,由于资源的缺乏而对森林的过度砍伐,使得生态环境遭到了严重的破坏,在这种情况下,聚氯乙烯(PVC)由于密度小,强度高,价格便宜等特点,被广泛应用于工业、农业、建筑、交通运输、包装等各个领域,然而PVC属于一种脆性材料,材料本身的耐冲击性差,低温条件下的脆性大,抗冲击强度低,为了克服以上缺点,人们研制出了一种新型抗冲剂ACM,ACM是基于现有的增韧改性剂CPE和抗冲ACR产品基础上某公司研发的一种高分子接枝聚合的新产品, ACM是用丙烯酸酯和轻度氯化的HDPE聚合成互穿网络共聚物,形成了新的化学结构,故而产生新的性能,ACM不仅可以改善传统冲击改性剂的这些缺陷,还能在生产过程中产生较高的经济效益。

为了对ACM高性能改性PVC异型材的各项性能进行准确的测量,人们发明了各种仪器,比如断裂拉伸测试机、缺口冲击测试机、维卡软化测试机、光热老化测试机、流变性能测试机等,测试步骤多,使用的器械繁杂,既增加了测量工续,又增加了测试成本和劳动量。



技术实现要素:

为了解决以上问题,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测试断裂拉伸和抗冲击性相结合的机械。

本实用新型是这样实现的:一种ACM高性能改性PVC异型材性能测试系统,包括柜体,第一固定装置,第二固定装置,轨道,滑动杆,凹槽,压力感应器,压盘,第一拉杆,第二拉杆,液压装置,计算机,所述柜体的顶部安装有第一固定装置,所述柜体的两侧安装有轨道,所述滑动杆贯穿所述第二固定装置,且所述滑动杆的两端与所述轨道连接,所述柜体的下部和底部分别设置有凹槽和压力传感器,所述凹槽与所述压力传感器相连接,所述第一固定装置下方设置有第一拉杆,所述第二固定装置上端设置有第二拉杆,下端焊接连接有压盘,所述第一固定装置、第二固定装置、压盘、凹槽和压力感应器的中心点在同一竖直线上,所述压力传感器与所述计算机相连接,所述液压装置分别与所述滑动杆和所述计算机相连接。

优选的,所述凹槽的直径为20cm,深度为10cm。

优选的,所述压盘的直径为18cm,所述压盘可压紧所述凹槽中放置的试验用的PVC异型材。

优选的,所述压力感应器的感应范围为0-200KN。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冲击测试机和拉伸测试机的结合,有效的减少了机械的成本,优化了测量流程,方便人们尽快的完成PVC异型材的测试,计算机、液压装置和压力传感仪的使用,使测得的结果更加准确。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结构示意图;

图中:1.柜体;2.第一固定装置;3.第二固定装置;4.轨道;5.滑动杆;6.凹槽;7.压力感应器;8.压盘;9.第一拉杆;10.第二拉杆;11.液压装置;12.计算机。

具体实施方式

为了能更清楚地理解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进一步说明。

如图1所示的一种ACM高性能改性PVC异型材性能测试系统,包括柜体1,第一固定装置2,第二固定装置3,轨道1,滑动杆5,凹槽6,压力感应器7,压盘8,第一拉杆9,第二拉杆10,液压装置11,计算机12,所述柜体1的顶部安装有第一固定装置2,所述柜体1的两侧安装有轨道4,所述滑动杆5贯穿所述第二固定装置3,且所述滑动杆5的两端与所述轨道4连接,所述柜体1的下部和底部分别设置有凹槽6和压力传感器7,所述凹槽6与所述压力传感器7相连接,所述第一固定装置2下方设置有第一拉杆9,所述第二固定装置3上端设置有第二拉杆10,下端焊接连接有压盘8,所述第一固定装置2、第二固定装置3、压盘8、凹槽6和压力感应器7的中心点在同一竖直线上,所述压力传感器7与所述计算机12相连接,所述液压装置11分别与所述滑动杆5和所述计算机12相连接。

所述凹槽6的直径为20cm,深度为10cm。

所述压盘8的直径为18cm,所述压盘8可压紧所述凹槽6中放置的试验用的PVC异型材。

所述压力感应器7的感应范围为0-200KN。

测试PVC异型材的拉伸/断裂性能时,将第二固定装置移动到合适位置,将PVC异型材的两端分别固定于第一拉杆和第二拉杆上,启动液压装置,使滑动杆带动第二固定装置沿轨道向下移动,即可测得PVC异型材的拉伸/断裂性能指数;

测试PVC异型材的抗冲击性能时,将PVC异型材置于凹槽中,启动液压装置,使滑动杆带动第二固定装置沿轨道向下移动,压盘挤压凹槽中的PVC异型材,数据经压力感应器传输给电脑,即测得PVC异型材的抗冲击性能指数。

以上所述仅是本实用新型的较佳实施方式,故凡依本实用新型专利申请范围所述的构造、特征及原理所做的等效变化或修饰,均包括于本实用新型专利申请范围内。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