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防静电测试设备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5378433发布日期:2018-09-07 23:44阅读:876来源:国知局

本实用新型属于无线电应用技术领域,具体为一种防静电测试设备。



背景技术:

静电是物体表面过剩或不足的静止电荷,静电作为一种普遍物理现象,近十多年来伴随着集成电路的飞速发展和高分子材料的广泛应用,静电的作用力、放电和感应现象引起的危害十分严重,美国电子行业部门每年因静电危害造成损失高达100亿美元,英国电子产品每年因静电造成的损失为20亿英镑,日本电子元器件的不合格品中不少于45%的危害是因为静电放电(ESD)造成的,为测试无线电等电子产品的静电防护能力,多数电子产品会通过防静电测试仪进行检测。

传统的防静电测试仪体积较小,便于携带,多数为无接触检测,但是不太适合较大电子产品,也不适合对成批量的产品进行检测。因此,针对上述问题提出一种防静电测试设备。



技术实现要素:

为了克服上述的不足,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防静电测试设备。

本实用新型解决其技术问题所采用的技术方案:

一种防静电测试设备,包括工作台,工作台上设有支架,沿工作台长度方向的两端均设有辊筒,所述工作台的底部设有除静电装置,所述辊筒上设有传输带,所述支架上设有安装台,安装台上设有静电检测装置。

所述除静电装置包括竖直放置的第二电动推杆,第二电动推杆的顶部设有套管,套管内设有固定管,固定管内设有接地线。

所述静电检测装置包括安装在安装台顶端的壳体检测装置和安装在安装台底部的第一电动推杆,所述第一电动推杆末端设有水平设置的检测台,所述检测台内腔设有水平设置的齿条,所述齿条的一侧设有行走马达,所述行走马达的底端设有检测探头,所述行走马达输出端依次设有行走齿轮和传动轮,且行走齿轮啮合连接至齿条,所述传动轮通过绕缠在其表面的传动带连接至收纳辊筒轴心处。

所述检测台的底部设有贯穿的滑槽,检测探头经滑槽与行走马达的底端连接。

所述壳体检测装置与检测探头电性连接。

所述检测探头位于传输带的上方,且检测探头的数目为两个,分别设置在两个行走马达上,且这两个行走马达均设置在齿条的一侧。

所述传输带的表面设有绝缘层。

所述传辊筒由电机驱动。

由于采用如上所述的技术方案,本实用新型具有如下优越性:

本实用新型所述的一种防静电测试设备,结构设计合理,整个检测过程为流水线式检测,适用于体积较大的产品检测,通过可移动的检测探头对待检测的设备进行全方位的检测,在不影响检测精度的前提下提升检测效率,适用于大批量产品的检测。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整体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I处局部放大结构示意图。

图中:1、工作台,2、支架,3、安装台,4、壳体检测装置,5、第一电动推杆,6、检测台,7、检测探头,8、齿条,9、辊筒,10、传输带,11、绝缘层,12、第二电动推杆,13、固定管,131、套管,14、接地线,15、行走马达,151、行走齿轮,16、收纳辊筒,17、传动轮。

具体实施方式:

通过下面实施例可以更详细的解释本实用新型,公开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旨在保护本实用新型范围内的一切变化和改进,本实用新型并不局限于下面的实施例;

结合附图所述的一种防静电测试设备,包括工作台1以及安装在工作台1表面的支架2,所述工作台1顶部端面长度方向的两侧均等高度安装有辊筒9,且两个辊筒9表面绕缠有传输带10,其中一个辊筒9轴心处安装有驱动电机,通过驱动电机带动与其连接的辊筒9转动,从而带动传输带10周转,实现对产品的带传动式运输,所述工作台1底部安装有竖直设置的第二电动推杆12,且第二电动推杆12通过其顶端套管131套接安装有固定管13,所述固定管13内部套接有接地线14,且接地线14末端延伸至传输带10底部,第二电动推杆12伸长带动位于固定管13内部的接地线14与传输带10接触,实现除静电,避免传输带10上的静电对检测结果产生影响;

所述支架2表面安装有安装台3,且安装台3顶部和底部分别安装有壳体检测装置4以及竖直设置的第一电动推杆5,所述第一电动推杆5末端连接有水平设置的检测台6,利用第一电动推杆5的伸缩带动检测台6在竖直方向上移动,便于对检测台6位置的调整,所述检测台6内腔安装有水平设置的齿条8,所述齿条8的一侧安装有行走马达15,所述行走马达15输出端依次安装有行走齿轮151和传动轮17,且行走齿轮151啮合连接至齿条8,所述检测台6的底部设有贯穿的滑槽,检测探头7经滑槽与行走马达15的底端连接,且检测探头7位于检测台6底部端面,所述传动轮17通过绕缠在其表面的传动带连接至收纳辊筒16轴心处,通过传动轮17带动收纳辊筒16转动,通过传动比的调整使收纳辊筒16转动的线速度与行走齿轮151转动的线速度一致,行走马达15带动行走齿轮151在齿条8上转动,使行走马达15带动检测探头7移动,调整检测探头7的位置对产品进行检测。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一种技术优化方案,所述壳体检测装置4与检测探头7内部电性连接,壳体检测装置4内部安装防静电测试仪的相关电器元件以及设备,检测探头7为防静电测试仪的检测端的集成。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一种技术优化方案,所述传输带10表面贴合有绝缘层11,避免传输带10表面产生过多的静电,影响检测结果。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一种技术优化方案,所述检测探头7位于传输带10顶部,且检测探头7的数目为两个,分别设置在两个行走马达15上,且这两个行走马达15均设置在齿条8的一侧,便于检测探头7对产品的检测。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一种技术优化方案,所述收纳辊筒16安装在行走马达15上,将检测探头7与壳体检测装置4之间电性连接的导线绕缠在收纳辊筒16表面,由于收纳辊筒16与行走齿轮151转动的线速度一致,可有序的对导线进行收纳,避免导线对检测探头7的移动产生影响。

本实用新型在使用时,将待检测的产品放置在传输带10上的绝缘层11表面,通过传输带10的周转带动产品移动至检测探头7底部,通过检测探头7的移动对产品表面进行检测,当需要除去静电时,通过接地线14与传输带10接触,实现静电的消除。

本实用新型中壳体检测装置4内部集成防静电测试仪的相关元器件;检测探头7为防静电测试仪的检测端集成。

对于本领域技术人员而言,显然本实用新型不限于上述示范性实施例的细节,而且在不背离本实用新型的精神或基本特征的情况下,能够以其他的具体形式实现本实用新型。因此,无论从哪一点来看,均应将实施例看作是示范性的,而且是非限制性的,本实用新型的范围由所附权利要求而不是上述说明限定,因此旨在将落在权利要求的得同要件的含义和范围内的所有变化囊括在本实用新型内。不应将权利要求中的任何附图标记视为限制所涉及的权利要求。

以上内容中未细述部份为现有技术,故未做细述。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