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隔震支座的压剪试验装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5377130发布日期:2018-09-07 23:35阅读:139来源:国知局

本实用新型涉及橡胶试验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隔震支座的压剪试验装置。



背景技术:

数十年来,全球范围内发生了多次大地震,其破坏力之大,令人震惊。为了提高工程结构抗震性能,研究人员提出了减隔震被动控制、半主动控制、主动控制等技术。其中被动控制技术是通过在结构上下部之间设置隔震装置,使得传递到结构中的地震能量大幅减小。目前,已成功实现工程应用的工程装置主要有叠层橡胶支座、摩擦滑移支座、摩擦摆支座等。近年来,随着隔震技术的快速发展,隔震装置力学性能的理论、试验与数值模拟得到密切关注,相关人员对多种不同隔震支座进行了大量基础与应用研究,有关支座的力学性能的理论也日趋完善。在已有支座的试验研究中,支座直径多在300mm-800mm范围,这一范围与实际工程应用中的支座直径范围较为接近。

随着橡胶支座的进一步推广应用,直径不超过200mm的支座在小跨径桥梁中逐步出现。不仅如此,在工程结构缩尺模型振动台试验中,由于缩尺一般会应用到更小直径的橡胶支座。对于此类支座的力学性能试验,常用的压剪试验机无法适用。其主要原因在于,常规压剪机的竖向压力吨位对于小尺寸支座很大,加载精度不高,不仅如此,竖向压力加载时稍有不慎即可能超出小尺寸支座受压极限导致支座破坏。有试验人员提出可采用多个相同的小尺寸支座同时试验,此时则要求支座在受压与受剪过程中各支座应力应变状态完全相同,这一要求实则很难实现,所得试验结果精度也有待提高。



技术实现要素:

(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

本实用新型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解决现有的压剪机施力吨位较大,无法对直径不超过200mm的支座进行压剪试验的问题。

(二)技术方案

为了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隔震支座的压剪试验装置,包括底座、支架、顶板、上压板、下承板、千斤顶和加载机构,所述支架竖直的设于所述底座上,所述顶板、上压板和下承板自上而下依次水平设于所述支架上,所述千斤顶竖直的设于顶板与所述上压板支架,所述上压板与所述下承板之间堆叠两个隔震支座,两个所述隔震支座之间设置所述加载机构,所述记载机构与作动器连接,所述作动器用于带动所述加载机构水平移动。

其中,所述支架包括多根螺杆。

其中,所述顶板上设有多个第一套孔,多根所述螺杆一一对应的穿过所述第一套孔,且所述顶板的上下两侧通过与所述螺杆配合的螺母固定。

其中,所述上压板上设有多个第二套孔,多根所述螺杆一一对应的穿过所述第二套孔,且所述上压板在沿所述螺杆上下移动。

其中,所述下承板上设有多个第三套孔,多根所述螺杆一一对应的穿过所述第三套孔,所述下承板的上下两侧通过与所述螺杆配合的螺母固定。

其中,所述底座的中部向上凸起形成安装台,所述安装台上设有多个第四套孔,所述螺杆一一对应的穿过所述第四套孔,所述安装台的上下两侧通过与所述螺杆配合的螺母固定。

其中,所述底座上还设有多个用于将所述底座固定的螺纹孔,多个所述螺纹孔围绕所述安装台均匀分布。

其中,所述加载机构包括水平加载板和竖直连接板,所述水平加载板设于两个隔震支座之间,所述竖直连接板与所述水平加载板连接,用于连接所述作动器。

(三)有益效果

本实用新型的上述技术方案具有如下优点:本实用新型提供的一种隔震支座的压剪试验装置,包括底座、支架、顶板、上压板、下承板、千斤顶和加载机构,支架竖直的设于底座上,顶板、上压板和下承板自上而下依次水平设于支架上,千斤顶竖直设于顶板与上压板之间,上压板与下承板之间堆叠多个隔震支座,相邻的两个隔震支座设置加载机构,加载机构与作动器连接,作动器用于带动加载机构水平移动。试验时,先通过千斤顶向上压板上初步施加一个较小的压力,然后微调下承板与底座之间的距离,保证位于隔震支座之间的加载机构的水平加载板处于水平,通过作动器带动加载机构水平移动,使支座发生水平向剪切变形,以此来进行隔震支座的压剪试验。由于本试验装置采用千斤顶来施加压力,能够施加较小吨位的压力,同时采用加载机构对支座施加水平位移,适用于对直径小于200mm的支座进行压剪试验,提高了对小尺寸支座压剪试验的准确性。

除了上面所描述的本实用新型解决的技术问题、构成的技术方案的技术特征以及有这些技术方案的技术特征所带来的优点之外,本实用新型的其他技术特征及这些技术特征带来的优点,将结合附图作出进一步说明。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一种隔震支座的压剪试验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图2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底座的结构示意图。

图中:1:螺杆;2:顶板;3:千斤顶;4:上压板;5:隔震支座;6:加载机构;7:下承板;8:底座;9:螺纹孔。

具体实施方式

为使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目的、技术方案和优点更加清楚,下面将结合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是本实用新型的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实用新型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实用新型保护的范围。

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需要说明的是,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术语“安装”、“相连”、“连接”应做广义理解,例如,可以是固定连接,也可以是可拆卸连接,或一体地连接;可以是机械连接,也可以是电连接;可以是直接相连,也可以通过中间媒介间接相连,可以是两个元件内部的连通。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在本实用新型中的具体含义。

此外,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除非另有说明,“多个”、“多根”、“多组”的含义是两个或两个以上,“若干个”、“若干根”、“若干组”的含义是一个或一个以上。

如图1和图2所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隔震支座的压剪试验装置,包括底座8、支架、顶板2、上压板4、下承板7、千斤顶3和加载机构6,支架竖直的设于底座8上,顶板2、上压板4和下承板7自上而下依次水平设于支架上,千斤顶3竖直的设于顶板2与上压板4之间,上压板4与下承板7之间堆叠两个隔震支座,两个隔震支座之间设置加载机构6,加载机构6与作动器连接,作动器用于带动加载机构6水平移动。试验时,先通过千斤顶3向上压板4上初步施加一个较小的压力,然后微调下承板7与底座8之间的距离,保证位于隔震支座之间的加载机构6的水平加载板处于水平状态,通过作动器带动加载机构6水平移动,隔震支座5与加载机构6的连接面随着加载机构6共同移动,以此来进行隔震支座的压剪试验,由于本试验装置采用千斤顶3来施加压力,能够施加较小吨位的压力,同时采用加载机构对支座施加水平位移适用于对直径小于200mm的支座进行压剪试验,提高了对小尺寸支座压剪试验的准确性。

进一步地,支架包括多根螺杆1,螺杆1上设有外螺纹。在本实施例中螺杆1的数量为4根,4根螺杆1呈矩形分布。

进一步地,顶板2上设有多个第一套孔,多根螺杆1一一对应的穿过第一套孔,且顶板2的上下两侧通过与螺杆1配合的螺母固定。在本实施例中,顶板2的形状为矩形,且顶板2的4个角上分别设有一个第一套孔,4根螺杆1分别穿过4个第一套孔,顶板2的上下两侧分别设有螺母,螺母套设于螺杆1上,与螺杆1上的外螺纹配合,顶板2上下两侧的螺母将顶板2固定,拧松螺母,可以调整顶板2与底座8之间的高度。

进一步地,上压板4上设有多个第二套孔,多根螺杆1一一对应的穿过第二套孔,且上压板4在沿螺杆1上下移动。在本实施例中,上压板4的形状为矩形,上压板4的四角上设有第二套孔,4根螺杆1分别穿过4个第二套孔,第二套孔为光孔,上压板4可沿螺杆1上下移动,以便于千斤顶3平稳的施力。

进一步地,下承板7上设有多个第三套孔,多根螺杆1一一对应的穿过第三套孔,下承板7的上下两侧通过与螺杆1配合的螺母固定。在本实施例中,下承板7的形状为矩形,下承板7的四角设有第三套孔,4根螺杆1分别穿过4个第三套孔,下承板7的上下两侧分别在螺杆1上安装螺母将下承板7固定。

进一步地,底座8的中部向上凸起形成安装台,安装台上设有多个第四套孔,螺杆1一一对应的穿过第四套孔,安装台的上下两侧通过与螺杆1配合的螺母固定。具体的,底座8的形状类似于草帽形,中部为安装台,边缘为固定台,安装台上设有4个第四套孔,四根螺杆1的下端分别穿过4个第四套孔,安装台的上下两侧分别在螺杆1上安装螺母将螺杆1固定在底座8上。

进一步地,底座8上还设有多个用于将底座8固定的螺纹孔9,多个螺纹孔9围绕安装台均匀分布。螺纹孔9设于固定台上,在试验时,螺钉穿过螺纹孔9将底座8固定在地面或试验台上。

进一步地,加载机构6包括水平加载板和竖直连接板,水平加载板设于两个隔震支座5之间,竖直连接板与水平加载板连接,用于连接作动器。试验时,作动器带动加载机构6水平移动,进而带动与水平加载板接触的隔震支座5做水平位移,实现对隔震支座的压剪试验。

综上所述,本实用新型提供的一种隔震支座的压剪试验装置,包括底座、支架、顶板、上压板、下承板、千斤顶和加载机构,支架包括四根螺杆,顶板、上压板和下承板分别通过第一套孔、第二套孔和第三套孔套设于螺杆上,且顶板和下承板均通过螺母固定,上压板可沿螺杆轴向移动,千斤顶放置于上压板与顶板之间,上压板和下承板之间堆叠设置多个隔震支座,相邻的两个隔震支座之间设置一个水平加载板,竖直加载板与作动器连接,试验时,首先千斤顶先在竖向施压,然后作动器带动水平加载板做水平位移,实现对多个隔震支座的压剪试验,该实验装置的结构简单,便于试验时调节,且采用千斤顶进行施压,施加压力的吨位较小,适用于对小尺寸隔震支座的压剪试验。

最后应说明的是:以上实施例仅用以说明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而非对其限制;尽管参照前述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进行了详细的说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应当理解:其依然可以对前述各实施例所记载的技术方案进行修改,或者对其中部分技术特征进行等同替换;而这些修改或者替换,并不使相应技术方案的本质脱离本实用新型各实施例技术方案的精神和范围。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