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用于检测铅粉加压密度的装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6083876发布日期:2018-11-27 22:10阅读:427来源:国知局

本实用新型属于蓄电池生产设备技术领域,特别是涉及一种用于检测铅粉加压密度的装置。



背景技术:

铅蓄电池是一种化学电源,将化学能转变为电能,属于可逆直流电源,靠内部化学反应储存电能或向用电设备供电。铅蓄电池是由极板、隔板、电解液、电池槽等所组成。极板是铅蓄电池的核心部分,蓄电池充、放电的化学反应主要是依靠极板上的活性物质与电解液进行,极板分为正极板与负极板,正极板与负极板都由板栅和涂覆在板栅上的活性物质即铅膏组成。

铅膏的主要成分为铅粉,铅粉由铅锭加工而成,检验铅粉的质量一般使用氧化度、视比重、吸酸值三个指标。铅粉的视比重即按照铅粉颗粒包含颗粒内部所含的封闭空隙的体积,算得的密度成为视比重(即视密度)。

测量铅粉视密度的方法一般为:将铅粉经过一定目数的筛子,筛析以后,用漏斗收集落下来的铅粉,自然堆积满收集量杯为止,沿杯口刮平,测量铅粉重量,计算出视密度。

这种测量铅粉视密度的方法存在的问题:①环境湿度对铅粉通过筛子有明显的影响,最终影响测试结果;②漏斗收集时整块滑下和均匀滑下对结果又明显影响,因此该方法的再现性和重复性较差,有试验结果说明这一问题;③筛铅粉时间过长,影响效率;④密度测试结果与微观测试的关联性不强。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针对现有技术中存在的不足,提供了一种用于检测铅粉加压密度的装置,通过使用该装置来检测铅粉的加压密度来作为铅粉质量的一个指标。

一种用于检测铅粉加压密度的装置,包括量杯以及用于将量杯内的待检测铅粉压实的压板,所述量杯为两段式结构,上段与下段之间相互套接。上段与下段的内径相同。下段具有杯底,所以只有上部开口,上段则两端都开口,上段与下段相互套接,为可拆卸配合。

所述上段的外径大于下段的外径,所述上段具有内径扩大、与下段配合的套接部。上段的套接部内径扩大,形成一个台阶结构,与下段口部套接。

所述的装置,包括底座,所述底座上设有与量杯配合的定位槽。

所述底座上设有支架,所述支架包括设于底座一侧的竖板以及水平设置的横板,所述横板上设有驱动压板升降的驱动机构。

所述驱动机构包括固定在横板上的气缸,气缸的活塞杆竖直向下穿过横板,所述压板固定在活塞杆的顶端。

量杯的上段与下段的深度比为1∶1~2。

本实用新型装置包括一个两段式结构的量杯,检测时,先称量下段的重量G1,体积V,然后取一定量的铅粉装入量杯中,使用压板将待检测铅粉压实,取下量杯的上段,将下段中铅粉沿杯口刮平,去掉多余铅粉,称量获得下段装满压实铅粉的重量为G2,计算铅粉加压密度为(G2-G1)/V。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装置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装置的侧视结构示意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装置量杯处的局部剖视图。

具体实施方式

如图1~3所示,一种用于检测铅粉加压密度的装置,包括量杯以及用于将量杯内的待检测铅粉压实的压板4,量杯为两段式结构,分为上段1和下段2,上段1与下段2之间相互套接。上段1与下段2的内径相同。下段2具有杯底,所以只有上部开口,上段1则两端都开口,上段1与下段2相互套接,为可拆卸配合。上段1的外径大于下段2的外径,上段1具有内径扩大、与下段2配合的套接部3。上段1的套接部3内径扩大,形成一个台阶结构,与下段2口部套接。量杯的上段1与下段2的深度比为1∶1~2,上段1的深度不包括套接部3的高度,因为套接部3的高度与下段2重叠,不计算在装铅粉的深度内。

本实用新型装置还包括底座5,底座5上设有与量杯配合的定位槽6。定位槽6位于底座5的中间,用于确定量杯的位置,保证压板4下压时,正好伸入量杯内,否者,如果量杯位置没有放好,压板4下压时压到量杯的壁上,则无法压实量杯内的铅粉。

底座5上设有支架,支架包括设于底座5一侧的竖板7以及水平设置的横板8,横板8上设有驱动压板4升降的驱动机构。驱动机构包括固定在横板8上的气缸9,气缸9的活塞杆10竖直向下穿过横板8,压板4固定在活塞杆10的顶端。

检测时,先称量量杯下段2的重量G1、体积V,然后取一定量的铅粉装入量杯中,可以将铅粉装满量杯,然后沿量杯上段1的顶面刮平,去掉多余铅粉;将装满铅粉的量杯放入底座5上的定位槽6中;气缸9工作,活塞杆10伸长,使压板4伸入量杯中压实铅粉,取下量杯的上段1,沿下段2的顶面刮平,去掉多余铅粉,称量获得下段2装满压实铅粉的重量为G2,计算铅粉加压密度为(G2-G1)/V。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