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建筑平整度检测装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6028131发布日期:2018-11-23 19:49阅读:180来源:国知局

本实用新型涉及建筑工程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建筑平整度检测装置。



背景技术:

平整度是实际物体表面与绝对水平之间数据差值。建筑施工中,混凝土浇筑后,需要对浇筑构件的平整度进行验收,验收合格后才能进行下一步的施工。混凝土构件的平整度检测方法是采用钢板尺和塞尺配合使用进行检测,将钢板尺仅靠在混凝土构件表面上,转动钢板尺的同时,使用塞尺插入钢板尺与混凝土构件表面之间的缝隙进行检测;塞尺具有固定厚度因此只能检测是否小于平整度要求的最大误差,不能检测出表面各个位置点的平整度的变化曲线,导致测量不精确,同时人工操作效率低下;此外,钢板尺检测时直接放置的待检测表面上,以表面的点为基准检测,精确度低的同时,不能检验出待测表面的倾斜度是否符合验收标准,需要专用的检测仪器才能实现,操作复杂,效率低。



技术实现要素:

为了解决上述现有技术的问题,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建筑平整度检测装置,能检测各个位置点的具体变化曲线,使用方便的同时提高检测精度。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可通过下列技术方案来实现:一种建筑平整度检测装置,包括校准板、滑板块和固定连接在滑板块下方的测量组件,所述测量组件包括外壳,所述外壳内滑动设有活塞,所述活塞下端面竖直固定连接有立杆,所述立杆的下端伸出所述外壳后铰接连接有压板,所述外壳上端固定连接有上盖,所述上盖的下端面与所述活塞的上端面之间固定连接有压缩弹簧,所述上盖的下端面上还固定连接有测距传感器;所述滑板块与驱动组件传动连接;所述滑板块的上端固定连接有控制器和水准泡,所述控制器通过信号线与测距传感器连接。

优选的,所述外壳的内侧壁上水平设有一圈凸环,所述凸环位于所述活塞的上方位置。

优选的,所述压板的四周向上卷翘;测量时方便移动。

优选的,所述滑板块下端面固定连接有连接架,所述连接架的下端面通过连接板与所述外壳外侧壁固定连接。

优选的,所述驱动组件包括电机、相对设置的两个支撑板和转动连接在支撑板之间的丝杠,所述丝杠的一端与所述电机固定连接,所述支撑板之间还固定连接有滑杆,所述滑杆与所述丝杠平行设置,所述滑板块与所述丝杠转动连接的同时与所述滑杆滑动连接。

优选的,其中一个所述支撑板的下端固定连接有两个可调支脚,另一个所述支撑板的下端固定连接有一个可调支脚。

优选的,所述滑板块的上端面与所述立杆的中心轴垂直,所述滑板块的上端面与所述丝杠的中心轴平行。

优选的,所述测距传感器为超声波传感器。

优选的,所述测量组件数量至少为三个,均布固定连接在所述连接架的下端位置。

优选的,所述滑杆数量为两个,均布在所述丝杠的两侧。

本实用新型使用时:

1、将检测装置放置在混凝土构件的表面,一边调整三个可调支脚的长短,一边观察水准泡,直到将滑板块调整水平为止并且压缩弹簧处于受压缩状态,将可调支脚固定,从而将整个驱动组件固定;

2、将校准板放置在压板下面,向上抬起,立杆推动活塞向上滑动,当活塞的上端面顶在凸环上时,测距传感器测量到活塞上端面的距离并反馈至控制器,作为平整度测量的基准尺寸;

3、启动电机旋转,电机带动丝杠转动,丝杠穿接在花瓣上,同时滑板块与滑杆滑动连接确保滑板块能在丝杠的转动下水平向前滑动,从而带动测量组件水平向前滑动;

4、压板在压缩弹簧的作用下与混凝土构件表面始终接触,测量组件向前移动时混凝土表面的高低不平转化成立杆的上下移动位移,立杆上下移动带动活塞上下滑动,测距传感器测量距离活塞上表面的距离,将测量的数据反馈至控制器;

5、控制器将测距传感器反馈的数据整理分析,输出至控制器的显示屏上,工作人员读取数据即可分析出混凝土构件表面平整度是否满足施工要求,同时能精确读取各个测量点的平整度差值,进行更加具体的数据分析。

6、同时,检测装置测量前进行水平调平和基准校准处理,根据基准尺寸测量得出的曲线图还能通过控制器进行数据处理从而分析出混凝土构件表面施工的倾斜角度,根据输出的结果工作人员判断是否在验收合格标准范围以内。

本实用新型所带来的综合效果包括:

1、压板与混凝土构件表面接触,将待测表面的高度差变化通过立杆、活塞的同步上下移动转化为位移差,测距传感器测量与活塞上表面的距离,控制器将测距传感器反馈的数据整理分析,方便工作人员读取和判断,提高检测工作效率。

2、滑板块在丝杠的带动下向前移动,压缩弹簧能保证压板紧压在待测表面上,使得压板在待测表面上的移动属于连续性运动,保证测距传感器能准确测量出各个测量点的具体的位移差值数据,提高检测精度。

3、外壳内的凸环和水准泡使得本新型在校准时能确定一个水平基准面,从而确定一个基准尺寸,在测量组件测量完成后,控制器能根据测量的数据分析处理,得出整个待测表面的倾斜角度,从而工作人员能通过倾斜角度判断混凝土构件表面的倾斜度是否符合验收标准,提高工作效率和检测精度。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建筑平整度检测装置去掉驱动组件厚的结构示意图。

图2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建筑平整度检测装置的A处的结构示意图。

图3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建筑平整度检测装置的主视结构示意图。

图4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建筑平整度检测装置的俯视结构示意图。

图5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建筑平整度检测装置的驱动组件的结构示意图。

图6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建筑平整度检测装置的校准板的结构示意图。

其中,在附图中相同的部件用相同的附图标记;附图并未按照实际的比例绘制。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和实施例进一步说明本实用新型。

实施例

一种建筑平整度检测装置,包括校准板1、滑板块2和固定连接在滑板块2下方的4个测量组件3,所述测量组件3包括外壳31,所述滑板块2下端面固定连接有连接架4,所述连接架4的下端面通过连接板5与所述外壳31外侧壁固定连接;所述外壳31内滑动设有活塞32,所述活塞32下端面竖直固定连接有立杆33,所述立杆33的下端伸出所述外壳31后铰接连接有压板34,所述压板34的四周向上卷翘,测量时方便移动;所述外壳31的内侧壁上水平设有一圈凸环35,所述凸环35位于所述活塞32的上方位置。所述外壳31上端固定连接有上盖36,所述上盖36的下端面与所述活塞32的上端面之间固定连接有压缩弹簧37,所述上盖36的下端面上还固定连接有测距传感器6,测距传感器6为超声波传感器。所述滑板块2的上端固定连接有控制器7和水准泡8,所述控制器7通过信号线与测距传感器6连接。所述滑板块2的上端面与所述立杆33的中心轴垂直,所述滑板块2的上端面与所述丝杠93的中心轴平行。

所述滑板块2与驱动组件9传动连接,所述驱动组件9包括电机91、相对设置的2个支撑板92和转动连接在支撑板92之间的丝杠93,所述丝杠93的一端与所述电机91固定连接,所述支撑板92之间还固定连接有滑杆94,所述滑杆94与所述丝杠93平行设置,所述滑杆94数量为2个,均布在所述丝杠93的两侧;所述滑板块2与所述丝杠93转动连接的同时与所述滑杆94滑动连接;其中一个所述支撑板92的下端固定连接有两个可调支脚10,另一个所述支撑板92的下端固定连接有一个可调支脚10。

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使用时:

1、将检测装置放置在混凝土构件的表面,一边调整三个可调支脚10的长短,一边观察水准泡8,直到将滑板块2调整水平为止并且压缩弹簧37处于受压缩状态,将可调支脚10固定,从而将整个驱动组件9固定;

2、将校准板1放置在压板34下面,向上抬起,立杆33推动活塞32向上滑动,当活塞32的上端面顶在凸环35上时,测距传感器6测量到活塞32上端面的距离并反馈至控制器7,作为平整度测量的基准尺寸;

3、启动电机91旋转,电机91带动丝杠93转动,丝杠93穿接在花瓣上,同时滑板块2与滑杆94滑动连接确保滑板块2能在丝杠93的转动下水平向前滑动,从而带动测量组件3水平向前滑动;

4、压板34在压缩弹簧37的作用下与混凝土构件表面始终接触,测量组件3向前移动时混凝土表面的高低不平转化成立杆33的上下移动位移,立杆33上下移动带动活塞32上下滑动,测距传感器6测量距离活塞32上表面的距离,将测量的数据反馈至控制器7;

5、控制器7将测距传感器6反馈的数据整理分析,输出至控制器7的显示屏上,工作人员读取数据即可分析出混凝土构件表面平整度是否满足施工要求,同时能精确读取各个测量点的平整度差值,进行更加具体的数据分析;

6、同时,检测装置测量前进行水平调平和基准校准处理,根据基准尺寸测量得出的曲线图还能通过控制器7进行数据处理从而分析出混凝土构件表面施工的倾斜角度,根据输出的结果工作人员判断是否在验收合格标准范围以内。

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所带来的综合效果包括:

1、压板34与混凝土构件表面接触,将待测表面的高度差变化通过立杆33、活塞32的同步上下移动转化为位移差,测距传感器6测量与活塞32上表面的距离,控制器7将测距传感器6反馈的数据整理分析,方便工作人员读取和判断,提高检测工作效率。

2、滑板块2在丝杠93的带动下向前移动,压缩弹簧37能保证压板34紧压在待测表面上,使得压板34在待测表面上的移动属于连续性运动,保证测距传感器6能准确测量出各个测量点的具体的位移差值数据,提高检测精度。

3、外壳31内的凸环35和水准泡8使得本新型在校准时能确定一个水平基准面,从而确定一个基准尺寸,在测量组件3测量完成后,控制器7能根据测量的数据分析处理,得出整个待测表面的倾斜角度,从而工作人员能通过倾斜角度判断混凝土构件表面的倾斜度是否符合验收标准,提高工作效率和检验精度。

以上参考了优选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进行了描述,但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并不限制于此,任何落入权利要求的范围内的所有技术方案均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内。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的范围的情况下,可以对其进行各种改进并且可以用等效物替换其中的部件。尤其是,只要不存在结构冲突,各个实施例中所提到的各项技术特征均可以任意方式组合起来。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