光电式轮轴识别器的专用弹性检测柱塞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5893379发布日期:2018-11-09 20:39阅读:297来源:国知局
光电式轮轴识别器的专用弹性检测柱塞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光电式轮轴识别器的专用配件,尤其涉及一种光电式轮轴识别器的专用弹性检测柱塞。



背景技术:

现今,轮轴识别器是载重汽车动态计重的必须部件,其中光电式轮轴识别器因其动态灵敏度、信号强、抗干扰能力强而被广泛使用。本单位研发的一种光电轮轴识别器电路(专利申请号为CN201720459272-)中涉及弹性活塞这一配件,其弹性寿命直接影响到光电式轮轴识别器的工作有效性。为了进一步提升弹性检测单元的结构稳定性和弹性寿命,研发工作人员期待设计一种新型结构以使其在工作有效性上更具优势。



技术实现要素:

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提供一种结构稳定性和弹性寿命长的光电式轮轴识别器的专用弹性检测柱塞。

本实用新型的光电式轮轴识别器的专用弹性检测柱塞,包括具有弹性的柱本体,所述柱本体的上中部外周侧设有环状帽檐,所述环状帽檐将柱本体分隔成上连接部和下柱塞,所述上连接部的上端接装有上压头,所述环状帽檐的上侧面设有同圆心的弹性内环凸棱和弹性外环凸棱,所述环状帽檐的下侧面设有一对定位销,所述下柱塞中部设置有横向的光路通孔,所述下柱塞的底端周侧均匀开设有若干豁槽,若干豁槽构成了下压保护机构,柱本体、环状帽檐、弹性内环凸棱和弹性外环凸棱为一体成型结构。

进一步的,所述下柱塞内横置有预埋金属块。

进一步的,所述预埋金属块高于下压保护机构所在的水平面。

进一步的,所述预埋金属块处于下压保护机构的上水平面。

进一步的,所述上压头呈球型。

进一步的,所述上压头呈圆柱型,且上压头的外圆柱面与圆形端面间设有圆滑过渡结构。

进一步的,所述上压头的顶端为倒角结构。

进一步的,所述光路通孔中部内壁上形成切断环。

借由上述方案,本实用新型至少具有以下优点:一、环状帽檐上增设内环凸棱和外环凸棱,无施压状态下,弹性内环凸棱、弹性外环凸棱均与外壳内侧压缩形变式的紧密接触以密封防水,实现双密封环防;当弹性检测柱塞被下压时,弹性内环凸棱和弹性外环凸棱发生回弹,保障其仍旧与外壳紧密接触密封以防水;二、下柱塞内横置有预埋金属块来增强结构的牢固稳定性;三、下柱塞的底端周侧均匀开设有若干豁槽以形成下压保护机构,保障弹性检测柱塞被下压时,通过豁口缩口来减小形变量来防止下端撕裂,延长弹性寿命。

上述说明仅是本实用新型技术方案的概述,为了能够更清楚了解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手段,并可依照说明书的内容予以实施,以下以本实用新型的较佳实施例并配合附图详细说明如后。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光电式轮轴识别器的专用弹性检测柱塞的结构示意图;

图2是图1中A向的截面结构示意图;

图3是本实用新型光电式轮轴识别器的专用弹性检测柱塞(球型上压头)的结构示意图;

图4是是本实用新型光电式轮轴识别器的专用弹性检测柱塞(圆柱型上压头)的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的具体实施方式作进一步详细描述。以下实施例用于说明本实用新型,但不用来限制本实用新型的范围。

参见图1-2,本实用新型一较佳实施例的一种光电式轮轴识别器的专用弹性检测柱塞,包括具有弹性的柱本体,柱本体的上中部外周侧设有环状帽檐3,环状帽檐将柱本体分隔成上连接部和下柱塞,上连接部的上端接装有金属制成的上压头且上压头1的顶端为倒角结构,倒角结构用于防止车轮碾压时拖动上压头1,保护上压头1,环状帽檐3的上侧面设有同圆心的弹性内环凸棱31和弹性外环凸棱31,环状帽檐3的下侧面设有一对定位销33,下柱塞2中部设置有横向的光路通孔22,下柱塞2的底端周侧均匀开设有若干豁槽21,若干豁槽21构成了下压保护机构,柱本体、环状帽檐3、弹性内环凸棱31和弹性外环凸棱32为一体成型结构。

本实用新型的光电式轮轴识别器的专用弹性检测柱塞的下柱塞2内横置有预埋金属块23,预埋金属块23处于下压保护机构的上水平面。

为了保护上压头1,上压头可以设计成球型,如图3所示,球型上压头12的外表面平滑,轮胎碾压通过时,相对摩擦较小,有效延长球型上压头12的使用寿命。如图4所示,上压头还可以设计成圆柱型,且上压头的外圆柱面与圆形端面间设有圆滑过渡结构,圆柱型上压头13的圆滑过渡段可保障轮胎碾压并顺滑通过上压头而不拖动,同时轮胎与上压头的碾压接触面较大,可有效下压弹性检测柱塞。

为了增强本实用新型的信号切断有效性,光路通孔22中部内壁上形成切断环,当轮胎碾压通过时,切断环先行快速关闭,光路通孔22后关闭,不仅有效防止少量介质从光路通孔22空隙泄露,而且在车辆快速通过时,仍旧有效切断信号。

以上所述仅是本实用新型的优选实施方式,并不用于限制本实用新型,应当指出,对于本技术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技术原理的前提下,还可以做出若干改进和变型,这些改进和变型也应视为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