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弯道预警装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6029996发布日期:2018-11-23 20:16阅读:350来源:国知局

本实用新型属于交通设施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弯道预警装置。



背景技术:

在急转弯道路,如山区连续急转弯公路、小区直角转弯路面、地下车库出口拐弯道路等驾驶员视野严重受影响的路况;这些急转弯道路,在车辆转弯过程中视野受到A柱的遮挡,极易发生迎面相撞、追尾事故。



技术实现要素:

有鉴于此,本实用新型的主要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弯道预警装置。

为达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是这样实现的:

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一种弯道预警装置,该装置位于弯道外侧的中心位置,该装置包括凸面镜、两组预警机构、电源机构,所述两组预警机构设置在凸面镜顶部,并且分别面向一侧的道路,所述两组预警机构均与电源机构连接;每组预警机构均包括壳体、红黄警示灯、探测雷达,所述红黄警示灯设置在壳体的端面上,所述探测雷达设置在红黄警示灯下方;所述探测雷达内嵌8086 型微型处理器。

上述方案中,其还包括人工控制开关、发电单元,所述发电单元通过人工控制开关与电源机构连接进行供电。

上述方案中,所述发电单元采用太阳能光伏板。

上述方案中,所述探测雷达包括处理器芯片U1、第一接口芯片U2、第二接口芯片U3、译码器芯片U4、A/D转换器芯片U5、触发器芯片U6、第一电阻R1、第二电阻R2、第三电阻R3、第四电阻R4、第五电阻R5、第六电阻R6、第七电阻R7、第一电容C1、第一三极管Q1、第一接口P1、第一晶振Y1、时钟发生器、雷达信号输出模块、黄灯显示模块、逻辑电路,所述处理器芯片U1 的一路与时钟发生器连接,所述时钟发生器经第一电容C1、第一开关S1、第一电阻R1接电源,所述时钟发生器上还并联第一晶振Y1,第二路经触发器芯片U6与第一接口芯片U2连接,第三路直接与第一接口芯片U2连接,第四路经过逻辑电路与译码器芯片U4连接连接;所述译码器芯片U4还与触发器芯片U6、第一接口芯片U2连接,所述第一接口芯片U2的第一路与A/D转换器芯片U5连接,第二路与第二接口芯片U3连接,第三路经第四电阻R4与第一三极管Q1、第一接口P1连接,第四路与黄灯显示模块连接;所述译码器芯片 U4与第二光耦OC2、第七电阻R7连接,所述第七电阻R7还经过并联的二极管D和保险丝F与第一光耦OC1连接,所述第一光耦OC1上还串联有第二电阻R2,所述第一光耦OC1还与第二接口芯片U3连接;所述A/D转换器芯片 U5上还连接雷达信号输出模块。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

本实用新型为弯道两方向的车辆提供警示服务,更进一步还对入弯道车辆根据前方车辆行驶的不同方向提供不同级别的警示信号,方便安全行车。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一种弯道预警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一种弯道预警装置的设置示意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一种弯道预警装置的外部供电结构示意图;

图4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一种弯道预警装置中探测雷达的电路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为了使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技术方案及优点更加清楚明白,以下结合附图及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进行进一步详细说明。应当理解,此处所描述的具体实施例仅仅用以解释本实用新型,并不用于限定本实用新型。

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一种弯道预警装置,如图1、2、3所示,该装置位于弯道外侧的中心位置,该装置包括凸面镜1、两组预警机构2、电源机构,所述两组预警机构2设置在凸面镜1顶部,并且分别面向一侧的道路,所述两组预警机构2均与电源机构连接;每组预警机构2均包括壳体21、红黄警示灯22、探测雷达23,所述红黄警示灯22设置在壳体21的端面上,所述探测雷达23 设置在红黄警示灯22下方。

所述探测雷达23对位于弯道处的A/B车辆发射探测波,通过探测雷达23 内嵌8086型微型处理器处理反射回的探测波,进而智能控制红绿灯的示警。

所述电源机构可以采用蓄电池直接与电网连接,或者与外部供电装置连接。

如图2所示,应用于山区郊野路段时,需要额外的太阳能电力设备,其还包括人工控制开关3、发电单元4,所述发电单元4通过人工控制开关3与电源机构连接进行供电。

所述发电单元4采用太阳能光伏板。

所述人工控制开关3也可以采用声控开关。

需要维修及系统升级时,人工控制开关3处于关闭状态,在设备损坏时利用设备自带的传统大凸面镜系统辅助示警,等待工作人员维修。正常工作时,人工控制开关3闭合,发电单元4进行供电,探测雷达23进入工作状态,探测预警区域的车辆,根据不同的逻辑关系提供不同的警示。

如图4所示,所述探测雷达包括处理器芯片U1、第一接口芯片U2、第二接口芯片U3、译码器芯片U4、A/D转换器芯片U5、触发器芯片U6、第一电阻R1、第二电阻R2、第三电阻R3、第四电阻R4、第五电阻R5、第六电阻R6、第七电阻R7、第一电容C1、第一三极管Q1、第一接口P1、第一晶振Y1、时钟发生器、雷达信号输出模块、黄灯显示模块、逻辑电路,所述处理器芯片U1 的一路与时钟发生器连接,所述时钟发生器经第一电容C1、第一开关S1、第一电阻R1接电源,所述时钟发生器上还并联第一晶振Y1,第二路经触发器芯片U6与第一接口芯片U2连接,第三路直接与第一接口芯片U2连接,第四路经过逻辑电路与译码器芯片U4连接连接;所述译码器芯片U4还与触发器芯片U6、第一接口芯片U2连接,所述第一接口芯片U2的第一路与A/D转换器芯片U5连接,第二路与第二接口芯片U3连接,第三路经第四电阻R4与第一三极管Q1、第一接口P1连接,第四路与黄灯显示模块连接;所述译码器芯片 U4与第二光耦OC2、第七电阻R7连接,所述第七电阻R7还经过并联的二极管D和保险丝F与第一光耦OC1连接,所述第一光耦OC1上还串联有第二电阻R2,所述第一光耦OC1还与第二接口芯片U3连接;所述A/D转换器芯片 U5上还连接雷达信号输出模块。

本实用新型的工作过程:

设备开机时8086微型处理器进行自检操作,检测设备是否正常工作,若出错,8086微型处理器利用内部定时器功能程序控制红灯闪烁,闪烁时间间隔为 1s,等待工作人员维修;若设备正常工作,8086微型处理器将接收到的信号经滤波器滤波等前端信号调理,再经过A/D转换器将其从模拟信号转换成数字信号,通过微型计算机模块与给定频率电压对应的二进制数作相减操作,输出比较结果,判断出接收波频率与给定波频率的大小。当接收到反射波的频率变高时,即A车所示状态,这时微型处理器模块接收信号电压对应的二进制数与给定电压对应二进制数做相减操作,结果为正,程序检测微型处理器PSW(处理器状态控制寄存器)中SF标志位,SF标志位此时为0,可以判断为相向驶来情况,处理器给控制红灯继电器的I/O端口输出高电平,经D/A转换,电压放大器放大,控制红灯继电器开启,红灯亮,给C车提供红灯警示,提示C车等候,外弯道A车先行,预防相撞;当接收到反射波的频率变低时,即B车所示状态,这时微型处理器模块接收信号电压对应的二进制数与给定电压对应二进制数做相减操作,结果为负,微处理器中程序检测PSW(处理器状态控制寄存器)中SF标志位,SF标志位此时为1,可以判断为相背驶去情况,处理器给控制黄灯继电器的I/O端口输出高电平,经D/A转换,电压放大器放大,控制黄灯继电器开启,黄灯亮,给C车提供黄灯警示,提示C车慢行,预防与B车追尾;当8086微型处理器接收到反射波的频率不变时(允许轻微误差),相减操作结果为0,微处理器中程序检测PSW(处理器状态控制寄存器)中ZF标志位,ZF标志位此时为0,可以判断路边停车或者路面有大型障碍物情况,这时给C车同样提供黄灯警示;当既有A车状态、又有B车状态时,8086微型处理器做两次相减操作,只要有一次程序检测SF标志位为1时,微型处理器模块给控制红灯继电器的I/O端口地址置1,输出高电平,控制继电器开启,装置给C车提供红灯警示;当探测不到车辆时,此时微处理器检测输入电压为0,给控制绿灯I\O端口输出高电平,经上述后端信号处理后,控制绿灯的继电器开启,装置给C车提供正常行驶的提示,提高通行效率,防止拥堵。

控制逻辑如下:令探测雷达23发射出的频率为f,经车辆反射后接收到的频率为f',①当f≥f'时,警示黄灯;②当f<f'时,警示红灯;③当探测到多组波时,只要有f<f',均警示红灯;④当f'=0,无反射波时,警示绿灯,提高弯道通行效率。

以上所述,仅为本实用新型的较佳实施例而已,并非用于限定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