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适用于判断电缆敷设弯曲半径大小的工具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6819304发布日期:2019-02-10 22:37阅读:281来源:国知局
一种适用于判断电缆敷设弯曲半径大小的工具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电缆建设技术领域,更具体地,涉及一种适用于判断电缆敷设弯曲半径大小的工具。



背景技术:

电力公司对配网工程建设电缆化的要求越来越高,尽可能地在配电网络中使用电缆作为主要的电力传输工具。因此在工程建设阶段中电缆敷设是重要过程,现阶段在电缆敷设易出现不合格、转角弯曲半径没有达到要求的现象,若电缆弯曲半径超过最小弯曲半径要求,会造成电缆绝缘层及线芯不可挽回的破坏,从而使绝缘强度降低,同时不利于电缆长时间的使用,为运行带来安全隐患。(最小弯曲半径:材料不发生破坏的情况下所能弯曲的最小值),目前的电缆敷设未使用相关工具对电缆半径进行测量,易导致电缆弯曲半径小于最小弯曲半径,敷设合格率低,造成电缆不可逆的损坏等问题。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为克服上述现有技术所述的至少一种缺陷,提供一种适用于判断电缆敷设弯曲半径大小的工具,能够直观地测量电缆弯曲半径,确保弯曲半径符合标准。

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采用的技术方案是:一种适用于判断电缆敷设弯曲半径大小的工具,其特征在于,包括主杆和副杆,所述的副杆中部与主杆滑动连接,所述的副杆和主杆垂直设置。

本装置通过调节副杆与主杆的位置,使副杆两端与主杆端部形成测量圆弧,使用时将主杆端部置于电缆转角弧心,观察电缆与副杆的交叉点,判断电缆弯曲半径是否符合标准。能够为电缆的转角敷设提供了直观的测量方法,有效确保弯曲半径符合标准,使用简单、判断迅速、轻便携带,不易损坏,并可产品化生产。

进一步的,所述的主杆上设有刻度。通过刻度设置能够精准地控制副杆的位置,使测量更加精确。

进一步的,所述的主杆端部为尖端。通过尖端能够使主杆更好地固定在固定在电缆转角的弧心位置。

进一步的,所述的副杆两端为尖端。这样更加方便观察电缆和副杆的交叉点,使判断更加直观准确。

进一步的,所述的副杆通过滑块与主杆连接,所述的滑块与主杆滑动连接。

进一步的,所述的滑块侧面设有固定螺丝。通过扭紧固定螺丝,能过将滑块固定在主杆上,使主杆不会由于重力作用上下滑动,在需要调节副杆位置的时候,松开固定螺丝,滑块即可滑动调节。

进一步的,所述的副杆中部与主杆滑动连接。副杆相对于主杆两端对称,在判断电缆弯曲半径的时候,可以更加准确地判断出电缆的弯曲直径是否符合标准。

进一步的,所述的副杆长度为480-520mm,优选为500mm。

进一步的,所述的主杆的长度为580-620mm,优选为600mm。

与现有技术相比,有益效果是:本实用新型为电缆的转角敷设提供了直观的测量,有效确保弯曲半径符合标准,使用简单、判断迅速、轻便携带,不易损坏,并可产品化生产。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整体结构主视图。

具体实施方式

附图仅用于示例性说明,不能理解为对本专利的限制;为了更好说明本实施例,附图某些部件会有省略、放大或缩小,并不代表实际产品的尺寸;对于本领域技术人员来说,附图中某些公知结构及其说明可能省略是可以理解的。附图中描述位置关系仅用于示例性说明,不能理解为对本专利的限制。

如图1所示,一种适用于判断电缆敷设弯曲半径大小的工具,其特征在于,包括主杆1和副杆2,副杆2中部与主杆1滑动连接,副杆2和主杆1垂直设置。

本装置通过调节副杆2与主杆1的位置,使副杆2两端与主杆1端部形成测量圆弧,使用时将主杆1端部置于电缆转角弧心,观察电缆与副杆2的交叉点,判断电缆弯曲半径是否符合标准。能够为电缆的转角敷设提供了直观的测量方法,有效确保弯曲半径符合标准,使用简单、判断迅速、轻便携带,不易损坏,并可产品化生产。

在本实施例中,主杆1上设有刻度。通过刻度设置能够精准地控制副杆2的位置,使测量更加精确。

在本实施例中,主杆1端部为尖端。通过尖端能够使主杆1更好地固定在固定在电缆转角的弧心位置。

在本实施例中,副杆2两端为尖端。这样更加方便观察电缆和副杆2的交叉点,使判断更加直观准确。

在本实施例中,副杆2通过滑块3与主杆1连接,滑块3与主杆1滑动连接。

在本实施例中,滑块3侧面设有固定螺丝。通过扭紧固定螺丝,能过将滑块3固定在主杆1上,使主杆1不会由于重力作用上下滑动,在需要调节副杆2位置的时候,松开固定螺丝,滑块3即可滑动调节。

在本实施例中,副杆2中部与主杆1滑动连接。副杆2相对于主杆1两端对称,在判断电缆弯曲半径的时候,可以更加准确地判断出电缆的弯曲直径是否符合标准。

在本实施例中,副杆2长度为480-520mm,优选为500mm。

在本实施例中,主杆1的长度为580-620mm,优选为600mm。

显然,本实用新型的上述实施例仅仅是为清楚地说明本实用新型所作的举例,而并非是对本实用新型的实施方式的限定。对于所属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在上述说明的基础上还可以做出其它不同形式的变化或变动。这里无需也无法对所有的实施方式予以穷举。凡在本实用新型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和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实用新型权利要求的保护范围之内。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