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辊压件检具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6819292发布日期:2019-02-10 22:37阅读:215来源:国知局
一种辊压件检具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检测块安装机构,特别是一种辊压件检具。



背景技术:

汽车车门B柱采用辊压成型技术,由于零件断面形状复杂,成型后需要采用专用检具对零件精度进行检测。

现有技术中采用卧式检测对该车门B柱进行检测,这种检测方式只能对零件的一个表面进行检测,而零件的其他表面由于被检具本体遮盖而无法观察和检测,从而造成了检测的准确性差。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提供一种辊压件检具,以解决现有技术中的技术问题,它能够将待检测辊压件支撑起来然后实现多个面的检测。

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辊压件检具,包括:底座、仿型检测件、夹紧机构和检测件;

所述仿型检测件固定在所述底座上,所述仿型检测件上设置有支撑件,所述夹紧机构固定在所述底座上,夹紧机构上设置有与所述支撑件位置相对的夹头;夹头被设置为将所述辊压件夹紧在所述支撑杆上;

所述仿型检测件上设置有第一检测面、第二检测面和第三检测面,所述第一检测面、第二检测面和第三检测面的轮廓分别与待检测辊压件的第一侧面、第二侧面和第三侧面相适配;

所述检测件可拆卸的固定在所述底座上。

如上所述的辊压件检具,其中,优选的是,所述辊压件检具包括多个仿型检测件,且多个所述仿型检测件沿着辊压件的延伸方向依次排布。

如上所述的辊压件检具,其中,优选的是,所述仿型检测件通过仿型检测件安装底座固定在所述底座上。

如上所述的辊压件检具,其中,优选的是,所述仿型检测件安装底座包括第一连接板和第二连接板,所述第一连接板固定在所述底座上,所述第二连接板的第一端与所述第一连接板固定连接,所述第二连接板的第二端与所述仿型检测件固定连接。

如上所述的辊压件检具,其中,优选的是,所述第一连接板所在的平面与所述第二连接板所在的平面相垂直。

如上所述的辊压件检具,其中,优选的是,所述夹紧机构包括夹具底座、夹头固定板、夹头、控制扳手和连接杆,所述夹头固定在夹头固定板上,所述夹头固定板铰接在所述夹具底座上,所述控制扳手的底端铰接到夹具底座上,所述连接杆的第一端与所述控制扳手铰接,所述连接杆的第二端与所述夹头固定板铰接。

如上所述的辊压件检具,其中,优选的是,所述检测件通过检测件固定座固定在所述底座上,所述检测件固定座上设置有卡槽,所述检测件扣合在卡槽内。

如上所述的辊压件检具,其中,优选的是,所述检测件的两端分别具有2.5mm的圆棒和直径为3.5mm的圆棒。

如上所述的辊压件检具,其中,优选的是,所述辊压件检具还包括定位块,所述定位块包括定位块底座和定位柱,所述定位柱固定在定位块底座上,所述定位块底座固定在所述底座上,所述定位柱与待测辊压件的端头相抵。

如上所述的辊压件检具,其中,优选的是,所述定位块上设置有腰型孔,螺钉穿过腰型孔将所述定位块固定到底座上。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通过在仿型检测件上设置支撑件,然后通过夹紧机构的配合将待检测辊压件支撑起来,然后在相应的位置设置检测面从而实现了待检测辊压件多面的检测,提高了检测的工作效率和检测结果的准确性。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辊压件检具要检测的车门B柱的结构示意图;

图2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辊压件检具的第一使用状态图;

图3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辊压件检具的第二使用状态图;

图4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辊压件检具中仿型检测件的结构示意图;

附图标记说明:1-底座,2-仿型检测件,21-支撑件,22-第一检测面,23-第二检测面,24-第三检测面,25-仿型检测块安装底座,251-第一连接板,252-第二连接板,3-夹紧机构,31-夹具底座,32-夹头固定板,33-夹头,34-控制扳手,35-连接杆,4-检测件,5-定位块,51-定位块底座,52-定位柱,10-第一侧面,20-第二侧面,30-第三侧面,100-面板,200-柱体,300-开口槽。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详细描述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所述实施例的示例在附图中示出,其中自始至终相同或类似的标号表示相同或类似的元件或具有相同或类似功能的元件。下面通过参考附图描述的实施例是示例性的,仅用于解释本实用新型,而不能解释为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

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如图1和2所示,为某车型车门B柱检具,包括面板100和柱体200,面板100固定连接至柱体200,面板100上设置有第一侧面10,柱体200内部设置有开口槽300,所述柱体200上设置有第二侧面20和第三侧面30。

如图2和图3所示,公开了一种辊压件检具,包括底座1、仿型检测件2、夹紧机构3和检测件4;所述仿型检测件2固定在所述底座1上,所述仿型检测件2上设置有支撑件21,所述夹紧机构3固定在所述底座1上,夹紧机构3上设置有与所述支撑件21位置相对的夹头33;夹头33将所述辊压件夹紧在所述支撑杆21上;支撑件21位置与开口槽300的位置相对,将待检测车门B柱安装到仿型检测件2后,支撑件21插入到开口槽33内,并通过支撑件21将待检测的车门B柱支撑起来,然后通过夹紧机构3夹紧在支撑件21上,具体的,夹紧机构3上的夹头33与支撑件21贴合从而将待检测车门B柱夹持在夹头33和支撑件21之间。

如图4所示,所述仿型检测件2上设置有第一检测面22、第二检测面23和第三检测面24,所述第一检测面22、第二检测面23和第三检测面24的轮廓分别与理论模型的待检测辊压件的第一侧面10、第二侧面20和第三侧面30相适配;支撑件21和夹头33固定待检测车门B柱后待检测辊压件的第一侧面10、第二侧面20和第三侧面30分别与相应的第一检测面22、第二检测面23和第三检测面24位置相对,然后通过检测件4分别检测第一检测面22与第一侧面10之间的间距,第二检测面23与第二侧面20之间的间距,第三检测面24与第三侧面30之间的间距;所述检测件4可拆卸的固定在所述底座1上,具体的,检测件4的第一端为直径为2.5mm的圆棒,检测件4的第二端为直径为3.5mm的圆棒,如果第一检测面22与第一侧面10之间的间距能够被第一端插入而不能被第二端插入则表示该第一侧面10合格,零件放置好后,待检测辊压件的待检测面与仿型检测块上的检测面之间的理论间隙应为3mm,零件精度允许的误差为正负0.5mm,检验时若直径3.5mm的圆棒无法通过待检测辊压件的待检测面与仿型检测件2的检测面之间的间隙并且直径2.5mm的圆棒可以通过待检测辊压件的待检测面与仿型检测件2的检测面之间的间隙表示精度合格,同样的第二检测面23与第二侧面20之间的间距和第三检测面24与第三侧面30之间的间距也采用上述方式进行检测。当然也可以采用其他检测工具进行检测。

通过支撑件21将待检测的车门B柱支撑后,然后通过夹头33对其进行夹紧,此时完成车门B柱的定位,此时待检测辊压件的第一侧面10、第二侧面20和第三侧面30分别与相应的第一检测面22、第二检测面23和第三检测面24位置相对,从底座1将检测件4取下然后对第一检测面22与第一侧面10之间的间距,第二检测面23与第二侧面20之间的间距,第三检测面24与第三侧面30之间的间距;分别进行检测以判断其是否满足标准。本实用新型通过仿型检测块2和夹紧机构将待检测辊压件支撑起来,使每一个面都能得到检测,相比于现有技术只能检测一个面而言提高了检测效率。

进一步的,所述仿型检测件2设置有多个,多个仿型检测件2沿着辊压件的延伸方向依次排布。由于仿型检测件2呈板状,一块仿型检测块2可检测的范围有限,所以可以根据实际需要设计仿型检测件2的位置和数量以对待检测辊压件不同位置进行检测,从而提高检测的准确性和使用过程中的多样性。具体的,仿型检测件2的数量根据待检测辊压件的长度进行设置,平均100mm设置一个仿型检测件2,这样既可以满足使用要求,也可以避免不必要的浪费。

可以理解的是,所述仿型检测件2通过仿型检测件安装底座25固定在所述底座1上。通过安装底座25固定仿型检测件2方便了仿型检测件2的更换,具体的,所述仿型检测件安装底座25包括第一连接板251和第二连接板252,所述第一连接板251固定在所述底座1上,所述第二连接板252的第一端与所述第一连接板251固定连接,所述第二连接板252的第二端与所述仿型检测件2固定连接。所述第一连接板251所在的平面与所述第二连接板252所在的平面相垂直。通过第一连接板251的设置能够增大仿型检测件2与底座1之间的接触面积从而提高安装的稳定性。当然所述第一连接板251和所述第二连接板252还可以一体成型。

具体的,所述夹紧机构3包括夹具底座31、夹头固定板32、夹头33、控制扳手34和连接杆35,所述夹头33固定在夹头固定板32上,所述夹头固定板32铰接在所述夹具底座31上,所述控制扳手34的底端铰接到夹具底座31上,所述连接杆35的第一端与所述控制扳手34铰接,所述连接杆35的第二端与所述夹头固定板32铰接。通过控制扳手34控制夹头固定板32绕着夹具底座31转动,从而控制夹头33靠近或远离所述支撑件21。

可以理解的是,所述检测件4通过检测件固定座固定在所述底座1上,所述检测件固定座固定连接到所述底座1上,所述检测件固定座上设置有卡槽,所述检测件4扣合在卡槽内。通过卡槽将所述检测件4可拆卸的固定到底座1上方便了检测件4的安装和使用。

进一步的,所述辊压件检具还包括定位块5,所述定位块5固定在待检测辊压件的端头;所述定位块5包括定位块底座51和定位柱52,所述定位柱52固定在定位块底座51上,所述定位块底座51固定在所述底座1上,所述定位柱52与待测辊压件的端头相抵。定位块5的设置用于对待检测辊压件进行初步定位,将待检测辊压件的一端顶在定位柱52上从而实现了辊压件的初定位,然后支撑件21将待检测辊压件夹紧固定,在进行相应侧面的检测。

进一步的,所述定位块5上设置有腰型孔,螺钉穿过腰型孔将所述定位块5固定到定位块底座51上。通过腰型孔的设置能够实现定位块5的前后调整,以适用不同的待检测辊压件。

以上依据图式所示的实施例详细说明了本实用新型的构造、特征及作用效果,以上所述仅为本实用新型的较佳实施例,但本实用新型不以图面所示限定实施范围,凡是依照本实用新型的构想所作的改变,或修改为等同变化的等效实施例,仍未超出说明书与图示所涵盖的精神时,均应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内。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