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用于白车身耐久测试装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7023554发布日期:2019-03-02 02:51阅读:152来源:国知局
一种用于白车身耐久测试装置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汽车质量检测领域,具体地指一种用于白车身耐久测试装置。



背景技术:

汽车白车身耐久性试验是指在汽车规定的使用以及维修条件下,为确保汽车可以达到某种技术以及经济指标极限时,对其完成的规定功能能力进行验证。汽车白车身耐久性试验,可以为汽车产品的研究、设计等多个部分提供有效可靠的数据资料,也可以有效分析失效样品,并找出失效原因与汽车整车开发中的薄弱环节。汽车产品开发中,科学的白车身耐久性试验,可以保证汽车耐久性质量,提高汽车产品可靠性。

白车身的疲劳寿命事关车内乘员和车外行人的生命安全,汽车白车身耐久测试是在整车装配后在四个车轮处利用振动激励设备模拟不同路况,主要是白车身各关键部位:前后悬、车桥支架、车桥挡块、座椅固定点、右电机支架、左变速箱支架、摇篮固定等的耐久测试。

但上述测试具有如下缺点:需等整车装配完全,测试时间晚,无法在生产前期根据测试结果作出调整;需要在所有车轮处设置振动激励设备,成本高;无法对其中某一部件作出单独测试。

因此,需要开发出一种结构简单、操作方便、能模拟实车减震器对车身的往复冲击、实现在不同路况上的状态模拟的白车身耐久测试的装置。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就是要解决上述背景技术的不足,提供一种结构简单、操作方便、能模拟实车减震器对车身的往复冲击、实现在不同路况上的状态模拟的白车身耐久测试的装置。

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为:一种用于白车身耐久测试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施力杆以及分别固定于施力杆上下端的连接杆、假减震器杆,所述假减震器杆上同轴设置环形减震器座以及贴合于减震器座下方、与车身钣金表面配合的调整块,所述假减震器杆与减震器座间设有传力装置,所述假减震器杆下端穿过车身钣金并设有限位装置。

优选的,所述调整块包括径向平行的上端面和下端面,以及下端面边缘朝上端面收缩形成的球形表面,所述调整块与减震器座通过球形表面贴合活动连接。

进一步的,所述调整块还包括贯穿于上端面和下端面且孔径大于假减震器杆外径的调整内孔。

进一步的,所述减震器座设有直径大于假减震器杆外径的减震内孔,所述减震内孔下端朝外扩大延伸形成与球形表面贴合的弧形面,所述内孔上端设有与周围连接的闭合端面,所述闭合端面上开设与假减震器杆外径配合的装配孔。

优选的,所述传力装置包括假减震器杆上设置的限位凸缘以及限位凸缘下方、套设于假减震器杆上的法兰盘,所述减震器座固连于法兰盘下方。

进一步的,所述法兰盘包括盘面以及盘面向上延伸形成的凸台,所述盘面上设有贯通凸台的中心孔和在中心孔四周均布的连接孔,所述中心孔与假减震器杆外径对应,连接螺栓向下穿过连接孔与减震器座固定连接。

优选的,所述施力杆为中空管状且连接杆、假减震器杆分别套设于施力杆内固定。

进一步的,所述施力杆上端设有轴向的第一锁紧槽以及多个垂直于轴向穿过第一锁紧槽两侧杆壁的第一定位通孔,第一锁紧螺栓进入第一定位通孔使施力杆上端内径减小将连接杆锁紧限位。

进一步的,所述施力杆下端设有轴向的第二锁紧槽以及多个垂直于轴向穿过第二锁紧槽两侧杆壁的第二定位通孔,第二锁紧螺栓进入第二定位通孔使施力杆下端内径减小将假减震器杆锁紧限位。

优选的,所述限位装置包括与车身钣金背面贴合的刚性垫圈以及刚性垫圈下方的锁紧螺母,所述锁紧螺母与假减震器杆下端螺纹连接。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为:

1.准确模拟车辆减震器传动机构,通过液压作用筒加载各种载荷于连接杆上,保证了测试的全面性。

2.当载荷作用于车身钣金时会导致形变,通过与减震器座贴合的调整块可保证与车身钣金的良好接触,即在车身钣金轻微形变的情况下载荷也能准确加载。

3.结构简单,操作方便,可实现各部件在整车装配之前的单独测试,便于提前对各部件加工调整。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装配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零件图

图3为施力杆结构示意图

图4为假减震器杆结构示意图

图5为减震器座结构示意图

图6为减震器座剖面图

图7为调整块结构示意图

图8为调整块剖面图

图9为法兰盘结构示意图

图10为法兰盘剖面图

其中:1-连接杆2-施力杆3-假减震器杆4-减震器座5-调整块6-法兰盘21-第一锁紧槽22-第一定位通孔23-第二锁紧槽24-第二定位通孔31-限位凸缘32-止口33-螺纹段41-减震内孔42-弧形面43-闭合端面44-装配孔45-螺栓孔51-上端面52-球形表面53-下端面54-调整内孔61-盘面62-凸台63-中心孔64-连接孔。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的详细说明。

如图1-2所示,本实用新型提供的一种用于白车身耐久测试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施力杆2以及分别固定于施力杆2上下端的连接杆1、假减震器杆3,假减震器杆3上同轴设置环形减震器座4以及贴合于减震器座4下方、与车身钣金表面配合的调整块5,假减震器杆3与减震器座4间设有传力装置,假减震器杆3下端穿过车身钣金并设有限位装置。本实施例中轴向即图1中上下向。

如图3所示,施力杆2为中空管状且连接杆1、假减震器杆3分别套设于施力杆2内固定。施力杆2上端设有轴向的第一锁紧槽21以及多个垂直于轴向穿过第一锁紧槽21两侧杆壁的第一定位通孔22,第一锁紧螺栓进入第一定位通孔22将第一锁紧槽21锁紧,此时施力杆2上端内径变小,与连接杆1表面配合将连接杆1锁紧限位。施力杆2下端设有轴向的第二锁紧槽23以及多个垂直于轴向穿过第二锁紧槽23两侧杆壁的第二定位通孔24,第二锁紧螺栓进入第二定位通孔24将第二锁紧槽23锁紧,此时施力杆2下端内径变小,与假减震器杆3表面配合将假减震器杆3锁紧限位。

如图4所示,传力装置包括假减震器杆3上设置的限位凸缘31以及限位凸缘31下方、套设于假减震器杆3上的法兰盘6,减震器座4固连于法兰盘6下方。假减震器杆3下端为径向收缩形成的止口32以及止口下方的螺纹段33。假减震器杆3的止口32与限位凸缘31间为直径均一的杆部。

如图7-8所示,调整块5包括径向平行的上端面51和下端面53,以及下端面53边缘朝上端面51收缩形成的球形表面52,调整块5与减震器座4通过球形表面52贴合活动连接。调整块5还包括贯穿于上端面51和下端面53且孔径大于假减震器杆3外径的调整内孔54。

如图5-6所示,减震器座4设有直径大于假减震器杆3外径的减震内孔41,减震内孔41下端朝外扩大延伸形成与球形表面52贴合的弧形面42,内孔41上端设有与周围连接的闭合端面43,闭合端面43中心处开设与假减震器杆3外径配合的装配孔44,以及周向间隔开设的螺栓孔45。

如图9-10所示,法兰盘6包括盘面61以及盘面61向上延伸形成的凸台62,盘面61上设有贯通凸台62的中心孔63和在中心孔63四周均布的连接孔64,中心孔63与假减震器杆3外径对应,连接螺栓向下穿过连接孔64、螺栓孔45将法兰盘6与减震器座4固定连接。

本实施例中限位装置包括与车身钣金背面贴合的刚性垫圈以及刚性垫圈下方的锁紧螺母,刚性垫圈安装于止口32上,锁紧螺母与螺纹段33螺纹连接将刚性垫圈锁紧于车身钣金背面。法兰盘6、减震器座4并非固定于假减震器杆3上,而是分别通过中心孔63、装配孔44套设于假减震器杆3上,上方由限位凸缘的限位,下方则由调整块5抵在车身钣金上进行限位。

本实用新型的工作原理为:

液压作用筒施加载荷通过连接杆1传递至施力杆2,施力杆2进一步将载荷传递至假减震器杆3,在此过程中通过调整施力杆2两端第一定位通孔22、第二定位通孔24内的螺栓实现连接杆1和假减震器杆3插入施力杆2两端的深度调节,从而在一定范围内实现相对位置的调整,调整好位置后对施力杆2两端第一定位通孔22、第二定位通孔24处螺栓进行打紧锁死操作,即固定了连接杆1和假减震器杆3插入施力杆2两端的位置,同时起到载荷传导的作用。假减震器杆3再次将载荷传递至法兰盘6,法兰盘6将载荷传递至假减震器座4,假减震器座4最终将载荷传递至球形调整块5,在此过程中可以通过球形表面52调整调整块5与假减震器座4的相对位置,实现调整块5下端面53同车身钣金的紧密贴合,保证加载的准确性。本实施例中装置采用45号钢材组合拼装而成,强度高,装配简单。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