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水泵轴承密封圈跟转检测装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6225607发布日期:2018-12-11 20:30阅读:272来源:国知局
一种水泵轴承密封圈跟转检测装置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水泵轴承密封圈跟转检测装置。



背景技术:

我国目前的水泵轴承成品装配线还没有在线检测密封圈跟转的装置。目前的检测方法一般都是装成成品之后通过器具推动密封圈的端面,然后通过目测密封圈在密封槽内跟转来进行检测的。目前的检测方法的主要缺点为:①主要依靠目测,检测精度不高;②器具接触密封圈端面,容易造成密封圈端面的外观缺陷。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提供一种检测精度高,不会对密封圈端面造成外观缺陷的水泵轴承密封圈跟转检测装置。

实现本实用新型目的的技术方案是:一种水泵轴承密封圈跟转检测装置,包括支撑台、主动轴、从动轴、机械手、角位移传感器、限位机构和电机;所述水泵轴承放置在支撑台上,水泵轴承的芯轴的下端贯穿支撑台并与主动轴联接,水泵轴承的外圈通过机械手夹紧;所述从动轴的底端放置在水泵轴承的密封圈端面上,并通过限位机构保证从动轴与密封圈之间不产生相对移动;所述角位移传感器检测从动轴的角位移;所述电机驱动主动轴转动。

所述主动轴通过单向离合器轴承与水泵轴承的芯轴的下端联接。

所述从动轴的底端面上设有罩住水泵轴承的芯轴的上端的盲孔。

所述限位机构包括限位支架和固定在限位支架上的两个限位套;所述两个限位套分别转动连接在从动轴的上下两端;所述两个限位套均与水泵轴承的芯轴同轴设置。

一种水泵轴承密封圈跟转检测装置,还包括时间继电器;所述时间继电器与电机电连接。

一种水泵轴承密封圈跟转检测装置,还包括控制器;所述角位移传感器和时间继电器均与控制器电连接。

采用了上述技术方案,本实用新型具有以下的有益效果:(1)本实用新型通过主动轴带动水泵轴承的芯轴旋转,通过角位移传感器检测放置在水泵轴承的密封圈端面上的从动轴的角位移,从而判断密封圈是否跟转,不但检测精度高,而且不会对密封圈端面造成外观缺陷。

(2)本实用新型的主动轴通过单向离合器轴承与水泵轴承的芯轴的下端联接,能够起到止逆作用。

(3)本实用新型的从动轴的底端面上设有罩住水泵轴承的芯轴的上端的盲孔,能够很好地避免从动轴与水泵轴承的芯轴之间发生干涉。

(4)本实用新型的限位机构的两个限位套分别转动连接在从动轴的上下两端,能够有效保证从动轴与密封圈之间不产生相对移动,进一步提高检测精度。

(5)本实用新型通过时间继电器控制电机转动,能够设定电机的转动时间,方便检测。

(6)本实用新型的角位移传感器和时间继电器均与控制器电连接,便于控制并能实时获取检测情况。

附图说明

为了使本实用新型的内容更容易被清楚地理解,下面根据具体实施例并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详细的说明,其中

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结构示意图。

附图中的标号为:

支撑台1、主动轴2、从动轴3、机械手4、角位移传感器5、限位机构6、电机7、单向离合器轴承8、时间继电器9、控制器10、水泵轴承11、

具体实施方式

(实施例1)

见图1,本实施例的水泵轴承密封圈跟转检测装置,包括支撑台1、主动轴2、从动轴3、机械手4、角位移传感器5、限位机构6、电机7、单向离合器轴承8、时间继电器9和控制器10。

水泵轴承11放置在支撑台1上。水泵轴承11的芯轴11-1的下端贯穿支撑台1并通过单向离合器轴承8与主动轴2联接。水泵轴承11的外圈11-2通过机械手4夹紧。从动轴3的底端放置在水泵轴承11的密封圈端面上,并通过限位机构6保证从动轴3与密封圈之间不产生相对移动。从动轴3的底端面上设有罩住水泵轴承11的芯轴11-1的上端的盲孔3-1。限位机构6包括限位支架6-1和固定在限位支架6-1上的两个限位套6-2。两个限位套6-2分别转动连接在从动轴3的上下两端。两个限位套6-2均与水泵轴承11的芯轴11-1同轴设置。角位移传感器5检测从动轴3的角位移。角位移传感器5和时间继电器9均与控制器10电连接。时间继电器9与电机7电连接。电机7驱动主动轴2转动。

本实施例的水泵轴承密封圈跟转检测装置的检测过程是:首先通过角位移传感器5感应从动轴3的初始角位移,设定为ω0。然后通过控制器10为时间继电器9设置旋转时间。然后时间继电器9控制电机7启动,电机7通过主动轴2带动水泵轴承11的芯轴11-1旋转。旋转至满足设定的时间时,电机7自动停止,角位移传感器5自动检测从动轴3此时的角位移ω1。若两次角位移差值ω=ω1-ω0>0,即密封圈产生了跟转,可以判断不合格;若两次角位移差值ω=ω1-ω0=0,则可以判断合格。

以上所述的具体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技术方案和有益效果进行了进一步详细说明,所应理解的是,以上所述仅为本实用新型的具体实施例而已,并不用于限制本实用新型,凡在本实用新型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做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