外径专用自检检具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6762954发布日期:2019-01-29 17:49阅读:391来源:国知局
外径专用自检检具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检具,尤其涉及一种适用检测外径尺寸为152.3毫米的工件的外径专用自检检具。



背景技术:

众所周知,在机械生产加工场合中,离不开检具使用,而目前使用最多的用于对工件外径和内径进行尺寸测量的检具就是卡尺。其中,在卡尺测量工件的外径时,此时由操作人员操作卡尺,使卡尺的双外爪头共同夹持工件,然后再由操作人员从卡尺中相应的读数区域去获得工件的外径尺寸。

但是,由于卡尺本身的读数本身相对复杂,且双外爪头对工件夹持是否正确会影响到测量的工件之外径尺寸,因此,使得现有的卡尺在对工件的外径测量时存在对操作人员的技术水平要求高、操作过程复杂、批量测量不良风险较大及成本高的缺陷。

因此,亟需一种对操作人员要求不高并具有检测效率快、降低品质不良因素、降低成本及结构简单的外径专用自检检具来克服上述的缺陷。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对操作人员要求不高并具有检测效率快、降低品质不良因素、降低成本及结构简单的外径专用自检检具。

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的外径专用自检检具适用检测外径尺寸为152.3毫米的工件,包含金属的手握圆柱体及沿所述手握圆柱体的轴向贯穿所述手握圆柱体的顶面和底面的圆柱通孔。所述手握圆柱体的底面和顶面各为平面且相互平行,所述圆柱通孔的轴心与所述手握圆柱体的轴心相重合,且所述圆柱通孔沿所述手握圆柱体的轴向由上至下依次包含上圆柱通孔、中间圆柱通孔及下圆柱通孔,所述上圆柱通孔及下圆柱通孔中一者的孔径尺寸为152.3毫米且正负公差范围为0.05毫米,所述上圆柱通孔及下圆柱通孔中另一者的孔径尺寸为152.25毫米,所述手握圆柱体的直径为176至180毫米。

较佳地,所述上圆柱通孔及下圆柱通孔的圆周内壁各镀有层厚为0.01至0.02毫米的防刮耐磨层。

较佳地,所述防刮耐磨层的层厚为0.01毫米或0.02毫米。

较佳地,所述中间圆柱通孔的孔径尺寸为133.50毫米。

较佳地,所述手握圆柱体的直径尺寸为176毫米、178毫米或180毫米。

较佳地,所述手握圆柱体的外侧面镀有硬质的耐磨层。

较佳地,所述耐磨层的层厚为0.1至0.2毫米。

较佳地,所述手握圆柱体的外侧面与底面的交接处呈倒圆角布置,所述手握圆柱体的外侧面与顶面的交接处呈倒圆角布置。

与现有技术相比,藉由手握圆柱体的直径为176至180毫米及沿手握圆柱体的轴向贯穿手握圆柱体的顶面和底面的圆柱通孔,使得本实用新型的外径专用自检检具十分轻便,十分方便操作人员的握持测量操作;同时,藉由圆柱通孔的轴心与手握圆柱体的轴心相重合,以便于本实用新型的外径专用自检检具的制造加工;更重要的是,藉由上圆柱通孔及下圆柱通孔中一者的孔径尺寸为152.3毫米且正负公差范围为0.05毫米,以及上圆柱通孔及下圆柱通孔中另一者的孔径尺寸为152.25毫米的配合,故在测量工件的外径时,使手握圆柱体分别藉由上圆柱通孔和下圆柱通孔的配合即可确认工件的外径是否在合格范围内;举例而言,当上圆柱通孔的孔径尺寸为152.3毫米且正负公差范围为0.05毫米,而下圆柱通孔的孔径尺寸为152.25毫米时,此时,可先将工件往上圆柱通孔套,当工件能套入上圆柱通孔后,再将工件往下圆柱通孔套,当工件无法套入下圆柱通孔内,即表示工件的外径尺寸合格,当工件能套入下圆柱通孔内即表示不合格,以此来确保工件的外径是否在合格的范围内,因此,本实用新型的外径专用自检检具对操作人员的技术水平要求不高,并具有检测效率快、降低品质不良因素、降低成本及结构简单的优点。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的外径专用自检检具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图2是图1所示的外径专用自检检具被纵向剖切后的内部结构示意图。

图3是图2所示的外径专用自检检具在其下圆柱通孔套入工件时的状态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给出的说明书附图对本实用新型的较佳实施例作出描述。

请参阅图1至图3,本实用新型的外径专用自检检具100适用检测外径尺寸为152.3毫米的工件200,包含金属的手握圆柱体10及沿手握圆柱体10的轴向贯穿手握圆柱体10的顶面11和底面12的圆柱通孔20。手握圆柱体10的底面12和顶面11各为平面且相互平行,以便于手握圆柱体10的制造加工;圆柱通孔20的轴心与手握圆柱体10的轴心相重合,且圆柱通孔20沿手握圆柱体10的轴向由上至下依次包含上圆柱通孔21、中间圆柱通孔22及下圆柱通孔23,上圆柱通孔21的孔径D1尺寸为152.3毫米且正负公差范围为0.05毫米,即,上圆柱通孔21的孔径D1尺寸范围是152.25至152.35毫米;下圆柱通孔23的孔径D3尺寸为152.25毫米,以藉由上圆柱通孔21和下圆柱通孔23的配合以确保合格的工件200之外径尺寸是152.25至152.35毫米;手握圆柱体10的直径为176至180毫米,举例而言,手握圆柱体10的直径尺寸为176毫米、178毫米或180毫米,更好地匹配操作人员能单手握持范围,但不限于此。可理解的是,根据实际需要,下圆柱通孔23的孔径D3尺寸可以为152.3毫米且正负公差范围为0.05毫米,对应地,上圆柱通孔21的孔径D1尺寸为152.25毫米,故不以此为限。更具体地,如下:

如图2至图3所示,上圆柱通孔21及下圆柱通孔23的圆周内壁各镀有层厚H1为0.01至0.02毫米的防刮耐磨层30;举例而言,刮耐磨层30的层厚H1为0.01毫米或0.02毫米,以增加上圆柱通孔21及下圆柱通孔23二者的圆周内壁耐磨性,一方面确保了测量的可靠性,另一方面延长了本实用新型的外径专用自检检具的使用寿命。较成的是,防刮耐磨层30是通过真空溅镀方法形成于上圆柱通孔21及下圆柱通孔23的圆周内壁处的;其中,对于真空溅镀方法所涉及的工艺参数及使用设备均为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所熟知的,故在此不再赘述。

如图2及图3所示,中间圆柱通孔22的孔径D2尺寸为133.50毫米,以使得中间圆柱通孔22分别与上圆柱通孔21及下圆柱通孔23各形成台阶,起到对工件200的端部阻挡作用,但不限于此。

如图1至图3所示,手握圆柱体10的外侧面13镀有硬质的耐磨层40,以增加耐用性以延长使用寿命;具体地,耐磨层40的层厚H2为0.1至0.2毫米,例如0.1毫米或0.2毫米;较优的是,手握圆柱体10的外侧面13与底面12的交接处呈倒圆角14布置,手握圆柱体10的外侧面13与顶面11的交接处呈倒圆角14布置,以光滑过渡以保护操作人员的双手,故更安全,但不限于此。

与现有技术相比,藉由手握圆柱体10的直径为176至180毫米及沿手握圆柱体10的轴向贯穿手握圆柱体10的顶面11和底面12的圆柱通孔20,使得本实用新型的外径专用自检检具100十分轻便,十分方便操作人员的握持测量操作;同时,藉由圆柱通孔20的轴心与手握圆柱体10的轴心相重合,以便于本实用新型的外径专用自检检具100的制造加工;更重要的是,藉由上圆柱通孔21及下圆柱通孔23中一者的孔径尺寸为152.3毫米且正负公差范围为0.05毫米,以及上圆柱通孔21及下圆柱通孔23中另一者的孔径尺寸为152.25毫米的配合,故在测量工件200的外径时,使手握圆柱体10分别藉由上圆柱通孔21和下圆柱通孔23的配合即可确认工件200的外径是否在合格范围内;举例而言,当上圆柱通孔21的孔径D1尺寸为152.3毫米且正负公差范围为0.05毫米,而下圆柱通孔23的孔径D3尺寸为152.25毫米时,此时,可先将工件200往上圆柱通孔21套,当工件200能套入上圆柱通孔21后,再将工件200往下圆柱通23孔套,当工件200无法套入下圆柱通孔23内,即表示工件200的外径尺寸合格,当工件200能套入下圆柱通孔23内即表示不合格,以此来确保工件200的外径是否在合格的范围内,因此,本实用新型的外径专用自检检具100对操作人员的技术水平要求不高,并具有检测效率快、降低品质不良因素、降低成本及结构简单的优点。

以上所揭露的仅为本实用新型的较佳实例而已,其作用是方便本领域的技术人员理解并据以实施,当然不能以此来限定本实用新型之权利范围,因此依本实用新型申请专利范围所作的等同变化,仍属于本实用新型所涵盖的范围。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