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方便移动的插拔力试验机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7522104发布日期:2019-04-29 12:24阅读:379来源:国知局
一种方便移动的插拔力试验机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插拔力试验机,特别涉及一种方便移动的插拔力试验机,属于插拔力试验机设备技术领域。



背景技术:

插拔力试验机适用于各种手机及电脑周边连接器的插拔力试验,本机能解决各种连接器测试的夹具问题,及测试时公母连接器能自动对准,不会有吃单边的问题。立式插拔力试验机适用于各种连接器之插入力及拔出力的自动测试,搭配专利设计之自动求心装置,将可得到完全准确之插拔力试验。可显示每次插入力及拔出力(PEAK值)。测试速度及测试次数均可设定。通常连接器于使用前,通常需要检测该部件产品的属性关系,如荷重-位移-电阻图。现有的插拔力试验机是固定安装于工作台面上,不便于移动,同时不能自动调节高度,工作人员身高不一,所需的施工环境不一,不方便进行试验操作。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提出了一种方便移动的插拔力试验机,解决了现有技术中插拔力试验机是固定安装于工作台面上,不便于移动,同时不能自动调节高度,工作人员身高不一,所需的施工环境不一,不方便进行试验操作的问题。

为了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提供了如下的技术方案:

本实用新型一种方便移动的插拔力试验机,包括底座,所述底座的上部设有第一升降柱,所述第一升降柱的顶部设有电机,所述电机的上部设有试验机主体,所述试验机主体的底部设有转盘,所述转盘与试验机主体固定连接,所述电机的输出轴与转盘转动连接,所述第一升降柱的左侧设有控制器,所述底座的底部设滚轮,所述底座的下部设有第二升降柱和第三升降柱,所述底座的左侧上部固定安装有推杆,所述推杆上设有控制开关,所述控制开关与控制器电性连接,所述电机、第一升降柱、第二升降柱和第三升降柱均与控制器电性连接。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一种优选技术方案,所述滚轮为万向轮。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一种优选技术方案,所述推杆的手持部设有防滑套。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一种优选技术方案,所述第二升降柱和第三升降柱的型号相同。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一种优选技术方案,所述第二升降柱和第三升降柱的初始底面高度高于滚轮的底面高度。

本实用新型所达到的有益效果是:本实用新型的一种方便移动的插拔力试验机可以自由移动,便于移动到所需的试验地点,解决了底部仅有滚轮支撑时不够稳定、容易移动的问题,试验时更加稳定,同时减小试验的误差,同时可以调节高度,便于适应工作人员的身高,便于试验,可以进行旋转,便于调整角度,适应试验环境。

附图说明

附图用来提供对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理解,并且构成说明书的一部分,与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一起用于解释本实用新型,并不构成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在附图中:

图1是本实用新型的主观结构示意图;

图中:1、底座;2、转盘;3、电机;4、第一升降柱;5、试验机主体;6、滚轮;7、第二升降柱;8、控制器;9、推杆;10、控制开关;11、第三升降柱。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的优选实施例进行说明,应当理解,此处所描述的优选实施例仅用于说明和解释本实用新型,并不用于限定本实用新型。

实施例1

如图1所示,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方便移动的插拔力试验机,包括底座1,所述底座1的上部设有第一升降柱4,所述第一升降柱4的顶部设有电机3,所述电机3的上部设有试验机主体5,所述试验机主体5的底部设有转盘2,所述转盘2与试验机主体5固定连接,所述电机3的输出轴与转盘2转动连接,所述第一升降柱4的左侧设有控制器8,所述底座1的底部设有滚轮6,所述底座1的下部设有第二升降柱7和第三升降柱11,所述底座1的左侧上部固定安装有推杆9,所述推杆9上设有控制开关10,所述控制开关10与控制器8电性连接,所述电机3、第一升降柱4、第二升降柱7和第三升降柱11均与控制器8电性连接。

所述滚轮6为万向轮,便于移动。所述推杆9的手持部设有防滑套,便于握持。所述第二升降柱7和第三升降柱11的型号相同,利于放置稳定。所述第二升降柱7和第三升降柱11的初始底面高度高于滚轮6的底面高度。

具体的,通过控制器控制第二升降柱和第三升降柱的升降,需要移动时,控制器控制第二升降柱和第三升降柱收缩,使得滚轮接触地面,便于移动,通过控制器控制第一升降柱升降,调整所需的工作高度,通过控制器控制电机,带动转盘转动,调整工作角度。

本实用新型的一种方便移动的插拔力试验机可以自由移动,便于移动到所需的试验地点,解决了底部仅有滚轮支撑时不够稳定、容易移动的问题,试验时更加稳定,同时减小试验的误差,同时可以调节高度,便于适应工作人员的身高,便于试验,可以进行旋转,便于调整角度,适应试验环境。

最后应说明的是:以上所述仅为本实用新型的优选实施例而已,并不用于限制本实用新型,尽管参照前述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进行了详细的说明,对于本领域的技术人员来说,其依然可以对前述各实施例所记载的技术方案进行修改,或者对其中部分技术特征进行等同替换。凡在本实用新型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