拉力实验机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8362548发布日期:2019-08-07 00:52阅读:435来源:国知局
拉力实验机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实验机,特别涉及一种拉力实验机。



背景技术:

拉力试验机是用来针对各种材料进行仪器设备静载、拉伸、压缩、弯曲、剪切、撕裂、剥离等力学性能试验用的机械加力的试验机,适用于塑料管材、电线电缆、编织带等材料的性能测试。

现有拉力试验机主要包括底座、立柱、固定横梁、拉力传感器、上夹具、移动横梁、下夹具以及驱动装置几个部分,立柱竖直设置在底座上,固定横梁水平设置在立柱上端,拉力传感器设置在固定横梁上,移动横梁水平设置且滑移连接在立柱上,下夹具设置在移动横梁上且与上夹具相对设置,驱动装置用于驱使移动横梁上下运动。使用时,测试件夹装在上夹具和下夹具之间,驱动装置驱使移动横梁向下运动,使得拉力传感器检测出实验件的数据。

现有拉力试验机在使用中存在一个问题,其上的上夹具和下夹具夹口呈孔状,利于夹持柱状材料,在检测编织带时需要将编织带的端部折叠呈柱状然后塞入夹具的夹口中,然后进行检测,这样使得编织带上存在重叠,检测数据不够准确。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拉力实验机,它能够平整装夹编织带,使得编织带的检测更为准确。

本实用新型的上述目的是通过以下技术方案得以实现的:一种拉力实验机,包括底座、竖直固定于底座上的两个立柱、连接于两个立柱上端之间的固定横梁、竖直固定于固定横梁下方的拉力传感器、固定于拉力传感器测试端的上夹具、滑移连接于两个立柱上的移动横梁、固定于移动横梁上的下夹具以及用于驱动移动横梁沿立柱长度方向往复滑移的驱动装置,上夹具和下夹具的结构相同,上夹具包括U形夹座、固定于U形夹座开口内部一侧的固定齿板、相对固定齿板设置的活动齿板以及设置在U形夹座上用于驱使活动齿板接近或远离固定齿板的推送件。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使用时,通过推送件驱使活动齿板远离固定齿板,形成间隙,然后将编织带的上端放入活动齿板和固定齿板之间,使用推送件使活动齿板接近固定齿板直至夹紧编织带;接下来向下捋顺编制带并对照上述步骤将其下端夹持在下夹具中;然后开启驱动装置使移动横梁运动,对编织带进行测试。

相比现有技术,编织带夹持时由固定齿板和活动齿板配合进行,过程中其端部可以处于展开状态,不存在重叠,因此检测的数据较为准确。

本实用新型进一步设置为:所述固定齿板和活动齿板上的齿交错分布。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固定齿板和活动齿板上的齿交错分布,贴合时能够嵌入彼此的间隙中,这样在使用时能均匀挤压住编织带上更多的点,对编织带的固定作用更好。

本实用新型进一步设置为:所述U形夹座上对应活动齿板的一侧设置有引导筒,引导筒的开口朝向固定齿板。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使用时,操作提送件,使得活动齿板沿引导筒滑移并最终配合固定齿板夹紧编织带端部,夹紧过程较为平稳且夹紧效果较好。

本实用新型进一步设置为:所述引导筒和U形夹座开口底部之间形成有收卷部。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使用时,编织带端部多余的部位可以卷绕起来,然后放入收卷部中,这样使得编织带的夹持更为顺畅。

本实用新型进一步设置为:所述引导筒和U形夹座开口一体设置。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降低了制造的难度,同时提升了引导筒和U形夹座的配合精度。

本实用新型进一步设置为:所述推送件为螺栓。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使用时以螺纹进给的方式推送活动齿板,能够提供较为可靠的夹持力。

本实用新型进一步设置为:所述驱动装置包括转动支撑于底座和固定横梁之间的两根丝杠、起动力输出作用的电机、连接电机的主动齿轮、连接于丝杠上的从动齿轮以及配合主动齿轮和从动齿轮的同步带,丝杠穿出移动横梁并与移动横梁螺纹连接。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使用时,电机带动同步带运动,同步带带动两根丝杠同向旋转,进而使得移动横梁上升或者下降。移动横梁受到两根丝杠的支撑,升降较为平稳,使得检测数据更为准确。

本实用新型进一步设置为:所述电机的端部连接有减速箱,在减速箱上设置有两个张紧轮,主动齿轮连接于减速箱的输出端上,张紧轮位于主动齿轮的两侧,同步带绕过两个张紧轮和主动齿轮形成的传动间隙。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减速箱的设置使得电机在启动和停止过程中更为平稳,张紧轮使得同步带在传动过程中更为平稳,两者配合使得移动横梁在全使用过程中均较为平稳。

综上所述,本实用新型具有以下有益效果:

1. 相比现有技术,编织带夹持时由固定齿板和活动齿板配合进行,过程中其端部可以处于展开状态,不存在重叠,因此检测的数据较为准确;

2.设置引导筒,使得活动齿板可以沿引导筒滑移并最终配合固定齿板夹紧编织带端部,夹紧过程较为平稳且夹紧效果较好;

3.设置收卷部,使得编织带端部多余的部位可以卷绕起来,放入收卷部中,使编织带的夹持更为顺畅。

附图说明

图1是拉力实验机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图2是下夹具的结构示意图。

图中,1、底座;2、立柱;3、固定横梁;4、拉力传感器;5、上夹具;50、U形夹座;51、固定齿板;52、活动齿板;53、推送件;54、引导筒;55、收卷部;6、移动横梁;7、下夹具;8、驱动装置;80、丝杠;81、电机;82、减速箱;83、主动齿轮;84、从动齿轮;85、同步带;86、张紧轮。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详细说明。

实施例

参照图1,一种拉力实验机,包括底座1、竖直固定于底座1上的两个立柱2、连接于两个立柱2上端之间的固定横梁3、竖直固定于固定横梁3下方的拉力传感器4、固定于拉力传感器4测试端的上夹具5、滑移连接于两个立柱2上的移动横梁6、固定于移动横梁6上的下夹具7以及用于驱动移动横梁6沿立柱2长度方向往复滑移的驱动装置8,上夹具5和下夹具7的结构相同。

结合图2,上夹具5包括U形夹座50、固定于U形夹座50开口内部一侧的固定齿板51、相对固定齿板51设置的活动齿板52以及设置在U形夹座50上用于驱使活动齿板52接近或远离固定齿板51的推送件53。

使用时,通过推送件53驱使活动齿板52远离固定齿板51,形成间隙,然后将编织带的上端放入活动齿板52和固定齿板51之间,使用推送件53使活动齿板52接近固定齿板51直至夹紧编织带;接下来向下捋顺编制带并对照上述步骤将其下端夹持在下夹具7中;然后开启驱动装置8使移动横梁6运动,对编织带进行测试。

相比现有技术,编织带夹持时由固定齿板51和活动齿板52配合进行,过程中其端部可以处于展开状态,不存在重叠,因此检测的数据较为准确。

固定齿板51和活动齿板52上的齿交错分布,贴合时能够嵌入彼此的间隙中,这样在使用时能均匀挤压住编织带上更多的点,对编织带的固定作用更好。

推送件53采用螺栓,其螺纹杆部与U形夹座50螺纹连接,螺栓的小端与活动齿板52转动连接。使用时以螺纹进给的方式推送活动齿板52,能够提供较为可靠的夹持力。

为了使得活动齿板52向固定齿板51方向运动更为顺畅,在U形夹座50上对应活动齿板52的一侧设置有引导筒54,引导筒54的开口朝向固定齿板51,活动齿板52能以外周沿引导筒54内部滑移。引导筒54和固定齿板51之间留有供编织带端部放入的间隙。

使用时,操作提送件53,使得活动齿板52沿引导筒54滑移并最终配合固定齿板51夹紧编织带端部,夹紧过程较为平稳且夹紧效果较好。

引导筒54和U形夹座50开口底部之间形成有收卷部55。

使用时,编织带端部多余的部位可以卷绕起来,然后放入收卷部55中,这样使得编织带的夹持更为顺畅。

参照图1,立柱2的横截面呈C形,两个立柱2的开口相对设置,移动横梁6的端部嵌入立柱2开口中,且能沿着立柱2上下滑移。

驱动装置8包括转动支撑于底座1和固定横梁3之间的两根丝杠80、起动力输出作用的电机81、连接电机81的主动齿轮83、连接于丝杠80上的从动齿轮84以及配合主动齿轮83和从动齿轮84的同步带85,丝杠80穿出移动横梁6并与移动横梁6螺纹连接。

使用时,电机81带动同步带85运动,同步带85带动两根丝杠80同向旋转,进而使得移动横梁6上升或者下降。移动横梁6受到两根丝杠80的支撑,升降较为平稳,使得检测数据更为准确。

为了使得移动横梁6的升降更为平稳,我们在电机81的端部连接减速箱82,在减速箱82上设置两个张紧轮86,主动齿轮83连接于减速箱82的输出端上,张紧轮86位于主动齿轮83的两侧,同步带85绕过两个张紧轮86和主动齿轮83形成的传动间隙。

减速箱82的设置使得电机81在启动和停止过程中更为平稳,张紧轮86使得同步带85在传动过程中更为平稳,两者配合使得移动横梁6在全使用过程中均较为平稳。

本具体实施方式的实施例均为本实用新型较佳实施例,并非依此限制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故:凡依本实用新型的结构、形状、原理所做的等效变化,均应涵盖于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