模具水路检测仪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8055868发布日期:2019-06-29 01:56阅读:582来源:国知局
模具水路检测仪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模具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检测模具冷却水路密封性能的检测仪。



背景技术:

在一般情况下,测试一条管路的密封性,如模具冷却水路,可以通过气体或者液体来测,气体测密封性一般通过在管路进出口装上压力表,通过观察进出口压力是否一致来判断管路密封性,但是该种测试方法只能测试出管路密封性是否有泄漏,却无法判断具体泄露或者渗漏位置。

通过液体来测试密封性的话,分三步:

1、在被测管路的入口接入一条带有一定压力的液体,直至液体从管路出口流出;

2、确定液体注满被测管路后,通过调节阀关闭或者减小出口液体的流量,使得管内液体压力增加,保持一段时间,观察管路有无泄漏或者渗漏;

3、完成管路检查后,断开入口带压液体,最后向入口注入带压空气,将管路内残留液体清空。

用液体测试密封性一般用水,该类的操作没有太多条件限制,因此,在市场上有针对性的专用设备或产品不多,模具厂通常直接连接自来水管进行测试,也可以用水泵取水完成,但是,此类操作存在以下不足:

①使用自来水会受到一定的位置限制,测试时需要准备容器盛放从管路排水口流出的水;

②使用水泵取水的话需要用电,存在漏电隐患,而需要一定压力的水泵价格也不便宜,成本较高;

③在清空管路残留水时,还需要再次接上压缩空气,如果模具水路出口没有连接容器,还会造成水喷洒在测试场地。

尽管现有技术中针对该类问题设计有一些测试的设备或产品,但是该类产品或设备占用空间较大,有些甚至还需要一块固定专用的场地,操作不够灵便,同时产品或者设备的制造成本高,对较多有需要的厂家来说,因为测试模具水路密封性可以通过不不需要什么成本的自来水和气泵就能解决,虽然操作上有点不是非常方便,但是需求的意愿就不是很强烈了,因此,非常有必要设计一款价格低廉,实用性强,占用空间小的产品。



技术实现要素:

针对现有技术中指出的缺陷,本公司设计了一种模具水路检测仪,该产品设计成本低,产品小巧,不需要占用多少空间,操作方便,可以弥补的克服现有技术中存在的诸多不足。

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采用的技术方案如下:

模具水路检测仪,由蓄水容器、气压调节阀、四通换向阀、组装构件、双向分流器和启闭阀组成,四通换向阀设计在组装构件上,蓄水容器、双向分流器和启闭阀均设计有两个,气压调节阀和四通换向阀设计有一个,组装构件左右对称设计,两侧均设计有一组三个相互联通的接口,每组接口中的两个分别连接蓄水容器和启闭阀;剩下的接口与四通换向阀连接,形成整个检测水路的进出气口,四通换向阀上的两个气口与组装构件上的进出气口连接,另一个进气口与气压调节阀连接,剩下的一个排气口与外界联通;所述组装构件的蓄水容器接口与进出气口直通,双向分流器设计在蓄水容器与进出水启闭阀接口处,双向分流器有两条管道,两条通道内均设计有单向阀,两条通道内设计的单向阀方向相反,其中一条较长管道连接水管延伸至容器底部为排水口,另一条较短的管道在容器上方为进水口。两个反向设计的单向阀,促使容器内的水或空气只能由容器底部的排水口排出,进入容器的水或空气者只能由容器上方的进水口注入。

所述气压调节阀上还连接设计有压力表,可以根据需要的进气压力值来调节气压调节阀。

所述两组三通接口对称设计组装构件左右两侧。

所述组装构件与蓄水容器和启闭阀连接的接口在一条直线位置,与换向阀连接的进出气口与另外两个接口所在直线垂直,如与蓄水容器和启闭阀连接的接口设计在水平面垂直线上,与换向阀连接的接口设计在水平方向上。

为了避免模具水路内的杂质对产品稳定性造成影响,在启闭阀与组装构件连接位置设计有过滤网,过滤网U型过滤网。

为了更加直观的观察产品使用过程中水路内杂质和水流情况,所述蓄水容器、组装构件、双向分流器和管路连接件均采用透明塑料设计,采用该设计的产品在使用过程中如果水路中有异常的话可以及时拆开产品进行维护。

所述启闭阀采用球阀,所述单向阀采用止回阀。

本实用新型设计的产品使用时,测试水需在两个容器往返流动,排水就必须在容器底部,而如果反向注水,在另一个容器的水注完时就会注入大量高压空气,从而成生大量水泡通过四通换向阀溢出容器,为了避免这个问题,设计了双向分流器,双向分流器有两条管道,分别设计了两个方向相反的单向阀,其中一条管道延伸至容器底部为排水口,另一条较短的管道在容器上方为进水口。当高压气注入容器,高压气体通过进水口进入容器,容器内压力上升,排水口的单向阀打开将容器内的水通过排水口压出容器,压出容器的水通过启闭阀进入模具冷却水路,然后从冷却水路出口流出进入另一个蓄水容器。

从双向分流器进水口注入的水压过高,在蓄水容器内溅起的水花与气体混合进入换向阀,通过与外界联通的排气口流失,为了减缓这种情况,在双向分流器下端设计有挡水板,挡水板上设计有通气结构,挡水板的结构设计可以减压缓冲水花溅起至双向分流器水嘴位置进一步上升与蓄水容器顶部的冲击,减缓溅起的水花混入气体中通过换向阀排出,造成检测水的损耗。

所述通气结构采用若干开槽设计。

进一步,为了有效的克服高压水柱冲击蓄水容器产生的水花,在双向分流器进水口下方设计有缓冲件,缓冲件可以连接在蓄水容器内壁上,也可以与排水口上水管的连接,当水从进水口高速注入蓄水容器时,会先经过缓冲件,将水柱打散,有效克服了水花的产生的问题,所述减压件可以采用多层缓冲网结构设计,也可以采用钢丝球,或者其他有效缓冲高压水柱的结构设计。

为了产品使用更加方便,所述组装构件中部上方设计有提手。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通过采用上述结构设计的模具水路检测仪,使用时,其中一个蓄水容器内盛放有检测用水,将两个启闭阀通过水管与模具的进出口连接,将气泵连接的气管接入气压调节阀,对于模具厂来说,连接气泵的带压气体(俗称压缩空气)的气管经常有用到,所以提供非常方便,通过气压调节阀将气压调节到合适值,如0.5Mpa,通过连接设计在组装构件上的换向阀来实现接入的带压气体切换到与盛放有检测用水的蓄水容器联通,打开两个启闭阀,蓄水容器内的检测用水在带压气体的压力作用下从接近容器底部的出水水管流出,通过启闭阀进入模具水路,然后再从模具水路出口流出通过另一个启闭阀之后进入另外一个蓄水容器内,而这个容器中的空气节者通过进出气从四通换向阀的排气节口排出。这时候将模具水路出口侧的启闭阀关闭,静置一段时间,检测模具水路是否存在泄露或者渗漏情况,检测完之后,打开模具水路排水口侧的启闭阀打开,检测水继续流入对应的蓄水容器,直至带压气体将开始盛有检测用水的蓄水容器内的水全部排出,同时还将残留在模具管道内的水一并清除至另一个蓄水容器;如需重复测试,只需转动换向阀,切换气流方向就可反向注水。最后关闭启闭阀和换向阀,断开带压气体进入蓄水容器,完成检测操作;下一次检测的时候只需要将换向阀切换至另一侧盛放有检测用水的蓄水容器即可重复检测模具水路,因此该设计可以在两个蓄水容器内检测用水来回流入和流出的过程中实现循环使用,尤其是通过缓冲件和挡水板的设计,有效避免了检测用水的损耗。

本实用新型采用的结构设计中气压调节阀、压力表、启闭阀和换向阀成本都比较低,其余的配件均采用塑料件设计,成本更是低廉,一套产品的整体造价在一百元左右;同时针对模具水路检测需要用到的水量也比较少的客观情况,蓄水容器的尺寸要求也不大,一般有2L左右就够用,产品设计之初就是采用2L左右的可乐瓶进行模拟实验的,产品的整体尺寸大小主要就在蓄水容器,因此,本产品整体尺寸小,使用时占用空间也很小,取用和存放都非常方便,使用操作也非常简单,只需要将产品通过水管与模具水路连接,然后通过换向阀和启闭阀上的手柄切换一下启闭状态即可完成,产品维护也非常方便,尤其是产品相应配件采用透明塑料设计时,一旦过滤网内的杂质较多,将启闭阀和组装构件拆开,将过滤网内的杂质取出后,装回产品即可。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产品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产品侧视局部放大图;

图3为双向分流器工作原理示意图;

图4为双向分流器立体图;

图中:1、蓄水容器;2、气压调节阀;3、四通换向阀;4、组装构件;5、启闭阀;6、双向分流器;61、进水口;62、排水口;63、挡水板;7、单向阀;8、过滤网;9、缓冲件;10、压力表;11、提手;12、模具;13、水管。

注:①四通换向阀连接设计在组装构件上,四通换向阀上的两个气口分别与组装构件左右两组进出气口连接,另一个进气口与气压调节阀连接,剩下的一个排气口与外界联通;四通换向阀有四个气口或称接口,其中与气压调节阀连接的气口为进气口,通过换向阀手柄的调节可以将进气口切换至与组装构件两侧接口中的一个联通,另一个断开,断开的接口会与四通换向阀中与外界联通的接口联通,因此,在产品进行水路检测时,检测水进入蓄水容器时,内部的空气会通过四通换向阀中与外界联通的接口释放掉。

②本说明书中提及的位置关系如上下左右均为相对位置关系,主要目的是为了更好的理解说明书中涉及的构件连接关系,为了不让说明书内容过于繁杂,本领域公知常识已经机械领域技术人员熟知的基础知识在说明书里没有做详细的描述或解释。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来对本实用新型做如下具体实施例说明。

如图1~4所示,模具水路检测仪,由蓄水容器1、气压调节阀2、四通换向阀3、组装构件4、双向分流器6和启闭阀5组成,四通换向阀3设计在组装构件4上,蓄水容器1、双向分流器6和启闭阀5均设计有两个,气压调节阀2和四通换向阀3设计有一个,组装构件4左右对称设计,两侧均设计有一组三个相互联通的接口,每组接口中的两个分别连接蓄水容器1和启闭阀5;剩下的接口与四通换向阀3连接,形成整个检测水路的进出气口,四通换向阀3上的两个气口与组装构件4上的进出气口连接,另一个进气口与气压调节阀2连接,剩下的一个排气口与外界联通;所述组装构件4的蓄水容器1接口与进出气口直通,双向分流器6设计在蓄水容器1与进出水启闭阀5接口处,双向分流器6有两条管道,分别设计了方向相反的单向阀7,其中一条较长管道连接水管13延伸至蓄水容器1底部为排水口62,另一条较短的管道在蓄水容器1上方为进水口61。两个反向设计的单向阀7促使蓄水容器1内的水或空气只能由底部的排水口62排出,进入容器的水或空气者只能由容器上方的进水口61注入。

所述气压调节阀2上还连接设计有压力表10。

所述组装构件4与与蓄水容器1和启闭阀5连接的接口设计在有水平方向垂直线上,与四通换向阀3连接的接口设计在水平方向上。

在启闭阀5与组装构件4连接位置设计有过滤网8。

在双向分流器6下端设计有挡水板63,挡水板63上设计有通气结构,通气结构采用若干开槽设计。

在双向分流器6进水口61下方设计有减压件9,减压件9与排水口62上水管13的连接,所述组装构件4中部上方还设计有提手12。

最后需要声明的是上述结合附图的具体实施例目的仅为更加直观的表述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并不能作为限定本实用新型权利要求保护范围的依据。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