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汽车座椅的衬套耐磨测试装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9151539发布日期:2019-11-16 00:08阅读:110来源:国知局
一种汽车座椅的衬套耐磨测试装置的制作方法

本发明属于衬套耐磨测试技术领域,更具体地说,特别涉及一种汽车座椅的衬套耐磨测试装置。



背景技术:

汽车座椅的衬套在生产的过程中,通常需要进行抽检,从而检测衬套的耐磨度,从而计算衬套的使用次数。

例如,申请号:cn201721413012.2中涉及一种纺织布料的耐磨测试装置,包括工作台、防护罩和打磨头,工作台顶端的一侧设有开槽,开槽的四侧均设有固定夹,开槽的一侧设有连接杆,连接杆的一端固定设有气压缸,气压缸的活塞杆一端固定设有电机,电机的转轴一端固定设有打磨头,工作台顶端的另一侧开设有除尘口。通过设有的四个固定夹可以实现快速对纺织布料进行固定,进而便于打磨头对纺织布料进行耐磨的测试;在测试过程中设有的鼓风机可以实现对纺织布料进行降温,防止打磨过程温度过高;通过设有的除尘口可以将测试过程产生的灰尘吸走,进而防止纺织布料灰尘污染空气环境,同时便于工作人员清洁该纺织布料耐磨测试装置,增强实用性。

基于现有技术中的设备发现,现有的衬套耐磨测试装置在使用的时候,将衬套拉紧固定的结构不够完善,不便于将衬套拉紧固定进行测试,且现有的衬套耐磨测试装置在使用的时候,固定不同型号的砂纸进行便捷移动测试的结构不够完善,不便于将不同型号的砂纸固定进行测试。



技术实现要素: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汽车座椅的衬套耐磨测试装置,以解决上述背景技术中提出的问题。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提供如下技术方案:

一种汽车座椅的衬套耐磨测试装置,包括主体,侧件,内仓,导向槽,电机,凸轮,移动板,连接杆,接触轮,顶板,顶件,夹件,拉件,移动件,连接板,接触件,内槽,旋转件,轴杆,受力件,拉板,插件和受力板;所述主体为矩形结构,该主体的内部设有内仓,再者,内仓的底部设有导向槽,并且,内仓的底部通过连接件安装有电机;所述移动板通过嵌入的方式安装在导向槽的内部,还有的是,移动板的底部通过固定板与连接轴安装有底轮,并且,底轮的底部与导向槽的内部相连接;所述顶板的底部设有底轮,且夹件的底部设有橡胶块,并且拉件的内端两侧通过弹簧与顶板的内部相连接;所述移动件的底部以及挡板嵌入安装在主体的内部,并且移动件的底部通过弹簧与主体的内部相连接;所述受力件为圆形板状结构,且受力件的外侧设有卡齿,且旋转件安装在移动件的顶端内侧,并且受力件以及轴杆的外端通过连接轴嵌入安装在内槽的内部;所述拉板的顶端设有拉环,且插件的底端插入到内槽的内部,且受力板安装在移动件的顶端内部,并且受力板的顶端通过弹簧与移动件的内部相连接。

进一步的,所述主体的两侧底部通过固定连接的方式安装有楔形长条状结构的侧件,且电机的前端通过传动轴安装有凸轮,并且凸轮的侧边与接触轮相接触。

进一步的,所述移动板为矩形板状结构,且移动板的上方设有矩形结构的连接杆,并且连接杆侧边内部设有接触轮。

进一步的,所述顶板为矩形板状结构,且顶板的顶端设有弧形结构的顶件,并且顶件的两侧内部两端通过嵌入的方式安装有t形结构的拉件,并且拉件的外侧与夹件相连接。

进一步的,所述移动件为矩形长条状结构,且移动件的底部两侧设有挡板,且移动件的内侧顶端通过连接板相连接,且连接板的顶端设有橡胶材质的接触件,并且移动件的内部设有圆形结构的内槽。

进一步的,所述旋转件为圆柱形结构,且旋转件的外侧设有卡齿,且旋转件的两端设有轴杆,并且轴杆的外侧中间位置设有受力件。

进一步的,所述拉板为矩形板状结构,且拉板的底部设有插件,并且插件的底部为楔形结构,且插件的两侧设有受力板。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发明具有如下有益效果:

在本装置中,设置了顶板以及旋转件,此处的顶板是用来带动砂纸进行移动的,从而将不同型号的砂纸进行固定,使得不同型号的砂纸可以与衬套进行接触,从而侧视衬套的耐磨度,而顶件则是用来将砂纸顶起的,使得砂纸的中间位置可以先与衬套进行接触,从而测试耐磨度,而拉件则是用来安装在顶板的内部的,使得弹簧可以支撑拉件向顶板内部移动,从而将夹件拉动,使得夹件可以将砂纸的两端夹紧固定住,使得砂纸在使用的时候,可以更加的稳固,不会产生晃动或脱离,而夹件底部的橡胶块则是用来直接与砂纸进行接触的,从而将砂纸夹住,使得砂纸可以被固定在顶件的上方,使得顶板在移动的时候,从而带动砂纸进行移动,从而使砂纸与衬套进行接触,进而测试砂纸的耐磨度;

而此处的旋转件则是用来与衬套连接,从而带动衬套转动,使得衬套可以被拉紧固定,从而使砂纸与衬套进行接触,进而测试衬套的耐磨度,而旋转件的外侧设有卡齿,则是用来直接与衬套进行接触的,使得旋转件在旋转的时候,可以带动衬套转动,使得衬套被拉紧,而轴杆则是用来与移动件的内部进行连接的,使得旋转件可以自由的带动衬套进行转动,而受力件则是用来安装在内槽内部进行旋转的,使得旋转件在转动的时候,可以带动受力件进行旋转,而当旋转件将衬套转动拉紧的时候,受力件外侧的卡齿就会与插件的底部相接触,使得插件的底部可以在阻挡受力件回转,从而防止旋转件回转,使得衬套可以被拉紧进行测试,从而解决了在使用的时候,将衬套拉紧固定的结构不够完善,不便于将衬套拉紧固定进行测试,且现有的衬套耐磨测试装置在使用的时候,固定不同型号的砂纸进行便捷移动测试的结构不够完善,不便于将不同型号的砂纸固定进行测试的问题。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发明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图2是本发明的主体主视内部结构示意图。

图3是本发明的顶板局部主视内部结构示意图。

图4是本发明的移动件局部后视内部结构示意图。

图5是本发明的旋转件主视结构示意图。

图中,部件名称与附图编号的对应关系为:

1、主体;101、侧件;102、内仓;103、导向槽;104、电机;105、凸轮;2、移动板;201、连接杆;202、接触轮;203、顶板;204、顶件;205、夹件;206、拉件;3、移动件;301、连接板;302、接触件;303、内槽;4、旋转件;401、轴杆;402、受力件;5、拉板;501、插件;502、受力板。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发明的实施方式作进一步详细描述。以下实施例用于说明本发明,但不能用来限制本发明的范围。

在本发明的描述中,除非另有说明,“多个”的含义是两个或两个以上;术语“上”、“下”、“左”、“右”、“内”、“外”、“前端”、“后端”、“头部”、“尾部”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发明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发明的限制。此外,术语“第一”、“第二”、“第三”等仅用于描述目的,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相对重要性。

在本发明的描述中,需要说明的是,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术语“相连”、“连接”应做广义理解,例如,可以是固定连接,也可以是可拆卸连接,或一体地连接;可以是机械连接,也可以是电连接;可以是直接相连,也可以通过中间媒介间接相连。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在本发明中的具体含义。

实施例:

如附图1至附图5所示:

本发明提供一种汽车座椅的衬套耐磨测试装置,包括主体1,侧件101,内仓102,导向槽103,电机104,凸轮105,移动板2,连接杆201,接触轮202,顶板203,顶件204,夹件205,拉件206,移动件3,连接板301,接触件302,内槽303,旋转件4,轴杆401,受力件402,拉板5,插件501和受力板502;所述主体1为矩形结构,该主体1的内部设有内仓102,再者,内仓102的底部设有导向槽103,并且,内仓102的底部通过连接件安装有电机104;所述移动板2通过嵌入的方式安装在导向槽103的内部,还有的是,移动板2的底部通过固定板与连接轴安装有底轮,并且,底轮的底部与导向槽103的内部相连接;所述顶板203的底部设有底轮,且夹件205的底部设有橡胶块,并且拉件206的内端两侧通过弹簧与顶板203的内部相连接;所述移动件3的底部以及挡板嵌入安装在主体1的内部,并且移动件3的底部通过弹簧与主体1的内部相连接;所述受力件402为圆形板状结构,且受力件402的外侧设有卡齿,且旋转件4安装在移动件3的顶端内侧,并且受力件402以及轴杆401的外端通过连接轴嵌入安装在内槽303的内部;所述拉板5的顶端设有拉环,且插件501的底端插入到内槽303的内部,且受力板502安装在移动件3的顶端内部,并且受力板502的顶端通过弹簧与移动件3的内部相连接。

其中,所述主体1的两侧底部通过固定连接的方式安装有楔形长条状结构的侧件101,且电机104的前端通过传动轴安装有凸轮105,并且凸轮105的侧边与接触轮202相接触,此处的侧件101是用来安装在主体1的底部两侧的,使得主体1在使用的时候,不会出现侧翻,使得主体1在使用的时候,可以更加的稳固,从而减少晃动,而凸轮105则是用来与接触轮202进行接触的,从而将连接杆201进行顶动,使得顶板203可以带动砂纸进行移动,从而使砂纸与衬套接触,使得砂纸可以测试衬套的耐磨度,凸轮105在转动的时候,可以顶动连接杆201移动,而连接杆201移动之后,又被弹簧支撑复位,以此循环,从而使顶板203来回进行移动。

其中,所述移动板2为矩形板状结构,且移动板2的上方设有矩形结构的连接杆201,并且连接杆201侧边内部设有接触轮202,此处的移动板2是用来处于导向槽103的内部进行流畅的移动的,使得连接杆201在受力带动顶板203移动的时候,连接杆201底部的移动板2也可以进行移动,从而使连接杆201以及顶板203移动的更加稳定,而接触轮202则是用来直接与凸轮105进行接触的,使得凸轮105在转动的时候,可以与接触轮202接触转动,使得连接杆201可以被流畅的顶动。

其中,所述顶板203为矩形板状结构,且顶板203的顶端设有弧形结构的顶件204,并且顶件204的两侧内部两端通过嵌入的方式安装有t形结构的拉件206,并且拉件206的外侧与夹件205相连接,此处的顶板203是用来带动砂纸进行移动的,从而将不同型号的砂纸进行固定,使得不同型号的砂纸可以与衬套进行接触,从而侧视衬套的耐磨度,而顶件204则是用来将砂纸顶起的,使得砂纸的中间位置可以先与衬套进行接触,从而测试耐磨度,而拉件206则是用来安装在顶板203的内部的,使得弹簧可以支撑拉件206向顶板203内部移动,从而将夹件205拉动,使得夹件205可以将砂纸的两端夹紧固定住,使得砂纸在使用的时候,可以更加的稳固,不会产生晃动或脱离,而夹件205底部的橡胶块则是用来直接与砂纸进行接触的,从而将砂纸夹住,使得砂纸可以被固定在顶件204的上方,使得顶板203在移动的时候,从而带动砂纸进行移动,从而使砂纸与衬套进行接触,进而测试砂纸的耐磨度。

其中,所述移动件3为矩形长条状结构,且移动件3的底部两侧设有挡板,且移动件3的内侧顶端通过连接板301相连接,且连接板301的顶端设有橡胶材质的接触件302,并且移动件3的内部设有圆形结构的内槽303,此处的移动件3是用来在固定衬套之后,通过人力将移动件3向下压动的,使得移动件3可以带动衬套与砂纸进行接触,从而侧视衬套的耐磨度,而移动件3的底部通过弹簧与主体1的内部相连接,是为了使得移动件3可以始终处于上升的状态,而连接板301则是用来将两个移动件3连接在一起的,使得旋转件4可以被有效的固定连接,而接触件302则是在衬套缠绕较多的时候,可以与橡胶材质的接触件302进行接触,从而进行辅助固定,而内槽303则是用来嵌入受力件402的,使得受力件402可以站在内槽303的内部旋转,从而被插件501进行固定。

其中,所述旋转件4为圆柱形结构,且旋转件4的外侧设有卡齿,且旋转件4的两端设有轴杆401,并且轴杆401的外侧中间位置设有受力件402,此处的旋转件4则是用来与衬套连接,从而带动衬套转动,使得衬套可以被拉紧固定,从而使砂纸与衬套进行接触,进而测试衬套的耐磨度,而旋转件4的外侧设有卡齿,则是用来直接与衬套进行接触的,使得旋转件4在旋转的时候,可以带动衬套转动,使得衬套被拉紧,而轴杆401则是用来与移动件3的内部进行连接的,使得旋转件4可以自由的带动衬套进行转动,而受力件402则是用来安装在内槽303内部进行旋转的,使得旋转件4在转动的时候,可以带动受力件402进行旋转,而当旋转件4将衬套转动拉紧的时候,受力件402外侧的卡齿就会与插件501的底部相接触,使得插件501的底部可以在阻挡受力件402回转,从而防止旋转件4回转,使得衬套可以被拉紧进行测试。

其中,所述拉板5为矩形板状结构,且拉板5的底部设有插件501,并且插件501的底部为楔形结构,且插件501的两侧设有受力板502,此处的拉板5是用来通过人力拉动外侧的拉环,从而使拉板5带动插件501进行移动的,而受力板502可以用来接收弹簧的支撑,使得插件501可以向下插入,使得插件501的底部可以与受力件402外侧的卡齿进行接触,使得受力件402在转动拉紧衬套之后不会回转,而插件501的底部为楔形结构,是为了使得旋转件4在初步旋转拉紧衬套的时候,可以使受力件402流畅的转动,而拉紧之后,旋转件4以及受力件402无法回转,从而将衬套有效的进行固定。

本实施例的具体使用方式与作用:

本发明中,首先通过人力将本装置移动到需要使用的位置,然后通过人力拉动夹件205外侧的拉动板,然后将适当型号的砂纸两端插入到夹件205的内部,然后松开拉动板,使得夹件205底部的橡胶块与砂纸进行接触,从而将砂纸夹住进行固定,然后通过人力将衬套进行移动,然后将衬套的两端缠绕在旋转件4的外侧,然后持续转动旋转件4,使得布料逐渐被拉紧,而旋转件4在转动的时候,会带动受力件402进行旋转,而旋转件4在拉紧衬套之后,插件501的底部机会与受力件402进行接触,从而防止旋转件4回转,然后打开电机104的电源开关,使得电机104带动凸轮105慢速转动,使得凸轮105可以顶动连接杆201以及顶板203进行慢速的来回移动,然后通过人力压动移动件3的顶端,使得移动件3带动衬套与砂纸进行接触,然后记录顶板203来回移动的次数,从而测试衬套的耐磨度。

本发明的实施例是为了示例和描述起见而给出的,而并不是无遗漏的或者将本发明限于所公开的形式。很多修改和变化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是显而易见的。选择和描述实施例是为了更好说明本发明的原理和实际应用,并且使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能够理解本发明从而设计适于特定用途的带有各种修改的各种实施例。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