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集同检测汽车座椅下横梁的检具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8892661发布日期:2019-10-15 22:10阅读:144来源:国知局
一种集同检测汽车座椅下横梁的检具的制作方法

本发明涉及检具技术领域,更具体地说,涉及一种集同检测汽车座椅下横梁的检具。



背景技术:

座椅下模梁是汽车制造中常见的一种冲压件,出厂前需要对其进行质检以确保产品合格。如图11所示,座椅下模梁呈c形,可分为上梁体20、下梁体21,以及连接上梁体20和下梁体21的纵向梁体22。下梁体21上有多个通孔280和多个凸包24,具体检测内容包括各凸包24的平面度、各通孔280的孔位置度、以及各凸包24上折角23的桥位高度等。传统检测中,是通过三至四套检具分多步骤进行检测的,检测时间长、效率低。



技术实现要素:

本发明要解决的技术问题在于,针对现有技术的上述缺陷,提供一种集同检测汽车座椅下横梁的检具。

本发明解决其技术问题所采用的技术方案是:

构造一种集同检测汽车座椅下横梁的检具,包括检测台;其中,所述检测台上设置有用于放置座椅下横梁的置料台;座椅下横梁包括上梁体、下梁体,以及连接上梁体和下梁体的纵向梁体;所述检测台上还设置有夹持上梁体的夹持组件、压持下梁体的压持组件、检测下梁体上折角桥位高度的桥位检测组件、检测下梁体上凸包平面度的平面度检测组件,以及检测下梁体上通孔孔位置度的孔位置度检测组件;下梁体的两端均设置有定位孔;所述置料台的上表面设置有多个与所述定位孔一一对应的定位销,以及多个与下梁体上凸包一一对应的定位凸台。

优选的,所述夹持组件包括与所述检测台固定的侧安装座、与所述侧安装座上端部转动连接的上夹臂、与所述侧安装座侧表面固定的安装块,以及固定在所述安装块上并与所述上夹臂配合夹持上梁体的下夹臂;所述下夹臂为夹钳;所述侧安装座上还转动连接有检测时限制所述上夹臂转动的限位挡块。

优选的,所述上夹臂包括与所述侧安装座转动连接的第一臂体、固定在所述第一臂体上的第二臂体,以及设于所述第二臂体端部的顶料杆;

所述顶料杆包括由上往下依次设置的t形第一杆体、第一弹簧、行程调节块,以及顶料块;所述第一弹簧两端分别抵紧所述第一杆体和所述第二臂体;所述行程调节块一侧与所述第一杆体尾端固定,且另一侧与所述顶料块固定;所述第二臂体设置有与所述第一杆体对应的第一活动槽、与所述行程调节块对应的容纳槽,以及与所述顶料块对应的第二活动槽;所述容纳槽槽口小于所述第二活动槽槽口。

优选的,所述侧安装座背离所述置料台的一侧表面还设置有与所述第一臂体正对的止动挡板;所述第一臂体的转动端设置有第一止动斜面;所述止动挡板的上端部设置有与所述第一止动斜面贴合的第二止动斜面;

所述夹持组件设置有两组,且两组所述夹持组件分布在上梁体的两侧;

所述压持组件包括与所述检测台固定的后安装座,以及固定在所述后安装座上的压持件;所述压持件为夹钳。

优选的,所述限位挡块包括与所述侧安装座转动连接的块体,以及固定在所述块体侧表面的拨片;所述检具还包括两端分别与所述第一臂体上表面和所述块体侧表面固定的第一联动钢丝;所述拨片的侧表面设置有与所述第一联动钢丝对应的限位槽。

优选的,所述检具还包括两端分别与所述下夹臂和所述压持件固定的第二联动钢丝,以及与所述第二联动钢丝对应的拉环;所述拉环呈v形;所述拉环包括一端与所述检测台固定的长支脚,以及与所述长支脚另一端固定的短支脚;所述短支脚不与所述检测台接触。

优选的,所述桥位检测组件包括检测杆,以及依次套设在所述检测杆上的套筒和第二弹簧;所述套筒与所述检测杆螺纹连接;

所述检测杆包括与所述套筒连接的第二杆体、与所述第二杆体上端固定的限位环,以及与所述第二杆体下端固定的手柄球;所述第二弹簧两端分别抵紧所述套筒和所述手柄球;所述置料台设置有与所述套筒对应的安装通槽。

优选的,所述平面度检测组件包括与所述检测台固定的第一前安装座、固定在所述第一前安装座上的第一导向座、沿所述第一导向座滑动的第一拉杆、与所述第一导向座上端固定的第一盖板,以及第一止动销;所述第一导向座、所述第一拉杆以及所述第一盖板均设置有与所述第一止动销对应的第一止动槽;所述平面度检测组件还包括与所述第一拉杆一端可拆卸连接的通止规安装块,以及与所述通止规安装块可拆卸连接的通止规;

所述检测台上还设置有分布在纵向梁体长度方向两侧的两组定位组件;所述定位组件包括与纵向梁体翻边形状适配的定位块、与所述定位块固定的第二拉杆、与所述第二拉杆对应的第二导向座,以及上下两端分别与所述第二导向座和所述检测台固定的第二前安装座;所述定位组件还包括与所述第二导向座上端固定的第二盖板,以及第二止动销;所述第二导向座、所述第二拉杆以及所述第二盖板均设置有与所述第二止动销对应的第二止动槽。

优选的,所述第一拉杆上还设置有分布在所述第一盖板两侧的两组行程限定块;两组所述行程限定块配合限定所述第一拉杆的滑动行程;所述第一拉杆和所述第二拉杆均于背离所述置料台的一端设置有把手。

优选的,所述置料台上还设置有下梁体翻边形状适配的后挡板;

所述孔位置度检测组件包括多根与下梁体上通孔一一对应的孔位检测块,以及多根与所述孔位检测块一一对应的孔位检测针;所述置料台设置有多个与所述孔位检测块一一对应的安装槽。

本发明的有益效果在于:将座椅下横梁放置在置料台上,通过夹持组件、压持组件、定位销以及定位凸台快速完成座椅下横梁的定位工作,防止检测时座椅下横梁发生偏移;完成定位工作后,通过桥位检测组件、平面度检测组件以及孔位置度检测组件分别进行折角桥位高度检测、凸包平面度检测以及通孔孔位置度检测,从而一次装夹即可同步进行多项检测,大幅缩短了检测周期,提高了检测效率。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发明实施例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结合附图及实施例对本发明作进一步说明,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发明的部分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附图:

图1是本发明实施例的一种集同检测汽车座椅下横梁的检具的整体结构示意图;

图2是图1中a处放大图;

图3是本发明实施例的一种集同检测汽车座椅下横梁的检具中的顶料杆的结构示意图;

图4是图2中a1处放大图;

图5是本发明实施例的一种集同检测汽车座椅下横梁的检具的整体结构示意图;

图6是图5中b处放大图;

图7是本发明实施例的一种集同检测汽车座椅下横梁的检具的局部剖切图;

图8是本发明实施例的一种集同检测汽车座椅下横梁的检具的侧视图;

图9是图8中c处放大图;

图10是本发明实施例的一种集同检测汽车座椅下横梁的检具中拉环的结构示意图;

图11是现有的座椅下横梁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为了使本发明实施例的目的、技术方案和优点更加清楚,下面将结合本发明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的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是本发明的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实施例。基于本发明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发明的保护范围。

实施例一

本发明实施例的一种集同检测汽车座椅下横梁的检具,如图1至图9,以及图11所示,包括检测台1;检测台1上设置有用于放置座椅下横梁2的置料台10;座椅下横梁2包括上梁体20、下梁体21,以及连接上梁体20和下梁体21的纵向梁体22;检测台1上还设置有夹持上梁体20的夹持组件11、压持下梁体21的压持组件12、检测下梁体21上折角23桥位高度的桥位检测组件、检测下梁体21上凸包24平面度的平面度检测组件14,以及检测下梁体21上通孔280孔位置度的孔位置度检测组件;下梁体21的两端均设置有定位孔281;置料台10的上表面设置有多个与定位孔281一一对应的定位销16,以及多个与下梁体21上凸包24一一对应的定位凸台17,将座椅下横梁2放置在置料台10上,通过夹持组件11、压持组件12、定位销16以及定位凸台17快速完成座椅下横梁2的定位工作,防止检测时座椅下横梁2发生偏移;完成定位工作后,通过桥位检测组件、平面度检测组件14以及孔位置度检测组件分别进行折角23桥位高度检测、凸包24平面度检测以及通孔280孔位置度检测,从而一次装夹即可同步进行多项检测,大幅缩短了检测周期,提高了检测效率。

如图1和图2所示,夹持组件11包括与检测台1固定的侧安装座18、与侧安装座18上端部转动连接的上夹臂19、与侧安装座18侧表面固定的安装块110,以及固定在安装块110上并与上夹臂19配合夹持上梁体20的下夹臂111;下夹臂111为夹钳;侧安装座18上还转动连接有检测时限制上夹臂19转动的限位挡块112,将座椅下横梁2放入置料台10后,向下转动上夹臂19使其压在上梁体20上,转动限位挡块112从而挡住上夹臂19,使其无法向上转动;同时转动下夹臂111,两只夹臂配合夹住上梁体20,整体夹持组件结构简单且使用便捷。

如图2和图3所示,上夹臂19包括与侧安装座18转动连接的第一臂体113、固定在第一臂体113上的第二臂体114,以及设于第二臂体114端部的顶料杆115;顶料杆115包括由上往下依次设置的t形第一杆体116、第一弹簧117、行程调节块118,以及顶料块119;第一弹簧117两端分别抵紧第一杆体116和第二臂体114;行程调节块118一侧与第一杆体116尾端固定,且另一侧与顶料块119固定;第二臂体114设置有与第一杆体116对应的第一活动槽180、与行程调节块118对应的容纳槽(图中未示出),以及与顶料块119对应的第二活动槽(图中未示出);容纳槽槽口小于第二活动槽槽口,检测时,向下按压并旋动第一杆体116,行程调节块118脱离容纳槽后卡在第二活动槽里,顶料块119处于外凸状态,与上梁体20贴合;完成检测后,旋动第一杆体116,使得行程调节块118缩回容纳槽内,顶料块119缩回第二活动槽内,与上梁体20分离,以便为取料提供空间,从而取料时无需转动整只上夹臂,操作简便且节省时间。通过将行程调节块118和顶料块119设置成不同形状大小,即可实现行程控制,结构简单且控制效果好。

如图1和图2所示,侧安装座18背离置料台10的一侧表面还设置有与第一臂体113正对的止动挡板120;第一臂体113的转动端设置有第一止动斜面181;止动挡板120的上端部设置有与第一止动斜面181贴合的第二止动斜面182;从结构分布上,可知上夹臂19具有转动端轻自由端重的特点,通过设置止动挡板120限制上夹臂19的转动角度,既能减小每次使用所需转动的角度、节省人力,又能避免上夹臂19自由端上的部件直接撞击到侧安装座18;

夹持组件11设置有两组,且两组夹持组件11分布在上梁体20的两侧,使得整体的定位效果更好;

压持组件12包括与检测台1固定的后安装座121,以及固定在后安装座121上的压持件122;压持件122为夹钳,使用夹钳进行压持,操作简便且成本低。

如图8和图9所示,桥位检测组件包括检测杆130,以及依次套设在检测杆130上的套筒(图中未示出)和第二弹簧131;套筒与检测杆130螺纹连接;

检测杆130包括与套筒连接的第二杆体132、与第二杆体132上端固定的限位环133,以及与第二杆体132下端固定的手柄球134;第二弹簧131两端分别抵紧套筒和手柄球134;置料台10设置有与套筒对应的安装通槽(图中未示出),检测时,拧动检测杆130,检测杆130沿着套筒上升,通过观察下梁体21上折角与检测杆130伸出下梁体21的长度,判断桥位高度是否合格;限位环133限制了检测杆130的最大伸出长度。完成检测后,拧动检测杆130,检测杆130沿着套筒下降,为取料提供避让空间,整体检测结构简单且使用方便。

如图4至图6,以及图11所示,平面度检测组件14包括与检测台1固定的第一前安装座135、固定在第一前安装座135上的第一导向座136、沿第一导向座136滑动的第一拉杆137、与第一导向座136上端固定的第一盖板138,以及第一止动销139;第一导向座136、第一拉杆137以及第一盖板138均设置有与第一止动销139对应的第一止动槽;平面度检测组件14还包括与第一拉杆137一端可拆卸连接的通止规安装块140,以及与通止规安装块140可拆卸连接的通止规141,检测前,将通止规141安装在通止规安装块140上,进而安装到第一拉杆137上,可拆卸连接的结构,便于工人根据实际检测需要更换相应的通止规安装块140和通止规141,灵活性好;检测时,拔出第一止动销139,推拉第一拉杆137,检测凸台的平面度;完成检测后,插入第一止动销139,从而对第一拉杆137进行限位,使用方便且限位效果好;

检测台1上还设置有分布在纵向梁体22长度方向两侧的两组定位组件142,增设定位组件142,进一步增强定位效果;定位组件142包括与纵向梁体22翻边形状适配的定位块143、与定位块143固定的第二拉杆144、与第二拉杆144对应的第二导向座145,以及上下两端分别与第二导向座145和检测台1固定的第二前安装座146;定位组件142还包括与第二导向座145上端固定的第二盖板147,以及第二止动销148;第二导向座145、第二拉杆144以及第二盖板147均设置有与第二止动销148对应的第二止动槽185,检测前,推动第二拉杆144前移,使得定位块143与纵向梁体22贴合,继而插入第二止动销148,从而对第二拉杆144进行限位;检测完成后,拔出第二止动销148,向后拉动第二拉杆144,使得定位块143远离纵向梁体22,为取料提供避让空间。

如图6所示,第一拉杆137上还设置有分布在第一盖板138两侧的两组行程限定块149;两组行程限定块149配合限定第一拉杆137的滑动行程,一组行程限定,149用于限定第一拉杆137的最大伸出位置,另一组行程限定块149用于限定第一拉杆137的最大回缩位置,从而在进行平面度检测时,能避免通止规141与凸台发生碰撞;第一拉杆137和第二拉杆144均于背离置料台10的一端设置有把手150,便于工人推拉拉杆。

如图1、图2、图7以及图11所示,置料台10上还设置有下梁体21翻边形状适配的后挡板151,进一步增强对下梁体21的限位效果;

孔位置度检测组件包括多根与下梁体21上通孔280一一对应的孔位检测块152,以及多根与孔位检测块152一一对应的孔位检测针153;置料台10设置有多个与孔位检测块152一一对应的安装槽186,检测时,往通孔280里插孔位检测针153进行孔位置度检测;检测完成后即可拔出孔位检测针153。

实施例二

本实施例中与实施一相同之处不再赘叙,不同之处在于:

如图2所示,限位挡块112包括与侧安装座18转动连接的块体123,以及固定在块体123侧表面的拨片124;检具还包括两端分别与第一臂体113上表面和块体123侧表面固定的第一联动钢丝125;拨片124的侧表面设置有与第一联动钢丝125对应的限位槽183,检测前,向下转动第一臂体113,第一联动钢丝125会受到第一臂体113的牵引,继而块体123会受到第一联动钢丝125的牵引发生转动,从而拨片124朝第一臂体113转动,使得块体123遮挡在第一臂体113的上方,实现限位;完成检测后,朝背离第一臂体113的方向转动拨片124,第一联动钢丝125会受到块体123的牵引,继而第一臂体113在第一联动钢丝125的牵引下向上转动。因此,通过设置钢丝,即实现了第一臂体113和块体123的联动,结构简单且成本低,同时也无须再分别转动第一臂体113和块体123,节省了人力。

实施例三

本实施例中与实施一相同之处不再赘叙,不同之处在于:

如图1和图10所示,检具还包括两端分别与下夹臂111和压持件122固定的第二联动钢丝126,以及与第二联动钢丝126对应的拉环127;检测前,转动下夹臂111,第二联动钢丝126会受到下夹臂111的牵引,继而压持件122会受到第二联动钢丝126的牵引向下转动,实现对下梁体21的限位。进一步的,拉环127呈v形;拉环127包括一端与检测台1固定的长支脚128,以及与长支脚128另一端固定的短支脚129,短支脚129不与检测台1接触,通过设置钢丝,即实现了下夹臂111和压持件122的联动,结构简单且成本低,同时也无须再分别转动下夹臂111和压持件122,节省了人力。拉环127不仅为第二联动钢丝126提供了下拉力,使得第二联动钢丝126处于绷紧状态;同时通过设置长短支脚,无需联动时,可以将第二联动钢丝126外拉,使其脱离拉环127,便于工人进行联动模式和非联动模式的切换。

应当理解的是,对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可以根据上述说明加以改进或变换,而所有这些改进和变换都应属于本发明所附权利要求的保护范围。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