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具有减震功能的便捷型车载导航设备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0607848发布日期:2020-05-01 22:16阅读:155来源:国知局
一种具有减震功能的便捷型车载导航设备的制作方法

本发明涉及导航设备领域,特别涉及一种具有减震功能的便捷型车载导航设备。



背景技术:

车载导航仪(carnavigation)是一种能够帮助用户准确定位当前位置,并且根据既定的目的地计算行程,通过地图显示和语音提示两种方式引导用户行至目的地的仪器的行车辅助设备。

现有的车载导航仪在车辆行驶时会随着汽车发生晃动,从而增加了车载导航仪损坏的几率,大大降低了现有的车载导航仪的可靠性,不仅如此,现有的车载导航仪拆装过程较为繁琐,费时费力,增加了使用者的负担,降低了拆装的便捷性,大大降低了现有的车载导航仪的实用性。



技术实现要素:

本发明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为了克服现有技术的不足,提供一种具有减震功能的便捷型车载导航设备。

本发明解决其技术问题所采用的技术方案是:一种具有减震功能的便捷型车载导航设备,包括安装座、主体、安装机构和两个减震机构,所述主体设置在安装座的上方,所述安装机构设置在安装座内的底部,两个减震机构分别设置在安装座内的两侧,所述减震机构与主体连接,所述主体内设有plc;

所述安装机构包括吸盘、气筒、进气管、出气管、排气管、活塞、连杆和驱动组件,所述安装座的下方设有开口,所述开口与吸盘匹配,所述吸盘与开口的内壁固定连接,所述气筒固定在安装座内的顶部,所述气筒通过进气管与吸盘连通,所述气筒通过出气管与安装座的外部连通,所述活塞设置在气筒的内部,所述活塞与气筒的内壁密封连接,所述连杆的一端与活塞固定连接,所述气筒的一侧设有穿孔,所述连杆的另一端穿过穿孔设置在气筒的外部,所述连杆的另一端与驱动组件连接,所述吸盘通过排气管与安装座的外部连通,所述进气管和出气管内均设有第一单向阀,所述第一单向阀与plc电连接;

所述减震机构包括固定盒、移动板、第一连管、第二连管、减震杆和若干第一弹簧,所述固定盒固定在安装座内的底部,所述固定盒通过第一连管与吸盘连通,所述固定盒通过第二连管与安装座的外部连通,所述移动板设置在固定盒的内部,所述移动板与固定盒的内壁密封连接,所述固定盒的上方设有通孔,所述减震杆的形状为l形,所述减震杆的一端与主体固定连接,所述减震杆的另一端穿过通孔设置在固定盒的内部,所述减震杆的另一端与移动板的上方固定连接,所述第一弹簧均匀分布在移动板的下方,所述第一弹簧的两端分别与移动板的下方和固定盒内的底部连接,所述第一连管和第二连管均设有第二单向阀,所述第二单向阀与plc电连接。

作为优选,为了带动活塞移动,所述驱动组件包括移动单元、传动单元和转动单元,所述移动单元通过传动单元与转动单元连接,所述转动单元包括曲轴、滑块和两个第一轴承,两个第一轴承分别固定在安装座的两侧的内壁上,所述曲轴的两端分别与两个第一轴承的内圈固定连接,所述滑块套设在曲轴上,所述连杆的远离移动板的一端与滑块铰接,所述曲轴与传动单元连接。

作为优选,为了带动曲轴转动,所述移动单元包括压杆、连接板、第二弹簧、丝杆、滚珠丝杠轴承和第二轴承,所述安装座的一侧设有小孔,所述压杆的一端与连接板固定连接,所述压杆的另一端穿过小孔设置在安装座的外部,所述压杆与小孔匹配,所述第二弹簧的两端分别与安装座的靠近小孔的一侧的内壁和连接板连接,所述连接板与滚珠丝杠轴承固定连接,所述第二轴承固定在安装座的靠近小孔的一侧的内壁上,所述丝杆与第二轴承的内圈固定连接,所述滚珠丝杠轴承套设在丝杆上,所述滚珠丝杠轴承的与丝杆的连接处设有与丝杆匹配的螺纹,所述丝杆通过传动单元与曲轴连接。

作为优选,为了传递动力,所述传动单元包括第一齿轮和第二齿轮,所述第一齿轮固定在丝杆上,所述第二齿轮固定在曲轴上,所述第一齿轮与第二齿轮啮合。

作为优选,为了使得滚珠丝杠轴承移动流畅,所述丝杆上涂有润滑脂。

作为优选,为了使得压杆移动时不会发生晃动,所述小孔的形状为方形。

作为优选,为了限制减震杆的移动方向,所述减震机构还包括滑道,所述滑道竖向固定在安装座的上方,所述滑道的靠近减震杆的一侧设有滑槽,所述减震杆设置在滑槽的内部,所述减震杆与滑槽匹配,所述减震杆与滑道滑动连接。

作为优选,为了避免减震杆与滑道脱离,所述滑槽为燕尾槽。

作为优选,为了控制排气管的启闭,所述排气管的远离吸盘的一端设有密封塞。

作为优选,为了实现太阳能发电的功能,所述主体上固定有太阳能板。

本发明的有益效果是,该具有减震功能的便捷型车载导航设备通过安装机构,提高了拆装设备的便捷性,与现有的安装机构相比,该安装机构还提高了抽气工作的效率,实用性更高,通过减震机构,实现了对主体减震缓冲的功能,避免设备晃动过大而损坏设备,提高了设备的可靠性,与现有的减震机构相比,该减震机构还可以对吸盘进行抽气工作,避免吸盘内进入空气,影响安装设备的稳定性。

附图说明

下面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发明进一步说明。

图1是本发明的具有减震功能的便捷型车载导航设备的结构示意图;

图2是本发明的具有减震功能的便捷型车载导航设备的安装机构的结构示意图;

图3是图2的a部放大图;

图4是本发明的具有减震功能的便捷型车载导航设备的减震杆与滑道的结构示意图;

图中:1.安装座,2.主体,3.吸盘,4.气筒,5.活塞,6.连杆,7.滑块,8.曲轴,9.第二齿轮,10.第一齿轮,11.丝杆,12.滚珠丝杠轴承,13.连接板,14.压杆,15.第二弹簧,16.固定盒,17.减震杆,18.移动板,19.第一弹簧,20.滑道,21.密封塞,22.太阳能板。

具体实施方式

现在结合附图对本发明作进一步详细的说明。这些附图均为简化的示意图,仅以示意方式说明本发明的基本结构,因此其仅显示与本发明有关的构成。

如图1所示,一种具有减震功能的便捷型车载导航设备,包括安装座1、主体2、安装机构和两个减震机构,所述主体2设置在安装座1的上方,所述安装机构设置在安装座1内的底部,两个减震机构分别设置在安装座1内的两侧,所述减震机构与主体2连接,所述主体2内设有plc;

plc,即可编程逻辑控制器,它采用一类可编程的存储器,用于其内部存储程序,执行逻辑运算、顺序控制、定时、计数与算术操作等面向用户的指令,并通过数字或模拟式输入/输出控制各种类型的机械或生产过程,其实质是一种专用于工业控制的计算机,其硬件结构基本上与微型计算机相同,一般用于数据的处理以及指令的接收和输出,用于实现中央控制。

该具有减震功能的便捷型车载导航设备通过安装机构,提高了拆装设备的便捷性,通过减震机构,实现了对主体2减震缓冲的功能,避免设备晃动过大而损坏设备,提高了设备的可靠性。

如图2-3所示,所述安装机构包括吸盘3、气筒4、进气管、出气管、排气管、活塞5、连杆6和驱动组件,所述安装座1的下方设有开口,所述开口与吸盘3匹配,所述吸盘3与开口的内壁固定连接,所述气筒4固定在安装座1内的顶部,所述气筒4通过进气管与吸盘3连通,所述气筒4通过出气管与安装座1的外部连通,所述活塞5设置在气筒4的内部,所述活塞5与气筒4的内壁密封连接,所述连杆6的一端与活塞5固定连接,所述气筒4的一侧设有穿孔,所述连杆6的另一端穿过穿孔设置在气筒4的外部,所述连杆6的另一端与驱动组件连接,所述吸盘3通过排气管与安装座1的外部连通,所述进气管和出气管内均设有第一单向阀,所述第一单向阀与plc电连接;

当需要安装设备时,将安装座1放置在车内,使得吸盘3与车体抵靠,再人为使得驱动组件工作,通过连杆6带动活塞5在气筒4内往复的移动,从而将吸盘3内的空气从进气管抽入气筒4的内部,再从出气管处排出,使得吸盘3内的气压减小,从而可以使得吸盘3能够牢牢的吸附在车体上,从而提高了拆装设备的便捷性。

如图1所示,所述减震机构包括固定盒16、移动板18、第一连管、第二连管、减震杆17和若干第一弹簧19,所述固定盒16固定在安装座1内的底部,所述固定盒16通过第一连管与吸盘3连通,所述固定盒16通过第二连管与安装座1的外部连通,所述移动板18设置在固定盒16的内部,所述移动板18与固定盒16的内壁密封连接,所述固定盒16的上方设有通孔,所述减震杆17的形状为l形,所述减震杆17的一端与主体2固定连接,所述减震杆17的另一端穿过通孔设置在固定盒16的内部,所述减震杆17的另一端与移动板18的上方固定连接,所述第一弹簧19均匀分布在移动板18的下方,所述第一弹簧19的两端分别与移动板18的下方和固定盒16内的底部连接,所述第一连管和第二连管均设有第二单向阀,所述第二单向阀与plc电连接。

当设备上下晃动时,带动主体2向下移动,通过减震杆17带动移动板18向下移动,将固定盒16内的空气从第二连管排出,同时压缩第一弹簧19,通过第一弹簧19的回复力,给移动板18一个向上的缓冲力,通过连杆6给主体2一个向上的缓冲力,从而实现了给主体2减震的功能,避免设备晃动过大,而损坏设备,提高了设备的可靠性,移动板18向上移动的同时,还能将吸盘3内的空气通过第一连管导入固定盒16的内部,从而再次实现对吸盘3抽气的功能,减小吸盘3内进入空气的几率,防止吸盘3发生松动,影响安装设备的稳定性。

作为优选,为了带动活塞5移动,所述驱动组件包括移动单元、传动单元和转动单元,所述移动单元通过传动单元与转动单元连接,所述转动单元包括曲轴8、滑块7和两个第一轴承,两个第一轴承分别固定在安装座1的两侧的内壁上,所述曲轴8的两端分别与两个第一轴承的内圈固定连接,所述滑块7套设在曲轴8上,所述连杆6的远离移动板18的一端与滑块7铰接,所述曲轴8与传动单元连接。

作为优选,为了带动曲轴8转动,所述移动单元包括压杆14、连接板13、第二弹簧15、丝杆11、滚珠丝杠轴承12和第二轴承,所述安装座1的一侧设有小孔,所述压杆14的一端与连接板13固定连接,所述压杆14的另一端穿过小孔设置在安装座1的外部,所述压杆14与小孔匹配,所述第二弹簧15的两端分别与安装座1的靠近小孔的一侧的内壁和连接板13连接,所述连接板13与滚珠丝杠轴承12固定连接,所述第二轴承固定在安装座1的靠近小孔的一侧的内壁上,所述丝杆11与第二轴承的内圈固定连接,所述滚珠丝杠轴承12套设在丝杆11上,所述滚珠丝杠轴承12的与丝杆11的连接处设有与丝杆11匹配的螺纹,所述丝杆11通过传动单元与曲轴8连接。

作为优选,为了传递动力,所述传动单元包括第一齿轮10和第二齿轮9,所述第一齿轮10固定在丝杆11上,所述第二齿轮9固定在曲轴8上,所述第一齿轮10与第二齿轮9啮合。

当需要安装设备时,将安装座1放置在车内,使得吸盘3与车体抵靠,在人为按压压杆14,通过连接板13带动滚珠丝杠轴承12移动,同时拉伸第二弹簧15,使得丝杆11转动,带动第一齿轮10转动,通过第一齿轮10与第二齿轮9的啮合,使得第二齿轮9转动,从而带动曲轴8转动,使得滑块7转动,通过连杆6带动活塞5在气筒4内往复的移动,从而将吸盘3内的空气从进气管抽入气筒4的内部,再从出气管处排出,使得吸盘3内的气压减小,从而可以使得吸盘3能够牢牢的吸附在车体上,当放开压杆14时,通过第二弹簧15的回复力,使得连接板13向靠近小孔的方向移动,同时带动滚珠丝杠轴承12移动,使得丝杆11反向转动,从而带动曲轴8反向转动,使得活塞5在气筒4仍然往复的移动,从而提高了抽气的工作效率。

作为优选,为了使得滚珠丝杠轴承12移动流畅,所述丝杆11上涂有润滑脂,减小了滚珠丝杠轴承12与丝杆11之间的摩擦力,使得滚珠丝杠轴承12在丝杆11上移动流畅。

作为优选,为了使得压杆14移动时不会发生晃动,所述小孔的形状为方形。

通过将小孔设置为方形孔,使得压杆14移动时不会发生晃动,从而提高了滚珠丝杠轴承12移动时的稳定性,使得滚珠丝杠轴承12不会发生转动。

如图4所示,所述减震机构还包括滑道20,所述滑道20竖向固定在安装座1的上方,所述滑道20的靠近减震杆17的一侧设有滑槽,所述减震杆17设置在滑槽的内部,所述减震杆17与滑槽匹配,所述减震杆17与滑道20滑动连接。

通过设置滑道20,限制了减震杆17的移动方向,使得减震杆17移动时更加的稳定。

作为优选,为了避免减震杆17与滑道20脱离,所述滑槽为燕尾槽。

作为优选,为了控制排气管的启闭,所述排气管的远离吸盘3的一端设有密封塞21。

当进行安装设备工作时,密封塞21堵住排气管,使得外界的空气无法进入吸盘3的内部,当需要拆卸设备时,只需将密封塞21取出,便于外界的空气进入吸盘3的内部,从而便于拆卸设备,提高了拆装设备的便捷性。

作为优选,为了实现太阳能发电的功能,所述主体2上固定有太阳能板22。

当需要安装设备时,将安装座1放置在车内,使得吸盘3与车体抵靠,在人为按压压杆14,通过连接板13带动滚珠丝杠轴承12移动,同时拉伸第二弹簧15,使得丝杆11转动,带动第一齿轮10转动,通过第一齿轮10与第二齿轮9的啮合,使得第二齿轮9转动,从而带动曲轴8转动,使得滑块7转动,通过连杆6带动活塞5在气筒4内往复的移动,从而将吸盘3内的空气从进气管抽入气筒4的内部,再从出气管处排出,使得吸盘3内的气压减小,从而可以使得吸盘3能够牢牢的吸附在车体上,当放开压杆14时,通过第二弹簧15的回复力,使得连接板13向靠近小孔的方向移动,同时带动滚珠丝杠轴承12移动,使得丝杆11反向转动,从而带动曲轴8反向转动,使得活塞5在气筒4仍然往复的移动,从而提高了抽气的工作效率。当设备上下晃动时,带动主体2向下移动,通过减震杆17带动移动板18向下移动,将固定盒16内的空气从第二连管排出,同时压缩第一弹簧19,通过第一弹簧19的回复力,给移动板18一个向上的缓冲力,通过连杆6给主体2一个向上的缓冲力,从而实现了给主体2减震的功能,避免设备晃动过大,而损坏设备,提高了设备的可靠性,移动板18向上移动的同时,还能将吸盘3内的空气通过第一连管导入固定盒16的内部,从而再次实现对吸盘3抽气的功能,减小吸盘3内进入空气的几率,防止吸盘3发生松动,影响安装设备的稳定性。

与现有技术相比,该具有减震功能的便捷型车载导航设备通过安装机构,提高了拆装设备的便捷性,与现有的安装机构相比,该安装机构还提高了抽气工作的效率,实用性更高,通过减震机构,实现了对主体2减震缓冲的功能,避免设备晃动过大而损坏设备,提高了设备的可靠性,与现有的减震机构相比,该减震机构还可以对吸盘3进行抽气工作,避免吸盘3内进入空气,影响安装设备的稳定性。

以上述依据本发明的理想实施例为启示,通过上述的说明内容,相关工作人员完全可以在不偏离本项发明技术思想的范围内,进行多样的变更以及修改。本项发明的技术性范围并不局限于说明书上的内容,必须要根据权利要求范围来确定其技术性范围。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