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多头重量感应称重装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8581225发布日期:2019-08-31 02:33阅读:544来源:国知局
一种多头重量感应称重装置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多头称重设备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多头重量感应称重装置。



背景技术:

多头秤的工程学名又称“选择组合衡器”。它是由多个独立的称量单元组成。电脑利用排列组合原理将称量单元的载荷量进行自动优选组合计算,得出最佳、最接近目标重量值的重量组合进行包装。

具体的工作过程如下:物料送到称重斗中,物料在称重斗中,通过传感器产生重量信号,经过AD模块处理变成数字信号并通过数据总线传送给智能控制设备的主板。主板上的CPU读取并记录每个称重斗的重量,再通过计算、分析、组合、筛选,选出最接近目标重量的组合称重斗,并发出组合秤已称好物料准备放料的就绪信号,到达下料机构自动下料。

经检索,授权公告号为CN203155564U的中国实用新型专利,公开了一种旋转称重分级系统,该系统专门设置了一个旋转称重的机构用于称取进入称重斗之前的物料的重量。



技术实现要素:

为了解决上述问题,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多头重量感应称重装置,该装置能够在物料的传送过程中进行称重,并且称重斗能够自动下料,结构简单,方便实用。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采用以下技术方案:

一种多头重量感应称重装置,包括支架,支架上支撑有环形闭合的支撑滑轨,支撑滑轨上滑动安装有多个称重斗,多个称重斗由驱动电机驱动沿支撑滑轨滑动;称重斗的开口朝外设置,称重斗通过支座转动连接在底座上,底座与支撑滑轨滑动连接,支座的内外两端均设置有向下凸出的凸块;支架上在称重斗的内侧设置有感应称重机构,感应称重机构包括称重滑轨和称重传感器,称重滑轨设置在支座内端凸块的下方,称重传感器位于称重滑轨的下方;支架上在称重斗的内侧设置有抬斗机构,抬斗机构可抬起支座内端凸块。

其中,所述支座的上部的弧形让位孔的内顶壁上设置有向下凸出的卡块,底座顶部设置有伸入让位孔内的卡柱,卡柱可限制在凸块和让位孔的中柱之间,凸块和中柱之间的距离大于卡柱的直径。

其中,所述称重滑轨平行于称重斗移动方向的两侧分别设置有导向滑轨,导向滑轨由靠近称重滑轨的一侧往另一侧倾斜向下设置。

其中,所述抬斗机构包括液压缸和推件,推件包括上板和两竖直固定在上板底面的支板,上板由称重斗移动方向的一侧往另一侧倾斜向上设置,两支板的底部之间通过一水平的固定杆固定连接;液压缸水平设置且液压缸的活塞杆水平朝向称重斗方向设置,液压缸的活塞杆侧固定有一“L”型的固定板,活塞杆穿过固定板的侧板且端部与固定杆中部连接,固定板的底板上固定有固定架,固定架固定有一水平的固定轴,两支板在固定杆的上方位置分别活动连接在固定轴上。

其中,所述支撑滑轨的两端的支架上均固定有环形的遮挡板。

其中,所述支撑滑轨一侧的支架上固定有用于放置物料的料板。

其中,所述支撑滑轨在称重斗的开口侧设置有下料斗,下料斗位于抬斗机构附近。

其中,所述支架中部支撑有控制箱。

本实用新型具有如下有益效果:

本实用新型的装置能够在物料的传送过程中进行称重,并且称重斗能够自动下料,结构简单,方便实用。

本实用新型的支座上的卡块与卡柱的配合,允许卡柱在卡块和中柱之间一定幅度的自由转动,在实现称重的同时,能够防止称重斗往内侧或者外侧倾斜。

本实用新型的感应称重机构的两侧设置导向滑轨,在称重斗中添加物料以后,称重斗的内侧下倾,在倾斜的导向滑轨的导向辅助作用下,称重斗支座的凸块能够顺利的滑到称重滑轨上进行称重。

本实用新型的抬斗机构采用简单的倾斜的上板设计,在重量不符合要求的情况下,抬头机构不妨碍称重斗的传送,在重量达到要求后,液压缸推送上板移动至称重斗凸块的下方,凸块沿着倾斜向上的斜面运动,抬高卡块的位置,从而使得卡柱脱出卡块,并且倾倒称重斗,倒出物料。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整体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的称重斗、支座和底座的连接关系示意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的感应称重机构的位置和结构示意图;

图4为本实用新型的抬斗机构从内侧往外侧方向看的结构示意图;

图5为本实用新型的抬斗机构从外侧往内侧方向看的结构示意图。

附图标记说明:

1-支架、11-支撑滑轨、12-遮挡板、13-料板、14-下料斗、15-控制箱、2-称重斗、21-底座、211-卡柱、22-支座、221-让位孔、222-中柱、223-卡块、224-凸块、31-称重滑轨、32-导向滑轨、4-抬斗机构、41-液压缸、411-活塞杆、412-固定板、413-固定架、414-固定轴、42-推件、421-上板、422-支板、423-固定杆。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做进一步详细说明:

参见图1至图5,一种多头重量感应称重装置,包括支架1,所述支架1上支撑有环形闭合的支撑滑轨11,所述支撑滑轨11上滑动安装有多个称重斗2,多个称重斗2由驱动电机驱动沿支撑滑轨11滑动。

具体的,所述支撑滑轨11上滑动安装有底座21,所述底座21的一侧转动安装有支座22,所述支座22主体部分为扇形,所述支座22的底端与底座21转动连接,所述支座22的上部以转动点为对称中心对称开有弧形的让位孔221,内侧的让位孔221和外侧的让位孔221之间具有一中柱222,内侧的让位孔221内靠近中柱222的内顶壁上设置有向下凸出的卡块223,对应的,所述底座21顶部设置有伸入内侧让位孔221内的卡柱211,所述卡柱211可限制在凸块224和中柱222之间,所述凸块224和中柱222之间的距离大于卡柱211,使得卡柱211能够在凸块224和中柱222之间进行小幅度的转动。所述支座22的内端部和外端部分别对称设置有向下凸出的凸块224,所述称重斗2卡接在支座22顶部。所述称重斗2的开口朝外设置。

所述支架1上在称重斗2的内侧设置有感应称重机构,所述感应称重机构包括称重滑轨31和称重传感器,所述称重滑轨31设置在支座22内端部凸块224的下方,所述称重传感器位于称重滑轨31的下方。优选的,所述称重滑轨31平行于称重斗2移动方向的两侧分别设置有导向滑轨32,所述导向滑轨32由靠近称重滑轨31的一侧往另一侧倾斜向下设置。

所述支架1上在称重斗2的内侧设置有抬斗机构4,所述抬斗机构4包括液压缸41和推件42,所述推件42包括上板421和两竖直固定在上板421底面的支板422,所述上板421由称重斗2移动方向的一侧往另一侧倾斜向上设置,两支板422的底部之间通过一水平的固定杆423固定连接。

所述液压缸41水平设置且液压缸41的活塞杆411水平朝向称重斗2方向设置,所述液压缸41的活塞杆411侧固定有一“L”型的固定板412,所述活塞杆411穿过固定板412的侧板且端部与固定杆423中部连接。所述固定板412的底板上固定有固定架413,固定架413固定有一水平的固定轴414。两支板422在固定杆423的上方位置分别活动连接在固定轴414上。

所述支撑滑轨11的两端的支架1上均固定有环形的遮挡板12。

所述支撑滑轨11一侧的支架1上固定有用于放置物料的料板13,所述支撑滑轨11在称重斗2的开口侧设置有下料斗14。所述下料斗14位于抬斗机构4附近。

所述支架1中部支撑有控制箱15。

上述多头重量感应称重装置的工作过程如下:

人工将料板13上物料逐个投放在称重斗2中;称重斗2往内侧倾斜,由于卡柱211与凸块224和中柱222的限位,防止称重斗2往内侧或者外侧倾倒;

驱动电机驱动称重斗2在支撑滑轨11上滑动传送;称重斗2到达感应称重机构时,支座22内侧的凸块224沿着导向滑轨32滑动到称重滑轨31上,凸块224下压称重滑轨31,称重传感器对该称重斗2的物料进行称重;

称重斗2继续传送直至到达抬斗机构4,如果称重达到控制箱15内设置的预设值时,液压缸41的活塞杆411向内运动,拉动支板422底端向内运动,从而带动上板421向外伸至支座22凸块224的下方,凸块224沿向上的上板421运动,从而抬起支座22内端凸块224,从而使得称重斗2中的物料倒入下料斗14中。

以上所述仅为本实用新型的具体实施方式,并非因此限制本实用新型的专利范围,凡是利用本实用新型说明书及附图内容所作的等效结构变换,或直接或间接运用在其他相关的技术领域,均同理包括在本实用新型的专利保护范围内。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