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RO膜滤芯气检装置的上料机构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9304538发布日期:2019-12-03 18:43阅读:467来源:国知局
一种RO膜滤芯气检装置的上料机构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自动化设备的技术领域,具体是涉及一种ro(英文:reverseosmosis,中文:反渗透)膜滤芯气检装置的上料机构。



背景技术:

ro膜滤芯在制作过程中,需要进行气密性的检测,从而确保该ro膜滤芯的净水性能。

传统的,生产工作者手动将待检测的ro膜滤芯拿到气检装置上进行检测,通过气检反馈情况确定该ro膜滤芯是否符合使用需求。并且,气检装置在对ro膜滤芯进行气检时为保证检测的准确性,需要将ro膜进行压紧固定,因此,手动将ro膜滤芯进行固定的方式存在受伤的风险,同时,手动操作造成了大量的人力物力的浪费,并且每次放置ro膜滤芯的位置也不同,从而造成了气检时导致检测结果出现误差的可能性大。



技术实现要素:

针对现有技术中存在的上述问题,现旨在提供一种ro膜滤芯气检装置的上料机构,以传输带作为传动主体,并于传输带的外表面上间隔设置有若干限位块,通过限位块限制放置于传输带上的ro膜滤芯在传输过程中不会出现移动,保证了上料的稳定性,同时,限位块均突出于传输带的外表面设置,使得ro膜滤芯同样突出于传输带的外表面,使得气检装置上的固定抓手能伸入ro膜滤芯的下方,保证了固定抓手能完全抓取ro膜滤芯,方便了ro膜滤芯从上料机构上转移至气检装置上,整个过程实现了自动化生产,省时省力,同时,也能避免人为误操作带来的安全风险,并且通过限位块保证了产品在传输过程中相对位置的一致性,不会出现因位置不同而导致检测结果出现误差的问题,检测结果更准确。

具体技术方案如下:

一种ro膜滤芯气检装置的上料机构,具有这样的特征,包括:传输带和限位片,传输带包括外表面和内表面,传输带的两端且位于其内表面设置有两辊轴,并于传输带的外表面上间隔设置有若干组限位片,且每组限位片均包括若干间隔布置的限位块,每一限位块均突出传输带的外表面设置。

上述的一种ro膜滤芯气检装置的上料机构,其中,传输带上开设有若干贯穿且外表面和内表面的第一固定孔,且第一固定孔为螺纹孔。

上述的一种ro膜滤芯气检装置的上料机构,其中,第一固定孔呈矩形阵列均匀分布于传输带上。

上述的一种ro膜滤芯气检装置的上料机构,其中,每一限位块中部均开设有第二固定孔,第二固定孔内穿设有螺丝,且螺丝还固定于第一固定孔上。

上述的一种ro膜滤芯气检装置的上料机构,其中,第二固定孔为沉头孔。

上述的一种ro膜滤芯气检装置的上料机构,其中,螺丝固定于第一固定孔的一端的端头位于传输带的外表面和内表面之间的区域。

上述的一种ro膜滤芯气检装置的上料机构,其中,每组限位片中的若干限位块在传输带上呈矩形分布,且矩形的长度方向为传输带的传送方向。

上述的一种ro膜滤芯气检装置的上料机构,其中,每组限位片的两端均设置有调节块,调节块的中部通过调节丝杆固定于传输带的外表面上的第一固定孔上。

上述技术方案的积极效果是:

上述的ro膜滤芯气检装置的上料机构,通过在传输带上设置有若干组限位片,对放置于传输带上的ro膜滤芯进行了固定,防止在运输过程中ro膜滤芯移动的问题,保证了上料的稳定性,并且,每组限位片的两端均设置有调节块,可通过调节块调节至适应当前待检测的ro膜滤芯的长度,使得ro膜滤芯的四周均能被限位,不仅提高了运送的稳定性,同时还能保证每一ro膜滤芯在传输带上的相对位置的统一性,从而保证了检测结果的准确性,另外,每组限位片以及调节块均突出设置于传输带的外表面上,使得ro膜滤芯和传输带的外表面之间存在间隙,从而便于了气检装置上的固定手爪的抓取,整个传输过程均为自动化操作,省时省力,有效提高了上料的效率,避免了人为误操作带来的安全风险,安全保障性更高。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一种ro膜滤芯气检装置的上料机构的实施例的结构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一较佳实施例的一视角的结果图。

附图中:1、传输带;11、外表面;12、内表面;13、辊轴;14、第一固定孔;2、限位片;21、限位块;211、第二固定孔;3、螺丝;4、调节块;5、ro膜滤芯;6、调节丝杆。

具体实施方式

为了使本实用新型实现的技术手段、创作特征、达成目的与功效易于明白了解,以下实施例结合附图1至附图2对本实用新型提供的技术方案作具体阐述,但以下内容不作为本实用新型的限定。

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一种ro膜滤芯气检装置的上料机构的实施例的结构图;图2为本实用新型一较佳实施例的一视角的结果图。如图1和图2所示,本实施例提供的ro膜滤芯气检装置的上料机构包括:传输带1和限位片2,传输带1设置于气检装置的入口处,传输带1上设置有若干组限位片2,通过限位片2将待检测的ro膜滤芯5进行托举并固定,使得ro膜滤芯5在传输带1上传输时更加稳定,保证了上料的稳定性。并且,通过限位片2能保证每一ro膜滤芯5在传输带1上的相对位置的统一性,从而保证了检测结果的准确性。同时,被托举的ro膜滤芯5的底部与传输带1之间存在间隙,便于气检装置的固定抓手将ro膜滤芯5进行抓取,结构更合理,从而提高了生产效率,并且整个传输过程均实现了自动化,从而节省了人力物力,防止了人为操作带来的安全隐患,安全保障性更高。

具体的,传输带1包括外表面11和内表面12,传输带1的两端且位于其内表面12设置有两辊轴13,使得其外表面11作为传输面,内表面12作为驱动面,实现了通过传输带1的运动来进行ro膜滤芯5的自动上料,省时省力,使得上料效率更高。

具体的,传输带1的外表面11上间隔设置有若干组限位片2,使得每组限位片2均能对应一ro膜滤芯5,从而使得传输带1上可一次传输多个待检测的ro膜滤芯5,且每组限位片2均包括若干间隔布置的限位块21,每一限位块21均突出传输带1的外表面11设置,将每组限位片2由多个限位块21组成,更能适应传输带1在辊轴13处弯曲的需求,防止限位片2或传输带1折断的问题,并且,突出在传输带1外表面11上的限位块21能将对应的ro膜滤芯5托举,使得ro膜滤芯5的底部和传输带1的外表面11之间存在间隙,从而便于气检装置的固定手爪伸入间隙中对ro膜滤芯5进行抓取,抓取更加方便,结构更合理。

具体的,传输带1上开设有若干贯穿且外表面11和内表面12的第一固定孔14,且第一固定孔14为螺纹孔,另外,第一固定孔14呈矩形阵列均匀分布于传输带1上,使得传输带1上可根据需求设置更多组的限位片2,从而保证能适应更多的ro膜的数量,且可通过改变每组限位片2中的限位块21在传输带1上的位置,实现对不同规格型号的ro膜滤芯5的适应,适应性更高。

更加具体的,每组限位片2的限位块21中部均开设有第二固定孔211,第二固定孔211内穿设有螺丝3,且螺丝3还固定于第一固定孔14上,使得每一限位块21与传输带1之间均只有一个固定点,使得出限位块21与传输带1为电接触,从而保证了在传输带1经过辊轴13而弯曲时不会出现限制的问题,从而防止可传输带1的折断,保障性更高,且限位块21和传输带1之间通过螺丝3连接,使得更改限位块21在传输带1上的位置更加方便,提高适应性。

更加具体的,每一限位块21上的第二固定孔211均为沉头孔,既能实现螺丝3的固定,同时也能防止螺丝3头部对每组限位片2上的ro膜滤芯5造成干扰或损坏ro膜滤芯5。

更加具体的,每一螺丝3固定于第一固定孔14的一端的端头均位于传输带1的外表面11和内表面12之间的区域,使得螺丝3伸入第一固定孔14内的一端不会伸出传输带1的内表面12,从而防止了螺丝3在传输带1转动时损坏辊轴13,同时也能防止螺丝3长时间接触辊轴13而造成松动的问题,稳定性和保护性更高。

更加具体的,每组限位片2中的若干限位块21在传输带1上呈矩形分布,且矩形的长度方向为传输带1的传送方向,使得每组限位片2的若干限位块21的分布形状能更好的适应圆柱形的ro膜滤芯5,使得对ro膜滤芯5的限位效果更好,上料稳定性更高。

更加具体的,每组限位片2的两端均设置有调节块4,调节块4的中部通过调节丝杆6固定于传输带1外表面11上的第一固定孔14上,可通过调节块4实现对ro膜滤芯5长度方向的两端的限位,结合每组限位片2的若干限位块21在两侧的限位,实现了对ro膜滤芯5的全方位限位,进一步保证了上料的稳定性,从而保证了每一ro膜滤芯5在传输带1上的相对位置的统一性,从而保证了检测结果的准确性,并且,调节块4同样可通过调节丝杆6与不同的第一固定孔14配合固定,适应不同长度的ro膜滤芯5,适应性更高。

本实施例提供的ro膜滤芯气检装置的上料机构,包括传输带1和限位片2;通过在传输带1上开设有若干呈矩形布置的第一固定孔14,同时将每组限位片2中的若干限位块21突出设置于传输带1的外表面11上并与第一固定孔14通过螺丝3固定,使得通过每组限位片2实现了对传输带1上待检测的ro膜滤芯5的限位,防止其在运输过程中移动,提高上料的稳定性,同时也能保证ro膜滤芯5在传输带1上的相对位置的统一性,从而保证了检测结果的准确性;另外,通过突出的限位块21能保证对ro膜滤芯5的托举,便于气检装置的固定手爪伸入其底部进行抓取,使得上料更加方便,并且整个过程均实现了自动化操作,更节省人力物力,提高了上料效率,同时也能避免人为操作带来的安全风险,提高安全性。

以上仅为本实用新型较佳的实施例,并非因此限制本实用新型的实施方式及保护范围,对于本领域技术人员而言,应当能够意识到凡运用本实用新型说明书及图示内容所作出的等同替换和显而易见的变化所得到的方案,均应当包含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内。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