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真空计快速检测装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9304513发布日期:2019-12-03 18:43阅读:250来源:国知局
一种真空计快速检测装置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真空计设备检测领域,特别是一种真空计快速检测装置。



背景技术:

目前,一次封排炉、真空焊炉真空度测试使用冷阴极真空计,整管真空度测试使用磁控真空计。随着使用年限的增加,或使用过程中的故障,会时常出现真空计测量误差增大,灵敏度降低等现象,这都会严重影响设备的正常运转,进而耽误产品生产及产品质量。

当真空计出现测量误差时,无法凭借人眼直接判断,需要使用标准测试电源进行测试判断,然而对该类型真空计的测试判断(即检测)是一个非常繁琐的过程。例如:

(1)一次封排炉或真空炉使用的冷阴极真空计在检测时:a)若在现场进行检测,需将标准测试电源带到车间现场真空炉旁,与被检的冷阴极真空计相连接。首先标准测试电源自重:16kg,外形尺寸:135×480×420mm3,体积较大。将标准测试电源带到车间,特别是相隔较远的车间,中间运输过程存在有震动,对标准测试电源损害较大。其次因车间现场温度较高,夏季温度高达(40~50)℃,且由于各生产设备的运行,存在各种电磁干扰,在此恶劣环境下测试,都会造成对标准测试电源的损害,不利于开展检测工作;b)将被检真空计带回计量室进行检测,从仪器拆卸、安装耗时约1小时,标准测试电源输入信号检测约30~40分钟,总共耗时约2小时。

(2)整管测试用磁控真空计在检测时:a)如在车间现场进行检测,同样对标准测试电源存在运输震动问题,且由于现场产品、设备的堆积,场地极其有限;因为现场还有各种高压、雷电测试、大电流老练测试,以及多个磁控真空计进行真空度测试,时有高压信号等造成的电信号干扰,以及测试现场电源线接线的不规范,都致使现场电源不稳定,不利于标准测试电源进行现场检测,且还极易造成标准测试电源的损坏;b)将被检真空计带回计量室进行检测,磁控真空计自重:18kg,搬运费力;仪器拆卸、安装耗时约30分钟,标准测试电源输入信号检测约30~40分钟,总共耗时约1小时30分钟。

综上,目前在对上述两种类型真空计做测量误差判断时,不管是在现场进行检测还是带回计量室进行检测,都极不方便,费时费力。而且在车间生产任务较繁忙时,耗时长的检测工作会严重耽误车间生产计划安排,降低生产效益。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真空计快速检测装置。本实用新型具有结构简单、便于携带、使用方便、测试耗时短和使用寿命长的特点。

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一种真空计快速检测装置。包括由一个以上的电阻依次串联构成的电阻群,电阻群的首端与0号初始端连接,电阻群还与一个以上的测试端连接,0号初始端与测试端间依次串联有一个以上的电阻。

前述的真空计快速检测装置还包括盒体,盒体内并排设置有一条以上的槽体,相邻两槽体的首尾依次连通;所述的电阻群沿着连通的槽体放入盒体内,各测试端分别从槽体的首尾连通处穿出。

前述的真空计快速检测装置中,所述的测试端包括1号测试端,2号测试端,3号测试端,4号测试端和5号测试端;

所述的0号初始端与1号测试端间依次串联有13个820kω电阻和5个0.12kω电阻;

所述的0号初始端与2号测试端间依次串联有13个820kω电阻、5个0.12kω电阻和17个3.3mω电阻;

所述的0号初始端与3号测试端间依次串联有13个820kω电阻、5个0.12kω电阻、17个3.3mω电阻和5个27mω电阻;

所述的0号初始端与4号测试端间依次串联有13个820kω电阻、5个0.12kω电阻、17个3.3mω电阻、5个27mω电阻和5个68mω电阻;

所述的0号初始端与5号测试端间依次串联有13个820kω电阻、5个0.12kω电阻、17个3.3mω电阻、5个27mω电阻和10个68mω电阻。

前述的真空计快速检测装置中,所述的电阻为金属膜电阻。

前述的真空计快速检测装置中,所述的电阻为耐压20kv金属膜电阻。

有益效果: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的结构设计是基于冷阴极真空计/磁控真空计原理(原理框图如图2所示):在同步电路的作用下,高压振荡电路输出17kv左右的脉冲电压,以建立高压电场;同时储能电容器组对线圈放电,产生脉冲磁场。放电电流由信号采集及放大电路处理;对一定型号的灭弧室,先通过实验校准其压强-离子电流曲线,以便实际测量时可根据电流查得对应的真空度。考虑到灭弧室的具体结构,磁场线圈一般和灭弧室同轴放置,灭弧室内的磁场为轴向磁场。电场引入方式有两种:一种是将高压加在有额定开距的两触头之间,放电时电场和磁场同轴,为同轴式磁控放电;另一种是将高压加在两闭合的触头和主屏蔽罩之间,放电时电场和磁场正交,为正交场式磁控放电。前一种方法,几乎可用于各种结构的真空灭弧室,后一种方法用于冷阴极磁控规管,工作场的布置比前一种理想,但测量时操作复杂一些。

基于上述的原理,申请人经过不断摸索实验,总结出一个解决方案:因冷阴极真空计和磁控真空计工作电压为(2~20)kv,将特制电阻串入真空计测试回路中,代替冷阴极磁控规管或真空灭弧室,产生相应的电流信号,模拟真空离子电流,通过不同的离子电流对应真空度,完成真空度测试。以此来判断真空计测量是否产生误差。基于该解决方案,申请人设计了本实用新型:将由一个以上电阻依次串联构成的电阻群的首端与0号初始端连接,再将该电阻群与一个以上的测试端连接,0号初始端与测试端间依次串联有一个以上的电阻;在检测真空计时,将本实用新型的0号初始端与其中一个测试端串联入真空计的检测回路中,代替待检测真空度的冷阴极磁控规管或真空灭弧室,之后按下真空计的检测键,产生相应的电流信号,模拟真空离子电流,通过不同的离子电流对应真空度,完成真空度测试;之后再更换另一个测试端串联入真空计的检测回路,测得另一测试端对应的真空度;按上述步骤遍历各测试端得到各测试端对应的真空度;通过对应测试端的真空度变化即可判定真空计工作是否正常(即真空计测量是否产生误差);通过该结构,通过真空计测量真空度变化即可判定真空计的测量状态是否正常,且整个测试过程仅需1~2分钟,其测试快,易判断。而利用标准测试电源判定,仅标准测试电源输入信号检测就需约30~40分钟。

本实用新型结构简单,体积小巧,便于携带。该检测装置重量仅为1.38kg,便于携带。标准检测设备重量16kg,体积庞大,不便于携带。

本实用新型为多个电阻串联,加大了各电阻之间距离,增加散热面,当测试电流经过电阻时,利于散热,相对单个大阻值电阻而言,可确保测量电阻稳定性,增加检测装置的寿命。同时将串联的电阻群沿着连通的槽体放入盒体内,各测试端分别从槽体的首尾连通处穿出。通过该结构,使得本实用新型结构布局更加合理、紧凑,更加便于携带。

本实用新型采用的电阻为金属膜电阻,具体地为耐压20kv金属膜电阻,保证电阻在高压工作状态下不易变质,增加测量电阻的稳定性。

本实用新型虽然给出了最优的5个测试端(1~5号测试端),但电阻群由多个电阻串联而成,每个电阻间连接点实际上都可以做为测试端,可以根据真空计不同的测试结果要求选取相应的测试点,灵活多变。

为了验证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申请人做了如下实验:

在2008年,申请人分别选用(1)1.1mω;(2)1.1mω+10mω=11.1mω;(3)11.1mω+100mω=111mω;(4)111mω+500mω=611mω金属膜电阻串联成4档位(即具有4个测试端,每个测试端与0号初始端间的阻值分别为1.1mω、11.1mω、111mω和611mω)的可变电阻,构成真空计快速检测装置ⅰ。该检测装置ⅰ各测试端对应的真空度如表1所示:

表1电阻值对应的真空度(注:各测试端与0号初始端间阻值)

测量方法:将0号初始端(2)接高压线,测试信号线连接其中一个测试端(3)串联入真空计的检测回路中,测量得到对应的一个真空度,将该真空度与表1中对应的真空度范围进行比对;如在范围内,则判定真空计合格;不在范围内,则判定真空计故障需维修。例如,测试某一磁控真空计是否故障时,选用3号测试端进行测试:若测量结果在(1.6~6.2)×10-3范围内均可判定真空计合格,若测量结果超过该范围,甚至产生数量级变化(如数量级变成或×10-2或×10-4),则发生较大测量误差,马上可判断真空计测量有故障。使用检测装置ⅰ测量的结果与被检真空计被带回计量室检测的结果吻合(即检测装置ⅰ判定合格/故障的真空计,在计量室检测也被判定为合格/故障)。

检测装置ⅰ测量时,无论外界环境怎么变化(温、湿度分别在5~58℃、20%~90%rh范围变化),测量合格的真空计在每次选用同一对应测试端进行测量时,其测量结果除数字有效值略有变化,其数量级都保持不变。

使用检测装置ⅰ,真空计故障的判定时间从原(1.5~2)小时缩短为5分钟,效果十分明显,达到了快速有效的检测要求。且该检测装置ⅰ自重90g,体积小巧轻便,不受场地限制,便于携带。

在2008年~2010年2年期间,申请人使用检测装置ⅰ检测完全能达到设计要求。但自2010年起,发现该检测装置ⅰ的阻值发生了较大变化,导致真空计检测判断过程中,出现了测量结果偏差较大。经申请人分析,其阻值变化的原因为:长期的高压测量导致电阻变质。

为此,申请人重新设计,得到真空计快速检测装置ⅱ:重新选用电阻串联装入pvc管,用绝缘硅胶填装,且具有5个测试端,每个测试端与0号初始端间的阻值分别为1mω、9.67mω、44mω、144mω和344mω。

该检测装置ⅱ自2010年使用到2013年,3年时间,阻值又发生了变化。经申请人分析,原因为:由于各级之间间隔太小,高压测量状态下,易发生极间拉弧,且空间太小,不利于各测量电阻散热,影响了电阻寿命。

自2013年起,总结了前两代真空计快速检测装置的使用情况,可以完全确定该测量检测装置用于真空计误差判定是可行及有效的。需要改进的是增加该检测装置的使用寿命。

基于上述的检测装置ⅰ、ⅱ,申请人最终选用:(1)820kω×13(个)+0.12kω×5(个)=10.66mω;(2)10.66mω+3.3mω×17(个)=66mω;(3)66mω+27mω×5(个)=201mω;(4)201mω+68mω×5(个)=541mω;(5)541mω+68mω×5(个)=881mω的高稳定性金属膜电阻,具体为耐压20kv金属膜电阻,串联成5档位的电阻群,构成真空计快速检测装置ⅲ。

将该检测装置ⅲ串联在真空计测量回路中,测得各档真空度,真空度覆盖范围(1×10-1~1×10-5)pa,通过对应档位的真空度变化可判定真空计工作是否正常。检测装置ⅲ各测试端测试时对应的真空度如表2所示:

表2电阻值对应的真空度(注:各测试端与0号接口间阻值)

判定方法:参考表2,对应的真空计在选用各测试端进行检测时,其检测结果在对应数据范围内,即可判定真空计测试正常,测量误差在允许范围内,满足使用。若测量结果超出参考数据范围,可判断真空计测量超差,不能满足测量使用。

自2013年使用真空计快速检测装置ⅲ至今,已有5年多时间,期间该检测装置ⅲ测量稳定,未发生因阻值变化而影响测量结果的情况,其寿命得到大幅提高。

综上,确定真空计快速检测装置ⅲ为最优。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的结构示意图;

图2是真空计原理框图。

附图中的标记为:1-槽体,2-0号初始端,3-测试端,31-1号测试端,32-2号测试端,33-3号测试端,34-4号测试端,35-5号测试端,4-盒体。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的说明,但并不作为对本实用新型限制的依据。

实施例1。一种真空计快速检测装置,构成如图1所示,包括由一个以上的电阻依次串联构成的电阻群,电阻群的首端与0号初始端2连接,电阻群还与一个以上的测试端3连接,0号初始端2与测试端3间依次串联有一个以上的电阻。

在检查真空计时,将0号初始端2接高压线,测试信号线连接其中一个测试端3串联入真空计的检测回路中,之后按下真空计的检测键,产生相应的电流信号,模拟真空离子电流,根据该离子电流对应真空度(该真空度数值显示于真空计显示屏上),完成真空度测试;之后,再将显示的真空度数值与相应电阻值对应的真空度列表内(类似表1或表2的真空度范围表)真空度范围比对:若该数值在对应数据范围内,即可判定真空计测试正常,测量误差在允许范围内,满足使用;若该数值超出参考数据范围,可判断真空计测量超差,不能满足测量使用。建议:对真空计进行检查时,应在每个测试端都进行检查,即可排查真空计整个测试范围内是否有测试误差故障。

前述的真空计快速检测装置还包括盒体4,盒体4内并排设置有一条以上的槽体1,相邻两槽体1的首尾依次连通;所述的电阻群沿着连通的槽体1放入盒体4内,各测试端3分别从槽体1的首尾连通处穿出。

前述的测试端3包括1号测试端31,2号测试端32,3号测试端33,4号测试端34和5号测试端35;

所述的0号初始端2与1号测试端31间依次串联有13个820kω电阻和5个0.12kω电阻;

所述的0号初始端2与2号测试端32间依次串联有13个820kω电阻、5个0.12kω电阻和17个3.3mω电阻;

所述的0号初始端2与3号测试端33间依次串联有13个820kω电阻、5个0.12kω电阻、17个3.3mω电阻和5个27mω电阻;

所述的0号初始端2与4号测试端34间依次串联有13个820kω电阻、5个0.12kω电阻、17个3.3mω电阻、5个27mω电阻和5个68mω电阻;

所述的0号初始端2与5号测试端35间依次串联有13个820kω电阻、5个0.12kω电阻、17个3.3mω电阻、5个27mω电阻和10个68mω电阻。

具体地,在检查真空计时,将0号初始端2接高压线,测试信号线连接其中一个测试端3串联入真空计的检测回路中,之后按下真空计的检测键,产生相应的电流信号,模拟真空离子电流,根据该离子电流对应真空度(该真空度数值显示于真空计显示屏上),完成真空度测试;之后,再将显示的真空度数值与表2真空度范围比对:若该数值在对应数据范围内,即可判定真空计测试正常,测量误差在允许范围内,满足使用;若该数值超出参考数据范围,可判断真空计测量超差,不能满足测量使用。建议:对真空计进行检查时,应在每个测试端都进行检查,即可排查真空计整个测试范围内是否有测试误差故障。

前述的电阻为金属膜电阻。

前述的电阻为耐压20kv金属膜电阻。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