变压器内部结构探测装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1115055发布日期:2020-06-16 22:42阅读:332来源:国知局
变压器内部结构探测装置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变压器内部故障位置探测技术领域,是一种变压器内部结构探测装置。



背景技术:

目前,变压器是高压电力设备中最重要的设备之一,是电力运行的核心设备,变压器在运行过程中由于震动或其他外界环境的影响,可能会造成紧固件松动甚至脱落、不可避免要遭受各种故障短路电流的冲击。

更进一步的,当短路故障发生在变压器出口或附近时,变压器内部机械结构存在薄弱环节,必然会产生绕组扭曲、鼓包或移位等变形现象,甚至导致突发性损坏事故,严重威胁变压器及电网的安全运行。若出现上述情况,仅仅通过检修工作人员在实际应用中的技术经验,针对变压器内部故障分析判断的难度较高,很难准确判断变压器的故障严重程度和故障位置。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变压器内部结构探测装置,克服了上述现有技术之不足,其能有效解决现有的变压器故障检修时,因没有针对变压器内部结构的探测设备辅助判断故障位置,使维修工作存在费时费力、施工效率较低、存在安全隐患的问题。

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是通过以下措施来实现的:一种变压器内部结构探测装置,包括便携式手持机和超声波收发一体探头,所述便携式手持机包括壳体,安装在壳体内的电源、超声发射器、ad采集模块、控制模块、存储器以及固定在壳体外表面上的人机交互界面,控制模块的第一输出端与超声发射器的输入端连接,所述超声发射器的输出端分别与超声波收发一体探头输入端和ad采集模块第一输入端连接,超声波收发一体探头的输出端和ad采集模块的第二输入端连接,ad采集模块的输出端、电源的输出端均与控制模块对应的输入端连接,控制模块与人机交互界面、存储器双向连接。

下面是对上述实用新型技术方案的进一步优化或/和改进:

上述超声发射器内置有超声驱动模块,所述超声驱动模块包括高速开关器和模拟放大电路,控制模块的输出端与高速开关器连接,高速开关器通过模拟放大电路与超声波收发一体探头连接。

上述控制模块包括由多个上拉电阻构成的上拉电阻组、晶振电路和单片机,在电源与单片机的各接口之间均连接上拉电阻,晶振电路与单片机连接,所述单片机接收ad采集模块发送的数据、向超声驱动模块和人机交互界面发送控制命令,以及接收人机交互界录入的数据信息。

上述ad采集模块包括a/d转换单元、用于数据缓冲的高频转换单元和数据缓存器,a/d转换单元的输入端分别与模拟放大电路和超声波收发一体探头,a/d转换单元、高频转换单元和数据缓存器依序连接,数据缓存器的输出端与控制模块的对应输入端连接。

上述壳体的上端部固定有与超声发射器连接的bnc接头,超声波收发一体探头的尾部连接有bnc接头,超声波收发一体探头与便携式手持机之间通过bnc接头连接。

上述所述人机交互界面包括显示屏和按键键盘,显示屏固定在壳体的前面上部,按键键盘包括选择/目录键、上键按钮、下键按钮、左键按钮、右键按钮测试/回读键和开始/停止键,所述选择/目录键、上键按钮、下键按钮、左键按钮、右键按钮、测试/回读键和开始/停止键由上至下依序排列固定在壳体的前面下部。

本实用新型使用时需要在变压器外壳上涂抹耦合剂,然后将超声波收发一体探头吸附到变压器外壳上,探头与便携式手持机用同轴电缆连接,打开便携式手持机,通过人机交互界面手动对变压器的名称、位置编号进行记录,最后,通过超声波收发一体探头开始探测该点的内部发射结构位置,并显示到人机交互界面上,实现对变压器内部的线圈绕组位置、电块位置和线束位置等位置偏移的距离等相关的测量检测。

附图说明

附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使用状态示意图。

附图2为本实用新型的便携式手持机的主视结构示意图。

附图3为本实用新型的电路控制框图。

附图4为本实用新型的超声驱动模块的电路图。

附图5为本实用新型的控制模块的电路图。

附图6为本实用新型的ad采集模块的电路图。

附图中的编码分别为:1为超声波收发一体探头,2为壳体,3为变压器油箱壁,4为bnc接头,5为显示屏,6为选择/目录键,7为上键按钮,8为下键按钮,9为左键按钮,10为右键按钮,11为测试/回读键,12为开始/停止键,13为线圈绕组,14为同轴电缆,u1为高速开关器,u2为单片机,u5为a/d转换单元,u6为数据缓存器,u31和u41均为高频转换单元。

具体实施方式

本实用新型不受下述实施例的限制,可根据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与实际情况来确定具体的实施方式。

在本实用新型中,为了便于描述,各部件的相对位置关系的描述均是根据说明书附图1的布图方式来进行描述的,如:前、后、上、下、左、右等的位置关系是依据说明书附图的布图方向来确定的。

下面结合实施例及附图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描述:

如附图1、2、3所示,该变压器内部结构探测装置,包括便携式手持机和超声波收发一体探头1,所述便携式手持机包括壳体2,安装在壳体2内的电源、超声发射器、ad采集模块、控制模块、存储器以及固定在壳体2外表面上的人机交互界面,控制模块的第一输出端与超声发射器的输入端连接,所述超声发射器的输出端分别与超声波收发一体探头1输入端和ad采集模块第一输入端连接,超声波收发一体探头1的输出端和ad采集模块的第二输入端连接,ad采集模块的输出端、电源的输出端均与控制模块对应的输入端连接,控制模块与人机交互界面、存储器双向连接。

本实用新型使用时,可将超声波收发一体探头1采用磁吸附方式安装于变压器油箱壁3上。超声波收发一体探头1安装于变压器油箱壁3正对线圈绕组13的位置,向变压器内部发射并回收高频超声波信号,对变压器内部的线圈绕组13位置、电块位置和线束位置等位置偏移的距离等相关的测量检测。

可根据实际需要,对上述变压器内部结构探测装置作进一步优化或/和改进:

如附图3、4所示,超声发射器内置有超声驱动模块,所述超声驱动模块包括高速开关器和模拟放大电路,控制模块的输出端与高速开关器u1连接,高速开关器u1通过模拟放大电路与超声波收发一体探头1连接。

在附图4中,高速开关器u1的输入接口ch1+和ch1-分别连接至控制模块的第一输出端,模拟放大电路的输出接口p_out1连接至超声波收发一体探头1,高速开关器u1用于接通超声驱动模块,模拟放大电路用于实现高压放大和电流放大。

如附图3、5所示,控制模块包括由多个上拉电阻构成的上拉电阻组、晶振电路和单片机u2,在电源与单片机u2的各接口之间均连接上拉电阻,晶振电路与单片机u2连接,所述单片机u2接收ad采集模块发送的数据、向超声驱动模块和人机交互界面发送控制命令,以及接收人机交互界录入的数据信息。

在附图5中,u2为单片机,rl11至rl18构成上拉电阻组,rxd和txd分别连接至人机交互界面。单片机u2的p00至p27接口分别连接至ad采集模块,x1、x2和reset接口分别连接至晶振电路,t0和t1分别连接至超声驱动模块。

本实用新型的单片机为现有公知技术,可为常用的89c51等型号的单片机。模拟放大电路可以是由二极管、电容和电阻构成,用于实现高压信号和电流信号的放大。晶振电路可由电容、电阻和晶振构成,晶振电路结合单片机内部的电路,产生单片机所必须的时钟频率,确保单片机的指令正常执行,该晶振电路的提供的时钟频率越高,单片机的运行速度越快。

如附图3、6所示,ad采集模块包括a/d转换单元u5、用于数据缓冲的高频转换单元和数据缓存器,a/d转换单元u5的输入端分别与模拟放大电路和超声波收发一体探头1,a/d转换单元u5、高频转换单元和数据缓存器u6依序连接,数据缓存器u6的输出端与控制模块的对应输入端连接。

在附图6中,u5为a/d转换单元,u6为数据缓存器,u31和u41均为高频转换单元,a/d转换单元u5的序号为31、32接口分别连接至超声波收发一体探头,数据缓存器u6的序号为20至53接口分别连接至单片机u2的对应输入端连接。

如附图1、2所示,壳体2的上端部固定有与超声发射器连接的bnc接头4,超声波收发一体探头1的尾部连接有bnc接头4,超声波收发一体探头1与便携式手持机之间通过bnc接头4连接。

本实用新型根据需求,超声波收发一体探头1尾端的bnc接头4和壳体2的上端部固定的bnc接头4之间可使用同轴电缆14相连接。

如附图1、2所示,所述人机交互界面包括显示屏5和按键键盘,显示屏5固定在壳体2的前面上部,按键键盘包括选择/目录键6、上键按钮7、下键按钮8、左键按钮9、右键按钮10、测试/回读键11和开始/停止键12,按键键盘包括选择/目录键6、上键按钮7、下键按钮8、左键按钮9、右键按钮10、测试/回读键11和开始/停止键12由上至下依序排列固定在壳体2的前面下部。

以上技术特征构成了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其具有较强的适应性和实施效果,可根据实际需要增减非必要的技术特征,来满足不同情况的需求。

本实用新型的工作过程:包括以下步骤:

s1:将超声波收发一体探头1与变压器外壳之间涂抹耦合剂,使超声波收发一体探头1连接到变压器外壳上;

s2:按下便携式手持机的开始测试/回读键11,控制模块发出控制信号,控制启动超声发射器,产生发射脉冲,同时控制模块开始计时;

s3:超声发射器产生脉冲的同时,启动ad采集模块,开始采集超声波收发一体探头1发送的反射信号;

s4:控制模块接收到ad采集模块处理后的反射信号,停止计时;根据超声发射和接收的时间差,计算出变压器内部的反射物到外壳的距离,公式如下:

d=(△t×c)/2

其中,d为反射物到外壳的距离,单位:m,△t为发射到接收到信号的时间差,单位:s,c为超声在变压器油中的传播速度,单位:m/s;

s5:便携式手持机的显示屏启动,反射物的距离显示到显示屏上,并保存到存储器中;

s6:通过按下数据测试/回读键11,调取历史数据,观察对比获得的实时反射物是否有位置变化,以指导维修工作。

上述s4中的超声在变压器油中的传播速度为定值:取值为1500m/s。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