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便于调节的手制动机检测装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9231805发布日期:2019-11-27 17:48阅读:200来源:国知局
一种便于调节的手制动机检测装置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制动机检验设备,特别涉及一种便于调节的手制动机检测装置。



背景技术:

手制动机是指装在车辆制动装置上,以人力作为制动原动力的机构,主要应用于铁路货车上。当铁路货车进行调车作业或车辆停放时,以人力为制动原动力,操作手制动机,手制动机将产生制动力,这一制动力通过基础制动装置传递至闸瓦,使闸瓦贴靠车轮,产生制动作用。

公告号为cn103963800b的中国专利公开了一种手制动机,包括手轮、链条、箱壳以及设置在箱壳内的主动轴组成、大齿轮和底座组成,手轮与主动轴组成相连,链条的一端通过铆钉固定在大齿轮上,大齿轮的主轴为卷链轴。手制动机设置在大齿轮和底座之间的卷链轴上的限位装置。

手制动机通过链条对车辆进行制动,因此,手制动机链条的拉力决定了手制动机的制动效果,现有的手制动机在组装完成后一般只通过人工进行外观检验,缺乏一种有效的检验装置对链条的拉力进行检测,因此,手制动机的质量得不到保证。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提供一种手制动机检测装置,具有手制动机生产质量的优点。

本实用新型的上述技术目的是通过以下技术方案得以实现的:

一种便于调节的手制动机检测装置,包括支架,所述支架包括水平的底板,所述底板的一端转动连接有拉轮,所述底板上滑动连接有拉杆,所述拉杆一端通过拉力弹簧与底板相连,另一端指向拉轮,所述拉杆的端部设有绕过拉轮的传动链,所述底板设有拉轮的端部设有竖直的支杆,所述支杆包括与底板固定相连的下杆和上杆,所述下杆上端开设有滑动槽,所述上杆的下端插入滑动槽内,所述上杆的上端固定有支板,所述支板上设有控制上杆上下滑移的控制装置。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操作人员将手制动机放置于支板上,链条竖直垂下指向传动链,操作人员将传动链和链条相连。操作人员启动手制动机,链条拉拽拉杆,拉杆对拉力弹簧进行拉扯。操作人员根据拉力弹簧的形变量判断链条的拉力大小,从而对手制动机的拉力进行检测。不同的手制动机的链条长度不同,操作人员根据手制动机的型号通过控制装置对上杆的位置进行调节,即对手制动机的高度进行调节,以便链条与传动链相连。通过控制装置的设置,本装置可对多种型号的手制动机进行检测,使用范围较广。

进一步的,所述控制装置包括控制螺杆,所述下杆设为“h”形,所述上杆设为倒“u”形,所述下杆中间转动连接有转动筒,所述上杆上开设有与转动筒正对的螺纹孔,所述控制螺杆的下端固定于转动筒内,所述控制螺杆的上端从螺纹孔内穿出并与螺纹孔螺纹配合。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操作人员转动控制螺杆,控制螺杆通过螺纹带动上杆上下滑移,从而改变手制动机的位置。结构简单,使用方便。

进一步的,所述控制螺杆的上端设有控制手柄。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操作人员通过控制手柄对控制螺杆的转动进行控制,操作方便。

进一步的,所述下杆内转动连接有与转动筒相垂直的控制蜗杆,所述转动筒的外壁上固定有与控制蜗杆相配合的控制蜗轮。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操作人员转动控制蜗杆,控制蜗杆通过控制蜗轮带动转动筒转动。控制蜗杆和控制蜗轮具有自锁功能,控制螺杆较为稳定不会自转影响手制动机的高度。

进一步的,所述控制蜗杆的端部可拆卸连接有摇杆,所述控制蜗杆的端面开设有内凹的方形孔,所述摇杆的端部设为与方形孔相配合的方形。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操作人员将摇杆插入方形孔内,摇动摇杆操控控制蜗杆转动,使用结束后将摇杆拔出,使用方便。

进一步的,所述控制装置包括控制销,所述下杆上开设有锁紧孔,所述上杆上开设有若干竖直排列的与锁紧孔相配合的控制孔,所述控制销穿过锁紧孔插入控制孔内。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操作人员调节上杆插入下杆内的深度,从而调节手制动机的高度。调节之后,控制孔与锁紧孔正对,控制销穿过锁紧孔插入控制孔内,从而将上杆和下杆固定相连。上杆和下杆通过插销的方式相连,结构简单,拆装方便。

进一步的,所述控制销的端部伸出锁紧孔并固定有限位板。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控制销插入锁紧孔内,限位板对控制销的位置进行限定,防止控制销全部没入锁紧孔内难以拔出,影响拆卸。

进一步的,所述限位板和下杆之间连有锁紧弹簧。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锁紧弹簧将限位板和下杆相连。拉动控制销,控制销拉动锁紧销,松开控制销后,锁紧销在锁紧弹簧的作用下重新插入锁紧孔内。锁紧弹簧对控制销始终提供锁紧力,防止控制销从锁紧孔内脱出。

综上所述,本实用新型具有以下有益效果:

1.通过拉杆和拉力弹簧的设置,操作人员可对手制动机的拉力进行检测,从而保证手制动机的质量。而且,手制动机与支架的连接方式较为简单,拆装方便,检测效率较高;

2.通过控制装置的设置,本装置可对多种型号的手制动机进行检测,使用范围较广。

附图说明

图1是实施例一的结构示意图;

图2是实施例二中控制螺杆与控制蜗杆的连接示意图;

图3是实施例三的结构示意图。

图中,1、支架;11、底板;12、支杆;121、下杆;1211、滑动槽;1212、锁紧孔;1213、转动孔;122、上杆;1221、螺纹孔;1222、控制孔;13、支板;2、拉轮;21、拉槽;3、拉杆;31、拉力弹簧;32、传动链;33、连接钩;41、控制螺杆;42、转动筒;43、控制手柄;44、控制蜗杆;441、方形孔;45、控制蜗轮;46、摇杆;47、控制销;48、限位板;49、锁紧弹簧;5、手制动机;51、链条;6、压力传感器;7、显示屏。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详细说明。

实施例一:

一种便于调节的手制动机检测装置,如图1,包括支架1。支架1设为“l”形,包括水平设置的底板11和竖直固定在底板11端部的支杆12。支杆12的上端固定有水平设置的支板13,支板13用于安放和支撑手制动机5。手制动机5的链条51竖直垂下指向底板11。

如图1,底板11与支杆12相连的端部处转动连接有拉轮2,底板11远离支杆12的端部处固定有拉力弹簧31,底板11上滑动连接有拉杆3,拉杆3一端与拉力弹簧31固定相连,另一端固定有指向拉轮2的传动链32。传动链32远离拉杆3的端部绕过拉轮2并固定有与链条51相配合的连接钩33。

如图1,操作人员将连接钩33和链条51相钩连,手动启动手制动机5,链条51通过传动链32拉动拉杆3可拉力弹簧31,操作人员根据拉力弹簧31的变形量判断链条51拉力的大小。

如图1,拉杆3与拉力弹簧31的连接处安装有压力传感器6,压力传感器6电连接有显示屏7。拉杆3对拉力弹簧31产生拉力时,压力传感器6对该部分拉力进行检测并反馈到显示屏7上,操作人员可直观的观测出链条51的拉力。

如图1,拉轮2上开设有与传动链32相配合的拉槽21,传动链32嵌于拉槽21内,拉槽21对传动链32的位置进行限定,防止传动链32从拉槽21内脱出与拉轮2脱离。

如图1,不同尺寸的手制动机5的链条51的长度不同,因此需要对手制动机5的高度进行调节,以方便链条51和传动链32进行连接。

如图1,支杆12包括上杆122和下杆121,上杆122为倒“u”形,下杆121为“h”形。下杆121的上端面开设有与上杆122相配合的滑动槽1211,下杆121的下端插入滑动槽1211内。支板13固定于上杆122上。支杆12上设有控制上杆122上下运动的控制装置。控制装置带动上杆122在下杆121中上下滑动从而带动手制动机5上下运动。

如图1,控制装置包括控制螺杆41和转动筒42,转动筒42转动连接于下杆121底部的中心处。上杆122上开设有与转动筒42正对的螺纹孔1221。控制螺杆41的下端插入转动筒42内与转动筒42固定相连,控制螺杆41的上端穿过螺纹孔1221并与螺纹孔1221螺纹连接。控制螺杆41转动,通过螺纹带动上杆122上下运动,从而调节上杆122的高度。

如图1,控制螺杆41的上端固定有控制手柄43。操作人员通过控制手柄43带动控制螺杆41转动,从而控制上杆122上下运动,使用方便。

具体实施过程:操作人员将手制动机5放置于支板13上,并根据链条51长度调节上杆122的高度。将传动链32和链条51相连,操作人员手动启动手制动机5,链条51上升通过传动链32对拉杆3施加拉力,拉力拉动拉力弹簧31并通过压力传感器6将压力竖直传出,操作人员通过显示屏7对该手制动机5的拉力进行读数,从而对该手制动机5进行检测。

实施例二:

实施例二和实施例一的区别在于带动控制螺杆41转动的结构不同:如图2,下杆121上开设有水平的转动孔1213,转动孔1213内转动连接有控制蜗杆44,转动筒42的外壁上固定有与控制蜗杆44相啮合的控制蜗轮45。控制蜗杆44转动带动控制蜗轮45转动,从而带动转动筒42转动。

如图2,控制蜗杆44的端部可拆卸连接有摇杆46,控制蜗杆44的端面开设有内凹的方形孔441,摇杆46为“l”形,摇杆46的一端设为与方形孔441相配合的方形。摇杆46插入方形孔441内,操作人员摇动摇杆46从而带动控制蜗杆44转动,使用结束后将摇杆46拔出即可,使用方便。

实施例三:

实施例三与实施例一的区别在于控制装置的结构不同:如图3,控制装置包括控制销47。下杆121的上端开设有与滑动槽1211相连通的锁紧孔1212,上杆122的下端开设有若干竖直排列的控制孔1222,控制孔1222与锁紧孔1212相互配合,控制销47依次穿过锁紧孔1212和控制孔1222,从而将上杆122和下杆121进行固定连接。

如图3,控制销47的端部伸出锁紧孔1212并固定有限位板48,限位板48的直径大于锁紧孔1212的直径。限位板48上固定有套设于控制销47外的锁紧弹簧49,锁紧弹簧49远离限位板48的端部与下杆121固定相连。锁紧弹簧49对控制销47始终提供锁紧力,防止控制销47从锁紧孔1212内脱出。

本具体实施例仅仅是对本实用新型的解释,其并不是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本领域技术人员在阅读完本说明书后可以根据需要对本实施例做出没有创造性贡献的修改,但只要在本实用新型的权利要求范围内都受到专利法的保护。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