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具有温度补偿的差压测量电路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8880859发布日期:2019-10-15 19:20阅读:221来源:国知局
一种具有温度补偿的差压测量电路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到差压测量技术领域,尤其涉及到一种具有温度补偿的差压测量电路。



背景技术:

本申请的差压测量电路的传感器是一个差动变压器,当所测的差压变化时,差压计内的膜片产生位移,从而带动固定在膜片上的差动变压器的铁芯位移,使差动变压器二次侧输出的电压发生变化,输出电压的大小与铁芯的位移成正比,从而也与所测差压成正比。

差压测量电路大多所处环境较为恶劣,其测得的压力差容易受到环境温度的影响,目前的差压测量电路大多采用温度采集或者温度传感器来实现温度补偿,额外增加了电路拓扑结构,且在温度补偿方面具有一定的滞后性,因此,现有技术存在缺陷,需要改进。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具有温度补偿的差压测量电路,解决的上述问题。

为解决上述问题,本实用新型提供的技术方案如下:

一种具有温度补偿的差压测量电路,包括采用相互对接的稳压管作为温度补偿的电源模块、采用双电阻进行温度补偿的多谐振荡电路和以差动变压器作为测量传感器的测量及相敏整流显示电路;电源模块对市电进行降压整流后为多谐振荡电路提供电源;多谐振荡电路将得到的直流电压转化为等电压值的交流电压,耦合入测量及相敏整流显示电路的差动变压器中;电源模块、多谐振荡电路、测量及相敏整流显示电路依次顺序连接。

相对于现有技术的有益效果是,采用上述方案,本实用新型在电源模块中采用相互对接的相同型号的稳压管作为第一级温度补偿,在多谐振荡电路中采用双电阻作为第二级温度补偿,能够有效降低环境温度对测量结果的不良影响;本实用新型采用的温度补偿元器件工作稳定度高,随温度变化而变动的范围小,能够有效降低滞后性,具有较好的使用价值。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的说明实施例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使用的附图作简单介绍,显而易见的,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一种具有温度补偿的差压测量电路的原理框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的一种具有温度补偿的差压测量电路的电路原理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为了便于理解本实用新型,下面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进行更详细的说明。附图中给出了本实用新型的较佳的实施例。但是,本实用新型可以以许多不同的形式来实现,并不限于本说明书所描述的实施例。相反地,提供这些实施例的目的是使对本实用新型的公开内容的理解更加透彻全面。

需要说明的是,当元件被称为“固定于”另一个元件,它可以直接在另一个元件上或者也可以存在居中的元件。当一个元件被认为是“连接”另一个元件,它可以是直接连接到另一个元件或者可能同时存在居中元件。本说明书所使用的术语“固定”、“一体成型”、“左”、“右”以及类似的表述只是为了说明的目的,在图中,结构相似的单元是用以相同标号标示。

除非另有定义,本说明书所使用的所有的技术和科学术语与属于本实用新型的技术领域的技术人员通常理解的含义相同。本说明书中在本实用新型的说明书中所使用的术语只是为了描述具体的实施例的目的,不是用于限制本实用新型。

如图1-2所示,本实用新型的一个实施例是:

一种具有温度补偿的差压测量电路,包括采用相互对接的稳压管作为温度补偿的电源模块、采用双电阻进行温度补偿的多谐振荡电路和以差动变压器作为测量传感器的测量及相敏整流显示电路;电源模块对市电进行降压整流后为多谐振荡电路提供电源;多谐振荡电路将得到的直流电压转化为等电压值的交流电压,耦合入测量及相敏整流显示电路的差动变压器中;电源模块、多谐振荡电路、测量及相敏整流显示电路依次顺序连接。

电源模块包括电阻R1-R4、电容C1-C2、二极管VD1-VD4组成的整流桥、稳压管VZ1-VZ3和变压器T1;

市电与变压器T1的初级绕组连接;变压器T1的次级绕组与整流桥的交流输入端连接;整流桥的正极分别与电阻R3的第一端、电容C1-C2的第一端、稳压管VZ1的负极、稳压管VZ2的正极连接;整流桥的负极与电阻R1的第一端连接;电阻R1的第二端分别与电阻R2的第一端、电容C1的第二端、稳压管VZ1的正极连接;电阻R2的第二端分别与电阻R4的第二端、电容C2的第二端、稳压管VZ3的正极连接;稳压管VZ2的负极与稳压管VZ3的负极连接;电阻R3的第二端与电阻R4的第一端连接;

稳压管VZ2-VZ3的型号均为2CW56;相同型号的稳压管VZ2-VZ3采用相互对接,起到了温度补偿的作用。

多谐振荡电路包括电阻R5-R8、电容C3-C5和三极管VT1-VT2;

电阻R6的第一端与电阻R3的第一端连接;电阻R5的第二端与电阻R4的第二端连接;

三极管VT1的发射极分别与电阻R6-R7的第一端连接;三极管VT1的集电极分别与电容C3、C5的第一端连接;电阻R6的第二端分别与电阻R5的第一端、电容C4的第一端、三极管VT1的基极连接;电阻R7的第二端与电阻R8的第一端连接;电阻R8的第二端与三极管VT2的发射极连接;三极管VT2的基极与电容C3的第二端连接;三极管VT2的集电极分别与电容C4-C5的第二端连接;

三极管VT1-VT2均为3AX81型PNP晶体管;电阻R7-R8作为温度补偿电阻,能够降低环境温度对测量结果的影响。

测量及相敏整流显示电路包括电阻R9-R10、电位器RP1-RP2、二极管VD5-VD6、电压表PV和差动变压器T2;

电阻R5的第二端与差动变压器T2的第2抽头连接;电容C5的第一端与差动变压器T2的第1抽头连接;电容C5的第二端与差动变压器T2的第3抽头连接;

差动变压器T2的第4抽头与二极管VD5的正极连接;电位器RP1的滑动端分别与差动变压器T2的第5、7抽头连接;差动变压器T2的第6抽头与二极管VD6的正极连接;二极管VD5的分别与电阻R9的第一端、电位器RP2的第一端及滑动端连接;电阻R9的第二端与电位器RP1的第一端连接;电位器RP1的第二端与电阻R10的第一端连接;二极管VD6的负极分别与电阻R10的第二端、电压表PV的第二端连接;电位器RP2的第二端与电压表PV的第一端连接;

差动变压器T2作为差压测量的传感器;二极管VD5-VD6的型号均为2CP11。

本实用新型的工作原理:

差动变压器的一次电压由内部振荡电源供给,因此220V、50Hz的交流电源先经过变压器降压,再由二极管整流桥整流,通过两级由稳压管组成的稳压电路得到一个约为8V的稳定直流电压,作为多谐振荡电路的电源。为了获得较好的温度补偿,在第二级稳压电路中采用了两个相同型号的稳压管VZ2、VZ3并相互对接。

多谐振荡器由两个3AX81三极管(VT1和VT2)组成,把差动变压器的一次绕组作为两个三极管的负载。通过谐振电容C5,差动变压器的一次绕组两端即得到一个约为8V(1000Hz)的交流电压。为了使仪表不受环境温度的影响,在振荡电路内采用了两个补偿电阻R7和R8。

相敏整流电路主要由两个二极管VD5、VD6,电阻R9、R10及电位器RP1组成。RP1的作用是平衡R9、R10两个电阻的差值,从而调节仪表的电气零位。

二极管VD5、VD6分别对差动变压器两个二次绕组的电压进行整流,并在其相应的负载电阻R9、R10上得到一个极性相反的直流电压,这两个电压的差值即为仪表的输出,送到指示器直流毫伏表上。当差动变压器的铁芯处在中间位置时,R9、R10上的直流电压相等,毫伏表指示为0。当铁芯偏离中心位置时,在毫伏表两端即得到与铁芯位移成正比的直流电压。电位器RP2是用来调整仪表满量程的。

需要说明的是,上述各技术特征继续相互组合,形成未在上面列举的各种实施例,均视为本实用新型说明书记载的范围;并且,对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可以根据上述说明加以改进或变换,而所有这些改进和变换都应属于本实用新型所附权利要求的保护范围。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