测试装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9979978发布日期:2020-02-21 19:34阅读:159来源:国知局
测试装置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机械技术领域,特别是涉及一种测试装置。



背景技术:

油底壳是曲轴箱的下半部,又称为下曲轴箱。作用是封闭曲轴箱作为贮油槽的外壳,防止杂质进入,并收集和储存由柴油机各摩擦表面流回的润滑油,可散去部分热量,防止润滑油氧化,同时曲轴在转动时会有部分进入油底壳的润滑油,溅起的润滑油也有利于曲轴周围各部件的润滑。汽车发动机的油底壳,即内部设置有润滑油的油底壳,这种润滑的方式简单。

日常车辆行驶过程中会遇到上下坡道、左右路面倾斜,急加速急减速等各种情况。由于液体机油的流动性,车用内燃机在各种坡道或者急加速、急减速情况下会出现油底壳内的液体会集中在一端,那么机油液面相对于油底壳会有一个倾斜角度。机油液面相对于油底壳在不同的倾斜角度情况下,会出现机油机集滤器不能完全吸到机油,会伴随吸入空气的情况,也会出现曲轴旋转过程中搅动机油严重情况,那么会伴随出现机油含气量增多,机油压力下降,机油压力波动等情况,会严重影响到各个零部件的润滑,严重情况下会使内燃机摩擦件损坏,从而进一步导致内燃机损坏。另外也会产生回油不顺畅,曲轴箱通风系统窜油等情况,也会严重影响内燃机使用功能。

通常需要测出油底壳在倾斜状态下对润滑功能的影响,通过检测后的数据分析,再通过后期的改进来减少油底壳在倾斜状态下对润滑功能的影响,但是通过汽车在路面上行驶来检测油底壳在倾斜状态下对润滑功能的影响是不切实际的。目前国内外进行油底壳在倾斜状态下的润滑功能的相关试验都是在倾斜试验台上进行,测试成本高和测试步骤比较繁琐。



技术实现要素:

为了克服现有技术中存在的缺点和不足,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测试装置,以解决现有技术中对内燃机的油底壳在倾斜状态下的润滑功能进行测试时,其测试成本高、测试步骤比较繁琐的问题。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通过下述技术方案实现:

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测试装置,用于测试内燃机的油底壳在倾斜状态下的润滑功能,该测试装置包括内燃机安装板、角度调整板和支撑底座,该内燃机安装板上用于安装待测试的内燃机,该角度调整板的下端和该支撑底座的下端均固定在地板上,该内燃机安装板安装至该支撑底座的上端且该内燃机安装板的一侧靠近该角度调整板,该内燃机安装板可相对该支撑底座转动以使该内燃机安装板与地板之间呈现不同的倾斜角度,当该内燃机安装板转动至预设测试倾斜角度时,该内燃机安装板与该角度调整板锁紧并保持在预设测试倾斜角度。

进一步地,该支撑底座的数量为两个,该两个支撑底座分开间隔设置,该内燃机安装板的相对两侧分别安装至该两个支撑底座上。

进一步地,该内燃机安装板上安装有转轴,每个支撑底座上设有轴孔,该转轴的两端可转动地分别安装在该两个支撑底座的轴孔中。

进一步地,该转轴安装在该内燃机安装板的背面,该内燃机安装板的正面用于安装待测试的内燃机。

进一步地,该角度调整板上设有多个角度调节孔,在该内燃机安装板相对该支撑底座转动之后,将该内燃机安装板靠近该角度调整板的一侧与该角度调整板上的其中一个角度调节孔连接。

进一步地,该内燃机安装板靠近该角度调整板的一侧通过定位件与该角度调整板上的其中一个角度调节孔可拆卸连接。

进一步地,该定位件上设有定位孔,并利用定位销插入该定位孔以及该角度调整板上的其中一个角度调节孔中以实现可拆卸连接。

进一步地,该定位件的数量为两个,该角度调整板夹设在两个该定位件之间。

进一步地,该多个角度调节孔在该角度调整板上呈弧形排列。

进一步地,该角度调整板可调节该内燃机安装板的倾斜角度范围为0~45°,每两个角度调节孔之间可调节该内燃机安装板的倾斜角度为5°。

本实用新型有益效果在于:测试装置包括内燃机安装板、角度调整板和支撑底座,内燃机安装板上用于安装待测试的内燃机,角度调整板的下端和支撑底座的下端均固定在地板上,内燃机安装板安装至支撑底座的上端且内燃机安装板的一侧靠近角度调整板,内燃机安装板可相对支撑底座转动以使内燃机安装板与地板之间呈现不同的倾斜角度,通过将内燃机安装板相对支撑底座转动不同角度之后,再将内燃机安装板靠近角度调整板的一侧与角度调整板锁紧,使安装在内燃机安装板上的内燃机可以在不同的倾斜角度进行调节,可以测试内燃机的油底壳在不同倾斜状态下的润滑功能,对内燃机开发提供有力验证支持。本实用新型提供的测试装置结构简单,测试成本较低,测试的步骤也比较简单。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中测试装置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图2是本实用新型中定位件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图3是本实用新型中转轴的平面结构示意图;

图4是本实用新型中内燃机安装板与转轴安装的平面结构示意图之一;

图5是本实用新型中内燃机安装板与转轴安装的平面结构示意图之二。

具体实施方式

为更进一步阐述本实用新型为达成预定实用新型目的所采取的技术手段及功效,以下结合附图及较佳实施例,对依据本实用新型提出的测试装置的具体实施方式、结构、特征及其功效,详细说明如下:

图1是本实用新型中测试装置的立体结构示意图,图2是本实用新型中定位件的立体结构示意图,图3是本实用新型中转轴的平面结构示意图。

如图1至图3所示,本实用新型提供的一种测试装置,用于测试内燃机的油底壳在倾斜状态下的润滑功能,测试装置包括内燃机安装板10、角度调整板20和支撑底座30,内燃机安装板10上设有用于安装待测试内燃机的多个连接孔13,角度调整板20的下端和支撑底座30的下端均固定在地板50上,当然,在其它实施例中,角度调整板20的下端和支撑底座30的下端可均与一个安装板连接,然后安装板与地板50连接,使角度调整板20的下端和支撑底座30的下端间接地与地板50连接。内燃机安装板10安装至支撑底座30的上端且内燃机安装板10的一侧靠近角度调整板20,内燃机安装板10可相对支撑底座30转动以使内燃机安装板10与地板之间呈现不同的倾斜角度,当内燃机安装板10转动至预设测试倾斜角度时,内燃机安装板10与角度调整板20锁紧并保持在预设测试倾斜角度,即在内燃机需要改变倾斜角度时,先将内燃机安装板10与角度调整板20分离并解除锁紧状态,使内燃机安装板10可相对角度调整板20活动,转动内燃机安装板10并调节至需要测试的倾斜角度,然后将内燃机安装板10与角度调整板20固定。

在本实施例中,支撑底座30的数量为两个,两个支撑底座30分开并间隔设置,内燃机安装板10的相对两侧分别安装至两个支撑底座30上。本实施例中,内燃机安装板10上安装有转轴11,每个支撑底座30的上端设有轴孔31,转轴11的两端可转动地分别安装在两个支撑底座30的轴孔31中。支撑底座30上设有加强筋32,用于增加支撑底座30的强度。

进一步地,转轴11设有第一安装孔111(图3),内燃机安装板10上设有第二安装孔14,转轴11与内燃机安装板10可拆卸连接,通过螺栓拧入第一安装孔111与第二安装孔14中,使转轴11与内燃机安装板10连接。

在本实施例中,转轴11安装在内燃机安装板10的背面,内燃机安装板10的正面用于安装待测试的内燃机,防止转轴11影响内燃机在内燃机安装板10上的安装。

在本实施例中,角度调整板20上设有多个角度调节孔21,在内燃机安装板10相对支撑底座30转动之后,将内燃机安装板10靠近角度调整板20的一侧与角度调整板20上的其中一个角度调节孔21连接。内燃机安装板10靠近角度调整板20的一侧通过定位件12与角度调整板20上的其中一个角度调节孔21可拆卸连接。定位件12上设有定位孔121,并利用定位销40插入定位孔121以及角度调整板20上的其中一个角度调节孔21中以实现可拆卸连接。在其它实施例中,内燃机安装板10靠近角度调整板20的一侧与角度调整板20之间也可以通过螺锁、卡接等方式实现可拆卸连接,但并不以此为限。

本实施例中,角度调节孔21为圆形,只需利用定位销40插入定位孔121以及角度调整板20上的其中一个角度调节孔21中就可实现可拆卸连接,拆卸及安装比较方便。当然,在其它实施例中,角度调节孔21可以为椭圆形,这时需要利用螺栓将内燃机安装板10与角度调整板20进行固定,需要调节时再将螺栓拧松,其调节的精度更小,但并不以此为限。

在本实施例中,定位件12的数量为两个,角度调整板20夹设在两个定位件12之间。定位件12上设有第一固定孔122,内燃机安装板10上第二固定孔15,定位件12与内燃机安装板10可拆卸连接,通过螺栓拧入第一固定孔122和第二固定孔15中,使定位件12与内燃机安装板10连接。

在本实施例中,多个角度调节孔21在角度调整板20上呈弧形排列,其弧形的大小与定位孔121绕转轴11转动的弧形相同。

在本实施例中,角度调整板20可调节内燃机安装板10的倾斜角度范围为0~45°,每两个角度调节孔21之间可调节内燃机安装板10的倾斜角度为5°。0~45°的倾斜角度范围可以覆盖在大多数情况下行车时内燃机的倾斜角度,即可模拟在日常行车时内燃机的倾斜角度。

如图4和图5所示,在本实施例中,转轴11的两端均设有四个第一安装孔111,内燃机安装板10的四周均设有两个第二安装孔14,转轴11与内燃机安装板10可拆卸连接;定位件12上设有一个第一固定孔122,内燃机安装板10的四周均设有两个第二固定孔15,定位件12与内燃机安装板10可拆卸连接。使本实用新提供的测试装置具有四个倾斜方向上的测试功能,当需要改变测试方向时,将转轴11、定位件12与内燃机安装板10拆卸,并将转轴11与内燃机安装板10另外两侧的第二安装孔14连接,定位件12与内燃机安装板10另外两侧的第二固定孔15连接,以实现测试方向的改变。当然,在其它实施例中,可以将内燃机安装板10上的连接孔13设置成弧形,通过转动内燃机与内燃机安装板10的相对位置来实现多个方向上的测试(即进气侧、排气侧、飞轮侧、皮带轮侧,及进气与飞轮侧混倾、飞轮与排气侧混倾、排气与皮带轮侧混倾、皮带轮与进气侧混倾)。

在本文中,所涉及的上、下、左、右、前、后等方位词是以附图中的结构位于图中以及结构相互之间的位置来定义的,只是为了表达技术方案的清楚及方便。应当理解,所述方位词的使用不应限制本申请请求保护的范围。

以上所述,仅是本实用新型的较佳实施例而已,并非对本实用新型做任何形式上的限定,虽然本实用新型已以较佳实施例揭露如上,然而并非用以限定本实用新型,任何熟悉本专业的技术人员,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技术方案范围内,当可利用上述揭示的技术内容作出些许更动或修饰,为等同变化的等效实施例,但凡是未脱离本实用新型技术方案内容,依据本实用新型的技术实质对以上实施例所作的任何简单修改、等同变化与修饰,均仍属于本实用新型技术方案的保护范围之内。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