R棒长度高速检测系统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1351982发布日期:2020-07-04 01:26阅读:1039来源:国知局
R棒长度高速检测系统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电感生产技术领域,尤其是指r棒长度高速检测系统。



背景技术:

现有的r棒在检测时都是通过震动盘震料后直接送入检测仪,这种方式r棒在输送时是首尾相接,检测时需要机械手一个个抓取,其操作繁琐,无法形成有效的连续检测线。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克服现有技术的不足,提供一种结构合理、可以实现自动化检测的r棒长度高速检测系统。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所提供的技术方案为:r棒长度高速检测系统,它包括有机架,机架顶部安装有同步带,同步带表面均匀分布有下凹的弧形的定位槽,定位槽的长度方向与同步带的宽度方向一致;同步带的输入端上方安装有中转斗,同步带输入端一侧安装有送料组件,送料组件出口位于中转斗中方,中转斗出口处的同步带两侧设有检测组件,同步带输出端一侧的机架上安装有分选组件。

所述的检测组件包括有激光测距感应器、感应器安装板、导向板、升降板、安装板,安装板为两块,分别安装有同步带两侧的机架上,两块安装板相对一侧为内侧,安装板外侧侧壁上沿竖直方向设有内凹的防偏槽,升降板一侧设有凸起的限位肋,限位肋嵌合在防偏槽内,升降板下部设有贯穿的调节槽,升降板螺栓穿过调节槽与安装板外侧侧壁下部连接,导向板一端与升降板顶部连接,导向板另一端位于安装板内侧上方,导向板两侧边缘处向上延伸形成侧限位边,两条侧限位边之间的导向板上安装有感应器安装板,激光测距感应器安装在感应器安装板上;安装后的两个激光测距感应器发光面相对,感应器安装板一端设有上下贯穿的长条形的安装板移动槽,安装板螺栓由上向下穿过安装板移动槽与导向板上连接。

所述的分选组件包括有电磁阀、电磁阀感应器、分选座,其中,分选座固定在同步带输出端一侧的机架上,分选座顶部安装有电磁阀,同步带一侧的分选座上安装有感应支板,感应支板顶部水平折弯延伸至同步带上方形成感应端板,感应端板上设有上下贯穿的感应器调节槽,电磁阀感应器通过感应器调节槽安装在感应端板上,感应支板上部一侧设有气嘴定位槽,分选座上安装有气嘴,气嘴出口位于气嘴定位槽内,气嘴入口与外部压缩气管连接。

所述的送料组件包括有直线震动器、料盒底板、出料板、吹风板,其中,直线震动器安装在机架或地面上,直线震动器顶部安装有底板,底板顶部的四个方向上各固定一条立柱,料盒底板固定在立柱顶部,料盒底板上安装有储料盒,储料盒一端安装有前吹气管,另一端安装有出料管,出料管出口位于同步带上方,储料盒顶部安装有上密封板,上密封板顶部安装有后吹气管,储料盒底部设有顶料口,底板顶部中心处安装有三轴气缸,三轴气缸活塞杆向上与升降块连接,升降块顶部安装有定心v型槽板,定心v型槽板顶部位于顶料口内。

所述的同步带两端设有同步轮,同步轮通过相应的同步轴安装在机架的轴承座上,同步带输出端一侧的机架上安装有步进电机,步进电机的传动轴与同步带输入端的同步轴连接,同步带输入端一侧的机架上安装有旋转编码器,旋转编码器与同步带输出端的同步轴连接。

所述的储料盒包括有出料板、吹风板、料盒侧板,其中,出料板竖直固定在料盒底板顶部一端,吹风板竖直固定在料盒底板顶部另一端,出料板与吹风板之间安装有料盒侧板,料盒侧板为两块,分别安装在出料板与吹风板两端之间,安装后的两块料盒侧板形成上大下小的梯形的储料室,r棒放置在储料室内,两块料盒侧板底部之间预留有顶料口。

所述的上密封板固定在出料板与吹风板顶部之间,后吹气管安装在上密封板顶部,前吹气管安装在吹风板上部,出料管位于出料板上部,前吹气管的出口与出料管入口位于同一水平面上,后吹气管出口向下穿过上密封板伸至出料管入口上方。

本实用新型在采用上述方案后,将无序状态的r棒放入储料盒中,送料组件将r棒自动沿其轴心线排列,连续输送到入料组件;r棒掉落到同步带的凹槽中,被自动带出;r棒经过激光测量组件位置后,机器将自动计算r棒的长度;r棒运行到产品剔除组件位置;不合格产品将被吹出轨道;合格产品进入收料盒,采用本方案后的结构合理、可以实现自动化检测。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整体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的送料组件示意图。

图3为送料组件的侧面剖视图。

图4为送料组件的端面剖视图。

图5为本实用新型的检测组件示意图。

图6为本实用新型的分选组件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所有附图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说明,本实用新型的较佳实施例为:参见附图1至附图6,本实施例所述的r棒长度高速检测系统包括有机架30,机架30顶部安装有同步带206,同步带206表面均匀分布有下凹的弧形的定位槽,定位槽的长度方向与同步带206的宽度方向一致;同步带206的输入端上方安装有中转斗,同步带206输入端一侧安装有送料组件,送料组件出口位于中转斗中方,中转斗出口处的同步带206两侧设有检测组件,同步带206输出端一侧的机架上安装有分选组件。同步带206两端设有同步轮,同步轮通过相应的同步轴安装在机架30的轴承座上,同步带206输出端一侧的机架30上安装有步进电机31,步进电机31的传动轴与同步带206输入端的同步轴连接,同步带206输入端一侧的机架30上安装有旋转编码器210,旋转编码器210与同步带206输出端的同步轴连接。

检测组件包括有激光测距感应器301、感应器安装板303、导向板304、升降板305、安装板306,安装板306为两块,分别安装有同步带两侧的机架上,两块安装板306相对一侧为内侧,安装板306外侧侧壁上沿竖直方向设有内凹的防偏槽307,升降板305一侧设有凸起的限位肋,限位肋嵌合在防偏槽307内,升降板305下部设有贯穿的调节槽308,升降板螺栓穿过调节槽308与安装板306外侧侧壁下部连接,导向板304一端与升降板305顶部连接,导向板304另一端位于安装板306内侧上方,导向板304两侧边缘处向上延伸形成侧限位边309,两条侧限位边309之间的导向板304上安装有感应器安装板303,激光测距感应器301安装在感应器安装板303上;安装后的两个激光测距感应器301发光面相对,感应器安装板303一端设有上下贯穿的长条形的安装板移动槽310,安装板螺栓由上向下穿过安装板移动槽310与导向板304上连接。

分选组件包括有电磁阀401、电磁阀感应器402、分选座404,其中,分选座404固定在同步带输出端一侧的机架上,分选座404顶部安装有电磁阀401,同步带一侧的分选座404上安装有感应支板405,感应支板405顶部水平折弯延伸至同步带上方形成感应端板,感应端板上设有上下贯穿的感应器调节槽406,电磁阀感应器402通过感应器调节槽406安装在感应端板上,感应支板405上部一侧设有气嘴定位槽407,分选座404上安装有气嘴408,气嘴408出口位于气嘴定位槽407内,气嘴408入口与外部压缩气管连接。

送料组件包括有直线震动器21、料盒底板4、出料板7、吹风板8,其中,直线震动器21安装在机架30或地面上,直线震动器21顶部安装有底板6,底板6顶部的四个方向上各固定一条立柱5,料盒底板4固定在立柱5顶部,料盒底板4上安装有储料盒,储料盒一端安装有前吹气管19,另一端安装有出料管10,出料管10出口位于同步带206上方,储料盒顶部安装有上密封板3,上密封板3顶部安装有后吹气管20,储料盒底部设有顶料口,底板6顶部中心处安装有三轴气缸11,三轴气缸11活塞杆向上与升降块1连接,升降块1顶部安装有定心v型槽板2,定心v型槽板2顶部位于顶料口内。

储料盒包括有出料板7、吹风板8、料盒侧板17,其中,出料板7竖直固定在料盒底板4顶部一端,吹风板8竖直固定在料盒底板4顶部另一端,出料板7与吹风板8之间安装有料盒侧板17,料盒侧板17为两块,分别安装在出料板7与吹风板8两端之间,安装后的两块料盒侧板17形成上大下小的梯形的储料室,r棒9放置在储料室内,两块料盒侧板17底部之间预留有顶料口。上密封板3固定在出料板7与吹风板8顶部之间,后吹气管20安装在上密封板3顶部,前吹气管19安装在吹风板8上部,出料管10位于出料板7上部,前吹气管19的出口与出料管10入口位于同一水平面上,后吹气管20出口向下穿过上密封板3伸至出料管10入口上方。

本实施例的r棒放置在储料室内,送料时,三轴气缸开始上升,直线震动器同时震动,r棒落入定心v型槽板的槽内,在震动力的作用下横着的、重叠的r棒掉落;只余下一条长度方向与定心v型槽板长度方向一致的r棒,定心v型槽板在三轴气缸的带动下继续上升至与上密封板贴合,两个倾斜面之间通过密封条形成密封;此时,直线震动器停止震动;前吹气管、后吹气管先后开始间隙吹气;在前吹气管、后吹气管的吹气作用下r棒进入出料管,通过出料管导向落至中转斗内,通过中转斗中转落至同步带的定位槽内,步进电机带动同步带将r棒向下输送;

当同步带带动r棒行至两个激光测距感应器之间时,其中一个激光测距感应器(左激光感应器)对r棒左端面的距离进行测量;另一个激光测距感应器(右激光感应器)对r棒右端面的距离进行测量;测出左右端面的距离后计算出r棒的长度是否合格,通过调节槽可以调整激光测距感应器的高度以及两者间的间距,以便适合于不同型号的r棒,限位肋嵌合在防偏槽内使升降板安装后稳定性更好;同步轮转动一个齿,同步带移动一个齿距,感应器感应一次;

气嘴出口正对同步带上的r棒端部,电磁阀感应器的位置通过感应器调节槽进行调整,电磁阀感应器感应到检测组件检测出的不良品行至气嘴出口处时,电磁阀控制外部压缩气管供气,气嘴喷出压缩气体,将同步带上的不良口吹落同步带,良品则正常通过,从而实现良品与不良品分离。

以上所述之实施例只为本实用新型之较佳实施例,并非以此限制本实用新型的实施范围,故凡依本实用新型之形状、原理所作的变化,均应涵盖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内。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