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高精度液压传感器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0072904发布日期:2020-03-10 09:11阅读:333来源:国知局
一种高精度液压传感器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液压传感器技术领域,更具体的是涉及一种高精度液压传感器。



背景技术:

液压传感器是工业实践中最为常用的一种压力传感器,其广泛应用于各种工业自控环境,涉及石油管道、水利水电、铁路交通、智能建筑、生产自控、航空航天、军工、石化、油井、电力、船舶、机床、液压机械等众多行业。液压传感器是把带隔离的硅压阻式压力敏感元件封装于不锈钢壳体内制作而成,它能将感受到的液体或气体压力转换成标准的电信号对外输出。

现有技术中,申请号为“201820899112.9”的实用新型专利公开了“一种液体压力传感器”,包括壳体,所述壳体内腔设有测试腔与控制腔,所述测试腔与控制腔之间设有密封隔板,所述测试腔内腔两端对称设有安装槽一,所述安装槽一内腔均设有绝缘防护垫,所述绝缘防护垫之间设有金属电阻应变片,所述金属电阻应变片外侧缠绕有测试软管,所述测试软管左端连接有排水口,所述排水口内设有压力密封塞,所述测试软管右端连接有入水口,所述入水口一端设有连接件,所述连接件一端连接有水管,所述金属电阻应变片两端均连接有连接线,所述连接线另一端之间连接有数据处理模块,且所述数据处理模块设置于控制腔内腔,所述数据处理模块下方设有蓄电池,结构简单,设计合理,能够对液体压力进行测试,使用方便。但是该实用新型在实际使用过程中发现存在一定缺陷,测试软管在膨胀时不仅对金属电阻应变片产生挤压力,测试软管未与金属电阻应变片接触的上下端也会产生压力,而这部分压力未检测到,导致最后检测出的压力数据存在一定误差,精度较低。

故如何解决上述技术问题,对于本领域技术人员来说很有现实意义。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为了解决现有液体压力传感器通过测试软管在膨胀时对金属电阻应变片产生挤压力来检测压力,但测试软管未与金属电阻应变片接触的上下端也会产生压力,而这部分压力未检测到,导致最后检测出的压力数据存在一定误差,精度较低的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高精度液压传感器。

本实用新型为了实现上述目的具体采用以下技术方案:

一种高精度液压传感器,包括壳体,壳体内从上到下依次设置有设置有金属电阻应变片a、金属电阻应变片b和金属电阻应变片c,金属电阻应变片b上缠绕有测试软管,测试软管通入液体介质后可同时与金属电阻应变片a和金属电阻应变片c接触。

进一步地,壳体内设置有隔板,金属电阻应变片a位于隔板底部,隔板顶部设置有数据处理模块,金属电阻应变片a、金属电阻应变片b和金属电阻应变片c分别通过电线与数据处理模块电连接。

进一步地,壳体顶部设置有电子显示屏,电子显示屏与数据处理模块电连接。

进一步地,测试软管一端伸出壳体连接有接头,测试软管另一端伸出壳体并设置有封堵塞,测试软管靠近接头处设置有流量计,流量计与数据处理模块电连接。

进一步地,壳体底部铰接有若干支撑柱,壳体底部开设有可容纳对应支撑柱的容纳槽。

进一步地,壳体正面铰接有透明观察窗。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如下:

1、本实用新型通过增设金属电阻应变片a和金属电阻应变片c,测试软管通液体后开始膨胀其上下端分别对金属电阻应变片a和金属电阻应变片c产生压力,再加上对金属电阻应变片b产生的压力,三者压力之和即为测出的压力数据,降低了误差,提高了检测精度。

2、本实用新型还增设了流量计,将检测到的流量数据实时反馈到电子显示屏上,便于对比分析液体流量与压力之间的关系。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一种高精度液压传感器的结构示意图;

图2是本实用新型的外表结构示意图。

附图标记:1-壳体,2-金属电阻应变片a,3-金属电阻应变片b,4-金属电阻应变片c,5-测试软管,6-隔板,7-数据处理模块,8-电子显示屏,9-接头,10-封堵塞,11-流量计,12-支撑柱,13-容纳槽,14-透明观察窗。

具体实施方式

为了使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技术方案及优点更加清楚明白,以下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进行进一步详细说明。应当理解,此处所描述的具体实施例仅用以解释本实用新型,并不用于限定本实用新型。

在本申请的描述中,需要理解的是,术语“中心”、“上”、“下”、“前”、“后”、“左”、“右”、“竖直”、“水平”、“顶”、“底”、“内”、“外”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申请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申请的限制。

以下结合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的特征和性能作进一步的详细描述。

实施例1

如图1到2所示,本实施例提供一种高精度液压传感器,包括壳体1,壳体1内从上到下依次设置有设置有金属电阻应变片a2、金属电阻应变片b3和金属电阻应变片c4,金属电阻应变片b3上缠绕有测试软管5,测试软管5通入液体介质后可同时与金属电阻应变片a2和金属电阻应变片c4接触。

壳体1内设置有隔板6,金属电阻应变片a2位于隔板6底部,隔板6顶部设置有数据处理模块7,金属电阻应变片a2、金属电阻应变片b3和金属电阻应变片c4分别通过电线与数据处理模块7电连接。

本实施例中,测试软管5通入液体后开始膨胀其上下端分别对金属电阻应变片a2和金属电阻应变片c4产生压力,再加上对金属电阻应变片b3产生的压力,三者压力数据分别通过数据处理模块7整合处理,压力之和即为测出的压力数据。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一种可选技术方案:

壳体1顶部设置有电子显示屏8,电子显示屏8与数据处理模块7电连接,测出的压力数据可直接在电子显示屏8上显示,方便观察。

测试软管5一端伸出壳体1连接有接头9,接头9用于和外接管道连接,测试软管5另一端伸出壳体1并设置有封堵塞10,测试压力时通过封堵塞10堵住测试软管5出口,测试结束后打开封堵塞10将测试软管5内的液体放出即可,测试软管5靠近接头9处设置有流量计11,流量计11与数据处理模块7电连接,流量计11可将检测到的流量数据实时反馈到电子显示屏8上,便于对比分析液体流量与压力之间的关系。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一种可选技术方案:

壳体1底部铰接有若干支撑柱12,壳体1底部开设有可容纳对应支撑柱12的容纳槽13,折叠支撑柱12即可将其收纳在容纳槽13内,不使用时可减少占用空间。

壳体1正面铰接有透明观察窗14,便于直接观察壳体1内部情况,同时方便打开透明观察窗14对内部元件进行检修。

以上所述,仅为本实用新型的较佳实施例,并不用以限制本实用新型,本实用新型的专利保护范围以权利要求书为准,凡是运用本实用新型的说明书及附图内容所作的等同结构变化,同理均应包含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内。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