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装支架、安装装置及检测装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0480626发布日期:2020-04-21 18:52阅读:110来源:国知局
安装支架、安装装置及检测装置的制作方法

本申请涉及列车前方异常状态检测的技术领域,尤其是涉及一种安装支架、安装装置及检测装置。



背景技术:

列车在行进过程中,通常需要检测列车前方的异常状态,目前大部分列车预警通过驾驶员主动判断前方障碍物,由于驾驶员双眼的视野范围有限,不能及时发现影响行车安全的因素。进而,通过安装的超宽动态图像采集装置、红外图像采集装置、激光雷达等设备,采集列车前方环境数据,如移动或静止物体的图像、视频等数据。

受环境因素影响,需要确保图像采集装置和雷达等设备稳定的安装在列车车头前。



技术实现要素:

本申请提供了一种安装支架,使不同尺寸的图像采集装置能够稳定的安装在列车车头上。

本申请提供的安装支架,包括支撑架、第一夹紧件和第二夹紧件,所述第一夹紧件和所述第二夹紧件均设置在所述支撑架上,从而形成用于容纳并固定图像采集装置的第一空间;

所述第一夹紧件与所述第二夹紧件中的至少一个与所述支撑架的相对位置能够调节,从而调节所述第一夹紧件与所述第二夹紧件之间的间距。

优选地,在所述第二夹紧件上设置第一长条孔,所述第二夹紧件通过连接件和所述第一长条孔与所述支撑架连接,从而调节所述第一夹紧件与所述第二夹紧件之间的间距。

优选地,还包括线夹组件,所述线夹组件与所述第二夹紧件连接,用于固定所述图像采集装置的线束。

优选地,所述线夹组件包括第一线夹部和第二线夹部,所述第一线夹部和所述第二线夹部相对设置的位置分别开设缺口,用于卡接所述线束。

优选地,所述线夹组件还包括连接部,所述连接部均与所述第一夹紧件和所述第二夹紧件连接,在所述线夹组件的连接部上开设第二长条孔,使所述线夹组件与所述第二夹紧件之间的相对位置能够调节。

优选地,所述支撑架为u形架,其围设成用于容纳雷达的第二空间;

其中,所述支撑架的两侧设有加强筋。

第二方面,本申请还提供了一种安装装置,包括连接架和如上所述的安装支架;

所述连接架用于与车辆的车体连接;

所述安装支架的支撑架的两端与所述连接架连接。

优选地,还包括第一支架、第二支架和第三支架,所述第一支架连接在所述连接架上,所述安装支架的支撑架的两端与所述第一支架连接;

所述第二支架设置在所述第一支架的下方,所述第二支架形成两个分立的三角形结构;

所述第三支架将所述第一支架和所述第二支架连接在一起。

本申请还提供了一种检测装置,通过稳定安装在列车车头前的图像采集装置和雷达,采集列车前方的环境数据,检测和识别列车前方物体是否影响列车正常运行,并及时报警通知驾驶人员。

第一方面,本申请提供的检测装置,包括雷达、图像采集装置以及如上所述的安装装置;

所述雷达设置于所述支撑架围设成的第二空间内,所述图像采集装置设置于所述第一空间内;

所述连接架的两端用于与列车的防撞块连接,且架设在所述列车的号码牌上方。

第二方面,本申请提供的检测装置,包括雷达、图像采集装置以及如上所述的安装装置;

所述雷达设置于所述支撑架围设成的第二空间内,所述图像采集装置设置于所述第一空间内;

所述连接架的连接端用于与列车的防撞块的顶面连接,所述第一支架架设在所述列车的号码牌上方,所述第二支架设置于所述列车的号码牌的下方,且所述第二支架的连接端用于与列车的防撞块的底面连接。

本申请提供的安装支架、安装装置及检测装置,能够将不同尺寸的图像采集装置和雷达稳定的安装在列车的车头前,从而实现对列车前方的环境数据的采集、检测和识别,为列车的安全行驶提供保障。

为使本申请的上述目的、特征和优点能更明显易懂,下文特举较佳实施例,并配合所附附图,作详细说明如下。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申请实施例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应当理解,以下附图仅示出了本申请的某些实施例,因此不应被看作是对范围的限定,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相关的附图。

图1示出了本申请实施例所提供的支撑架的结构示意图;

图2示出了本申请实施例所提供的安装支架的结构示意图;

图3示出了本申请实施例所提供的安装支架的第一局部示意图;

图4示出了本申请实施例所提供的安装支架的第二局部示意图;

图5示出了本申请实施例所提供的检测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图6示出了本申请实施例所提供的检测装置的仰视图;

图7示出了图5的a-a方向的剖面图。

附图标记:11-支撑架;111-第二空间;12-第一夹紧件;13-第二夹紧件;131-第一长条孔;141-第一线夹部;142-第二线夹部;143-连接部;1431-第二长条孔;21-连接架;22-第一支架;23-第二支架;24-第三支架;31-相机;32-线束;33-雷达;34-列车的防撞块;35-列车的号码牌。

具体实施方式

为使本申请实施例的目的、技术方案和优点更加清楚,下面将结合本申请实施例中附图,对本申请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申请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通常在此处附图中描述和示出的本申请实施例的组件可以以各种不同的配置来布置和设计。因此,以下对在附图中提供的本申请的实施例的详细描述并非旨在限制要求保护的本申请的范围,而是仅仅表示本申请的选定实施例。基于本申请的实施例,本领域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申请保护的范围。

在本申请实施例的描述中,需要说明的是,术语“上”、“下”、“左”、“右”、“竖直”、“水平”、“内”、“外”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或者是该实用新型产品使用时惯常摆放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实用新型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此外,术语“第一”、“第二”、“第三”等仅用于区分描述,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相对重要性。

此外,术语“水平”、“竖直”等术语并不表示要求部件绝对水平或悬垂,而是可以稍微倾斜。如“水平”仅仅是指其方向相对“竖直”而言更加水平,并不是表示该结构一定要完全水平,而是可以稍微倾斜。

在本申请实施例的描述中,还需要说明的是,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术语“设置”、“安装”、“连通”、“连接”应做广义理解,例如,可以是固定连接,也可以是可拆卸连接,或一体地连接;可以是机械连接,也可以是电连接;可以是直接相连,也可以通过中间媒介间接相连,可以是两个元件内部的连通。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在本实用新型中的具体含义。

实施例一:

如图1~图4所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了一种安装支架,包括支撑架11、第一夹紧件12和第二夹紧件13,第一夹紧件12和第二夹紧件13均设置在支撑架11上;

支撑架11为u型架(如图1所示),其围设成用于容纳雷达33的第二空间111;在支撑架11的两侧设置加强筋,加强筋用于加强支撑架11的支撑作用,防止支撑架11发生震动;支撑架11上设置安装孔,其他结构件通过安装孔与支撑架11连接。本申请实施例中的支撑架11不仅用于安装雷达33,还用于连接第一夹紧件12和第二夹紧件13,从而形成用于容纳并固定图像采集装置的第一空间;

需要补充的是,支撑架11两侧的加强筋可以通过焊接的方式连接在支撑架11上,也可以采用一体成型的方式,因为支撑架11和加强筋一体铸造成型,可以减少生产制造步骤,节省成本,提高生产效率;进而,加强筋无论采用哪种连接方式设置在支撑架11上,都在本申请的保护范围之内,在此不再一一赘述。

第一夹紧件12与第二夹紧件13中的至少一个与支撑架11的相对位置能够调节,从而调节第一夹紧件12与第二夹紧件13之间的间距。

在本申请实施例中,第一夹紧件12固定在支撑架11上,第二夹紧件13与支撑架11的相对位置能够调节,进而根据图像采集装置的尺寸,调节第一夹紧件12与第二夹紧件13之间的间距,使图像采集装置的安装更加稳定。

本申请的图像采集装置选用相机31,第一夹紧件12和第二夹紧件13的形状与支撑架11的形状相似,也为u型结构;其中,第一夹紧件12的一端通过连接件与支撑架11上的安装孔固定连接,在第二夹紧件13上设置第一长条孔131,第二夹紧件13通过连接件和第一长条孔131与支撑架11连接。

相机31前端平面和第一夹紧件12的限位面重合,将相机31放入第一夹紧件12和第二夹紧件13中,第二夹紧件13上设有第一长条孔131,通过调节连接件在第一长条孔131中的位置,调整第一夹紧件12与第二夹紧件13之间的间距,进而实现夹紧相机31。

安装支架还包括线夹组件,线夹组件与第二夹紧件13连接,用于固定图像采集装置的线束32。

本申请实施例中的线束32为相机31的usb(universalserialbus,通用串行总线),线夹组件与第二夹紧件13连接,进而将相机31的usb固定。

线夹组件包括第一线夹部141和第二线夹部142,将第一线夹部141和第二线夹部142通过螺丝固定在第二夹紧件13上,第一线夹部141和第二线夹部142相对设置的位置分别开设缺口,用于卡接线束32;需要说明的是,缺口处于第一线夹部141和第二线夹部142相对设置的中部位置,且缺口的形状与线束32的形状相匹配,第一线夹部141和第二线夹部142通过螺丝固定,拧紧螺丝可以夹紧线束32。

线夹组件还包括连接部143,连接部143均与第一夹紧件12和第二夹紧件13连接,在线夹组件的连接部143上开设第二长条孔1431,使线夹组件与第二夹紧件13之间的相对位置能够调节,如图4所示。

连接部143与第二线夹部142的一端连接,且连接部143设置在第一夹紧件12和第二夹紧件13的上方,连接部143上的第二长条孔1431与第二夹紧件13上的第一长条孔131重合设置。

第一长条孔131用于调节第一夹紧件12和第二夹紧件13之间的距离,进而夹紧相机31;第二长条孔1431用于调节第一线夹部141和第二线夹部142的位置,进而调节线束32的固定位置。

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安装支架包括支撑架11、第一夹紧件12、第二夹紧件13和线夹组件;支撑架11为u型结构,两侧的加强筋作为加强结构,防止支撑架11震动;第一夹紧件12和第二夹紧件13用于固定相机31,通过调节第二夹紧件13上的第一长条孔131,来调节第一夹紧件12和第二夹紧件13之间的距离,进而将相机31稳定的固定在支撑架11上方;线夹组件用于夹紧相机31的线束32,防止线束32在列车运行过程中发生松动,第二线夹部142上设置第二长条孔1431,第二长条孔1431用于调节线束32的固定位置。

进而,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安装支架将相机31固定在列车的车头前端,实现相机31的固定和防护,并有效防止列车运行过程中损伤相机31,以及避免相机31插头松动。

实施例二:

如图1~图7所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了一种安装装置,包括连接架21和如实施例一中所述的安装支架;本申请实施例包括实施例一中的安装支架;由于安装支架具有实施例一中的技术效果,所以具有该安装支架的安装装置也具有相同的技术效果,进而相同的结构特征不再一一赘述。

连接架21用于与列车的车体连接,安装支架的支撑架11的两端与连接架21连接;如图5和图7所示,连接架21由两个方管并列焊接形成,在连接架21的两个端部焊接钢板,钢板压在防撞块上,连接架21的横截面为日字型,连接架21架设在列车的号码牌35上方,进而连接架21的两端与列车的防撞块34连接。在连接架21与列车的防撞块34之间设置钢板,增大列车的防撞块34的受力面积,进而保护列车的防撞块34被损伤。

安装装置包括第一支架22、第二支架23和第三支架24;

第一支架22连接在连接架21上,安装支架的支撑架11的两端与第一支架22连接;第一支架22为t型支架,t型支架的一端与连接架21的一端焊接在一起,两个t型支架相对设置,在两个t型支架上焊接承载板,在承载板上设置支撑架11,在支撑架11内设置雷达安装座,雷达安装座可兼容两种雷达33,雷达33的型号根据实际情况进行选择;通过螺丝将雷达安装座稳定的固定在承载板上,且位于支撑架11内部,支撑架11对雷达33的固定具有限位作用,进而将雷达33固定在支撑架11所围设的第二空间111内。

第二支架23设置在第一支架22的下方,第二支架23形成两个分立的三角形结构,即第二支架23为m型机构,如图6所示,由于三角形的稳定性最好,将m型的第二支架23设置在列车的号码牌35的底部,使得第一支架22和第二支架23将列车的号码牌35夹设其中,进而间接提高安装支架的稳定性;第三支架24将第一支架22和第二支架23连接在一起,第三支架24伸出列车的号码牌35,采用两根型材分别置于左右并用连接板连接,即通过方管和钢板焊接成框架,结构简单、轻量化和成本低;框架上有外六方螺丝,螺丝头上粘接尼龙垫,往上拧紧外六方螺丝,第一支架22和第二支架23将列车的防撞块34夹紧,形成夹紧结构,进而压紧列车的防撞块34,防止损伤列车的防撞块34的上漆面。

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安装装置,包括连接架21、第一支架22、第二支架23、第三支架24和安装支架;第一支架22为t型机构,设置在列车的号码牌35的上方,第二支架23为m型机构,形成两个分立的三角形稳定结构,设置在列车的号码牌35的底部;第一支架22和第二支架23之间设置第三支架24,第三支架24辅助压紧列车的防撞块34。

进而,相机31和雷达33等检测设备通过本申请实施例中的安装装置固定在列车的车头前端,实现检测设备的固定和防护。

需要说明的是,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安装装置除了应用在列车上,还可以应用在其他一些车辆上,如农用车辆,大型工程车辆等

实施例三:

如图1~图7所示,第一方面,本申请实施例提供了第一种检测装置,包括雷达33、图像采集装置以及实施例二中的安装装置;

雷达33设置于支撑架11围设成的第二空间111内,图像采集装置设置于第一空间内;

连接架21的两端用于与列车的防撞块34连接,且架设在列车的号码牌35上方。

第二方面,本申请实施例提供了第二种检测装置,包括雷达33、图像采集装置以及实施例二中的安装装置;

雷达33设置于支撑架11围设成的第二空间111内,图像采集装置设置于第一空间内;

连接架21的连接端用于与列车的防撞块34的顶面连接,第一支架22架设在列车的号码牌35上方,第二支架23设置于列车的号码牌35的下方,且第二支架23的连接端用于与列车的防撞块34的底面连接。

本申请实施例采用第二种检测装置,通过采用本申请实施例中的检测装置,采集列车前方的环境数据,如移动或静止物体的图像、视频等数据,运用软件和算法分析方法,检测和识别该物体是否影响列车正常运行,并及时报警通知驾驶人员;解决了现有技术中通过驾驶员主动判断前方障碍物,不能及时发现影响行车安全因素的问题。

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检测装置,包括实施例二中的安装装置;由于安装装置具有实施例二中的技术效果,所以具有该安装装置的检测装置也具有相同的技术效果,进而相同的结构特征不再一一赘述。

最后应说明的是:以上所述实施例,仅为本申请的具体实施方式,用以说明本申请的技术方案,而非对其限制,本申请的保护范围并不局限于此,尽管参照前述实施例对本申请进行了详细的说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应当理解:任何熟悉本技术领域的技术人员在本申请揭露的技术范围内,其依然可以对前述实施例所记载的技术方案进行修改或可轻易想到变化,或者对其中部分技术特征进行等同替换;而这些修改、变化或者替换,并不使相应技术方案的本质脱离本申请实施例技术方案的精神和范围,都应涵盖在本申请的保护范围之内。因此,本申请的保护范围应所述以权利要求的保护范围为准。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