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光电式检测气门偏移的装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0900842发布日期:2020-05-29 11:54阅读:256来源:国知局
一种光电式检测气门偏移的装置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发动机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光电式检测气门偏移的装置。



背景技术:

发动机气门室发动机配气机构的重要部件,保证发动机在工作时定时为气缸吸入新鲜的可燃混合气,并及时将燃烧后的废气排出气缸,影响着发动机的性能。而随着气缸压力增大,转速增加,气门落座速度增加,气门落座时会发生径向偏移,这会使气门落座发生偏心运动,对座圈和气门产生很大的冲击力,引起气门过度磨损及气门断裂的问题。



技术实现要素:

为了克服现有技术的缺陷,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结构简单、容易制造的检测气门偏移的装置。

本实用新型解决其技术问题所采用的技术方案是:一种光电式检测气门偏移的装置,包括发光元件、汽缸盖、气门、光敏元件、第一通光孔、气门导管、第二通光孔,发光元件和光敏元件安装固定在汽缸盖上,引线从汽缸盖引出;第一通光孔经过汽缸盖、气门导管一直贯穿到第二通光孔,第一通光孔连接有光敏元件,第二通光孔连接有发光元件。

所述的发光元件和光敏元件安装在同一水平线上;所述的第一通光孔和第二通光孔宽度与气门杆直径相等,保证气门运动不偏移时,发光元件发出的光线经过第二通光孔而无法通过第一通光孔,即光敏元件接收不到来自发光元件的光线;而当气门运动偏移时,光敏元件接收来自发光元件通过第二通光孔和第一通光孔的光线。

所述的光敏元件的引线与发动机控制单元相连,可以进行信号处理,从而判断气门是否发生偏移。

本实用新型具有以下的有益效果:

1、本实用新型装置结构简单,在工程上容易实现。

2、本实用新型可以实时检测到气门运动是否发生偏移,有利于及时发现发动机故障。

附图说明

下面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进一步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示意图;

图中1.发光元件,2.汽缸盖,3.气门,4.光敏元件,5.第一通光孔,6.气门导管,7.第二通光孔。

具体实施方式

一种光电式检测气门偏移的装置,包括发光元件1、汽缸盖2、气门3、光敏元件4、第一通光孔5、气门导管6、第二通光孔7。发光元件1和光敏元件4安装固定在汽缸盖2上,引线从汽缸盖引出;第一通光孔5经过汽缸盖2、气门导管6一直贯穿到第二通光孔7,第一通光孔5连接有光敏元件4,第二通光孔7连接有发光元件1。

所述的发光元件1和光敏元件4安装在同一水平线上;所述的第一通光孔5和第二通光孔7宽度与气门杆直径相等,保证气门3运动不偏移时,发光元件1发出的光线经过第二通光孔7而无法通过第一通光孔,即光敏元件4接收不到来自发光元件1的光线;而当气门3运动偏移时,光敏元件4接收来自发光元件1通过第二通光孔7和第一通光孔5的光线。

所述的光敏元件4的引线与发动机控制单元相连,可以进行信号处理,从而判断气门3是否发生偏移。



技术特征:

1.一种光电式检测气门偏移的装置,包括发光元件(1)、汽缸盖(2)、气门(3)、光敏元件(4)、第一通光孔(5)、气门导管(6)、第二通光孔(7),其特征在于:发光元件(1)和光敏元件(4)安装固定在汽缸盖(2)上,引线从汽缸盖引出;第一通光孔(5)经过汽缸盖(2)、气门导管(6)一直贯穿到第二通光孔(7),第一通光孔(5)连接有光敏元件(4),第二通光孔(7)连接有发光元件(1)。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光电式检测气门偏移的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发光元件(1)和光敏元件(4)安装在同一水平线上;所述的第一通光孔(5)和第二通光孔(7)宽度与气门杆直径相等,保证气门(3)运动不偏移时,发光元件(1)发出的光线经过第二通光孔(7)而无法通过第一通光孔,即光敏元件(4)接收不到来自发光元件(1)的光线;而当气门(3)运动偏移时,光敏元件(4)接收来自发光元件(1)通过第二通光孔(7)和第一通光孔(5)的光线。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光电式检测气门偏移的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光敏元件(4)的引线与发动机控制单元相连,可以进行信号处理,从而判断气门(3)是否发生偏移。


技术总结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光电式检测气门偏移的装置,包括发光元件、汽缸盖、气门、光敏元件、第一通光孔、气门导管、第二通光孔,发光元件和光敏元件安装固定在汽缸盖上,引线从汽缸盖引出;第一通光孔经过汽缸盖、气门导管一直贯穿到第二通光孔,第一通光孔连接有光敏元件,第二通光孔连接有发光元件,气门运动不偏移时,光敏元件接收不到来自发光元件的光线;而当气门运动偏移时,光敏元件接收来自发光元件通过第二通光孔和第一通光孔的光线,进行信号处理,从而判断气门是否发生偏移。本实用新型装置结构简单,在工程上容易实现,可以实时检测到气门运动是否发生偏移,有利于及时发现发动机故障。

技术研发人员:竺宸伊;傅瑜杭;孟耀东;黄明珠
受保护的技术使用者:浙江农林大学暨阳学院
技术研发日:2019.10.22
技术公布日:2020.05.29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