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便于携带的氯离子检测装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1554549发布日期:2020-07-21 12:28阅读:181来源:国知局
一种便于携带的氯离子检测装置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氯离子检测仪的技术领域,尤其是涉及一种便于携带的氯离子检测装置。



背景技术:

氯离子是诱发钢筋锈蚀的重要因素,而含有高浓度氯盐的海砂在建筑材料中被广泛应用,从而影响建筑物的耐久性和安全性。因此我国相关规范明确要求混凝土在选配砂子、骨料、水泥、外加剂、拌和水等混凝土原材料的时候,必须进行氯离子含量的测试,防止过量氯离子带入混凝土中。

由于一般氯离子测试仪都配带多种试剂和检测电极,使用者在携带测试仪的过程中,使用者需要分别携带这些物品。现有技术中如授权公告号cn209296729u的中国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混凝土检测用氯离子测定仪,该实用新型中试剂放置腔、检测仪放置腔来放置试剂瓶。

以上专利方便使用者携带般氯离子测试仪,但是在一般情况中,进行这一类检测所需要的试剂较多,且试剂经常需要补充,导致试剂瓶的存取频率较高。该专利中使用者需要存放或取出试剂瓶时,只能通过箱体外侧的封口进行操作,将试剂瓶从箱体的侧面分别放置进箱体内部对应的限位槽中,使用存放试剂瓶时操作空间较小,增加了使用者的使用难度,不够方便。



技术实现要素:

针对现有技术存在的不足,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提供一种便于携带的氯离子检测装置,其具有方便使用的特点。

本实用新型的上述实用新型目的是通过以下技术方案得以实现的:

一种便于携带的氯离子检测装置,包括检测仪本体、与检测仪本体可拆卸连接的检测电极和用于容纳试剂溶液的若干组试剂瓶,还包括箱体,所述箱体包括底层和用于遮挡所述底层的顶层,所述顶层与所述底层可拆卸连接,所述底层设置有用于容纳所述检测仪本体的第二容置腔和用于容纳所述检测电极的第三容置腔,所述顶层设置有若干组用于容纳所述试剂瓶的第一容置腔,所述顶层的上表面设置有用于遮挡各所述第一容置腔的盖板,所述盖板与所述顶层转动连接,所述盖板设置有供所述盖板与所述顶层固定的锁合组件。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使用者可将试剂瓶放置进第一容置腔中,将检测仪本体放置进第二容置腔中,将检测电极放置进第三容置腔中,令使用者可以同时携带测仪本体、试剂瓶和检测电极。当使用者需要打开底层时,可将顶层取出,使第二容置腔和四散容置腔外露。当使用者仅需要对试剂瓶进行存取操作时,可打开盖板,使顶层内的第二容置腔外露,从而方便使用者对试剂瓶直接进行操作。

作为优选,所述顶层的侧面设置有用于配合所述锁合组件的卡接块和用于连接所述卡接块的连接轴,所述卡接块的周侧设置有凸起部,所述连接轴与所述顶层转动连接,所述锁合组件包括连接杆和供所述凸起部卡接的卡接环,所述卡接环的内侧开设有供所述凸起部穿设的卡接口,所述连接杆的一端与所述卡接环固定连接,所述连接杆的另一端与所述盖板转动连接。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当使用者需要打开盖板时,可旋转卡接块,使卡接块旋转动到凸起部与卡接口重合的角度时,卡接环处于非锁合状态,可取出卡接环。同理,当使用者需要固定盖板时,可将卡接块旋转到凸起部与卡接口对应的角度,使卡接块穿过卡接环,在旋转卡接块,此时卡接环被固定在卡接块与顶层之间,处于锁合状态,使盖板与顶层相对固定。

作为优选,所述顶层的内侧开设有固定槽,所述固定槽设置有用于固定所述连接轴的固定块和防止所述固定块脱离所述固定槽的挡块,所述固定块与所述固定槽转动连接,所述连接轴穿设于所述顶层的外侧与所述固定块固定连接。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固定块、连接轴和卡接块可视为一个整体与固定槽转动连接,固定槽通过挡块使固定块只能在固定槽内旋转,从而使卡接块与顶层相对固定。

作为优选,所述凸起部及所述卡接口的数量分别为三,各所述凸起部之间呈正三角形分布。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一方面可增大凸起部与卡接环之间的接触面积,使凸起部与卡接环之间的卡扣配合更加稳定;另一方面减少凸起部与卡接口之间的距离,减少凸起部旋转到卡接口的角度,方便使用者锁合卡接环。

作为优选,所述固定块设置有均与各所述凸起部相对应的容置槽,所述容置槽设置有定位滚珠、用于推动所述定位滚珠的弹簧和防止所述定位滚珠完全脱离所述容置槽的限位环,所述固定槽的槽底开设有供所述定位滚珠卡接的定位槽。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当使用者将卡接块旋转到凸起部与卡接口相对应的位置时,定位滚珠与定位槽卡接,阻止使用者继续转动卡接块,对使用者起到提醒作用,方便使用者对卡接环进行固定。

作为优选,所述顶层包括两个以所述底层中轴线呈镜像分布的顶盒,两所述顶盒两侧的下表面分别固定连接有滑块,所述底层开设有供所述滑块滑动连接的滑槽,各所述滑槽贯通所述底层的两端,所述滑槽的中部开设有限位槽,所述限位槽的内部卡接有与所述滑块固定连接的限位环,所述底层的两端设置有若干组用于抵接所述顶盒的卡块,各所述卡块与所述底层转动连接。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当两顶盒和顶层处于固定状态时,底层两端的卡块分别抵接于顶盒的两端,使顶盒与底层在水平方向上相对固定;由于限位槽与限位环的卡扣配合,顶盒与底层在竖直方向上相对固定,从而使顶盒与底层相对固定。当使用者需要打开底层时,可先旋转卡块,使卡块远离顶盒,然后推动顶盒,使两顶盒分别沿着滑槽移动,使两顶盒与顶盒分离,从而打开底层。同理,当使用者需要关闭底层时,可将使两顶盒分别沿着滑槽移动。当两顶盒移动到相互贴合的状态时,关闭底层,再旋转卡块,使两顶盒相对固定。

作为优选,所述顶盒的两侧开设有可完全容纳所述卡块的让位槽,所述底层开始有与所述让位槽相对应的安装槽。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使用者搬动箱体时,可通过让位槽对箱体施力,搬动箱体。

作为优选,所述卡块的顶部设置有铁块,所述让位槽设置有用于吸引对所述铁块的磁铁。作为优选,所述卡块的一端设置有铁块,所述顶盒设置有用于吸引对所述铁块的磁铁。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当卡块处于固定顶盒的状态时,通过磁铁和铁块的吸引力使卡块对应稳定,防止在运输过程中由于抖动使卡块脱离顶盒,影响顶盒的固定。

作为优选,所述盖板的上表面设置有把手。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当盖板处于非锁合状态时,使用者可以通过受力部对盖板施力,方便使用者打开盖板;当盖板处于锁合状态时,使用者可通过把手提起箱体,方便使用者对箱体运输。

作为优选,所述盖板的下表面设置有用于抵接所述试剂瓶的弹性压合部。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当盖板处于关闭状态时,压合部可对试剂瓶施力,使试剂瓶稳定安装于第一容置腔中,且由于压合部具有弹性,可防止试剂瓶发生碰撞导致试剂泄露,提高了安全性。

综上所述,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技术效果为:

1.本实用新型方便使用者对试剂瓶直接进行操作;

2.本实用新型减少试剂瓶的倾斜,防止试剂泄露;

3.本实用新型可防止试剂瓶发生碰撞导致试剂泄露,提高了安全性。

附图说明

图1是一种便于携带的氯离子检测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图2是一种便于携带的氯离子检测装置打开盖板状态示意图。

图3是一种便于携带的氯离子检测装置打开底层状态示意图。

图4是锁合组件的爆炸示意图。

图5是图4中a部分的局部放大示意图。

图6是图3中b部分的局部放大示意图。

图7是图3中c部分的局部放大示意图。

图中,1、检测仪本体;2、检测电极;3、试剂瓶;4、箱体;5、顶层;51、顶盒;511、上模;5111、第一容置腔;52、盖板;521、把手;522、合页;523、压合部;53、锁合组件;531、连接杆;532、卡接环;5321、卡接口;533、连接轴;534、卡接块;5341、凸起部;535、固定块;536、容置槽;5361、定位滚珠;5362、弹簧;5363、限位环;54、固定槽;541、挡块;542、定位槽;55、滑块;551、限位块;56、让位槽;561、磁铁;6、底层;61、下壳体;611、滑槽;612、限位槽;613、安装槽;614、卡块;6141、铁块;62、下模;621、第二容置腔;622、第三容置腔。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详细说明。

参照图1和图2,为本实用新型公开的一种便于携带的氯离子检测装置,包括有箱体4。

参照图2和图3,还包括有检测仪本体1、检测电极2、和试剂瓶3,试剂瓶3的数量为八。

箱体4包括有顶层5和底层6。底层6包括有下壳体61和下模62,下模62由pvc材料制成,下模62粘于下壳体61的内部。下模62的上表面中部开设有第二容置腔621和第三容置腔622,其中第二容置腔621与检测仪本体1相匹配,第三容置腔622与检测电极2相对应,使检测仪本体1和检测电极2分别放置于第二容置腔621与第三容置腔622中。

顶层5包括有两组顶盒51,两顶盒51呈镜像分布。两顶盒51与下壳体61相匹配,且两顶盒51滑动的底部与下壳体61的顶部滑动连接。当使用者推开两顶盒51后,可使下模62外露,从而存放或取出检测仪本体1和检测电极2。

每一组顶盒51的内部粘有一个上模511。上模511由pvc材料制成,且山模的上表面开设有四个第一容置腔5111。第一容置腔5111与试剂瓶3相匹配,使各试剂瓶3均可以放置进第一容置腔5111中。

每一个顶盒51的上表面设置有一块盖板52,盖板52与顶盒51相匹配。下壳体61中部的正上方设置有两个把手521,两个把手521的下表面分别与两盖板52的上表面栓接。

盖板52远离把手521的一端栓接有合页522,并通过合页522与顶盒51转动连接。盖板52的下表面中部粘有珍珠棉压合部523。当盖板52处于关闭状态时,压合部523的下表面抵接于试剂瓶3的上表面,对试剂瓶3进行压合,使试剂瓶3对第一容置腔5111相对固定。

每一个顶盒51的两侧分别设置有两组锁合组件53,且锁合组件53位于顶盒51接近把手521的一端。每一组锁合组件53包括有一条连接杆531和一个圆形卡接环532。卡接环532由橡胶材料制成。连接杆531的顶部通过转轴与盖板52的侧面转动连接,连接杆531的底部粘于卡接环532的外侧。每一个卡接环532的内侧开设有三个卡接口5321,且各卡接口5321之间呈正三角形分布。

每一个卡接环532的内侧设置有一条连接轴533,连接轴533与卡接环532的内侧相匹配。连接轴533的一端与卡接环532的外侧平齐,并粘有卡接块534,使卡接环532嵌于卡接块534与、连接轴533与顶盒51外侧形成的卡接间隙中。

卡接块534与连接轴533相匹配,卡接块534的外侧粘有三个凸起部5341,各凸起部5341与卡接口5321相对应。

每一个顶盒51的内侧开设有两个圆形固定槽54,固定槽54的中心点与连接轴533的中心点位于同一水平直线上。固定槽54的内部放置有固定块535,固定块535与固定槽54相匹配,固定块535的侧面与固定槽54的槽壁之间通过间隙配合转动连接。固定槽54的槽口粘有挡块541,挡块541接近固定块535的一面抵接于固定块535的一面,使固定块535始终位于固定槽54的内部。连接轴533远离卡接块534的一端穿设于顶盒51与固定块535栓接,使卡接块534及连接轴533与顶盒51转动连接。

当盖板52与顶盒51处于锁合状态时,各凸起部5341均与各卡接口5321的位置不重合,卡接环532卡接于凸起部5341的内侧与顶盒51的外侧之间,使对应的盖板52与顶盒51之间不能相对转动,从而使盖板52对顶盒51相对固定。

同理,当使用者将卡接块534旋转至各凸起部5341均与各卡接口5321重合的角度时,可将卡接环532从凸起部5341的内侧与顶盒51的外侧之间取出,再转动盖板52打开对应的顶盒51。

每一块固定块535接近连接轴533的一面开设有三个容置槽536,各容置槽536的位置均与各卡接口5321相对应。容置槽536的内部放置有定位滚珠5361和弹簧5362,容置槽536的槽口粘有圆形限位环5363。定位滚珠5361与容置槽536相匹配,限位环5363的内径小于定位滚珠5361的直径。弹簧5362的一端抵接于容置槽536的槽底,另一端抵接于定位滚珠5361,使定位滚珠5361抵接于限位环5363。

每一个固定槽54的槽底开设有三个定位槽542,各定位槽542均与各限位环5363相对应,且当定位滚珠5361完全抵接于限位环5363时,定位槽542刚好可容纳定位滚珠5361穿设于限位环5363的一部分。

当使用者将卡接块534旋转到凸起部5341与卡接口5321相对应的位置时,定位滚珠5361穿设于限位环5363与定位槽542卡接,对卡接块534的转动具有阻力的作用,令使用者在旋转卡接块534时,可通过卡接块534受到的阻力来判断各凸起部5341达到均与各卡接口5321重合的状态。

参照图6和图7,下壳体61的两端分别开设有两条滑槽611。滑槽611以水平方向设置,并以接近下壳体61中心点到远离下壳体61中心点的方向延伸。各滑槽611分别连通下壳体61的侧面和上表面。各滑槽611的中部均开设有限位槽612,使滑槽611及限位槽612的纵向截面呈t形。

顶盒51的下表面栓接有四条滑块55,各滑块55分别均与各滑槽611相对应。各滑块55的一面与顶盒51的外侧平齐,另一面均焊接有限位块551。各限位块551均与各限位槽612相对应,使滑块55及限位块551的纵向截面呈t形。

各滑块55及各限位块551均容纳于对应的各滑槽611及各限位槽612中,并与各滑槽611及各限位槽612间隙配合,使两顶盒51的底部分别可与下壳体61的顶部槽滑动连接。由于限位槽612与限位块551的卡扣配合,顶盒51与下壳体61在竖直方向上相对固定。

下壳体61的两端设置有安装槽613,两安装槽613分别开设于下壳体61两端的上表面中部。两顶盒51接近安装槽613的一面分别开设有让位槽56,两让位槽56贯通顶盒51的下表面,使两让位槽56分别与两安装槽613连通。

每一个安装槽613的内部设置有两条呈镜像分布的卡块614。各卡块614的长度与安装槽613下表面到让位槽56上表面的距离相匹配。卡块614上部接近顶盒51的一面贴近于对应让位槽56的槽底。每一条卡块614远离下壳体61的一端栓接有一块铁块6141,每一个让位槽56的上表面栓接有两块磁铁561,且各磁铁561均位于各铁块6141的正上方。

各让位槽56通过磁铁561与铁块6141之间相互作用过的吸引力,使卡块614保持竖直状态,由于各卡块614贴合于顶盒51的两端,使顶盒51与下壳体61在水平方向上相对固定,从而使顶盒51与下壳体61相对固定。

当使用者需要打开下壳体61时,可先转动卡块614,使各卡块614完全容纳进安装槽613中,然后推动顶盒51,使两顶盒51分别沿着滑槽611移动脱离下壳体61,从而打开下壳体61。

同理,当使用者需要关闭下壳体61时,可将使两顶盒51分别沿着滑槽611移动。当两顶盒51移动到相互贴合的状态,旋转各卡块614,使各卡块614转动到各磁铁561与各铁块6141吸引的位置,使两顶盒51与下壳体61相对固定。

由于在顶盒51的安装和拆卸过程中,使用者不需要对顶盒51进行在竖直方向上旋转,可使第一容置腔5111(参照图3)保持竖直状态,使试剂瓶3在运输过程中更加平稳,防止试剂泄露。

本实施例的实施原理为:当盖板52处于非锁合状态时,使用者可以通过受力部对盖板52施力,方便使用者打开盖板52;当盖板52处于锁合状态时,使用者可通过把手521提起两顶盒51,方便使用者运输顶盒51及下壳体61。使用者可将试剂瓶3放置进第一容置腔5111中,将检测仪本体1放置进第二容置腔621中,将检测电极2放置进第三容置腔622中,令使用者可以同时携带测仪本体、试剂瓶3和检测电极2。当使用者需要取出检测仪本体1或检测电极2时,可拨动卡块614并取出两顶盒51,使第二容置腔621和四散容置腔外露。当使用者仅需要对试剂瓶3进行存取操作时,可打开盖板52,使第二容置腔621外露,从而方便使用者对试剂瓶3直接进行操作。

本具体实施方式的实施例均为本实用新型的较佳实施例,并非依此限制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故:凡依本实用新型的结构、形状、原理所做的等效变化,均应涵盖于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