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用于检测扒胎机蜗轮箱工作时噪音与震动的检测设备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1835123发布日期:2020-08-11 22:51阅读:306来源:国知局
一种用于检测扒胎机蜗轮箱工作时噪音与震动的检测设备的制作方法

本发明属于检测设备技术领域,尤其是涉及一种用于检测扒胎机蜗轮箱工作时噪音与震动的检测设备。



背景技术:

拆胎机,也叫扒胎机,轮胎拆装机。使得汽车维修过程中能更方便顺利的拆卸轮胎,拆胎机种类众多,有气动式跟液压式两种。

扒胎机内通过蜗轮箱内的蜗轮转动进行传动,蜗轮为至关重要的一个传动机构,若蜗轮箱使用过程中出现故障,极易在扒胎过程中引发安全事故,因此蜗轮箱在生产完成后需要对各项指标做检测,其中对蜗轮箱的震动及噪音的检测尤为重要,现有的检测方式以人工微为主,操作强度大,检测效率低,若生产处一批次的蜗轮箱后极大的增加了工人的劳动负担。



技术实现要素:

本发明为了克服现有技术的不足,提供一种降低工人劳动强度的用于检测扒胎机蜗轮箱工作时噪音与震动的检测设备。

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采用以下技术方案:一种用于检测扒胎机蜗轮箱工作时噪音与震动的检测设备,包括底座、设于所述底座上的载料板及设于所述底座一侧的显示装置,所述底座上设有第一活动槽,所述第一活动槽内设有活动块,所述载料板设于所述活动块上,所述底座一侧设有第一液压杆,所述第一液压杆活塞杆固连于所述活动块上,所述活动块上设有音频传感器和震动传感器;所述底座一侧设有第一液压缸,所述第一液压缸活塞杆上设有固定盘,所述底座一侧设有第一驱动电机;在对蜗轮箱做检测时,将待检测的蜗轮箱置于载料板上,载料板为蜗轮箱提供支撑力,第一液压杆驱动活塞杆移动,载料板随活动块一同移动,载料板移动至第一驱动电机一侧,第一液压缸驱动活塞杆往下运动,固定盘往下运动与蜗轮箱相接触,在固定盘作用下降低蜗轮箱重心,将蜗轮箱稳定的置于载料板上,同时在固定盘设置下在蜗轮箱输出轴上模拟工作状态,以获得较为准确的测试数据;第一驱动电机为蜗轮箱内蜗轮提供动能,使蜗轮箱内的蜗轮转动,以便模拟处蜗轮箱工作状态,在震动传感器和音频传感器作用下对蜗轮箱工作时的各项数值做检测,以便获得蜗轮箱工作状态时的数据,对蜗轮箱工作时产生的震动和噪音做检测,保证成品蜗轮箱的质量;将蜗轮箱放置于载料板上后蜗轮箱可在第一液压杆作用下自行移动,蜗轮箱自动移动至第一驱动电机一侧对蜗轮箱做检测,工人只需操作上下料操作,极大的降低了对蜗轮箱的检测难度,使蜗轮箱的检测操作更为方便,降低工人劳动负担。

所述载料板上设有第一连接管,所述第一连接管上设有橡胶垫,所述橡胶垫底部设有第一连接块,所述载料板上设有第一通孔,所述载料板底部设有第一支撑弹簧,所述第一支撑弹簧底部设有支撑板。

所述活动块上设有第一活动腔,所述活动腔底部设有第二支撑弹簧,所述第二支撑弹簧顶部设有支撑块,所述支撑块为锥形结构;所述载料板上设有第一凹槽,所述第一凹槽底部设有两组第一通槽,所述两组第一通槽分别设于所述支撑块两侧,所述第一凹槽内设有第一连接板,所述第一连接板底部设有与所述第一通槽相配合的限位板。

所述活动块上设有第二凹槽,所述第二凹槽内设有第一安装板,所述第一安装板上设有麦克风,所述第二凹槽顶部设有安装框,所述安装框上设有滤网,所述安装框通过螺纹连接于所述第二凹槽顶部,所述第二凹槽侧壁上设有第一开口,所述第一安装板上设有与所述第一开口相配合的第一推板;所述开口内壁上设有第二活动腔,所述第二活动腔内穿设有密封板,所述第二活动腔侧壁上设有第二活动槽,所述密封板上设有与所述第二活动槽相配合的推块。

所述底座上方设有第二液压杆,所述第二液压杆活塞杆上设有连接架,所述连接架上设有第一固定板,所述第一固定板上设有第二通孔,所述第一固定板上设有多个固定杆;所述第一固定板顶部两侧分别设有第二连接块,所述第二连接块上设有第二通槽,所述连接架上设有与所述第二通槽相配合的固定块。

所述连接架上设有第三活动腔,所述固定块穿设于所述第三活动腔内,所述第三活动腔内壁上活动连接有第二连接板,所述固定块侧壁上活动连接有第三连接板,所述第二连接板与所述第三连接板通过一第四连接板相连,所述第四连接板为磁性材料制成,所述第四连接板底部设有复位弹簧,所述第三活动腔顶部设有第一电磁铁。

所述底座两侧分别设有安装杆,所述安装杆上设有第三活动槽,所述第三活动槽内可转动连接有第二固定板,所述第二连接块上设有与所述第二固定板相配合的固定槽;所述安装杆侧壁上设有第二安装板,所述第二安装板上设有气缸,所述气缸活塞杆活动连接于所述第二固定板一端。

所述第一液压缸活塞杆上设有支撑块,所述支撑块上设有与所述固定盘相配合的第三凹槽;所述固定盘上设有第四活动槽,所述固定盘上设有配重块,所述配重块底部设有与所述第四活动槽相配合的滑块;所述固定盘底部设有连接套,所述连接套内壁上设有橡胶环,所述连接套内穿设有螺纹杆,所述螺纹杆上套设有垫块,所述垫块顶部设有垫片。

所述底座上方设有第一套管,所述第一套管内设有第一连接杆,所述第一连接杆上设有第一安装块,所述第一安装块底部设有第二套管,所述第一安装块上设有第二驱动电机,所述第二驱动电机输出轴上设有传动杆,所述传动杆与所述第二套管通过螺纹配合,所述传动杆底部可转动连接有第三连接块,所述第三连接块底部设有凸块,所述螺纹杆顶部设有第五连接板,所述第五连接板上设有与所述凸块相配合的第四凹槽,所述传动杆上设有与所述第三连接块相配合的固定组件。

所述底座底部设有第二安装块,所述第二安装块上设有第六连接板,所述第六连接板上设有连接轴,所述连接轴上设有套设有第二传动轮,所述第一驱动电机输出轴上设有与所述第二传动轮相配合的第一传动轮,所述第二传动轮上第一空腔,所述第一空腔外包裹有橡胶套,当所述第二安装块往上运动时所述橡胶套鼓起。

本发明具有以下优点:将蜗轮箱放置于载料板上后蜗轮箱可在第一液压杆作用下自行移动,蜗轮箱自动移动至第一驱动电机一侧对蜗轮箱做检测,工人只需操作上下料操作,极大的降低了对蜗轮箱的检测难度,使蜗轮箱的检测操作更为方便,降低工人劳动负担。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发明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发明的右视图。

图3为图2中沿a-a处的剖视图。

图4为图3中的a处放大图。

图5为图3中的b处放大图。

图6为本发明的正视图。

图7为图6中沿c-c处的剖视图。

图8为图7中的c处放大图。

图9为图6中沿d-d处的剖视图。

图10为图9中的d处放大图。

图11为图6中沿e-e处的剖视图。

图12为图11中的e处放大图。

图13为图6中沿f-f处的剖视图。

图14为图13中的f处放大图。

图15为图6中沿g-g处的剖视图。

图16为图15中的g处放大图。

图17为图6中沿h-h处的剖视图。

图18为图17中的h处放大图。

具体实施方式

如图1-18所示,一种用于检测扒胎机蜗轮箱工作时噪音与震动的检测设备,包括底座1、设于所述底座1上的载料板2及设于所述底座1一侧的显示装置,所述底座1上设有第一活动槽11,所述第一活动槽11内设有活动块13,所述载料板2设于所述活动块13上,所述底座1一侧设有第一液压杆12,所述第一液压杆12活塞杆固连于所述活动块13上,所述活动块13上设有音频传感器和震动传感器;所述音频传感器、震动传感器和所述显示装置均为现有技术,所述显示装置与所述音频传感器和震动传感器相连接,用以将音频传感器和震动传感器检测到的数据反馈在显示屏上,以告知操作人员检测结构;显示装置上可设置语音警报器,以在检测处故障后更好的提示检测人员;所述底座1一侧设有第一液压缸4,所述第一液压缸4活塞杆上设有固定盘42,所述底座1一侧设有第一驱动电机6;在对蜗轮箱做检测时,将待检测的蜗轮箱置于载料板上,载料板为蜗轮箱提供支撑力,第一液压杆驱动活塞杆移动,载料板随活动块一同移动,载料板移动至第一驱动电机一侧,第一液压缸驱动活塞杆往下运动,固定盘往下运动与蜗轮箱相接触,在固定盘作用下降低蜗轮箱重心,将蜗轮箱稳定的置于载料板上,同时在固定盘设置下在蜗轮箱输出轴上模拟工作状态,以获得较为准确的测试数据;第一驱动电机为蜗轮箱内蜗轮提供动能,使蜗轮箱内的蜗轮转动,以便模拟处蜗轮箱工作状态,在震动传感器和音频传感器作用下对蜗轮箱工作时的各项数值做检测,以便获得蜗轮箱工作状态时的数据,对蜗轮箱工作时产生的震动和噪音做检测,保证成品蜗轮箱的质量;将蜗轮箱放置于载料板上后蜗轮箱可在第一液压杆作用下自行移动,蜗轮箱自动移动至第一驱动电机一侧对蜗轮箱做检测,工人只需操作上下料操作,极大的降低了对蜗轮箱的检测难度,使蜗轮箱的检测操作更为方便,降低工人劳动负担。

所述载料板2上设有第一连接管24,所述第一连接管24上设有橡胶垫241,所述橡胶垫241底部设有第一连接块242,所述载料板2上设有第一通孔21,蜗轮箱置于载料板上时,蜗轮箱底部插入到第一通孔内对蜗轮箱做固定;所述载料板2底部设有第一支撑弹簧251,所述第一支撑弹簧251底部设有支撑板25,所述载料板底部两侧分别设有第一支撑弹簧,在两侧的第一支撑弹簧设置下,使载料板保持在水平状态,对载料板的位置做控制;第一连接块直径大于第一连接管内径,第一连接块装入到第一连接管内时,第一连接块抵在第一连接管内壁上,在第一连接块与第一连接管的配合下将橡胶垫固定在第一连接管上;将蜗轮箱放置于载料板上时,蜗轮箱被置于橡胶垫上,在橡胶垫作用下增加蜗轮箱载料板的摩擦力,避免蜗轮箱在测试时从载料板上掉落;在第一连接管设置下,减小蜗轮箱与载料板的接触面积,减小载料板对蜗轮箱检测结果的影响,提升蜗轮箱检测的准确度;在第一支撑弹簧设置下,使载料板在接收蜗轮箱的震动后产生震动,以便将震动传递至震动传感器上,对蜗轮箱工作时的震动做检测,保证蜗轮箱成品质量。

所述活动块13上设有第一活动腔136,所述第一活动腔136底部设有第二支撑弹簧137,所述第二支撑弹簧137顶部设有支撑块138,所述支撑块138为锥形结构;在支撑块的锥形结构设置下,减小支撑块与载料板的接触面积,使载料板在接收到震动后能够更好的反馈至震动传感器上,提升对蜗轮箱的检测精度;同时在支撑块的锥形结构下,避免支撑块从第一活动腔内脱出,提升支撑块与第一活动腔的连接效果;第二支撑弹簧与第一支撑弹簧相互配合,为载料板提供良好支撑作用,避免蜗轮箱置于载料板上直接使支撑弹簧形变影响对蜗轮箱的的震动检测;所述载料板2上设有第一凹槽22,所述第一凹槽22底部设有两组第一通槽,所述两组第一通槽分别设于所述支撑块138两侧,所述第一凹槽22内设有第一连接板23,所述第一连接板23底部设有与所述第一通槽相配合的限位板231;在对载料板安装时,将载料板置于活动块上方,支撑块与第一凹槽位置相对,第一凹槽底部的两组第一通槽分别设于支撑块两侧,将第一连接板装入到第一凹槽内,限位板处于支撑块两侧,在限位板与支撑块的相互配合下,使活动块在第一活动槽内移动时带动载料板一同移动,为载料板的移动提供动力,同时保证载料板在接收到震动后能后将震动数据较好的反馈至震动传感器上;在第一凹槽设置下避免第一连接板从在载料板上脱出,保证载料板与活动块的连接效果。

所述活动块13上设有第二凹槽131,所述第二凹槽131内设有第一安装板132,所述第一安装板132上设有麦克风133,所述第二凹槽131顶部设有安装框134,所述安装框134上设有滤网135,所述安装框134通过螺纹连接于所述第二凹槽131顶部,所述第二凹槽131侧壁上设有第一开口,所述第一安装板132上设有与所述第一开口相配合的第一推板1331;所述开口内壁上设有第二活动腔,所述第二活动腔内穿设有密封板139,所述第二活动腔侧壁上设有第二活动槽1310,所述密封板139上设有与所述第二活动槽1310相配合的推块1391;音频传感器设于第二凹槽底部,在麦克风作用下将蜗轮箱工作时产生的噪音放大,以便将蜗轮箱内的噪音更好的传递至音频传感器上,使音频传感器更好的接受蜗轮箱工作时产生的噪音,提升对蜗轮箱测试的准确性;在滤网作用下对灰尘起阻挡,避免灰尘杂质掉落在麦克风上影响麦克风的使用寿命;同时在滤网设置下,以便将传递至麦克风上的更均匀的分散在麦克风上,使麦克风更好的接收噪音,提升音频传感器的检测精度;将安装框通过螺纹连接于第二凹槽上,降低安装框安装难度,可方便的对滤网做更换,降低滤网更换难度,保证噪音能够更好的透过滤网传递至麦克风处;在第一开口和第一推板设置下,可方便的将第一安装板从第二凹槽内取出,以便对麦克风做维护,降低麦克风的维护难度;在密封板作用下将第一开口封闭,减少从第一开口处直接进入到麦克风处的灰尘,与滤网相互配合提升对麦克风的保护效果。

所述底座1上方设有第二液压杆3,所述第二液压杆3活塞杆上设有连接架31,所述连接架31上设有第一固定板32,所述第一固定板32上设有第二通孔321,所述第一固定板32上还设有多个固定杆321;所述第一固定板32顶部两侧分别设有第二连接块323,所述第二连接块323上设有第二通槽324,所述连接架31上设有与所述第二通槽324相配合的固定块315;蜗轮箱置于载料板上时,蜗轮箱底部插入到第一通孔内,对蜗轮箱做定位处理,使蜗轮箱稳定的置于载料板上;活动块带动载料板移动时,载料板带动蜗轮箱移动至第一固定板下方,第二液压杆驱动连接架往下运动,将第二通孔套入到蜗轮箱顶部,固定杆插入到蜗轮箱四周的通孔内,使第一固定板置于蜗轮箱顶部,以便利用第一固定板对蜗轮箱起固定作用;在固定块与第一通槽的相互配合下,将第一固定板固定在连接架上,以便自动将第一固定板盖在蜗轮箱上,解放工人劳动力,降低对蜗轮箱做检测的操作难度。

所述连接架31上设有第三活动腔311,所述固定块315穿设于所述第三活动腔311内,所述第三活动腔311内壁上活动连接有第二连接板312,所述固定块315侧壁上活动连接有第三连接板313,所述第二连接板312与所述第三连接板313通过一第四连接板314相连,所述第四连接板314为磁性材料制成,所述第四连接板314底部设有复位弹簧3141,所述第三活动腔311顶部设有第一电磁铁316;第二连接板另一端铰接于第四连接板底部,第三连接板另一端铰接于第四连接板底部,当第一固定板处于连接架上时,第二连接板、第三连接板及第四连接板呈一直线状态,第二连接板和第三连接板为固定块提供支撑力,使固定块插入到第二通槽内,为第一固定板提供支撑力,为第一固定板提供良好支撑效果;当蜗轮箱移动至第一固定板下方后,第二液压杆驱动连接架往下运动,第一固定板随连接架往下运动,将第一固定板套入到蜗轮箱上,固定杆插入到蜗轮箱上的通孔内,第一电磁铁通电产生磁力,在磁力作用下吸引第四连接板往上运动,第四连接板往上移动时带动第二连接板和第三连接板转动,第二连接板和第三连接板带动固定块往第三活动腔内运动,使固定块从第二通槽内移出,第一固定板失去支撑力后直接掉落在蜗轮箱上,完成第一固定板与蜗轮箱的连接;当蜗轮箱检测完成后,蜗轮箱再次移动至连接架下方,连接架往下运动,固定块移动至第二通槽一侧,第一电磁铁断电后在复位弹簧作用下拉动第四连接板往下运动,第四连接板推动第二连接板和第三连接板转动,时第二连接板和第三链接吧呈一直线状态,将固定块从第三活动腔内推出,固定块插入到第二通槽内,将第一固定板连接于连接架上,以将第一固定板从蜗轮箱上取出,以便直接对检测完成后的蜗轮箱做回收,减轻工人劳动负担。

所述底座1两侧分别设有安装杆5,所述安装杆5上设有第三活动槽,所述第三活动槽内可转动连接有第二固定板51,所述第二连接块323上设有与所述第二固定板51相配合的固定槽325;所述安装杆5侧壁上设有第二安装板52,所述第二安装板52上设有气缸53,所述气缸53活塞杆活动连接于所述第二固定板51一端;载料板带动蜗轮箱移动至固定盘下方后,第二固定板上的第二连接块移动至安装杆一侧,气缸驱动活塞杆往上运动,第二固定板一端往上运动,第二固定板另一端嵌入到固定槽内,在第二固定板与固定槽的相互配合下,对蜗轮箱起定位作用,使蜗轮箱顶部的输出端更好的与固定盘相配合;第二固定板为蜗轮箱提供限位作用,避免蜗轮箱工作时震动过大从第一连接管上掉落,保证蜗轮箱测试的安全性。

所述第一液压缸4活塞杆上设有支撑块41,所述支撑块41上设有与所述固定盘42相配合的第三凹槽;所述固定盘42上设有第四活动槽421,所述固定盘4上设有配重块46,所述配重块46底部设有与所述第四活动槽421相配合的滑块461;所述固定盘42底部设有连接套422,所述连接套422内壁上设有橡胶环423,所述连接套422内穿设有螺纹杆424,所述螺纹杆424上套设有垫块425,所述垫块425顶部设有垫片426;滑块侧壁上设有橡胶膜,在橡胶膜作用下增加滑块与第四活动槽内壁的接触效果,以将滑块移动至第四活动槽的任意位置上后将滑块固定,增加配重块与固定盘的连接效果,避免固定盘在转动时将配重块从固定盘上甩出;在配重块和第四活动槽的设置下,对固定盘的重量做调整,以模拟出蜗轮箱工作时的真实场景,保证对蜗轮箱检测的可靠性;蜗轮箱移动至固定盘下方后,第一液压杆带动支撑块往下运动,在配重块和固定盘的自身重力下,使连接套自动的套入到蜗轮箱输出轴上,将固定盘连接于蜗轮箱上,在橡胶环作用下增加蜗轮箱与固定盘的连接效果,避免固定盘转动时从蜗轮箱上甩出;连接套套入到蜗轮箱输出轴上后,蜗轮箱输出轴推动螺纹杆往上运动,当蜗轮箱输出轴顶部与连接套顶部相接触后,转动螺纹杆,将螺纹杆转入到蜗轮箱输出轴上的螺纹孔内,将固定盘固定在蜗轮箱输出轴上,保证固定盘的固定效果;在垫块与垫片作用下,提升螺纹杆与蜗轮箱输出轴的连接效果,避免螺纹杆对固定盘表面造成磨损。

所述底座1上方设有第一套管43,所述第一套管43内设有第一连接杆431,所述第一连接杆431上设有第一安装块44,所述第一安装块44底部设有第二套管441,所述第一安装块44上设有第二驱动电机442,所述第二驱动电机442输出轴上设有传动杆45,所述传动杆45与所述第二套管441通过螺纹配合,所述传动杆45底部可转动连接有第三连接块451,所述第三连接块451底部设有凸块452,所述螺纹杆424顶部设有第五连接板4241,所述第五连接板4241上设有与所述凸块252相配合的第四凹槽,所述传动杆45上设有与所述第三连接块451相配合的固定组件;第三连接块置于第五连接板顶部,在凸块与第四凹槽的相互配合下,使第三连接块与第五连接板形成止转配合;当连接套套在蜗轮箱输出轴上后,第一连接杆往第一套管底部运动,凸块始终嵌于第四凹槽内,固定组件将第三连接块固定在传动杆上,使第三连接块与固定杆形成止转配合,第二驱动电机驱动固定杆转动时带动第三连接块转动,在第三连接块作用下驱动螺纹杆转动,将螺纹杆转入到蜗轮箱输出轴上,完成蜗轮箱与固定盘的连接;当螺纹杆转入到蜗轮箱上后,固定组件脱开第三连接块与传动杆的固定配合,使第三连接块可相对传动杆转动,从而使蜗轮箱输出轴转动时可带动第三连接块转动,避免第二驱动电机对蜗轮箱的输出轴转动造成阻碍,对第二驱动电机起保护作用;在第一套管与第一连接杆的相互配合下,使第三连接块一直处于第五连接板上,保证第三连接块与第五连接板的配合效果。

所述传动杆上设有第四活动腔453,所述固定组件包括铰接于所述第四活动腔底部的第二连接杆455和铰接于所述第二连接杆顶部的第三连接杆456,第四活动腔内壁上设有多个限位槽454,第三连接杆顶部设有第七连接板457,第四活动腔顶部设有与所述第四活动腔相通的第五活动腔458,第七连接板上设有第四连接杆4571,第四连接杆穿设于第五活动腔内,第四连接杆顶部设有第八连接板4752,第八连接板为磁铁制成,第八连接板底部设有第三支撑弹簧4573,第五活动腔顶部设有第二电磁铁4581;当第二驱动电机驱动传动杆转动时,第二电磁铁通电产生与第八连接板相斥的磁力,第八连接板往第五活动腔底部运动,第二连接杆和第三连接杆绕连接点转动,使第二连接杆和第三连接杆的连接点嵌入到限位槽内,连接杆与限位槽相配合,将第三连接块固定在传动杆上,使传动杆带动第三连接块转动,从而将螺纹杆转入到蜗轮箱输出轴上,对固定盘起固定作用;螺纹杆转入到蜗轮箱输出轴上后,第二电磁铁断电,第三支撑弹簧推动第八连接板往上运动,第三连接杆顶端往上运动,使第二连接杆和第三连接杆往竖直方向转动,第二连接杆和第三连接杆从限位槽内脱出,使第三连接块可自由转动,避免第一驱动电机驱动蜗轮箱转动时对第二驱动电机造成影响。

所述底座1底部设有第二安装块62,所述第二安装块62上设有第六连接板63,所述第六连接板63上设有连接轴631,所述连接轴631上设有套设有第二传动轮64,所述第一驱动电机6输出轴上设有与所述第二传动轮64相配合的第一传动轮61,所述第二传动轮64上第一空腔,所述第一空腔外包裹有橡胶套641,当所述第二安装块62往上运动时所述橡胶套641鼓起;载料板带动蜗轮箱移动至固定盘下方后,推动第二安装块往上运动,第二安装块往上运动带动第二传动轮往上运动,第二传动轮与第一传动轮相接触,橡胶套与蜗轮箱上的传动轮接触,第一驱动电机驱动第一传动轮转动,橡胶套与蜗轮箱上的传动轮相接触,将第一驱动电机的动能传递至蜗轮箱上,使蜗轮箱内的蜗轮转动,以便对蜗轮箱工作时的噪音和震动做检测;通过第二安装块的上升运动使橡胶套表面鼓起,增加第二传动轮直径,使第二传动轮更好的与蜗轮箱上的传动轮相接触,利用橡胶套增加第二传动轮与蜗轮箱上传动轮的摩擦力,保证动力传输的稳定性。

所述第二安装块上设有第二空腔622和第三空腔621,第二空腔和第三空腔相通,第六连接板上设有与所述第三空腔相通的第一输气腔632,连接轴上设有与所述第一输气腔相通的第二输气腔,第二输气腔上设有多个第二开口633,在第二开口设置下将第二输气腔与第一空腔相连通;第二空腔顶部设有第二推板623,第二推板顶部设有第四连接杆625,第四连接杆顶部设有第三推板626,第二推板底部设有第四支撑弹簧264;当第二安装块往上运动时,第三推板与底座底面相接触,在底座阻挡下推动第三推板往下运动,第二推板往第二空腔底部运动,将第二空腔内的空气挤入到第三空腔内,第三空腔内的气流进入到第一空腔内,在气压作用下推动橡胶套鼓起,使橡胶套产生形变,以增加第二传动轮直径,保证第二传动轮与蜗轮箱传动轮的接触效果。

在对蜗轮箱性能检测时,将蜗轮箱置于载料板上,蜗轮箱处于第一连接管顶部,在橡胶垫作用下对蜗轮箱起固定作用,第一液压杆驱动活动块移动,活动块带动载料板移动,载料板移动至第一固定板下方,第二液压杆驱动连接架往下运动,将第一固定板套入到蜗轮箱的输出轴上,固定杆插入到蜗轮箱上的通孔内的,第一电磁铁通电使固定块从第二通槽内脱出,将第一固定板置于蜗轮箱上;载料板继续移动至固定盘下方,气缸推动第二固定板一端往上运动,使第二固定板嵌入到固定槽内,液压缸驱动支撑块往下运动,使连接套套入到蜗轮箱输出轴上,第二电磁铁通电使第三连接块固定在传动杆上,第二驱动电机驱动传动杆转动,将螺纹杆转入到蜗轮箱输出轴上,随后第二电磁铁断电;第二安装块往上运动,第二传动轮与第一传动轮形成传动配合,橡胶套与蜗轮箱上的传动轮相接触,将第一驱动电机上的动能传递至蜗轮箱上,使蜗轮箱内的涡轮转动,模拟蜗轮箱工作状态,利用震动传感器和音频传感器对蜗轮箱工作时的震动和噪音做检测;当蜗轮箱检测完成后,第二电磁铁再次通电,第二驱动电机驱动传动杆反向转动,将螺纹杆从蜗轮箱输出轴上转出,液压缸驱动支撑块往上运动,将固定盘从蜗轮箱上推出,载料板带动蜗轮箱移动至连接架下方,固定块移动至第二通槽一侧后,第一电磁铁断电,固定块插入到第二通槽内,在固定块作用下将第一固定板固定在连接架上,连接架带动第一固定板往上运动,将第一固定板从蜗轮箱上取出,载料板移动至初始位置上,以便收取检测完成后的蜗轮箱。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