静载试验用组装式承压板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2051814发布日期:2020-09-01 16:58阅读:970来源:国知局
静载试验用组装式承压板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静载试验设备技术领域。更具体地说,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静载试验用组装式承压板。



背景技术:

静载试验可评价工程桩承载力,检测桩基的竖向抗压极限承载力,静载试验方法具体是通过千斤顶在桩基的顶部施加竖直向下的压力,为了保证竖直向下压力能够覆盖整个桩基的截面,通常需要在千斤顶与桩基顶部之间设置承压板,现有的承压板的尺寸不可变,在不同试验中桩基的尺寸可能不一样,就需要更换不同尺寸的承压板,试验中使用的承压板是固定在静载试验装置上,更换过程费时费力,成本较高。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的一个目的是解决至少上述问题,并提供至少后面将说明的优点。

本实用新型还有一个目的是提供一种静载试验用组装式承压板,其通过主板和多个辅助板组装成承压主体,可根据待试验件的尺寸,调节承压主体的尺寸,适用于多种尺寸的地基的试验,且结构简单,便于操作,克服了现有技术中的承压板的尺寸不可变的技术问题。

为了实现根据本实用新型的这些目的和其它优点,提供了一种静载试验用组装式承压板,其包括:

主板;

多个辅助板,其均为框形结构,且内外依次套设,位于最内层的辅助板套设于所述主板的外边缘;

顶板,其设于所述主板的上方,所述顶板的上表面与千斤顶接触;

加强机构,其位于所述主板和所述顶板之间,所述加强机构包括多个中点相交的加强肋条,多个加强肋条的两端沿圆周方向均匀间隔分散;任一加强肋条的长度大于最外层的辅助板的最大长度。

优选的是,所述的静载试验用组装式承压板,所述主板为正方形结构,任一辅助板为方框形结构,所述顶板为圆形结构。

优选的是,所述的静载试验用组装式承压板,多个加强肋条的个数为4个。

优选的是,所述的静载试验用组装式承压板,任一加强肋条包括肋条本体、两个压条以及两个压块,任一肋条本体的两端面沿其轴线方向向内凹陷形成凹槽,一个凹槽的内部设置一个压条,任一压条与凹槽的侧壁滑动连接,压条的一端通过第一弹簧与凹槽的底部连接,另一端沿肋条本体的轴线方向延伸至凹槽的外部;任一压条的另一端固设一个压块;

顶板的下表面的中部竖直设有第二弹簧,第二弹簧的另一端与多个加强肋条的中心相交点连接;任一压块通过曲柄与所述顶板的边缘铰接。

优选的是,所述的静载试验用组装式承压板,任一辅助板的厚度与所述主板的厚度相等。

优选的是,所述的静载试验用组装式承压板,任一凹槽的内壁上设有沿加强肋条的轴线方向延伸的滑槽,任一压条的一侧设有滑块,滑块滑动卡设于与其相对应的滑槽内。

优选的是,所述的静载试验用组装式承压板,所述主板和任一辅助板均为钢板。

本实用新型至少包括以下有益效果:

1、本实用新型通过主板和多个辅助板组装成承压主体,可根据待试验件的尺寸,调节承压主体的尺寸,适用于多种尺寸的地基的试验,且结构简单,便于操作,克服了现有技术中的承压板的尺寸不可变的技术问题;

2、本实用新型通过曲柄、压块、压条将顶板的边缘与任一加强肋条的两端连接,可将顶板受到千斤顶对其竖直向下的压力分解部分给任一加强肋条的两端,避免加强肋条的中部受力过大下沉,两端气翘,进而导致对承压主体的整体受力不均的问题。

本实用新型的其它优点、目标和特征将部分通过下面的说明体现,部分还将通过对本实用新型的研究和实践而为本领域的技术人员所理解。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在一个实施例中所述的静载试验用组装式承压板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在另一个实施例中所述的静载试验用组装式承压板的结构示意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在另一个实施例中顶板与多个加强肋条的结构示意图;

图4为本实用新型在另一个实施例中顶板与多个加强肋条的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及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做进一步的详细说明,以令本领域技术人员参照说明书文字能够据以实施。

应当理解,本文所使用的诸如“具有”、“包含”以及“包括”术语并不排除一个或多个其它元件或其组合的存在或添加。

需要说明的是,下述实施方案中所述实验方法,如无特殊说明,均为常规方法,所述试剂和材料,如无特殊说明,均可从商业途径获得。

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术语“横向”、“纵向”、“上”、“下”、“前”、“后”、“左”、“右”、“竖直”、“水平”、“顶”、“底”、“内”、“外”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实用新型和简化描述,并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

如图1~2所示,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静载试验用组装式承压板,其包括:

主板1;

多个辅助板2,其均为框形结构,且内外依次套设,位于最内层的辅助板2套设于所述主板1的外边缘;

顶板3,其设于所述主板1的上方,所述顶板3的上表面与千斤顶接触;

加强机构,其位于所述主板1和所述顶板3之间,所述加强机构包括多个中点相交的加强肋条4,多个加强肋条4的两端沿圆周方向均匀间隔分散;任一加强肋条4的长度大于最外层的辅助板2的最大长度。

在上述技术方案中,本实用新型主板1和多个辅助板2组装形成承压主体,为保证地基承压的均称性,通过顶板3和多个加强肋条4将千斤顶局部力向四周分散,进而保证待检测地基基桩的受力的均匀性;

本实用新型可根据待检测地基基桩的截面尺寸,选择合适的承压主体的尺寸,具体为在主板1外部套设合适个数的辅助板2,多个辅助板2从内到外依次套设(摆放)于主板1外边缘,最内层的辅助板2的内框边缘与主板1的外边缘接触,相邻的两个辅助板2,位于内层的一个辅助板2的外框边缘与位于外层的辅助板2的内框边缘接触,层层套设形成一个整体式的承压主体,当下一个待检测地基基桩的截面尺寸较小,可将位于最外层的辅助板2取下皆可,反之,如尺寸较大,可在外边缘再套设一个辅助板2,尺寸变化时无需拆卸、安装承压主体,省时省力,快捷方便,便于使用,同时结构简单,降低了成本。

另一个技术方案中,所述的静载试验用组装式承压板,所述主板1为正方形结构,任一辅助板2为方框形结构,所述顶板3为圆形结构。任一辅助板2为正方框形结构,最内层的辅助板2可套设于主板1的周向边缘,本实用新型优选的是方形结构的承压主体,实际应用中也可按需设计为圆形结构。

在另一种技术方案中,所述的静载试验用组装式承压板,多个加强肋条4的个数为4个。正方形结构的主板1和方框形结构的辅助板2形成正方形结构的承压主体,4个加强肋条4的两对分别对应承压主体的两个对角,每个边长的中部。

在另一种技术方案中,所述的静载试验用组装式承压板,如图3~4所示,任一加强肋条4包括肋条本体41、两个压条42以及两个压块43,任一肋条本体41的两端面沿其轴线方向向内凹陷形成凹槽411,一个凹槽411的内部设置一个压条42,任一压条42与凹槽411的侧壁滑动连接,压条42的一端通过第一弹簧44与凹槽411的底部连接,另一端沿肋条本体41的轴线方向延伸至凹槽411的外部;任一压条42的另一端固设一个压块43;

顶板3的下表面的中部竖直设有第二弹簧31,第二弹簧31的另一端与多个加强肋条4的中心相交点连接;任一压块43通过曲柄32与所述顶板3的边缘铰接。任一曲柄32的两端分别和与其相对应的压块43顶部,和顶板3的边缘铰接;

在上述技术方案中,通过曲柄32、压块43、压条42将顶板3的边缘与任一加强肋条4的两端连接,可将顶板3受到千斤顶对其竖直向下的压力分解部分给任一加强肋条4的两端,避免加强肋条4的中部受力过大下沉,两端气翘,进而导致对承压主体的整体受力不均的问题;

当千斤顶竖直向下对顶板3施压时,顶板3向下移动并压缩第二弹簧31,与此同时带动所有的曲柄32转动,任一曲柄32带动与其相对应的压块43朝着远离顶板3圆心的方向移动,压块43的移动带动压条42相对肋条本体41移动,压块43也受到了曲柄32传递过来的竖直向下的压力,进而可避免加强肋条4的端部气翘的情况;当试验完成后,千斤顶解除对顶板3的施压,顶板3在第二弹簧31的弹力恢复作用下向上移动,同时带动曲柄32转动,任一曲柄32带动与其相对应的压块43朝着靠近圆心的方向移动,与此同时任一第一弹簧44也有助于压块43、压条42的自动回位。

另一种技术方案中,所述的静载试验用组装式承压板,任一辅助板2的厚度与所述主板1的厚度相等。保证主板1与多个辅助板2组装成上、下表面齐平的承压主体。

另一种技术方案中,所述的静载试验用组装式承压板,任一凹槽411的内壁上设有沿加强肋条4的轴线方向延伸的滑槽,任一压条42的一侧设有滑块,滑块滑动卡设于与其相对应的滑槽。实现压条42与凹槽411之间的滑动连接,当千斤顶在向下施压时,顶板3向下移动,进而带动多个曲柄32移动,从而带动压块43朝着远离顶板3圆心的方向移动,此时任一滑块在滑槽内部滑动。

另一种技术方案中,所述的静载试验用组装式承压板,所述主板1和任一辅助板2均为钢板。保证承压主体的抗压强度。

这里说明的设备数量和处理规模是用来简化本实用新型的说明的。对本实用新型的应用、修改和变化对本领域的技术人员来说是显而易见的。

尽管本实用新型的实施方案已公开如上,但其并不仅仅限于说明书和实施方式中所列运用,它完全可以被适用于各种适合本实用新型的领域,对于熟悉本领域的人员而言,可容易地实现另外的修改,因此在不背离权利要求及等同范围所限定的一般概念下,本实用新型并不限于特定的细节和这里示出与描述的图例。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