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纺织品水洗后悬挂静置烘干尺寸变化率测试的设备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2204735发布日期:2020-09-11 23:24阅读:63来源:国知局
一种纺织品水洗后悬挂静置烘干尺寸变化率测试的设备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纺织品测试技术领域,更具体的说是涉及一种纺织品水洗后悬挂静置烘干尺寸变化率测试的设备。



背景技术:

缩水率是表示纺织品洗涤干燥后,纺织品尺寸发生变化的指标,缩水率的大小对成衣或其它编织用品的规格影响很大。在裁制衣料的过程中,尤其是缝合含两种以上纺织品的服装时,必须考虑缩水率的大小,以保证成衣的规格和穿着要求。

在对纺织品进行缩水率测试时,需要将织物试样放入洗衣机中,并倒入国标洗涤剂,洗涤后,用烘干机烘干或自然晾干,再将织物试样摊平,用钢尺量取洗涤烘干后的尺寸,缩水率=(洗涤后尺寸-洗涤前尺寸)/洗涤前尺寸×100%。为提高缩水率数据的可靠性,一般情况下,要测量织物试样径向、纬向的缩水率。

传统的缩水率测试具有一定的缺陷,例如,人工操作,速度慢,效率低下,且织物较为柔软,人工在将织物摊平的过程中,施力过大或过小会影响缩水率数据的准确性。



技术实现要素:

针对现有技术存在的不足,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纺织品水洗后悬挂静置烘干尺寸变化率测试的设备,该设备能简化缩水率测试的流程,提高效率。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提供了如下技术方案:一种纺织品水洗后悬挂静置烘干尺寸变化率测试的设备,其特征在于:包括烘干箱,所述烘干箱内设置有容纳腔,所述容纳腔内设置有用于悬挂纺织面料的衣架组件,所述烘干箱具有一块顶板和一块与顶板垂直的测量侧板,所述顶板上设置有厚度方向贯通的第一滑槽,所述第一滑槽向测量侧板方向延伸至与外界相通,所述衣架组件与第一滑槽滑动连接,所述第一滑槽靠近测量侧板的一端形成用于测量纺织面料的测量位,所述第一滑槽远离测量侧板的一端形成用于烘干纺织面料的烘干位,所述烘干箱具有一块底板,所述底板面向容纳腔的一面设置有鼓风装置,所述顶板设置有若干个排气孔,所述鼓风装置和排气孔分别位于烘干位的上下两侧,所述测量侧板面向容纳腔的一面对应衣架组件的位置设置有横向刻度尺。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改进,所述衣架组件包括调节竖杆、悬挂杆和两个连杆,两个所述连杆一端相互固定连接,两个连杆的另一端分别连接与悬挂杆的两端固定连接,两个连杆与悬挂杆构成三角形框架,所述悬挂杆与横向刻度尺平行且位于两个连杆远离顶板的一侧,所述第一滑槽内滑动设置有滑块,所述调节竖杆与滑块上下滑动连接,该调节竖杆的一端连接在连杆上,另一端伸出滑块,所述顶板背向容纳腔的一面设置有锁定调节竖杆的固定件。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改进,所述固定件为转动设置在顶板上的调节柱,所述调节柱的外周壁上设置有卡块,所述调节竖杆面向调节柱的一侧设置有若干个卡齿,若干个卡齿沿调节竖杆的长度方向设置,相邻的卡齿之间形成了用于卡块转动嵌入的卡槽。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改进,还设置有夹子和连接绳,所述连接绳一端连接在悬挂杆上,另一端连接在夹子上,所述夹子用于夹持纺织面料。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本实用新型与现有技术相比,简化了流程,纺织面料烘干后,可直接沿第一滑槽移动衣架组件,将放置在衣架组件上的纺织面料直接与测量侧板贴合,借助横向刻度尺,来读取烘干后的尺寸以计算缩水率,提高了效率,除此之外,避免了现有技术中拿取纺织面料,再重新摊开,人工接触过多而导致纺织面料尺寸发生变化,而影响最终测得的缩水率数据的可靠性。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施例在烘干位的纵向剖视图;

图2为顶板的俯视图;

图3为本实施例在测量位的纵向剖视图;

图4为图3中a处的放大示意图;

附图标记:1、烘干箱;11、顶板;110、第一滑槽;12、测量侧板;121、横向刻度尺;13、底板;111、排气孔;14、滑块;2、衣架组件;21、调节竖杆;22、悬挂杆;23、连杆;3、鼓风装置;4、固定件;41、调节柱;42、卡块;43、卡齿;430、卡槽;5、夹子;6、连接绳。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附图所给出的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做进一步的详述。

参照图1至图4所示,本实施例的一种纺织品水洗后悬挂静置烘干尺寸变化率测试的设备,包括烘干箱1,所述烘干箱1内设置有容纳腔,所述容纳腔内设置有用于悬挂纺织面料的衣架组件2,所述烘干箱1具有一块顶板11和一块与顶板11垂直的测量侧板12,所述顶板11上设置有厚度方向贯通的第一滑槽110,所述第一滑槽110向测量侧板12方向延伸至与外界相通,所述衣架组件2与第一滑槽110滑动连接,所述第一滑槽110靠近测量侧板12的一端形成用于测量纺织面料的测量位,所述第一滑槽110远离测量侧板12的一端形成用于烘干纺织面料的烘干位,所述烘干箱1具有一块底板13,所述底板13面向容纳腔的一面设置有鼓风装置3,所述顶板11设置有若干个排气孔111,所述鼓风装置3和排气孔111分别位于烘干位的上下两侧,所述测量侧板12面向容纳腔的一面对应衣架组件2的位置设置有横向刻度尺121。

本实施例中烘干箱1为长方体结构,该烘干箱1由位于上方的顶板11、位于下方的底板13、测量侧板12以及三个侧板组成,其中与测量侧板12相对的侧板可设置为铰接,通过开合该侧板,以将待测量的纺织面料放置于容纳腔内,衣架组件2为现有技术中常见的衣架的结构,为方便后续测量尺寸,该纺织面料剪切处理成规则的正变形形状,并记录下未洗涤前,纺织面料的宽度和长度的数据,再对纺织面料进行洗涤,本实施例的使用方法如下:将洗涤后的纺织面料悬挂在衣架组件2上,该纺织面料优选为缩水率受悬挂影响较小的材质;衣架组件2沿第一滑槽110向测量侧板12靠近,衣架组件2移动至测量位,使得纺织面料贴近测量侧板12,通过横向刻度尺121,读取并记录该纺织面料吸水后的宽度,再重复上述操作,读取并记录该纺织面料吸水后的长度,为提高测量的准确性,可借助夹子5等小工具以固定纺织面料,或是衣架组件2上刻有辅助线,以辅助测量;衣架组件2沿第一滑槽110远离测量侧板12移动,衣架组件2移动至烘干位,通过开启鼓风装置3,使得纺织面料在热气流中逐渐烘干,通过设置在顶板11上的排气孔111,使得热气流从通过排气孔111排出,并带走纺织面料上的湿气;待纺织面料烘干完毕后,衣架组件2沿第一滑槽110靠近测量侧板12移动,衣架组件2移动至测量位,调整纺织面料的位置,使得纺织面料对准横向刻度尺121的零刻度,分别读取并记录烘干后纺织面料的宽度和长度,通过计算来得到该纺织面料的吸水率。

本实施例与现有技术相比,简化了流程,纺织面料烘干后,可直接沿第一滑槽110移动衣架组件2,将放置在衣架组件2上的纺织面料直接与测量侧板12贴合,借助横向刻度尺121,来读取烘干后的尺寸以计算缩水率,提高了效率,除此之外,避免了现有技术中拿取纺织面料,再重新摊开,人工接触过多而导致纺织面料尺寸发生变化,而影响最终测得的缩水率数据的可靠性。

作为改进的一种具体实施方式,所述衣架组件2包括调节竖杆21、悬挂杆22和两个连杆23,两个所述连杆23一端相互固定连接,两个连杆23的另一端分别连接与悬挂杆22的两端固定连接,两个连杆23与悬挂杆22构成三角形框架,所述悬挂杆22与横向刻度尺121平行且位于两个连杆23远离顶板11的一侧,所述第一滑槽110内滑动设置有滑块14,所述调节竖杆21与滑块14上下滑动连接,该调节竖杆21的一端连接在连杆23上,另一端伸出滑块14,所述顶板11背向容纳腔的一面设置有锁定调节竖杆21的固定件4。

为提高缩水率数据的可靠性,一般情况下,要测量织物试样径向、纬向的缩水率,在未洗涤前,可在每个纺织面料的长度和宽度方向上各做多个标记点,以获得多组数据,并取其平均值,当纺织面料烘干完毕后,推动调节竖杆21,使得衣架组件2沿第一滑槽110靠近测量侧板12移动,衣架组件2移动至测量位后,调整纺织面料的位置,使得纺织面料对准横向刻度尺121的零刻度,再向上移动调节竖杆21,使得标记点向上移动至与横向刻度尺121重合,通过固定件4,固定该状态下的调节竖杆21,读取并记录该标记点的宽度,重新解除固定件4对调节竖杆21的锁定,再重新向上移动调节竖杆21,使得下一个标记点的与横向刻度尺121重合,读取并记录下一个标记点的宽度,重复上述操作,直至所有标记点的数据记录完毕。本实施例在调整好纺织面料后,可通过滑动调节竖杆21并通过固定件4锁定,即可读取不同标记点的尺寸数据,不需要使用者多次调整纺织面料,减少由于人工接触纺织面料而引起纺织面料尺寸的变化。

作为改进的一种具体实施方式,所述固定件4为转动设置在顶板11上的调节柱41,所述调节柱41的外周壁上设置有卡块42,所述调节竖杆21面向调节柱41的一侧设置有若干个卡齿43,若干个卡齿43沿调节竖杆21的长度方向设置,相邻的卡齿43之间形成了用于卡块42转动嵌入的卡槽430。

本实施例中固定件4固定调节竖杆21的方式如下:通过转动调节柱41,即可使得卡块42进入其中一个卡槽430中,在卡块42与位于其上方的卡齿43的抵触下,调节竖杆21不会向下滑动,该固定件4以及设置在调节竖杆21上的卡齿43结构简单,配合使用方便。

作为改进的一种具体实施方式,还设置有夹子5和连接绳6,所述连接绳6一端连接在悬挂杆22上,另一端连接在夹子5上,所述夹子5用于夹持纺织面料。

通过设置夹子5,可对悬挂在悬挂杆22上的纺织面料的位置进行固定,避免在滑动调节竖杆21的过程中,纺织面料与测量侧板12之间产生摩擦,而导致测量的数据误差较大。

以上所述仅是本实用新型的优选实施方式,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并不仅局限于上述实施例,凡属于本实用新型思路下的技术方案均属于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应当指出,对于本技术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原理前提下的若干改进和润饰,这些改进和润饰也应视为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