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建筑房间气密性检测系统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2176358发布日期:2020-09-11 21:31阅读:90来源:国知局
一种建筑房间气密性检测系统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建筑检测技术领域,特别是指一种建筑房间气密性检测系统。



背景技术:

建筑物气密性是影响建筑供暖能耗和空调能耗的重要因素。建筑物的空气渗透主要来自底层大门、外门窗和外围护结构中不严密的孔洞,在供暖季或空调季,由于室内外温差,空气渗透将增加供暖负荷或空调负荷。建筑物气密性是影响建筑供暖能耗和空调能耗的重要因素。室内外空气通过门窗的缝隙可直接进行交换,在供暖季或空调季,由于室内外温差,空气渗透将增加供暖负荷或空调负荷。提高建筑气密性可减小室内外的空气渗透量,可以有效地降低空气渗透引起的供暖或空调负荷。气密性达到一定程度后就需要增加机械通风系统,保证室内换气次数的要求,同时也增加了建筑能耗。因此,合理的建筑室内气密性对建筑节能意义重大。

但是现有的气密性检测装置,人工随机铺设,费时费力,且其气密性不够好,可重复性差。并且也使得整个检测设备现场差乱,还容易被其他人或者物体所拉扯,从而导致检测的数据不够准确。



技术实现要素:

针对上述背景技术中的不足,本实用新型提出一种建筑房间气密性检测系统,解决了现有技术中房间气密性检测效率低的问题。

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是这样实现的:一种建筑房间气密性检测系统,包括移动架,移动架上设用于定位气密检测框架的固定座,移动架上还设有气泵站和检测控制器,气泵站通过通气管与气密检测框架相连接,检测控制器与气密检测框架电连接,移动架的一侧设有用于吊运气密检测框架的吊运机构。

所述吊运机构包括支撑架,支撑架的上部转动设有摆臂,摆臂通过齿轮副与设置在支撑架上的第一电机相连接,摆臂的前端设有电动葫芦。

所述气密检测框架包括外矩形框架,外矩形框架上密封连接有密封塑料膜,密封塑料膜上设有旋转气接头,旋转气接头与通气管相连接,外矩形框架内部设有传感器,传感器与检测控制器相连接。

所述外矩形框架的横截面为凹字形板座,凹字形板座的一端设有与密封塑料膜密封连接的橡胶座、另一端设有连接耳座。

所述凹字形板座的内部设有压板,压板通过螺柱与凹字形板座相连接且通过螺母固定,压板的外端面设有橡胶压条。

所述固定座通过螺栓与设置在移动架上螺纹孔连接。

本实用新型将气密检测框架安装在门框或窗户框外侧,将门或窗与气密检测框架之间形成腔室,然后通过气泵站向该腔室内通气,传感器将腔室的气体压力实时传递给检测控制器,实时监测其压强的大小,进而实现其密封性的快速、精确检测,可重复操作。本实用新型通过密封塑料膜通过两道压紧密封,提高气密检测框架的密封性,保证检测精度,且本身实用新型设计巧妙、结构紧凑,安装方便,适用于复杂的施工工况,具有较高的实用价值。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下面将对实施例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图1为本实用新型整体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气密检测框架横截面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实用新型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实用新型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付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实用新型保护的范围。

如图1所示,实施例1,一种建筑房间气密性检测系统,包括移动架1,移动架的下部可设置行走轮,移动架1上设用于定位气密检测框架2的固定座3,当气密检测框架不工作状态,通过固定座固定在移动架上,并与移动和运输,同时对气密检测框架进行保护。优选地,所述固定座3通过螺栓与设置在移动架1上螺纹孔连接,移动架上可设置多个螺纹孔,便于固定座位置的灵活改变。移动架1上还设有气泵站4和检测控制器5,检测控制器可采用现有的电脑,气泵站4通过通气管6与气密检测框架2相连接,用于向气密检测框架与待测门或窗之间冲放气体,检测控制器5与气密检测框架2电连接,移动架1的一侧设有用于吊运气密检测框架2的吊运机构7,通过吊运机构吊运气密检测框架,便于其安装。工作时,将气密检测框架安装在门框或窗户框外侧,将门或窗与气密检测框架之间形成腔室,然后通过气泵站向该腔室内通气,通过其内压强的检测,测试其密封性。

进一步,所述吊运机构7包括支撑架701,支撑架701的上部转动设有摆臂702,摆臂702通过轴承与支撑架转动连接,摆臂的下部通过齿轮副与设置在支撑架701上的第一电机703相连接,摆臂702的前端设有电动葫芦704。第一电机转动通过齿轮副带动摆臂转动,进而改变电动葫芦吊远的气密检测框架的位置,便于灵活安装。

如图2所示,实施例2,一种建筑房间气密性检测系统,所述气密检测框架2包括外矩形框架201,外矩形框架201与相应的门框或窗户相匹配,外矩形框架201上密封连接有密封塑料膜202,密封塑料膜202上设有旋转气接头203,旋转气接头203与通气管6相连接,便于气泵站向密封塑料膜与门框或窗户之间通气,外矩形框架201内部设有传感器204,传感器采用压力传感器,传感器204与检测控制器5相连接,压力传感器将门或窗与气密检测框架之间形成的腔室的气体压力实时传递给检测控制器,当压力变小,说明该腔室出现气体泄漏,说明该门或窗气密性不佳。

进一步,所述外矩形框架201的横截面为凹字形板座,凹字形板座的一端设有与密封塑料膜202密封连接的橡胶座205、另一端设有连接耳座206,连接耳座用于螺栓与墙体连接,用于固定外矩形框架,优选地,橡胶座与密封塑料膜一体成型,保证其密封性,对密封塑料膜形成第一道压紧密封。所述凹字形板座的内部设有压板207,压板207通过螺柱208与凹字形板座相连接且通过螺母209固定,通过转动螺母,将压板压紧在密封塑料膜上,对密封塑料膜形成第二道压紧密封。为提高压板的压紧力,改善压紧效果,在压板207的外端面设有橡胶压条210,橡胶压条可设置一条或两条,沿相应外矩形框架设置。

其他结构与实施例1相同。

以上所述仅为本实用新型的较佳实施例而已,并不用以限制本实用新型,凡在本实用新型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



技术特征:

1.一种建筑房间气密性检测系统,其特征在于:包括移动架(1),移动架(1)上设用于定位气密检测框架(2)的固定座(3),移动架(1)上还设有气泵站(4)和检测控制器(5),气泵站(4)通过通气管(6)与气密检测框架(2)相连接,检测控制器(5)与气密检测框架(2)电连接,移动架(1)的一侧设有用于吊运气密检测框架(2)的吊运机构(7)。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建筑房间气密性检测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吊运机构(7)包括支撑架(701),支撑架(701)的上部转动设有摆臂(702),摆臂通过齿轮副与设置在支撑架(701)上的第一电机(703)相连接,摆臂(702)的前端设有电动葫芦(704)。

3.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建筑房间气密性检测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气密检测框架(2)包括外矩形框架(201),外矩形框架(201)上密封连接有密封塑料膜(202),密封塑料膜(202)上设有旋转气接头(203),旋转气接头(203)与通气管(6)相连接,外矩形框架(201)内部设有传感器(204),传感器(204)与检测控制器(5)相连接。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建筑房间气密性检测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外矩形框架(201)的横截面为凹字形板座,凹字形板座的一端设有与密封塑料膜(202)密封连接的橡胶座(205)、另一端设有连接耳座(206)。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建筑房间气密性检测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凹字形板座的内部设有压板(207),压板(207)通过螺柱(208)与凹字形板座相连接且通过螺母(209)固定,压板(207)的外端面设有橡胶压条(210)。

6.根据权利要求1或4或5所述的建筑房间气密性检测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固定座(3)通过螺栓与设置在移动架(1)上螺纹孔连接。


技术总结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建筑房间气密性检测系统,解决了现有技术中房间气密性检测效率低的问题。本实用新型包括移动架,移动架上设用于定位气密检测框架的固定座,移动架上还设有气泵站和检测控制器,气泵站通过通气管与气密检测框架相连接,检测控制器与气密检测框架电连接,移动架的一侧设有用于吊运气密检测框架的吊运机构。本实用新型通过密封塑料膜通过两道压紧密封,提高气密检测框架的密封性,保证检测精度,且本身实用新型设计巧妙、结构紧凑,安装方便,适用于复杂的施工工况,具有较高的实用价值。

技术研发人员:刘志成;赵道杰;莫远平;谢绍先
受保护的技术使用者:河南宏业建设管理股份有限公司
技术研发日:2020.03.31
技术公布日:2020.09.11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