密封检测装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3488002发布日期:2021-01-01 13:29阅读:173来源:国知局
密封检测装置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地震勘探技术领域,特别涉及一种密封检测装置。



背景技术:

随着地震勘探对效率和效益要求的提高,勘探作业相关设备的使用量也在不断增多。例如,g3i采集仪器及附属地面设备在野外的应用已达20多万道,其中,采集站的数量高达5万个,电源站的数量达到4000个,而每年损坏维修的采集站数量高达5000个,数量近1.5万道。为了保证地面设备中的电源站、采集站、交叉站等站体在维修后不会出现漏水问题,保证后续作业的顺利进行,在对站体维修后进行密封检测十分重要。

现有技术一般是打开站体充气孔堵头,向站体内注气,然后把站体浸入50-80cm的水中,观察是否有气泡溢出的水检方式进行密封检测,这样检测人为因素影响大,精度不高,并且容易损坏站体内部的电路板。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了一种密封检测装置,用以安全地检测物探地面设备,该装置包括:机柜、上壳体、下壳体和泄漏测试单元;

所述上壳体和所述下壳体可开合地设置在所述机柜内,用于在闭合后形成容纳待检测站体的密封腔体,所述待检测站体与所述密封腔体间形成有密封空腔;

所述泄漏测试单元用于向所述密封空腔内加压,并根据密封腔体内的压力变化检测所述待检测站体的密封性。

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提供的密封检测装置,通过在机柜内设置可开合地上壳体和下壳体,形成了用于容纳待检测站体的密封腔体。通过设置泄漏测试单元,并使待检测站体与密封腔体间形成密封空腔,方便了后续向密封空腔内加压,进而监测密封腔体内的压力变化,并根据密封腔体内的压力变化检测出待检测站体的密封性,在保证检测准确性的同时,避免了待检测站体内部电路板的损坏。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图1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密封检测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图2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密封检测装置,在上壳体与下壳体分离时的局部放大图;

图3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密封检测装置,在上壳体与下壳体闭合时的局部放大图;

图4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密封检测装置,在上壳体与下壳体闭合时的局部剖面图。

附图标记如下:

1机柜,

1001空气压缩机,

1002气缸,

1003气缸支撑板,

2上壳体,

3下壳体,

4泄漏测试单元,

5升降板,

6支撑板,

7滑杆,

8活动平台,

9导轨,

10第一动力机构,

11控制按钮,

12安全光幕,

13填充块,

x密封空腔。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是本实用新型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实用新型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实用新型保护的范围。

在现有技术中,一般是通过向站体内直接注气、泡水的方式进行密封检测,这样很容易损坏站体内部的电路板。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了一种密封检测装置,用以安全地检测物探地面设备。

图1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提供的密封检测装置的结构示意图,如图1所示,该装置包括:机柜1、上壳体2、下壳体3和泄漏测试单元4。其中,上壳体2和下壳体3可开合地设置在机柜1内,用于在闭合后形成容纳待检测站体的密封腔体,待检测站体与密封腔体间形成有密封空腔x。泄漏测试单元4用于向密封空腔x内加压,并根据密封腔体内的压力变化检测待检测站体的密封性。

当需要检测站体时,将待检测站体放置在机柜的上壳体2和下壳体3闭合后形成的容纳待检测站体的密封腔体中,采用泄漏测试单元4向密封空腔x内加压,监测密封腔体的压力变化。若密封腔体中压力无变化,则判断该站体为良品。

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提供的密封检测装置,通过在机柜1内设置可开合地上壳体2和下壳体3,形成了用于容纳待检测站体的密封腔体。通过设置泄漏测试单元4,并使待检测站体与密封腔体间形成密封空腔x,方便了后续向密封空腔x内加压,进而监测密封腔体内的压力变化,并根据密封腔体内的压力变化检测出待检测站体的密封性,在保证检测准确性的同时,避免了待检测站体内部电路板的损坏。

其中,机柜1对放置在机柜1内部的部件起承载作用。泄漏测试单元4包括:气泵和压力传感器。气泵用于向密封空腔x内加压。压力传感器用于监测密封腔体的压力变化。气泵以干燥的压缩空气为介质,给装入上壳体2和下壳体3内的待检测站体充气加压,并监测压力的变化,进而判定待检测站体在实际工作时是否漏水。在此过程中,向密封空腔x内加压时的气体压力值可选取被测站体实际工作时的压力,若在设定的时间内,密封空腔x的压降小于设定量,如待检测站体允许的最大泄漏量,则判定待检测站体不漏水,为良品,反之判定待检测站体漏水,未通过检测。

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密封检测装置中机柜的结构示意图,如图1、图2和图3所示,机柜1内设置有升降板5、支撑板6和滑杆7;升降板5可上下移动地设置在滑杆7上,上壳体2设置在升降板5上;滑杆7设置在支撑板6上。

应用时,将待检测站体放在下壳体3中,控制升降板5在滑杆7上滑动,使升降板5带动上壳体2运动,实现上壳体2与下壳体3的闭合密封。

通过如上设置,保证了上壳体2可随升降板5在滑杆7上上下滑动,进而实现上壳体2与下壳体3的闭合密封。通过将滑杆7设置在支撑板6上,保证了滑杆7在工作过程中的稳定性。

为了便于将待检测站体放入机柜1中的上壳体2和下壳体3中,如图1所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密封检测装置还包括:活动平台8和导轨9。其中,下壳体3设置在活动平台8上;导轨9设置在支撑板6上;活动平台8可移动地设置在导轨9上,用于沿导轨9伸出或缩回机柜1。

当需要向下壳体3中放入待检测站体时,将活动平台8沿导轨9自机柜1中拉出,并将待检测站体放在活动平台8上的下壳体3中。随后,将活动平台8沿导轨9推回机柜1中即可。

为了便于实现升降板5的自动运动,如图1所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密封检测装置还包括:第一动力机构10,设置在机柜1内,用于驱动升降板5运动。

进一步地,如图1、图2和图3所示,第一动力机构10可以包括:设置在机柜1内的空气压缩机1001、气缸1002、气缸支撑板1003;气缸支撑板1003设置在滑杆7上,用于支撑气缸1002;空气压缩机1001用于驱动气缸1002工作;气缸1002用于驱动升降板5运动。

在进行密封检测作业时,利用空气压缩机1001驱动气缸1002工作,使气缸1002驱动升降板5运动,进而带动上壳体2一起移动,使上壳体2与下壳体3闭合。在完成检测后,利用空气压缩机1001驱动气缸1002工作,使气缸1002驱动升降板5运动,进而带动上壳体2一起移动,使上壳体2与下壳体3分离。

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密封检测装置中的机柜1上,设置有用于控制空气压缩机1001工作的控制按钮11,参见图1。

通过在机柜1上设置控制按钮11,可实现对控制空气压缩机1001开关的控制。当启动控制按钮11时,空气压缩机1001开始工作,进而驱动气缸1002运动,并带动升降板5运动。

为了实现活动平台8的自动运动,提高工作效率,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密封检测装置中还包括:第二动力机构。该第二动力机构设置在机柜1内,用于推动活动平台8沿导轨9运动。

其中,第二动力机构可以为多种,举例来说,其可以与第一动力机构10相同,只要能够保证其能够为活动平台8提供运动的动力即可。

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密封检测装置中密封空腔x的结构示意图,如图4所示,密封空腔x的内设置有填充块13。

通过在密封空腔x的内设置填充块13,可使密闭空腔x在兼容不同体积的站体时,形成的不同的可容纳气体空间。在站体的密闭性不好,有微小的泄漏时,若可容纳气体空间的体积越小,则泄漏测试单元4检测密封腔体内的压力变化的敏感性越高。填充块13可使密闭空腔x内形成的可容纳气体空间的体积减小,提高了泄漏测试单元4检测密封腔体内的压力变化时的精确度。举一例,在模具的密封空腔x容积恒定的情况下,把大的站体放入模具后,模具内腔和站体外轮廓间形成密闭空腔x1;把小的站体放入模具,模具内腔和站体外轮廓间形成密闭空腔x2。而如上所述,x1和x2与站体内部空腔x相比,x1和x2越小则泄漏测试单元4检测密封腔体内的压力变化时的精确度越高,当站体有微小的泄漏时,泄漏测试单元4可检测到,继而可判断出站体是否泄漏。

此外,通过设置填充块13,还可使气泵向密封空腔x内加入的气体量可调节,可将密闭空腔x中的气压维持在设定的范围,避免了因密闭空腔x的气体容量导致密闭空腔x中的气压过大过小时的不安全问题,保证了检测站体时的安全性。

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密封检测装置中,机柜1上设置有安全光幕12,参见图1。

通过在机柜1上设置有安全光幕12,保证了工作人员在使用物探地面设备密封检测装置时的安全。

综上,本实用新型实施例采用往检测站体外部的密闭墙体注气的结构设计,真实模拟了待检测站体工作时,水从外部包围并向内部流动的状态,避免了往站体内直接注气的检测方式可能对内部电路板带来的未知的损坏,也无需二次后处理,适合大批量检测,安全无污染,能对泄漏大小进行量化,有效整理数据,更能满足站体检测维修的需求。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密封检测装置,采用柜式工作台整体架构,高灵敏度泄漏测试单元,根据待测站体外形设计可分离精密装载模具。此外,本实用新型可提高检测质量和生产效率,首次用于野外勘探领域,微电脑控制,拆装方便、安全高效、可提高地震勘探中站体设备维修后泄漏检测效率、节约成本,用气检替代常规水检,单个站体泄漏检测时间由30分钟缩减至5分钟。

以上仅为本实用新型的优选实施例而已,并不用于限制本实用新型,对于本领域的技术人员来说,本实用新型实施例可以有各种更改和变化。凡在本实用新型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