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层包扎式高压容器的快速检漏结构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4318236发布日期:2021-03-19 10:58阅读:223来源:国知局
多层包扎式高压容器的快速检漏结构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多层包扎容器技术领域,尤其是用于多层包扎容器的检漏结构与方法。



背景技术:

多层包扎式高压容器包括内筒,参考图1所示,内筒1a外逐层包扎层板2a。在现在的制作工艺中,每层的层板都有排气孔3a,层板2a的排气孔的排列没有规律,主要在包扎过程中起排气作用,排除层间空气。排气孔虽然也能起到一定的信号孔的功能(内部的内筒有泄露时可通过层层的排气孔向外传递,而显现出来),但是因为路径长,内部阻力大,内部有泄露时,常常要很久才会在外边显现出来,没有起到对内部内筒的及时保护,特别是在化工介质中,介质泄露到层板间的缝隙内,发生腐蚀的危险性极大。



技术实现要素:

针对上述技术的不足,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多层包扎式高压容器的快速检漏结构,能够对内筒泄露进行快速响应。

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提供的一种技术方案如下:一种多层包扎式高压容器的快速检漏结构,包括用于直接包扎在内筒外壁上的第一层层板,第一层层板与内筒外壁之间形成密闭的气隙腔;还包括设置在内筒的上封头或下封头中的气道;所述气道与所述气隙腔连通;所述气道密封连接有气压感应装置,从而使得气压感应装置能够感应气隙腔中的气压变化。

进一步的,上封头与下封头中均分别设有与所述气隙腔连通的上气道与下气道;上气道或下气道密封连接有气压感应装置。

进一步的,所述第一层层板由若干子层板拼焊而成;在竖直方向上,相邻子层板通过环焊缝连接;在水平方向上,单块子层板的两端通过纵焊缝连接;在所述纵焊缝与环焊缝的交接处嵌入导气块;各子层板与内筒外壁间形成各子气隙腔,相邻上、下子气隙腔通过相应环焊缝上的导气块上的导气槽连通,从而使得各子气隙腔连通形成所述气隙腔。

进一步的,所述第一层层板由若干子层板拼焊而成;在竖直方向上,相邻子层板通过环焊缝连接;在水平方向上,相邻子层板通过纵焊缝连接;在所述纵焊缝与环焊缝的交接处嵌入导气块;各子层板与内筒外壁间形成各子气隙腔,相邻上、下子气隙腔通过相应环焊缝上的导气块上的导气槽连通,相邻左、右子气隙腔一并通过所述导气块上的导气槽连通,从而使得各子气隙腔连通形成所述气隙腔。

进一步的,所述导气槽为设置在导气块内表面上的h型槽;所述h型槽包括分别位于所述纵焊缝两侧的贯通导气块的竖向凹槽,两个竖向凹槽之间通过横向凹槽连通。

进一步的,相邻上、下子层板的纵焊缝相互错开。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具有的优点包括:

1、本实用新型的多层包扎容器利用第一层层板(不设排气孔)与内筒外壁之间的气隙腔内的气压变化来反应泄露,当内筒发生泄露,则泄露物流入气隙腔中会导致气隙腔中的空气被压缩,从而使得气压增大,通过监测气压就能快速反应内筒泄露情况。然而现有技术中,泄露物需要穿过层层排气孔流动到外部才能反应出内筒泄露情况,本实用新型中泄露物一旦从内筒泄露,就能在第一时间快速响应泄露,不需要穿过层层排气孔,因此大大提高了响应速度。

2、第一层层板由若干子层板拼焊而成,能适应大中型多层包扎容器。同时,本实用新型相应的进行了结构改进,即增加导气块以保证各子气隙腔能连通形成气隙腔。

3、导气块设置在纵焊缝与环焊缝的交接处,由于纵焊缝附近为子层板弯曲后形成的尖拱,尖拱与内筒外壁间的间隙较大,能够起到汇集气体的作用,从而使得气体快速到达导气块处,进一步提高响应速度。

4、导气槽为h型槽,使得水平方向与竖直方向的相邻子气隙腔相互连通。相邻上、下子层板的纵焊缝相互错开,能够增大包扎强度。

附图说明

图1是现有技术中的多层包扎容器的结构示意图;

图2是本具体实施方式中的多层包扎容器的内部结构示意图;

图3是本具体实施方式中的多层包扎容器的制备原理图;

图4是本具体实施方式中的子层板的横截面示意图;

图5是本具体实施方式中的多层包扎容器的外形结构示意图;

图6是本具体实施方式中的导气块的结构示意图;

图7是本具体实施方式中纵焊缝与环焊缝交接处的局部放大图;

图8是本具体实施方式中的多层包扎容器的气体流动路线图。

具体实施方式

参考图2与图5所示,一种多层包扎式高压容器的快速检漏结构,包括用于直接包扎在内筒外壁上的第一层层板2,第一层层板2与内筒外壁之间形成密闭的气隙腔102;还包括设置在内筒的上封头3或下封头4中的气道;所述气道与所述气隙腔连通;所述气道密封连接有气压感应装置,从而使得气压感应装置能够感应气隙腔中的气压变化。气压感应装置为低压气表或压力变送器。

多层包扎容器利用第一层层板2(不设排气孔)与内筒外壁之间的气隙腔102内的气压变化来反应泄露,当内筒1发生泄露,则泄露物流入气隙腔102中会导致气隙腔102中的空气被压缩,从而使得气压增大,通过监测气压就能快速反应内筒1泄露情况。然而现有技术中,泄露物需要穿过层层排气孔流动到外部才能反应出内筒1泄露情况,本实用新型中泄露物一旦从内筒1泄露,就能在第一时间快速响应泄露,不需要穿过层层排气孔,因此大大提高了响应速度。

当容器较为瘦高时,在竖直方向上需要进行拼接:第一层层板2由若干子层板拼焊而成;在竖直方向上,相邻子层板通过环焊缝连接,相邻上、下子层板的纵焊缝相互错开;在水平方向上,单块子层板的两端通过纵焊缝连接;在所述纵焊缝与环焊缝的交接处嵌入导气块;各子层板与内筒外壁间形成各子气隙腔102,相邻上、下子气隙腔102通过相应环焊缝上的导气块上的导气槽连通,从而使得各子气隙腔102连通形成所述气隙腔102;所述导气槽为设置在导气块内表面上的竖向贯通导气块的凹槽,所述导气块内表面是指导气块上相对于内筒外壁的一面。

参考图3与图6所示,当容器既粗又高时,在竖直方向与水平方向均需要进行拼接:第一层层板2由若干子层板201拼焊而成;在竖直方向上,相邻子层板201通过环焊缝6连接,相邻上、下子层板201的纵焊缝8相互错开;在水平方向上,相邻子层板201通过纵焊缝8连接;在所述纵焊缝8与环焊缝6的交接处嵌入导气块7;各子层板201与内筒外壁间形成各子气隙腔102,相邻上、下子气隙腔102通过相应环焊缝6上的导气块7上的导气槽701连通,相邻左、右子气隙腔102一并通过所述导气块7上的导气槽连通,从而使得各子气隙腔102连通形成所述气隙腔102。参考图7所示,导气槽701为设置在导气块7内表面上的h型槽;所述h型槽包括分别位于所述纵焊缝8两侧的贯通导气块7的竖向凹槽,两个竖向凹槽之间通过横向凹槽连通。

为了便于对各子气隙腔的连通性进行检测,上封头3与下封头4中均分别设有与所述气隙腔102连通的上气道301与下气道401;上气道301或下气道401密封连接有气压感应装置。

本具体实施方式中的多层包扎容器的制备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参考图3与图4所示,子层板预处理:在子层板201内表面靠近下边缘处开横向通槽2011,并在横向通槽2011两端的下方分别开连通横向通槽2011与子层板201下边缘的竖向沟槽2012;

各子层板201弯曲后包扎在内筒外壁上,由于形状误差以及表面粗糙能够自然形成各子气隙腔102;在水平方向上,相邻左、右子层板201间密封焊接形成纵焊缝8;在纵焊缝8下端焊接导气块7,并使导气块7上的导气槽与所述竖向沟槽2012连通;子层板201弯曲后会在纵焊缝8附近形成尖拱,所述尖拱自然与所述横向通槽2011连通,从而使得子气隙腔102中的气体能汇集到尖拱,再依次通过横向通槽2011与竖向沟槽2012进入导气块7上的导气槽;

在竖直方向上,相邻上、下子层板201的纵焊缝8相互错开,并且相邻上、下子层板201的纵焊缝8错开的距离基本等于尖拱到纵焊缝8的距离;相邻上、下子层板201之间密封焊接形成环焊缝6,所述环焊缝6的端头焊接在所述导气块7上;通过导气块7能够使得各子气隙腔102连通形成气隙腔102;

参考图2所示,内筒1上、下两端分别通过封头环焊缝5焊接上封头3、下封头4,所述上封头3、下封头4中分别设有上气道301、下气道401;所述上封头3、下封头4分别与第一层层板上、下两端焊接,上封头3、下封头4焊接完成后,安装相应的气压感应装置,使得第一层层板2与内筒外壁之间的气隙腔102密闭;所述上封头3、下封头4中的上气道301、下气道401分别通过相应的导气块7与所述气隙腔102连通。

参考图8所示,多层包扎容器制备完成后需进行连通性检测,方法如下:同时打开上气道301与下气道401,从上气道301或下气道401中的任意一个中通入气体,通过检测另一中是否有气体流出来判断所述气隙腔102的连通性。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