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含三乙酸甘油酯的滤棒基体标准物质及制备方法与流程

文档序号:30526820发布日期:2022-06-25 07:47阅读:110来源:国知局

1.本发明涉及计量测试标准量值传递的技术领域,具体而言,是一种含三乙酸甘油酯的滤棒基体标准物质及制备方法,可用于近红外法测试滤棒中三乙酸甘油酯含量的仪器校准、不同实验室的能力验证等目的。


背景技术:

2.近年来,国家、行业层面对标准物质的研发非常重视。截止2017年9月,烟草行业共有已经发布或处于行业送审、在研状态的各类标准物质共11种,但与其他行业相比,烟草行业标准物质研究有所滞后。以食品行业作为对照,截止2017年9月,食品成分分析测试标准物质数量已达680种,其中相当一部分是与产品质量安全相关的,如三聚氰胺纯度标准物质(配套gb/t 22388-2008《原料乳与乳制品中三聚氰胺检测方法》等标准使用)、苏丹红系列纯度标准物质(配套gb/t 19681-2005《食品中苏丹红染料的检测方法》等标准使用)。针对检测方法标准配套相应的标准物质,针对法律法规、限量标准重点关注的项目优先立项研发标准物质是食品行业产品质量安全工作的一项重要策略,在此策略的指导下,食品行业基本上形成了对重点关注物质全覆盖的标准物质库,并且还在不断完善中。
3.目前,基体标准物质的研发跟不上行业发展。近年来,烟气标样烟、烟草常规成分基体标准物质以及农残基体标准物质等实物标样的研发和推出,解决了实际测试工作中的问题,提升了实验室内部测试水平和质量。实物标样在实验室的质量控制、测试方法掌握程度、测试水平的能力验证等若干方面已显现出极大的应用价值,因此,围绕着产品需求,进一步加强实物标样的研发力度,解决生产、测试中的实际问题仍然是行业在标准物质研发领域的重点和难点。
4.迄今为止,国内尚没有研制滤棒中三乙酸甘油酯含量基体标准物质(即含三乙酸甘油酯的滤棒基体标准物质)的先例,国外也未见该类基体标准物质的研制报道,滤棒中三乙酸甘油酯含量基体标准物质的研制工作处于空白状态。针对这种情况,为解决目前利用近红外法测试滤棒中三乙酸甘油酯施加量,仪器无法进行校准的问题,同时又可对不同实验室采用近红外测试法、gc法等方法进行能力验证,急需研制滤棒中三乙酸甘油酯含量基体标准物质。
5.

技术实现要素:
本发明的目的旨在满足目前利用近红外法测试滤棒中三乙酸甘油酯施加量,仪器无法进行校准的迫切需求,制备一种具有准确定值,可用于近红外、gc等方法测试滤棒中三乙酸甘油酯施加量的基体标准物质。
6.本发明的目的是通过以下技术方案来实现的:一种含三乙酸甘油酯的滤棒基体标准物质,其特征在于:(1)该标准物质为滤棒基体标准物质,(2)该滤棒基体标准物质中的三乙酸甘油酯含量定值为7.0%~10.0%,相对合成标准不确定度≤6.0%;(3)最小包装单元为40~60支滤棒,滤棒长度80~110mm,圆周范围16~24 mm,包装材料为大小匹配的密封容器。
7.本发明的含三乙酸甘油酯的滤棒基体标准物质的制备方法,包括以下步骤:(1)从市场上购置成型纸、中线胶、热熔胶、丝束原料,采用滤棒成型机进行候选标准物质的制作,待机台稳定后取样;取样时按照自然生产顺序每生产500~1000根作为一组,共取若干组,对每组内500~1000根样品充分混合;之后,从每组中随机抽取滤棒共40~60根放置于密封性良好的包装盒中,共制得大于100盒,密封置于恒温恒湿间保存;(2)含三乙酸甘油酯的滤棒基体标准物质的定值与不确定度评定;含三乙酸甘油酯的滤棒基体标准物质的定值评定;具体内容如下:采用气相色谱-氢火焰检测器(gc-fid)、高效液相色谱-二极管阵列检测器(hplc-dad)、高效液相色谱-三重四级杆(hplc-qqq)三种方法分别进行测定,并以三者平均值作为定值结果。
8.在hplc-dad方法中,采用的检测波长在200~210 nm;在hplc-qqq方法中,以氘代邻苯二甲酸二异丁酯作为内标,采用正电模式对目标物三乙酸甘油酯和内标物氘代邻苯二甲酸二异丁酯进行检测,对于三乙酸甘油酯,母离子检测的质量数为305.2
±
1、子离子检测的质量数为249.3
±
1、175.3
±
1;去簇电压(dp)50~120 v、碰撞能量(ce)10~30 v;对于内标氘代邻苯二甲酸二异丁酯,母离子检测的质量数为241
±
1、子离子检测的质量数为181
±
1、159
±
1;去簇电压(dp)20~80 v、碰撞能量(ce)10~20 v。
9.含三乙酸甘油酯的滤棒基体标准物质的不确定度评定。
10.所述滤棒基体标准物质的不确定度评定内容如下:按照iso导则35《标准样品——认定的通用统计原理》分别评定,主要包括均匀性引入的不确定度、长期稳定性引入的不确定度、定值方法引入的不确定度。
11.本发明所述基体标准物质在以下方面具有创新性:(1)通过机台以及成型纸、中线胶、热熔胶、丝束等原料的优化选择、车速等参数的调整,取样方式、混合方式的设计使得样品(即含三乙酸甘油酯的滤棒基体标准物质)达到理想的均一性,对减小均匀性引入的不确定度有极大帮助;(2)在滤棒基体标准物质定值的过程中,利用三种不同原理的测试方法联合定值,使得定值更加准确,具有溯源性;(3)在不确定度评定的过程中,通过试验方案设计,使得均匀性引入的不确定度、长期稳定性引入的不确定度以及联合定值过程引入的不确定度得以准确考察。
12.本发明的滤棒基体标准物质可以解决目前利用近红外法测试滤棒中三乙酸甘油酯施加量,仪器无法进行校准的问题;同时又可对不同实验室采用近红外测试法、gc法等方法进行能力验证,填补了国内、外滤棒中三乙酸甘油酯含量基体标准物质的研制空白。
具体实施方式
13.本发明以下结合实例做进一步描述,但并不是限制本发明。
14.实施例1:(1)含三乙酸甘油酯的滤棒基体标准物质的制作从市场上购置成型纸、中线胶、热熔胶、丝束等原料,采用zl29滤棒成型机生产滤棒样品型号机台,滤棒成型机生产滤棒的参数为:甘油施加量50~60mg/支,1号开松辊速度与机台速度的比值为1.1~1.2,2号开松辊速度与1号开松辊速度的比值为1.35~1.45,搭口
胶胶量17~21mg/600m,内粘接线胶量17~21mg/600m,其中,机台速度为600m/min。滤棒成型机开机约1~2h,待机台稳定后取样。取样时按照自然生产顺序每生产1000根作为一组,共取10组,对每组内1000根样品充分混合。之后,从每组中随机抽取5根滤棒,共50根放置于密封性良好的包装盒中,共制得200盒,密封置于恒温恒湿间保存;(2)含三乙酸甘油酯的滤棒基体标准物质的定值a)气相色谱-氢火焰检测器(gc-fid)法按照yc/t 331-2010《醋酸纤维滤棒中三乙酸甘油酯的测定 气相色谱法》进行测定。经计算,获得测试结果为8.5%。
15.b)高效液相色谱-二极管阵列检测器(hplc-dad)法色谱柱:waters t3(3um,3mm
×
100mm);梯度洗脱:水:乙腈=90:10在15min内切换至水:乙腈=10:90,后保持5min;流量:0.6 ml/min;检测波长:204 nm。前处理同yc/t 331-2010,标准工作溶液覆盖样品含量区间,采用外标法定量;经计算,获得测试结果为8.76%。
16.c)高效液相色谱-三重四级杆(hplc-qqq)法色谱柱:waters t3(3um,3mm
×
100mm);等度洗脱:水:乙腈=20:80保持4 min;流量:0.6 ml/min;前处理同yc/t 331-2010,后取2 ul提取液加入1ml含内标(氘代邻苯二甲酸二异丁酯)为2 ug/ml的甲醇溶液。标准工作溶液的配制方法:配制1000 ug/ml的三乙酸甘油酯甲醇母液,分别取10ul、5ul、1ul、0ul母液,后加入1ml含内标为2 ug/ml的甲醇溶液即得。
17.采用正电模式对目标物(三乙酸甘油酯)和内标物进行检测。对于三乙酸甘油酯,母离子检测的质量数为305.2、子离子检测的质量数为249.3、175.3;去簇电压(dp)100v、碰撞能量(ce)20 v。对于内标氘代邻苯二甲酸二异丁酯,母离子检测的质量数为241、子离子检测的质量数为181、159;去簇电压(dp)50 v、碰撞能量(ce)15 v。
18.采用内标法定量。经计算,获得测试结果为9.15%。
19.以三种方法测试结果的平均值作为最终的定值结果,即:(8.5%+8.76%+9.15%)/3=8.80%。
20.(3)滤棒中三乙酸甘油酯含量基体标准物质的不确定度评定不确定度按照iso导则35《标准样品——认定的通用统计原理》分别评定,主要包括均匀性引入的不确定度、长期稳定性引入的不确定度、联合定值引入的不确定度。
21.均匀性引入的不确定度表1 均匀性检验测试结果单位:%样品名称组内1组内2组内3均值18.448.468.578.4928.558.308.318.3938.548.308.518.4548.438.568.478.4958.438.608.478.5068.428.588.488.49
78.398.448.338.3988.438.558.298.4298.508.598.618.57108.508.478.518.49118.508.478.408.46以方法变异较小的gc-fid法对均匀性引入的不确定度进行估算。通过均匀性检验结果可知(表1),组内与组间无显著性差异,所制备样品是均匀的。滤棒中三乙酸甘油酯含量基体标准物质的均匀性引入的相对标准不确定度(u
bb
)为0.17%。
22.②
长期稳定性引入的不确定度表2 长期稳定性试验数据时间间隔(月)随机样品1随机样品2均值2020/0908.548.518.532020/1018.468.518.492020/1128.588.538.562020/1238.438.548.492021/0148.498.388.442021/0258.578.538.552021/0368.408.348.37以方法变异较小的gc-fid法对长期稳定性引入的不确定度进行估算。滤棒样品的长期稳定性考察结果表明(表2),在6个月测量期间量值没有趋向性变化,证明样品在考察期间是稳定的。长期稳定性引入的相对标准不确定度(u
ds
)为0.86%。
23.③
不同方法联合定值引入的不确定度以同一实验室、同一人员采用三种方法的重复性相对标准偏差进行估算(表3)。
24.表3 3种方法重复性标准偏差即三种方法联合定值引入的相对标准不确定度u
dz
=(0.36%2+2.02%2+1.80%2)
1/2
=2.73%总的相对合成标准不确定度根据各分量引入相对标准不确定度,按照下式计算总的相对合成标准不确定度:u=(u
bb2
+u
ds2
+u
dz2

1/2
=2.86%相对扩展不确定度当置信概率为95%时,取扩展因子为2,即相对扩展不确定度为:=2
×
2.86%=5.72%扩展不确定度
=8.8%
×
5.72%=0.5%滤棒中三乙酸甘油酯含量基体标准物质特性量表示为:p=8.8%
±
0.5%(k=2)因此,本例中滤棒中三乙酸甘油酯含量基体标准物质定值为8.8%,不确定度为0.5%。
25.实施例2:(1)从市场上购置成型纸、中线胶、热熔胶、丝束等原料,采用zl29滤棒成型机生产滤棒样品型号机台,滤棒成型机生产滤棒的参数为:甘油施加量50~60mg/支,1号开松辊速度与机台速度的比值为1.1~1.2,2号开松辊速度与1号开松辊速度的比值为1.35~1.45,搭口胶胶量17~21mg/600m,内粘接线胶量17~21mg/600m,其中,机台速度为600m/min。滤棒成型机开机约1~2h,待机台稳定后取样。取样时按照自然生产顺序每生产800根作为一组,共取若10组,对每组内800根样品充分混合。之后,从每组中随机抽取5根滤棒,共50根放置于密封性良好的包装盒中,共制得160盒,密封置于恒温恒湿间保存;(2)定值与不确定度评定;同实施例1。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