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铁路轨道检测时临时支护装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30982914发布日期:2022-08-03 01:00阅读:60来源:国知局
一种铁路轨道检测时临时支护装置的制作方法

1.本实用新型涉及铁路检测辅助设备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铁路轨道检测时临时支护装置。


背景技术:

2.随着我国铁路呈现突飞迅猛的发展,列车运行速度也在不断提高,同时带来的轨道结构病害问题也越来越严重,特别是告诉铁路轨道的平顺性直接影响着高速列车的安全运行,为了实现列车运行的安全性和舒适性的要求,需要定期对诸如轨道的几何状态、钢轨的损伤、磨耗等轨道结构病害进行检测,从而在检测的过程中,需使用到临时支护装置,特别是在隧道内的铁路轨道,但现有的支护装置容易发生倾倒,从而达不到支护的效果。


技术实现要素:

3.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针对现有技术的缺陷和不足,提供一种设计合理、使用方便的铁路轨道检测时临时支护装置,夹持在轨道的侧边上,且同时对轨道外侧的隧道的侧边以及中侧进行支撑,且不易发生倾倒,提高了支护效果。
4.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采用的技术方案是:它包含底座、支撑杆和侧边撑板,左右对称的底座上均设有支撑杆,支撑杆的上端均设有侧边撑板,该侧边撑板均呈弧形设置;它还包含:
5.连接件,所述的连接件为两个的,且其分别固定在侧边撑板下表面的一侧,连接件通过螺栓与支撑杆的顶端旋接;
6.套管,所述的套管为两个,且其一一对应套设在支撑杆的下端上,套管的下端固定在底座的上表面上,套管与支撑杆通过螺栓固定;
7.夹持机构,所述的夹持机构为两个,且其分别设置于底座的下侧;
8.连接机构,所述的连接机构与两侧的侧边撑板连接;
9.中侧支撑机构,所述的中侧支撑机构设置于连接机构上。
10.通过上述技术方案,通过夹持机构将底座夹持在轨道的侧边上,然后将支撑杆从套管中抽出,直至侧边撑板抵触在隧道侧边的内壁上,且侧边撑板呈弧形设置,方便进行抵触,抵触完成后,通过连接机构对两侧的侧边撑板进行连接,再通过中侧支撑机构对隧道内顶壁的中侧进行支撑。
11.优选地,所述的底座的下侧设有固定座,该固定座呈“l”形设置,底座滑动设置在固定座的横板内,底座下表面的左侧固定有支撑插杆,该支撑插杆呈“l”形设置,支撑插杆的横杆插设在固定座的横板内,螺栓穿过固定座的前侧壁后,与支撑插杆旋接。
12.通过上述技术方案,根据轨道与隧道侧壁之间的距离松开固定座前侧壁上的螺栓后,将底座顺着固定座移动,直至到达合适的位置,再将固定座前侧壁上的螺栓拧紧。
13.优选地,所述的夹持机构均包含:
14.固定板,所述的固定板固定在固定座的一侧壁上,固定板的内部为空心结构;
15.夹持螺杆,所述的夹持螺杆穿过固定板的一侧后,通过螺纹与固定板另一侧的内壁旋接;
16.夹持板,所述的夹持板设置于固定板下方远离于固定座的一侧,夹持板的上侧通过螺母与夹持螺杆旋接,且夹持板滑动设置在固定板下表面上的滑槽内;
17.通过上述技术方案,转动夹持螺杆,夹持螺杆通过螺母带动夹持板移动,夹持板向固定座的一侧移动,使得夹持板与固定座的配合将支撑杆夹持在轨道上。
18.优选地,所述的夹持板与固定座的相对面上均固定有防滑垫;
19.通过上述技术方案,在将夹持板夹持在轨道边上时,通过防滑垫增加夹持板以及固定座与轨道之间的摩擦力。
20.优选地,所述的连接机构包含:
21.连接板,所述的连接板设置于左右两侧的侧边撑板之间,连接板的前后两侧壁上左右对称设有螺纹孔;
22.连接螺杆,所述的连接螺杆为两个,且其分别活动插设在连接板的两侧内,连接螺杆的另一端分别穿过连接板的侧壁后,通过轴和轴承与侧边撑板旋接;
23.驱动内螺纹管,所述的驱动内螺纹管为两个,且其分别套设在连接螺杆位于连接板外侧的一端上,驱动内螺纹管分别通过轴承与连接板的两侧旋接;
24.通过上述技术方案,根据轨道之间的距离,分别转动两侧的驱动内螺纹管,两侧的驱动内螺纹管分别带动两侧连接螺杆向两侧移动,直至侧边撑板移动至合适的位置。
25.优选地,所述的中侧支撑机构包含:
26.中侧撑板,所述的中侧撑板悬设在连接板的上方,中侧撑板呈弧形设置;
27.支撑板,所述的支撑板为四个,且其两两对称固定在连接板上表面的前后两侧以及中侧撑板下表面的前后两侧;
28.连杆,所述的连杆为四个,且两两通过螺栓旋接后,设置于连接板上方的左右两侧,连杆的另一端分别通过转轴与支撑板旋接;
29.半齿轮,所述的半齿轮为四个,且其一一对应套设并固定在连杆位于支撑板内部一端上的转轴上,且同一侧的两个半齿轮相啮合设置;
30.转动盘,所述的转动盘设置于前下侧的支撑板的前侧,转动盘后侧的凸起插设在支撑板内,且与连杆上的转轴固定连接;
31.定位螺栓,所述的定位螺栓插设在转动盘的一侧,且定位螺栓的杆端穿过转动盘后,通过螺纹与支撑板的前侧壁旋接;
32.通过上述技术方案,在对隧道进行支护时,通过转动转动盘带动其后侧的转轴转动,进而带动连杆转动,连杆带动半齿轮转动,半齿轮带动与其啮合的半齿轮转动,使得另一侧的连杆同时向反方向转动,进而调节中侧撑板上下移动,直至中侧撑板的上侧抵触在隧道的上内壁上,到达合适的位置后,通过定位螺栓对转动盘进行限位。
33.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为:本实用新型所述的一种铁路轨道检测时临时支护装置,夹持在轨道的侧边上,且同时对轨道外侧的隧道的侧边以及中侧进行支撑,且不易发生倾倒,提高了支护效果,本实用新型具有设置合理,制作成本低等优点。
附图说明
34.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结构示意图。
35.图2为本实用新型的内部结构示意图。
36.图3为图2中a部放大图。
37.附图标记说明:
38.底座1、支撑杆2、侧边撑板3、连接件4、套管5、夹持机构6、固定板6-1、夹持螺杆6-2、夹持板6-3、连接机构7、连接板7-1、螺纹孔7-2、连接螺杆7-3、驱动内螺纹管7-4、中侧支撑机构8、中侧撑板8-1、支撑板8-2、连杆8-3、半齿轮8-4、转动盘8-5、定位螺栓8-6、固定座9、支撑插杆10、防滑垫11。
具体实施方式
39.下面将结合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实用新型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实用新型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实用新型保护的范围。
40.实施例1:
41.如图1-图3所示,本实施例包含它包含底座1、支撑杆2和侧边撑板3,左右对称的底座1上均设有支撑杆2,支撑杆2的上端均设有侧边撑板3,该侧边撑板3均呈弧形设置;它还包含:
42.连接件4,所述的连接件4为两个的,且其分别铆接固定在侧边撑板3下表面的一侧,连接件4通过螺栓与支撑杆2的顶端旋接;
43.套管5,所述的套管5为两个,且其一一对应套设在支撑杆2的下端上,套管5的下端铆接固定在底座1的上表面上,套管5与支撑杆2通过螺栓连接;
44.夹持机构6,所述的夹持机构6为两个,且其分别设置于底座1的一侧;
45.连接机构7,所述的连接机构7与两侧的侧边撑板3连接;
46.中侧支撑机构8,所述的中侧支撑机构8设置于连接机构7上。
47.通过上述技术方案,通过夹持机构6将底座1夹持在轨道的侧边上,然后将支撑杆2从套管5中抽出,直至侧边撑板3抵触在隧道侧边的内壁上,且侧边撑板3呈弧形设置,方便进行抵触,抵触完成后,通过连接机构7对两侧的侧边撑板3进行连接,再通过中侧支撑机构8对隧道内顶壁的中侧进行支撑。
48.实施例2:
49.参看图1-2所示,在实施例1基础之上,所述的底座1的下侧设有固定座9,该固定座9呈“l”形设置,底座1滑动设置在固定座9的横板内,底座1下表面的左侧铆接固定有支撑插杆10,该支撑插杆10呈“l”形设置,支撑插杆10的横杆插设在固定座9的横板内,螺栓穿过固定座9的前侧壁后,与支撑插杆10旋接。
50.通过上述技术方案,根据轨道与隧道侧壁之间的距离松开固定座9前侧壁上的螺栓后,将底座1顺着固定座9移动,直至到达合适的位置,再将固定座9前侧壁上的螺栓拧紧。
51.实施例3:
52.参看图1-2所示,在实施例2基础之上,所述的夹持机构6均包含:
53.固定板6-1,所述的固定板6-1铆接固定在固定座9的一侧壁上,固定板6-1的内部为空心结构;
54.夹持螺杆6-2,所述的夹持螺杆6-2穿过固定板6-1的一侧后,通过螺纹与固定板6-1另一侧的内壁旋接;
55.夹持板6-3,所述的夹持板6-3设置于固定板6-1下方远离于固定座9的一侧,夹持板6-3的上侧通过螺母与夹持螺杆6-2旋接,且夹持板6-3滑动设置在固定板6-1下表面上的滑槽内;
56.通过上述技术方案,转动夹持螺杆6-2,夹持螺杆6-2通过螺母带动夹持板6-3移动,夹持板6-3向固定座9的一侧移动,使得夹持板6-3与固定座9的配合将支撑杆2夹持在轨道上。
57.实施例4:
58.参看图1-2所示,在实施例3基础之上,所述的夹持板6-3与固定座9的相对面上均粘设固定有防滑垫11;
59.通过上述技术方案,在将夹持板6-3夹持在轨道边上时,通过防滑垫11增加夹持板6-3以及固定座9与轨道之间的摩擦力。
60.实施例5:
61.参看图1-3所示,在实施例1基础之上,所述的连接机构7包含:
62.连接板7-1,所述的连接板7-1设置于左右两侧的侧边撑板3之间,连接板7-1的前后两侧壁上左右对称开设有螺纹孔7-2;
63.连接螺杆7-3,所述的连接螺杆7-3为两个,且其分别活动插设在连接板7-1的两侧内,连接螺杆7-3的另一端分别穿过连接板7-1的侧壁后,通过轴和轴承与侧边撑板3旋接;
64.驱动内螺纹管7-4,所述的驱动内螺纹管7-4为两个,且其分别套设在连接螺杆7-3位于连接板7-1外侧的一端上,驱动内螺纹管7-4分别通过轴承与连接板7-1的两侧旋接;
65.通过上述技术方案,根据轨道之间的距离,分别转动两侧的驱动内螺纹管7-4,两侧的驱动内螺纹管7-4分别带动两侧连接螺杆7-3向两侧移动,直至侧边撑板3移动至合适的位置。
66.实施例6:
67.参看图1-3所示,在实施例1基础之上,中侧支撑机构8包含:
68.中侧撑板8-1,所述的中侧撑板8-1悬设在连接板7-1的上方,中侧撑板8-1呈弧形设置;
69.支撑板8-2,所述的支撑板8-2为四个,且其两两对称铆接固定在连接板7-1上表面的前后两侧以及中侧撑板8-1下表面的前后两侧;
70.连杆8-3,所述的连杆8-3为四个,且两两通过螺栓旋接后,设置于连接板7-1上方的左右两侧,连杆8-3的另一端分别通过转轴与支撑板8-2旋接;
71.半齿轮8-4,所述的半齿轮8-4为四个,且其一一对应套设并铆接固定在连杆8-3位于支撑板8-2内部一端上的转轴上,且同一侧的两个半齿轮8-4相啮合设置;
72.转动盘8-5,所述的转动盘8-5设置于前下侧的支撑板8-2的前侧,转动盘8-5后侧的凸起插设在支撑板8-2内,且与连杆8-3上的转轴铆接固定;
73.定位螺栓8-6,所述的定位螺栓8-6插设在转动盘8-5的一侧,且定位螺栓8-6的杆
端穿过转动盘8-5后,通过螺纹与支撑板8-2的前侧壁旋接;
74.通过上述技术方案,在对隧道进行支护时,通过转动转动盘8-5带动其后侧的转轴转动,进而带动连杆8-3转动,连杆8-3带动半齿轮8-4转动,半齿轮8-4带动与其啮合的半齿轮8-4转动,使得另一侧的连杆8-3同时向反方向转动,进而调节中侧撑板8-1上下移动,直至中侧撑板8-1的上侧抵触在隧道的上内壁上,到达合适的位置后,通过定位螺栓8-6对转动盘8-5进行限位。
75.在使用本实用新型时,根据轨道与隧道侧壁之间的距离松开固定座9前侧壁上的螺栓后,将底座1顺着固定座9移动,直至到达合适的位置,再将固定座9前侧壁上的螺栓拧紧,再转动夹持螺杆6-2,夹持螺杆6-2通过螺母带动夹持板6-3移动,夹持板6-3向固定座9的一侧移动,使得夹持板6-3与固定座9的配合将支撑杆2夹持在轨道上,然后将支撑杆2从套管5中抽出,直至侧边撑板3抵触在隧道侧边的内壁上,且侧边撑板3呈弧形设置,方便进行抵触,抵触完成后,根据轨道之间的距离,分别转动两侧的驱动内螺纹管7-4,两侧的驱动内螺纹管7-4分别带动两侧连接螺杆7-3向两侧移动,直至侧边撑板3移动至合适的位置,再通过转动转动盘8-5带动其后侧的转轴转动,进而带动连杆8-3转动,连杆8-3带动半齿轮8-4转动,半齿轮8-4带动与其啮合的半齿轮8-4转动,使得另一侧的连杆8-3同时向反方向转动,进而调节中侧撑板8-1上下移动,直至中侧撑板8-1的上侧抵触在隧道的上内壁上,到达合适的位置后,通过定位螺栓8-6对转动盘8-5进行限位。
76.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具体实施方式的有益效果如下:
77.1、支撑杆2下侧的底座1滑动在固定座9内,且夹持机构6设置于固定座9的一侧,在使用时,可通过夹持机构6对固定座9的位置进行固定,再滑动底座1至合适的位置,方便将侧边撑板3抵触至隧道两侧的内顶壁上;
78.2、两侧的侧边撑板3之间设有连接机构7,在使用时可通过连接机构7将两侧的侧边撑板3进行连接,增加了侧边撑板3支撑时的稳定性;
79.3、连接机构7的上侧设有中侧支撑机构8,通过中侧撑板8-1对隧道的内顶壁进行支撑,从而更有效的对整个隧道内壁进行支撑,增加了工作人员的安全性。
80.尽管参照前述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进行了详细的说明,对于本领域的技术人员来说,其依然可以对前述各实施例所记载的技术方案进行修改,或者对其中部分技术特征进行等同替换,凡在本实用新型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