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多尺寸适配型抗压测试夹具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32243348发布日期:2022-11-18 22:59阅读:30来源:国知局
一种多尺寸适配型抗压测试夹具的制作方法

1.本实用新型属于抗压测试夹具领域,特别涉及一种多尺寸适配型抗压测试夹具。


背景技术:

2.抗压测试设备是检验各类工件耐压强度最直接的测试设备,用于测试工件的抗压能力,试验的结果可作为工件实际生产或工件结构设计的重要参考或依据;
3.目前,抗压测试设备的测试端面积,在出厂时通常就进行了限定,由于限定了测试端的面积,也就限定了测试工件的面积,当作业人员需要为多种面积的测试工件进行抗压测试时,若测试工件面积超出抗压测试设备限定的测试端面积,则需要作业人员更换抗压测试设备;例如:从测试的弹簧,更换为测试的纸箱,通常需要作业人员更换抗压测试设备,存在抗压测试成本增加的缺陷。
4.因此,目前亟需一种能够适配多种面积尺寸的测试工件,且降低抗压测试成本的抗压测试夹具。


技术实现要素:

5.实用新型目的:为了克服以上不足,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提供一种多尺寸适配型抗压测试夹具,其结构简单,设计合理,易于生产,应用灵活,能够根据测试工件更换适配尺寸的测试部件,能够降低抗压测试成本。
6.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多尺寸适配型抗压测试夹具,包括:
7.夹具组件,包括夹具安装座、测试件,所述夹具安装座安装于待测试的抗压测试设备测试端,所述夹具安装座开设有置放槽,且所述夹具安装座沿外周开设有至少一个调节通孔,所述调节通孔与工件置放槽相连通;测试件连接端至少部分插入于置放槽内,测试件测试端与待测试的工件抵触;
8.固定组件,包括紧固套、调节紧固件,所述紧固套置放于置放槽内,且一端与测试件贴合,另一端开设有抵触槽;所述调节紧固件的一端穿过调节通孔,且至少部分插入于抵触槽内;所述调节紧固件的另一端设有调节把手。
9.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能够根据测试工件面积更换适配测试尺寸的测试件,减少测试人员更换抗压测试设备的频率,进而能够降低抗压测试成本,且间接性的减少多种抗压测试设备的空间占用率;能够增加测试件紧固区域的面积,避免调节紧固件直接与测试件连接端抵触,造成调节紧固件损坏测试件连接端。
10.作为本实用新型的一种优选方式,所述调节通孔开设有内螺纹牙,所述调节紧固件穿过调节通孔的一端开设有外螺纹牙。
11.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能够在调节紧固件与紧固套抵触后,避免调节紧固件后退,影响测试件的固定效果。
12.作为本实用新型的一种优选方式,测试件测试端设有置放工位,且沿所述置放工位开设有若干个防护孔。
13.作为本实用新型的一种优选方式,所述防护孔沿置放工位的外周呈等间距阵列式布置。
14.作为本实用新型的一种优选方式,所述夹具组件还包括防护件,所述防护件至少部分插入于防护孔,且所述防护件沿高度方向低于待测试的工件。
15.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能够防止进行抗压测试时,测试工件由于受力问题弹出造成的,测试人员受伤或物品损坏的问题,减少测试工件压力测试时存在的安全隐患。
16.作为本实用新型的一种优选方式,若干个防护件之间通过防护网相连接。
17.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通过防护网能够进一步的提高防护效果。
18.作为本实用新型的一种优选方式,所述夹具组件还包括连接件、推送件、转动件,所述连接件安装于抗压测试设备测试端,且开设有推送槽;所述推送件安装于推送槽内,且与夹具安装座固定连接;所述转动件与连接件转动连接,且一端插入于推送槽内与推送件抵触,另一端设有操作柄。
19.作为本实用新型的一种优选方式,所述夹具组件还包括弹簧件,所述弹簧件安装于推送槽内,且一端与连接件固定连接,另一端与推送件固定连接。
20.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能够为测试人员提供手动的压力测试操作,进一步满足抗压测试的需求。
21.本实用新型的上述技术方案相比现有技术具有以下优点:
22.1、本实用新型所述的一种多尺寸适配型抗压测试夹具,能够根据测试工件尺寸更换适配测试尺寸的测试件,减少测试人员直接更换抗压测试设备的频率,既能够降低抗压测试的成本,又能够间接性的减少采用多种抗压测试设备的空间占用率;
23.2、能够减少测试件连接端紧固时,因抵触面积小而造成的测试件连接端损坏,进而提高测试件的使用寿命;
24.3、能够防止进行抗压测试时,测试工件由于受力问题弹出造成问题。
附图说明
25.为了使本实用新型的内容更容易被清楚的理解,下面根据本实用新型的具体实施例并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详细的说明。
26.图1是本实用新型的抗压测试设备的第一安装示意图。
27.图2是本实用新型的抗压测试设备的第二安装示意图。
28.图3是本实用新型的抗压测试夹具的第一示意图。
29.图4是本实用新型的抗压测试夹具的第一爆炸示意图。
30.图5是本实用新型的抗压测试夹具的第二爆炸示意图。
31.图6是本实用新型的抗压测试夹具的第三爆炸示意图。
32.图7是本实用新型的抗压测试设备的第三安装示意图。
33.图8是本实用新型的抗压测试设备的第四安装示意图。
34.图9是本实用新型的抗压测试设备的第五安装示意图。
35.图10是本实用新型的抗压测试夹具的第一手动剖视示意图。
36.图11是本实用新型的抗压测试夹具的第二手动剖视示意图。
37.说明书附图标记说明:1、抗压测试设备,10、抗压测试设备测试端,20、夹具安装
座,21、测试件,22、防护件,23、连接件,24、推送件,25、转动件,26、弹簧件,30、紧固套,31、调节紧固件,100、工件置放端,101、移动下压端,200、置放槽,201、调节通孔,210、测试件测试端,211、测试件连接端,212、置放工位,213、防护孔,220、防护网,230、推送槽,250、操作柄,300、抵触槽,310、调节把手。
具体实施方式
38.下面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说明,以使本领域的技术人员可以更好地理解本实用新型并能予以实施,但所举实施例不作为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定。
39.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需要理解的是,术语“中心”、“上”、“下”、“前”、“后”、“左”、“右”、“顶”、“底”、“内”、“外”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实用新型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此外,术语“第一”、“第二”仅用于描述目的,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相对重要性或者隐含指明所指示的技术特征的数量。由此,限定有“第二”、“第一”的特征可以明示或者隐含地包括一个或者更多个该特征。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多个”的含义是两个或两个以上,除非另有明确具体的限定。
40.在本实用新型中,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术语“安装”、“相连”、“连接”、“固定”等术语应做广义理解,例如,可以是固定连接,也可以是可拆卸连接,或成一体;可以是机械连接,也可以是电连接,还可以是通信;可以是直接相连,也可以通过中间媒介间接相连,可以是两个元件内部的连通或两个元件的相互作用关系。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根据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在本实用新型中的具体含义。
41.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上”或“下”可以是第一和第二特征直接接触,或第一和第二特征通过中间媒介间接接触。此外,术语“包括”意图在于覆盖不排他的包含,例如包含了一系列步骤或单元的过程、方法、系统、工件或设备,没有限定于已列出的步骤或单元而是可选地还包括没有列出的步骤或单元,或可选地还包括对于这些过程、方法、工件或设备固有的其他步骤或单元。
42.实施例一
43.参照图1-图6所示,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多尺寸适配型抗压测试夹具的实施例,包括:
44.夹具组件,包括夹具安装座20、测试件21,所述夹具安装座20安装于待测试的抗压测试设备测试端10,所述夹具安装座20开设有置放槽200,且所述夹具安装座20沿外周开设有至少一个调节通孔201,所述调节通孔201与工件置放槽200相连通;测试件连接端211至少部分插入于置放槽200内,测试件测试端210与待测试的工件抵触;
45.固定组件,包括紧固套30、调节紧固件31,所述紧固套30置放于置放槽200内,且一端与测试件21贴合,另一端开设有抵触槽300;所述调节紧固件31的一端穿过调节通孔201,且至少部分插入于抵触槽300内;所述调节紧固件31的另一端设有调节把手310。
46.其中,具体所述抗压测试设备1包括但不仅限于万能试验机、抗压试验机、抗压抗拉试验机,具体所述抗压测试设备1型号、安装位置、数量由测试人员根据实际使用需求、成本选用现有的抗压测试设备1;所述抗压测试设备1的测试端即指抗压测试设备1的工件置
放端100,以及抗压测试设备1的移动下压端101;所述夹具安装座20的一端与待测试的抗压测试设备测试端10固定连接,所述夹具安装座20的另一端开设有置放槽200;所述调节通孔201既能够参考图5所示的沿夹具安装座20的外周设置,也能够参考图6所示的沿夹具安装座20的高度方向设置,且所述调节通孔201开设有内螺纹牙,具体所述调节通孔201的开设方式、数量、位置由作业人员根据实际使用需求、成本设定或调整;配设有若干种适配不同测试工件尺寸的测试件21,测试人员使用时,能够通过更换测试件21,以适配测试工件尺寸;具体所述测试件21的数量、尺寸、安装位置由作业人员根据实际使用需求、成本设定或调整。
47.其中,所述紧固套30数量至少为一个,且紧固套30置放于置放槽200内,与插入于置放槽200的测试件21贴合,通过推送紧固套30于置放槽200内移动,将测试件21进行固定;所述调节紧固件31穿过调节通孔201的一端开设有外螺纹牙,所述调节紧固件31通过外螺纹牙与调节通孔201的内螺纹牙配合,推送紧固套30于置放槽200内移动。
48.优选的,所述多尺寸适配型抗压测试夹具的工作原理为:
49.测试人员根据待测试工件的尺寸选取适配的测试件21,进而将测试件连接端211插入于置放槽200内,同时将紧固套30置放于置放槽200内;
50.通过调节把手310带动调节紧固件31顺时针转动,所述调节紧固件31的外螺纹牙与调节通孔201的内螺纹牙配合进行移动,然后通过所述调节紧固件31推送紧固套30与测试件连接端211贴合,进而通过紧固套30将测试件连接端211固定于置放槽200内;
51.当需要更换测试工件时,通过调节把手310带动调节紧固件31逆时针转动,通过所述调节紧固件31不再与紧固套30抵触,将所述紧固套30与测试件连接端211不再贴合,测试人员将插入置放槽200的测试件21取出,且根据待测试工件的尺寸选取适配的测试件21重新插入,重复以上步骤,直至测试完成为止。
52.采用上述技术方案,通过测试件21与夹具安装座20的配合,能够根据测试工件尺寸更换适配测试尺寸的测试件21,减少测试人员直接更换抗压测试设备1的频率,能够降低抗压测试成本,且间接性的减少多种抗压测试设备1的空间占用率;通过紧固套30与调节紧固件31的配合,能够增加紧固区域面积,避免调节紧固件31直接与测试件连接端211抵触,造成调节紧固件31损坏测试件连接端211。
53.实施例二
54.参照图1-图8所示,实施例二与实施例一基本相同,不同之处在于:
55.测试件测试端210设有置放工位212,且沿所述置放工位212开设有若干个防护孔213;
56.所述夹具组件还包括防护件22,所述防护件22至少部分插入于防护孔213,且所述防护件22沿高度方向低于待测试的工件。
57.其中,若干个防护孔213沿所述置放工位212的外周呈等间距阵列式布置,既可以是圆周阵列布置,也可以是线性阵列布置,具体所述防护孔213的布置方式、数量、开设位置由作业人员根据实际使用需求、置放工位212、成本设定或调整;所述防护件22的外周尺寸小于防护孔213的内周尺寸,且所述防护件22的形状与防护孔213适配;具体所述防护件22的外周尺寸、高度尺寸、形状由作业人员根据实际使用需求、测试工件尺寸设定或调整;其中,若干个防护件22之间通过防护网220相连接,即相邻的两个防护件22之间的间隙安装有
防护网220。
58.采用上述技术方案,通过防护孔213、防护件22、防护网220的配合,能够防止进行抗压测试时,测试工件由于受力问题弹出造成的,测试人员受伤或物品损坏的问题;例如进行弹簧抗压测试时,若弹簧受力出现偏移,则会使得受压的弹簧向一侧弹出,若弹出方向此时存在人员或物体时,则会造成人员受伤、物体损坏、弹簧损坏,因此,通过防护孔213、防护件22、防护网220的配合,能够防止弹簧弹出造成的风险。
59.实施例三
60.参照图9-图11所示,实施例三与实施例一基本相同,不同之处在于:
61.所述夹具组件还包括连接件23、推送件24、转动件25;
62.其中,所述连接件23安装于抗压测试设备测试端10,且开设有推送槽230;所述推送件24安装于推送槽230内,且与夹具安装座20固定连接;所述转动件25与连接件23转动连接,且一端插入于推送槽230内与推送件24抵触,另一端设有操作柄250。
63.优选的,所述连接件23、推送件24、转动件25的工作原理为:
64.当测试人员需要手动测试时,通过操作柄250带动转动件25向待测试工件转动,通过所述转动件25的转动,带动推送件24沿推送槽230向待测试工件移动,进而通过所述推送件24带动夹具安装座20向待测试工件移动。
65.采用上述技术方案,通过连接件23、推送件24、转动件25的配合,能够为测试人员提供手动操作,进一步满足抗压测试的需求。
66.参考图10-图11所示,所述夹具组件还包括弹簧件26;
67.其中,所述弹簧件26安装于推送槽230内,且所述弹簧件26的一端与连接件23固定连接,另一端与推送件24固定连接;所述弹簧件26采用拉伸弹簧,利用弹簧件26的弹性将推送后的推送件24收缩。
68.采用上述技术方案,通过弹簧件26的设置,参考图10所示,能够在推送件24被转动件25推送向待测试工件移动后,存储形变能;参考图11所示,当转动件25向推送槽230转动复位后,所述弹簧件26能够将存储的形变能释放,带动所述推送件24向推送槽230移动。
69.其中,本实用新型的固定连接包括但不仅限于焊接、螺栓、螺钉固定,转动连接包括但不仅限于铰接相连、销连接、轴承连接,具体由作业人员根据实际生产需求、成本进行设定或更换。
70.显然,上述实施例仅仅是为清楚地说明所作的举例,并非对实施方式的限定。对于所属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在上述说明的基础上还可以做出其它不同形式变化或变动。这里无需也无法对所有的实施方式予以穷举。而由此所引申出的显而易见的变化或变动仍处于本实用新型创造的保护范围之中。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