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液位、参量检测传感器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6132182阅读:350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一种液位、参量检测传感器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位移传感器,特别是涉及一种挠性编码带液位传感器。
众所周知,挠性编码带液位传感器可用于液位测量,其中编码带的编码信号由透光与非透光格雷码道构成,在高位透光码道上设置加强筋,传统的挠性编码带液位传感器的高位透光码道上设置的加强筋结构是条状并与水平面成一定角度(90°或小于90°两种)。上述挠性编码带液位传感器的缺点在于①为了防止产生光盲区,造成读码错误,要求光斑宽度大于编码带透光与非透光之间的加强筋的宽度,因此限制了扫瞄头的使用范围,降低了检测头的分辨率;②对于与水平面小于90°的加强筋,当光斑小于加强筋宽度时,也不能杜绝出现光盲区,导致读码错误,例如当光斑沿加强筋方向移动时,光斑全部被加强筋遮挡,从而出现读码错误。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具有出现光盲区概率低的液位、参量检测传感器。
本实用新型所公开的一种液位、参量检测传感器由挠性编码带、光电检测头、微处理器及变换器组成,挠性编码带是由挠性金属带制成,液位信息在挠性带上按格雷码编制,由透光与非透光的若干条码道组成,高位码道的透光孔是由若干个子透光孔组成,子透光孔之间是由加强筋连接,其特征在于加强筋形状为楔形,两侧与水平面成锐角α,高位码道长度l是若干个子透光孔长度lo与若干个加强筋宽度△l之和。
微处理器可用于识别当光斑小于加强筋宽度,受光器出现光盲区而产生错码,从而给出正确的光电信号。微处理器可以将模拟信号变换成数字量信号,与数字量的液位信号同时传输给二次表,模拟信号包括温度、压力、平均温度、流量、密度、界面等物理参量。
为了达到符合本安防爆设计规范的要求,采用DC/DC变换技术供电,数据传输采用分时工作,降低了功耗。
本实用新型将加强筋设计成楔形,加强筋两侧与水平面成α锐角,当光斑尺寸大于加强筋宽度时,无论沿什么方向移动,都不会出现光盲区,而光斑尺寸比加强筋宽度小时,光斑沿C-C′方向、D-D′方向都不会出现被筋遮挡,而光斑沿A-A′方向移动时,出现光盲区的概率比传统的挠性编码带液位传感器可以减少一半。这样就增加了扫描头的制作范围,减少了读码错误。


图1是本实用新型的液位、参量检测原理图。
图2是本实用新型的挠性编码带的结构示意图。
本实用新型的测量液位、参量检测原理见图1,传感器部分是由挠性编码带3、光电检测头4组成,传感器的输出端与微处理器5、变换器6相连接,挠性编码带3与机械传动装置1、2相连接,并受其控制作上、下运动。挠性编码带的结构见图2,挠性编码带上的液位信息由光电检测头检出,挠性编码带是由挠性金属带制成,液位信息在挠性带上按格雷码编制,这些信息是由透光与非透光的若干条码道组成,高位码道的透光孔9是由若干个子透光孔组成,子透光孔之间是由两侧与水平面成α锐角的楔形加强筋8连接,低位码道7与高位码道9组成挠性编码带上的反映液位信息的标志。透光孔长度为l,子透光孔长度为lo,加强筋宽度△l,如果有K个子透光孔和加强筋,那么l=K(lo+△l)。本实用新型可利用微处理器的信息识别器,当小光斑被加强筋遮挡而不透光时,信息识别器可以对此进行识别判断,在进入某一光孔前,如果已有Lo的位移量,传感器计量的位移为L,即L=K(lo+△l)+Lo,当光斑移过L=n(lo+△l)+Lo位移量,光斑被某个加强筋遮住而不透光时,由于此时识别器判断n≠K,所以微处理器认为此时是透光的,只有当n≥K光孔出现不透光时,才认为此时是真正的光路不通,光电信号的状态才会改变,因此,由于将微处理器的介入,完全可以消除由于加强筋造成的光盲区而使读码错误,由于上述加强筋的改进和微处理器的介入,使传感器对液位的测量分辨率提高,完全杜绝了读码错误,提高了传感器的测量精度。
本实用新型的CPU微处理器的变换器,除对液位信息变送外,还可以将模拟信号变换成数字量信号与液位信号一起通过一根电缆线向二次表传输(如温度、压力、流量等参量的测量),模拟量可以是0~5V,0~10mA、4~20mA的制式。
权利要求一种液位、参量检测传感器,它由挠性编码带,光电检测头、微处理器及变换器组成,挠性编码带是由挠性金属带制成,液位信息在挠性带上按格雷码编制,由透光与非透光的若干条码道组成,高位码道的透光孔是由若干个子透光孔组成,子透光孔之间是由加强筋连接,其特征在于加强筋形状为楔形,两侧与水平面成锐角α,高位码道长度1是若干个子透光孔长度lo与若干个加强筋宽度△l之和。
专利摘要一种液位、参量检测传感器,它由挠性编码带、光电检测头、微处理器及变换器组成,其特征在于高位码道透光孔间的加强筋形状为楔形,两侧与水平面成锐角α。本实用新型出现光盲区的概率比传统挠性编码带液位传感器可以减少一半,因此,增加了扫描头的制作范围,减少了读码错误。如用微处理器与本装置配合使用,可完全杜绝读码错误,提高传感器的测量精度。
文档编号G01F23/30GK2253468SQ96207910
公开日1997年4月30日 申请日期1996年4月22日 优先权日1996年4月22日
发明者宋奇伟, 朱维平 申请人:宋奇伟, 朱维平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