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全方位防水岩体温度测试仪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6136761阅读:351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一种全方位防水岩体温度测试仪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仪器类,特别涉及一种全方位防水岩体温度测试仪。
随着矿井开采深度的增加,井下的热环境条件更为恶劣,而井下的主要热源是深部岩体温度,为了更好地控制井下的热环境条件,确保安全生产,需要研究岩体温度的变化规律,推测深部岩体温度的变化情况,目前,尚无测定岩体温度的国家标准,也没有成型的测定仪器,在实测工作中,都是通过水平地质钻孔,向孔内埋设测温元件,来实现岩体温度的测定,当钻孔内遇水时,一般的测温元件都很难测出岩体的真实温度,因此,测温元件的防水是一项较大的技术难题。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就是针对上述存在的难题,要设计出一种全方位防水岩体温度测试仪,通过综合考虑各方向的浸水情况,设置必要的防水部件和结构,从而达到全方位防水的目的。
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依据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提供一种全方位防水岩体温度测试仪,在水平钻孔中,当涌水量较大时,可能在三个方向上都有浸水的情况发生,主要表现在孔顶的滴水,孔壁的渗水和孔底的流水,为了防止孔顶的滴水和孔壁的渗水,可在测温元件的周围安设一个挡水环,以隔离孔顶的滴水和孔壁的渗水,为了防止孔底的流水,本实用新型特制一个结构,将测温元件置于钻孔的中心处,只要孔内的流水不超过钻孔的30%,就可以彻底解决孔底的流水问题,该岩体温度测试仪可以在孔内任意放置,均可确保测试结果的可靠性。
结合

本实用新型的结构及实施例图1为本实用新型组合结构剖视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的防水环剖视示意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的B向视图。
图4为本实用新型的支承架零件示意图。
图5为本实用新型的支承环零件示意图。
图6为本实用新型的油丝绳结头结构示意图。
(1)为框架、(2)为支承环、(3)为防水环、(4)为阻尼温度计、(5)为支承架、(6)为螺杆、(7)为螺母、(8)为紧固螺母、(9)为油丝绳。
如附图1至附图6所示,本实用新型是由框架(1)、支承环(2)、防水环(3)、阻尼温度计(4)、支承架(5)所构成,其中防水环(3)的设计隔绝纵向的孔顶滴水和横向的孔壁渗水,框架(1)是由数根钢筋焊接成长圆柱状,两端呈半圆形,中间开一小圆孔,螺杆(6)与框架(1)后端的小圆孔绞结,如附图6所示,通过螺母(7),紧固螺母(8),再与油丝绳(9)相接,通过油丝绳(9)完成框架(1)的送入与提取操作。此种油丝绳结头具有万向节的作用,框架(1)的外圆要略小于钻孔直径,在框架(1)的两端内装设支承环(2),在其框架(1)前部内装设防水环(3),在防水环(3)的后边装设有两个支承架(5),将阻尼温度计固定在支承架(5)的中心处,为了防止孔底的流水,将测温阻尼温度计置于钻孔的中心处,而且在孔内任意放置,均可确保测试结果的可靠性,真正达到了全方位防水的目的。
结合附图1说明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用油丝绳结头组件,将组装的全方位防水岩体温度测试仪上的框架与油丝绳相连接,先将全方位防水岩体温度测试仪放入孔口部,推动油丝绳逐渐地将其送入钻孔内适当位置后,堵塞孔口,并预留出排水泥,即可开始测温,便可测得准确的结果,此种岩体温度测试仪,在南方湘西金矿对其深都的岩体温度进行了测定,其测得结果可靠和准确。
本实用新型结构简单,测试方便,其结果可靠和准确,并能有全方位的防水作用,并可有效地防止堵塞和卡孔。
权利要求1.一种全方位防水岩体温度测试仪,它是由框架(1)、支承环(2)、防水环(3)、阻尼温度计(4)、支承架(5)所构成,其特征在于框架(1)是由数根钢筋焊接成长圆柱状,两端呈半圆形,中间开一小圆孔,框架(1)的外圆要略小于钻孔直径,在框架(1)的两端内装设支承环(2),在其框架(1)前部内装设防水环(3),在防水环(3)的后边装设有二个支承架(5),将阻尼温度计(4)固定在支承架(5)的中心处。
2.按照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全方位防水岩体温度测试仪,其特征在于所说的框架(1)后端的小圆孔与螺杆(6)铰结,并通过螺母(7)、紧固螺母(8),再与油丝绳(9)相连,并通过油丝绳(9)完成框架(1)的送入与提取动作。
专利摘要本实用新型是一种全方位防水岩体温度测试仪,它是由框架(1)、支承环(2)、防水环(3)、阻尼温度计(4)、支承架(5)所构成,框架(1)为长圆柱状,其外径略小于钻孔直径,框架(1)两端呈半圆形,在其框架(1)的两端内装有支承环(2),在靠近防水环(3)的后边装设有2个支承架(5),阻尼温度计固定在支承架中心处,由于该结构的设计,从而达到全方位防水作用,岩体测温仪可以在孔内任意放置,均可确保测试结果的可靠性及准确性,并具有结构简单、操作方便、防止堵塞和卡孔之优点。
文档编号G01K13/00GK2326947SQ98203549
公开日1999年6月30日 申请日期1998年4月21日 优先权日1998年4月21日
发明者杨洪新 申请人:杨洪新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