软管内径测量装置的制造方法

文档序号:8511247阅读:513来源:国知局
软管内径测量装置的制造方法
【技术领域】
[0001]本发明涉及测量技术领域,具体而言,涉及一种软管内径测量装置。
【背景技术】
[0002]目前,橡胶管等软管在制造业应用较为广泛,例如汽车制造企业,橡胶管可用作燃油管、冷却水管、发动机进出气胶管等。汽车用橡胶等软管作为冷却水管、发动机进出气管使用中,关键尺寸包括内径尺寸及其公差配合。水管内径尺寸的偏差会导致车辆漏水,发生车辆抛锚等问题;气管内径尺寸偏差可导致脏空气进入发动机,减少发动机寿命等问题。目前行业内普遍使用游标卡尺来测量胶管内径,但由于胶管硬度一般在邵氏60-80度,直接用游标卡尺测量橡胶管内径,需人为将胶管捏圆,先目测胶管圆度,该种检测方式不仅检测效率非常低,而且检测精度也比较差,不利于标准化作业。

【发明内容】

[0003]鉴于此,本发明提出了一种软管内径测量装置,旨在解决软管测量效率低和检测精度差的问题。
[0004]一个方面,本发明提出了一种软管内径测量装置,该装置包括:测量头、端盖和测量尺。其中,测量头为空心圆锥体,并且,空心圆锥体的侧壁沿母线方向开设有贯穿侧壁的卡槽;端盖覆盖于测量头的锥底端,并且,端盖上开设有第一通孔;测量标尺包括测量杆和连接在测量杆端部的定位组件,定位组件可滑动地穿设于卡槽,测量杆穿设于端盖上的第一通孔,并且,测量杆上设置有刻度。
[0005]进一步地,上述软管内径测量装置还包括螺杆;其中,测量标尺沿轴向开设有贯穿测量标尺的第二通孔,测量头的锥顶端封闭;螺杆与第二通孔螺接,并且,螺杆的第一端插接于测量头的锥顶端。
[0006]进一步地,上述软管内径测量装置中,螺杆的第二端与第二通孔螺接。
[0007]进一步地,上述软管内径测量装置中,端盖沿连接孔的内壁向外延伸有手柄,测量标尺的测量杆穿设于手柄;手柄的外壁设置有测量基准。
[0008]进一步地,上述软管内径测量装置中,手柄的侧壁沿轴向开设有用于显示测量杆上的刻度的开口槽。
[0009]进一步地,上述软管内径测量装置中,测量杆的侧壁沿轴向设置有导向键,手柄的内壁沿轴向设置有与导向键相配合的导向槽。
[0010]进一步地,上述软管内径测量装置中,定位组件包括相互垂直布置的第一定位尺和第二定位尺。
[0011]进一步地,上述软管内径测量装置还包括螺钉;其中,手柄的侧壁沿径向开设有螺纹孔,螺钉螺接于螺纹孔。
[0012]进一步地,上述软管内径测量装置中,测量头的锥底端沿径向向外延伸有法兰,端盖通过螺栓与法兰相连接。
[0013]进一步地,上述软管内径测量装置中,测量头为空心圆台,空心圆台的锥顶端设置有柱状连接体,柱状连接体的端部设置有倒角。
[0014]测量时,本发明先通过测量头将软管内径支撑为圆形状态,然后再通过移动测量标尺对该软管的内径进行测量,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发明大大地提高的软管内径的测量精度,同时,由于该测量方法较为简单,也大大地提高了检测效率;此外,该测量装置结构较为简单,易于加工和安装。
【附图说明】
[0015]通过阅读下文优选实施方式的详细描述,各种其他的优点和益处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将变得清楚明了。附图仅用于示出优选实施方式的目的,而并不认为是对本发明的限制。而且在整个附图中,用相同的参考符号表示相同的部件。在附图中:
[0016]图1为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软管内径测量装置的立体图;
[0017]图2为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软管内径测量装置的剖面图;
[0018]图3为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软管内径测量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0019]下面将参照附图更详细地描述本公开的示例性实施例。虽然附图中显示了本公开的示例性实施例,然而应当理解,可以以各种形式实现本公开而不应被这里阐述的实施例所限制。相反,提供这些实施例是为了能够更透彻地理解本公开,并且能够将本公开的范围完整的传达给本领域的技术人员。
[0020]参见图1、图2,图1为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软管内径测量装置的立体图,图2为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软管内径测量装置沿轴向方向的剖视图。
[0021]如图所示,该测量装置包括:测量头1、端盖2和测量尺3。
[0022]测量头I为空心圆锥体,该空心圆锥体可以为空心圆锥或空心圆台,并且,该空心圆锥体的锥底端为开口端。该空心圆锥体若为空心圆锥,则空心圆锥的底面为开口端;若为空心圆台,则空心圆台的径向尺寸较大的锥底端为开口端。该空心圆锥体的侧壁沿母线方向开设有贯穿侧壁的卡槽11,该卡槽11也贯穿该空心圆锥体的母线。
[0023]端盖2覆盖于测量头I的开口端,并且,端盖2上开设有第一通孔;此外,端盖2的侧壁上设置有测量基准。
[0024]测量标尺3包括圆柱状的测量杆31和连接在圆柱状测量杆31端部的定位组件;其中,定位组件穿设于卡槽11,并且,定位组件可沿着卡槽11滑动;测量杆31穿设于端盖2上的第一通孔,并可沿着第一通孔滑动,测量杆31上设置有刻度。
[0025]本实施例中,测量头1、端盖2和测量标尺3同轴设置。
[0026]测量时,先推动测量杆31,使定位组件的端部与测量头I的锥顶端的内端面相贴合,此时,测量杆31上的初始刻度与端盖2上的测量基准对齐;然后将测量头I伸入被测软管内,当测量头I的锥面与被测软管内壁处于完全接触状态时,同时移动测量标尺3的测量杆31,使测量杆31端部的定位组件与被测软管的端面处于贴合状态,此时,位于该软管端面处的空心圆锥体的横截面的径向尺寸即为该被测软管的内径,而该截面的径向尺寸可以通过下述公式计算:R = tan(a/2)*L+r ;该式中,R为被测软管的半径,a为测量头I的锥角,L为定位组件的端面321到锥顶的内壁14之间的距离;r为测量头I的锥顶端的内径。
[0027]本实施例中,将定位组件位于各个位置的空心圆锥体的横截面的径向尺寸印刻在测量杆31上,通过测量杆31上的刻度即可实时读出软管内径。
[0028]可以看出,测量时,本实施例先通过测量头将被测软管内径支撑至圆形状态,然后再通过移动测量标尺对该被测软管的内径进行测量,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施例不仅提高了被测软管内径的测量精度,同时,由于该测量方法较为简单,也大大地提高了检测效率;此外,该测量装置结构较为简单,易于加工和安装。
[0029]参见图1、图2,上述实施例还包括螺杆4。其中,测量标尺3沿轴向开设有贯穿测量标尺3的第二通孔,测量头I的锥顶端封闭;螺杆4与该第二通孔螺接,并且,螺杆4的第一端(图2所示的左端)插接于测量头I的锥顶端。测量前,先旋拧螺杆4,由于螺杆4的第一端插接于测量头I的锥顶端,所以测量标尺3沿轴向可以相对运动,以使测量标尺3中的定位组件与锥顶端相贴合,此时,测量杆31上的初始刻度与端盖2上的测量基准相齐平,校正测量标尺3。
[0030]测量前,本实施例先通过螺杆4校正测量标尺3,可以得到该测量标尺3的测量精度,进而大大地提高了该测量标尺的测量准确度。<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