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莠去津残留药害的快速鉴定方法及其应用

文档序号:9325180阅读:3803来源:国知局
一种莠去津残留药害的快速鉴定方法及其应用
【技术领域】
[0001] 本发明属于农药检测技术领域,特别涉及一种莠去津残留药害的快速鉴定方法及 其应用。
【背景技术】
[0002] 莠去津(atrazine)为均三嗪类除草剂,主要用于防除玉米、高粱和甘蔗等作物田 防除各种阔叶杂草及禾本科杂草。由于其对玉米、甘蔗等作物具有高度的选择性和杀草谱 广、使用方便、价格低廉等优点,成为田间普遍使用的除草剂。我国从20世纪60年代开始 引进莠去津,随着使用年限的增加,以及对这种除草剂的过度依赖及频繁使用,导致田间杂 草逐渐产生抗药性。但是,为了达到预期的防除效果,农民会不断的加大药剂使用剂量和次 数,此举最终导致更加严重的后果,除草剂的成分绝大部分都游离存在于土壤中,经常导致 后茬作物出现药害,常表现为植株生长受抑制、整株枯死,最终产量显著下降。由于除草剂 的种类较多,药害症状特别是抑制生长或植株枯死的药害症状相似,因此,在生产上仅从植 株外观形态上较难准确判断是哪种除草剂产生的残留药害。本发明针对莠去津,建立了一 种准确、快速的鉴定方法,对于正确选择补救药剂具有重要意义。本发明方法中涉及利用 IMAGING-PAM早期检测具备科学、直观、快速、简单、可靠的优点

【发明内容】

[0003] 为了克服上述现有技术的缺点与不足,本发明的首要目的在于提供一种莠去津残 留药害的快速鉴定方法。该方法能快速、有效且不受浓度限制地鉴定作物体内莠去津的残 留药害影响,特别是对作物光合作用的影响。
[0004] 本发明另一目的在于提供上述方法在农田作物、土壤和水体中莠去津残留药害早 期鉴定中的应用。
[0005] 本发明的目的通过下述方案实现:
[0006] -种莠去津残留药害的快速鉴定方法,该方法通过检测作物叶绿素荧光强度变化 进行鉴定。
[0007] 本发明方法通过检测作物前后两次的荧光强度变化进行鉴定,前后两次检测的时 间间隔不小于24h。
[0008] 本发明方法优选利用IMAGING-PAM检测仪检测作物叶绿素荧光强度变化进行鉴 定。
[0009] 所述作物优选为黄瓜或豇豆。
[0010] 所述检测的部位优选为叶片或茎基部。
[0011] 所述的叶绿素荧光强度优选指光合参数最大光合效率(Fv/Fm)和实际光合效率 (ΠΙ)。
[0012] 上述方法具体包括以下步骤:
[0013] 直接检测待测作物前后两次的叶绿素荧光强度,比较前后两次的光合参数最大光 合效率(Fv/Fm)和实际光合效率(YII),鉴定待测作物的莠去津残留药害。
[0014] 或将无药害作物种子,播种于待测土壤中,培养至作物长出叶片,检测作物前后两 次的叶绿素荧光强度,比较前后两次的光合参数最大光合效率(Fv/Fm)和实际光合效率 (YII),鉴定待测作物的莠去津残留药害。
[0015] 或将无药害作物种子,播种于待测水中,培养至作物长出叶片,检测作物前后两 次的叶绿素荧光强度,比较前后两次的光合参数最大光合效率(Fv/Fm)和实际光合效率 (YII),鉴定待测作物的莠去津残留药害。
[0016] 前后两次检测的时间间隔不小于24h。
[0017] 上述的培养至作物长出叶片优选为培养5天。
[0018] 所述叶绿素荧光强度优选通过IMAGING-PAM检测仪进行检测得到。
[0019] 为了获得更合适的光强,测定Fv/Fm时,所述工艺条件优选为:先照射一个光强小 于1 μ moL · m 2 · s 1的测量光,再照射饱和脉冲光10000 μ moL · m 2 · s 1O
[0020] 为了获得更合适的光强,测定YII时,所述工艺条件优选为:内源光化光为 133 μ moL · m 2 · s、
[0021] 所述的无药害作物种子优选在播种前预先催芽露白至0. 5~1cm。
[0022] 所述培养优选在光照培养箱中进行,温度优选为28/25Γ (白天/晚上)。
[0023] Fv/Fm反映了植物潜在的最大光合作用能力;YII反映了植物实际光合能力的大 小。当Fv/Fm和YII均出现下降时,可鉴定作物受到药害,且受害程度越严重,下降越明显, 说明其生长环境中莠去津的浓度越高。且,本发明方法鉴定药害的最低浓度为0. 09ppm,相 比目测药害鉴定的浓度的0. 9ppm,检测下限更低,具有简便、快速、准确特点,可以作为农田 作物、土壤和水体中是否存在莠去津残留药害诊断的一种新手段。
[0024] 普通目测鉴定莠去津药害的现象一般为:作物下胚轴逐渐出现失绿,下胚轴近生 长点部位出现断裂,且从作物受到药害到出现上述药害现象至少需要10~11天。而本发 明方法时间短,对于农田作物,只需监测1天前后的荧光强度即可鉴定得到结果,对于未栽 种作物土壤或水体,只需6天即可鉴定其药害。
[0025] 本发明相对于现有技术,具有如下的优点及有益效果:
[0026] (1)本发明方法操作简便、结果可靠。
[0027] (2)本发明鉴定结果速度快,且鉴定下限低,可快速、准确鉴定药害。
【附图说明】
[0028] 图1为不同浓度莠去津处理5天对黄瓜下胚轴及根长的影响。
[0029] 图2为不同浓度莠去津处理5天对黄瓜最大光合效率的影响。
[0030] 图3为不同浓度莠去津处理5天对黄瓜实际光合效率的影响。
[0031] 图4为不同浓度莠去津处理11天对黄瓜最大光合效率的影响。
[0032] 图5为不同浓度莠去津处理11天对黄瓜实际光合效率的影响。
[0033] 图6为不同浓度莠去津处理11天对豇豆下胚轴及根长的影响。
[0034] 图7为不同浓度莠去津处理11天对豇豆最大光合效率的影响。
[0035] 图8为不同浓度莠去津处理11天对豇豆实际光合效率的影响。
【具体实施方式】
[0036] 下面结合实施例和附图对本发明作进一步详细的描述,但本发明的实施方式不限 于此。
[0037] 实施例1
[0038] (1)将消毒后无药害黄瓜种子放入种子发芽盒中,置于28~30°C的生化培养箱中 进行催芽,直至作物发芽芽长约〇. 5~lcm,取出备用。
[0039] (2)莠去津梯度浓度溶液的配置:利用常规完全营养液配置不同浓度梯度的莠去 津溶液 〇· 009mg a. i. /L、0. 09mg a. i. /L、0. 45mg a. i. /L、0. 9mg a. i. /L、I. 8mg a. i. /L。
[0040] (3)分别取IOOmL不同浓度的莠去津溶液,加入5粒发芽种子,空白培养液为对照, 置于光照培养箱中培养,培养条件:温度为白天/晚上:28/25°C,光照周期为:12h/12h,光 照强度为3500~40001x。
[0041] (4)培养5天后,将作物幼苗从光照培养箱中取出后暗适应15~20min,然后放入 测定箱中,采用IMAGING-ΡΑΜ检测仪测定作物叶片和茎基部荧光参数PS II最大光合效率 (Fv/Fm)、PS II实际光合效率(YII),得到最低检测下限0· 09ppm。
[0042] 实施例2
[0043] (1)将消毒后无药害黄瓜种子放入种子发芽盒中,置于28~30°C的生化培养箱中 进行催芽,直至作物发芽芽长约〇. 5~lcm,取出备用。
[0044] (2)莠去津梯度浓度溶液的配置:利用完全营养液配置不同浓度梯度的莠去津溶 液 0· 009mg a. i. /L、0. 09mg a. i. /L、0. 45mg a. i. /L、0. 9mg a. i. /L、L 8mg a. i. /L0
[0045] (3)分别取IOOmL不同浓度的溶液,加入5颗发芽种子,置于光照培养箱中培养,两 组四个重复,一组培养5天,一组培养11天,培养条件:温度为白天/晚上:28/25°C,光照周 期为:12h/12h,光照强度为3500~40001x。
[0046] (4)分别培养5天和11天后,将作物幼苗从光照培养箱中取出后,量取根长,下胚 轴长度,并观察植株生长状况,暗适应15~20min,然后放入测定箱中,采用IMAGING-PAM 检测仪测定作物叶片和茎基部荧光参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